组织胚胎学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05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组织胚胎学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3.docx

《组织胚胎学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3.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胚胎学3.docx

组织胚胎学3

第1章组织学绪论(看答案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不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肌组织

E.神经组织

2.下列关于组织的构成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细胞和无定形基质

B.细胞和细胞外基质

C.细胞和组织液

D.基质和纤维

E.基质、纤维和组织液

3.组织学中最常用的制片技术是

A.石蜡切片

B.火棉胶切片

C.冰冻切片

D.涂片

E.铺片

4.涂片一般适用于

A.上皮组织

B.骨组织

C.肌组织

D.神经组织

E.血液

5.冰冻切片

A.是将组织块冷冻后用普通切片机进行切片的技术

B.最常用于骨组织

C.主要应用于血液

D.能较好地保存酶的活性

E.能较好地保存微细结构

6.用于光镜观察的石蜡切片厚度一般是

A.1~2μm

B.5~10μm

C.50~80μm

D.5~10nm

E.50~80nm

7.在还原剂存在时被硝酸银染成黑色的结构具有

A.嗜银性

B.亲银性

C.嗜酸性

D.嗜碱性

E.中性

8.普通光镜所能分辨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A.0.2mm

B.0.2μm

C.0.2nm

D.2.0μm

E.2.0nm

9.光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结构清楚,但高倍镜下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其原因常是

A.虹彩未打开

B.对光不好

C.载玻片太厚

D.盖玻片太厚

E.切片放反,盖玻片朝下

10.观察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时应该用

A.荧光显微镜

B.普通光学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相差显微镜

E.电子显微镜

11.荧光显微镜技术中常使用的光源为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荧光

D.激光

E.电子束

12.透射电镜的最大分辨率约为

A.0.2mm

B.0.2μm

C.0.2nm

D.2.0μm

E.2.0nm

13.透射电镜术中常用的染色剂是

A.苏木精和伊红

B.甲基绿和派若宁

C.柠檬酸铅和醋酸铀

D.溴乙啶和吖啶橙

E.锇酸和油红O

14.对于透射电镜术来说哪一点是错误的?

A.取材要新鲜

B.组织块不需要固定

C.需制备超薄切片

D.用重金属染色

E.在荧光屏上观察

15.扫描电镜术主要用于观察

A.组织和细胞内部的微细结构

B.器官和细胞表面的立体微细结构

C.细胞断裂面的微细结构

D.各种细胞器的微细结构

E.细胞膜内蛋白质颗粒的分布

16.PAS反应显示的是组织和细胞内的

A.蛋白质

B.脂类

C.多糖

D.核糖核酸

E.脱氧核糖核酸

17.显示组织和细胞内特殊的多肽或蛋白质时应选用

A.H-E染色法

B.PAS反应

C.孚尔根(Feulgen)反应

D.免疫组织化学术

E.原位杂交术

18.应用放射自显影研究细胞DNA合成及增殖时,注入体内的物质常是3H标记的

A.胸腺嘧啶核苷

B.亮氨酸

C.胆固醇

D.抗体

E.抗原

19.在体外长期保存活细胞时应选用

A.冷冻干燥

B.福尔马林固定

C.干冰内保存

D.甘油内保存

E.液氮内保存

20.细胞株是

A.原代培养的细胞

B.传代培养的细胞

C.长期培养的细胞

D.贴壁培养的细胞

E.用某种单细胞或细胞克隆培养成的纯细胞群体

(二)B型题

A.嗜酸性

B.嗜碱性

C.异染性

D.嗜银性

E.亲银性

21.组织结构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

22.组织结构被伊红染成红色

23.组织结构与银离子结合且直接使其还原成银颗粒而被染成黑色

24.组织结构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

A.石蜡切片

B.冰冻切片

C.涂片

D.铺片

E.磨片

25.检测酶活性常用

26.观察骨和牙等硬组织常用

27.检查液体材料如血液、胸水等常用

A.组织化学术

B.原位杂交术

C.流式细胞术

D.细胞培养术

E.扫描电镜术

28.检测细胞内的DNA或mRNA

29.研究各种理化因子对活细胞的影响

30.对细胞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特性进行快速定量测定

(三)X型题

31.与苏木精亲和力强的结构或化学成分有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DNA

E.RNA

32.PAS反应中使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过碘酸

C.甲醛

D.乙二醛

E.希夫(Schiff)试剂

33.细胞质嗜碱性常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

C.游离核糖体

D.溶酶体

E.高尔基复合体

34.酶组织化学的特点是

A.属于酶催化其特异性底物的反应

B.直接或间接生成不溶性的有色终产物

C.可反映酶在细胞内的定位

D.反应产物越多,表示酶的含量越多

E.既可用于光镜研究,也可用于电镜研究

35.透射电镜术中通常使用的固定剂有

A.甲醛

B.多聚甲醛

C.戊二醛

D.酒精

E.锇酸

36.能够显示DNA的方法或试剂有

A.PAS反应

B.孚尔根(Feulgen)反应

C.吖啶橙

D.甲基绿

E.派若宁

37.免疫组织化学术中可用于标记抗体的物质有

A.荧光物质(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C.金属(如胶体金)

D.放射性核素(如3H和35S)

E.硝酸银

38.应用原位杂交术可显示

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B.细胞内特定的mRNA

C.蛋白质的含量

D.蛋白质的降解速率

E.基因的转录活性

39.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时应注意

A.严防微生物污染

B.培养液的pH和渗透压

C.培养液含适宜的营养

D.温度

E.O2和CO2的浓度

40.可用于形态学定量分析的仪器有

A.透射电子显微镜

B.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C.显微分光光度计

D.图像分析仪

E.流式细胞仪

二、名词解释

1.组织

2.H-E染色法

3.组织化学术

4.PAS反应

5.原位杂交术

6.细胞培养术

三、问答题

1.在进行H-E染色之前,一般还需对所取材的新鲜组织做哪些处理?

2.组织结构和细胞对不同染料的结合特性有哪几种?

3.与光镜术比较,透射电镜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抗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5.常用的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简述其原理。

附:

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C2.B3.A4.E5.D6.B7.A8.B9.E10.D

11.A12.C13.C14.B15.B16.C17.D18.A19.E20.E

(二)B型题

21.B22.A23.E24.C25.B26.E27.C28.B29.D30.C

(三)X型题

31.ADE32.BE33.AC34.ABCE35.BCE36.BCD

37.ABC38.ABE39.ABCDE40.BCDE

二、名词解释

1.组织是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体,细胞间可有或多或少的细胞间质(或称细胞外基质)。

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4种基本类型。

由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器官。

2.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染色时使用苏木精和伊红;苏木精是碱性染料,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是酸性染料,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染成淡红色。

3.组织化学术是应用化学反应、物理反应或免疫学反应等原理,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组织或细胞内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定位、定量及相关功能研究的实验技术。

凡是组织、细胞内的糖类、脂类、蛋白质、酶类和核酸等都可与相应试剂反应,最后形成有色反应终产物或电子致密物,应用光镜或电镜进行观察。

广义的组织化学术还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术、原位杂交术等。

4.PAS反应即过碘酸-Schiff反应,是显示多糖的一种组织化学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过碘酸将糖分子中的乙二醇基氧化为乙二醛基,后者再与Schiff试剂中的亚硫酸品红反应,形成紫红色不溶性反应产物,沉积于多糖存在的部位。

根据反应产物的多少或颜色的深浅(或光密度)可对多糖进行半定量。

5.原位杂交术是一种在组织、细胞原位进行核酸分子杂交的技术,用来研究某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或编码某种蛋白质的DNA或mRNA在细胞内的表达。

其原理是两条单核苷酸链通过碱基互补原则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杂交体。

根据这一原理,应用一条碱基序列已知的、并经特定标记(地高辛,生物素,放射性核素等)的核苷酸链作为探针,与细胞内待检DNA片段或mRNA进行杂交,然后显示标记物,从而分析待检核酸的分布和含量。

6.细胞培养术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分离和纯化组织中某种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在适当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生长的技术。

细胞培养必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液要有适当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pH、渗透压、O2和CO2浓度、温度等。

细胞培养术不仅可直接研究细胞的行为,如生长、分化、代谢、形态和功能变化,还可研究各种理化因子(如激素、生长因子、药物、毒物、辐射等)对细胞的影响,同时也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重组DNA技术的关键环节。

三、问答题

1.①要对取材的新鲜组织进行固定,即使用一定的固定剂使蛋白质凝固,以防止组织自溶,保存组织的原有结构。

②要将组织块包埋在有一定硬度的物质内,以便将软的组织块切成薄片。

组织学中常用石蜡包埋。

但在石蜡包埋前,需用酒精等使组织块脱水,再用二甲苯置换组织块中的酒精(透明)。

③用切片机将组织蜡块切成适当厚薄的组织切片,使光线可以透过。

最后进行H-E染色,使不同的组织、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光镜观察。

2.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特性有:

①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碱性。

②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易被染色的称嗜酸性。

③与酸性和碱性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称中性。

④某些结构成分如肥大细胞的胞质颗粒,当用蓝色染料甲苯胺蓝染色时呈紫红色,称为异染性。

⑤当用硝酸银染色时,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为银颗粒而呈黑色,称为亲银性;而有些组织结构需加入银盐和还原剂才能显色,称为嗜银性。

3.与光镜术比较,透射电镜术的特点有:

①以电子发射器发射的电子束代替光线。

②以磁场代替玻璃透镜。

③组织取材需快,组织块需新鲜,常用双醛(多聚甲醛和戊二醛)固定,并经锇酸后固定。

④由于电子束穿透力弱,组织块需切成超薄切片(50~80nm)。

⑤用重金属盐(柠檬酸铅和醋酸铀)代替普通化学染料进行电子染色。

⑥在荧光屏或照片上观察结果,以电子密度的高低分辨各种结构。

4.⑴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是应用带有可见标记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组织、细胞中的抗原物质。

⑵其关键技术是:

①抗体的制备:

分离纯化人或动物的某种蛋白质,作为抗原注入另一种动物体内,使该动物产生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或制备单克隆抗体;②抗体的标记:

常用的标记物有荧光染料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酶类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重金属如胶体金等;④组织或细胞制备:

需保存尽量多的组织抗原及其抗原性。

5.常用的形态学定量分析方法有:

①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术,以各种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在显微镜下对样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②形态计量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组织和细胞进行二维和三维的形态学测量;其中三维立体结构的研究又称体视学;目前多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形态计量研究,方便、快速、准确。

③流式细胞术,其原理是分离被检细胞,制成悬液,并进行荧光染色或标记,然后使单细胞液流快速通过流式细胞仪的激光照射分析区,被检细胞产生不同的荧光信号并转变为电脉冲,分别输入计算机内贮存,同时显示于示波器屏幕上,即可获得该细胞群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有关数据。

第2章上皮组织(看答案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哪一点不是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

A.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很少

B.细胞呈现明显的极性

C.上皮藉基膜与深部结缔组织相连

D.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E.含丰富的神经末梢

2.单层扁平上皮不见于

A.心脏腔面

B.心包膜表面

C.胃壁内表面

D.胃壁外表面

E.肺泡壁

3.纤毛可见于

A.小肠上皮

B.气管上皮

C.变移上皮

D.口腔上皮

E.血管内皮

4.间皮可见于

A.肺泡上皮

B.腹膜腔表面

C.血管外表面

D.心脏内表面

E.肾小囊壁层

5.关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细胞形状、高矮不一,细胞核位置高低不等

B.细胞都附着于基膜上

C.细胞表面都有纤毛

D.有杯状细胞

E.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腔面

6.上皮细胞侧面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A.桥粒

B.半桥粒

C.紧密连接

D.中间连接

E.缝隙连接

7.复层扁平上皮的特点是

A.浅层为一层扁平细胞

B.中间层细胞之间有大量缝隙连接

C.基底层细胞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

D.含较多的毛细血管

E.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平直

8.微绒毛

A.又称绒毛

B.存在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C.内含纵行的微丝

D.内有9+2微管结构

E.可进行定向摆动

9.膀胱腔面上皮的特点为

A.细胞层数和形状可发生变化

B.上皮的厚度恒定不变

C.浅层细胞为柱状

D.表层细胞角化以防止尿液浸蚀

E.基底面凹凸不平

10.杯状细胞的特点是

A.分布于胃肠黏膜上皮中

B.胞质内充满酶原颗粒

C.细胞核大,染色淡,核仁清楚

D.细胞不贴附于基膜

E.分泌黏液,起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11.人体内最耐摩擦的上皮组织是

A.单层立方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假复层柱状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E.变移上皮

12.质膜内褶处细胞质内常含有

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

C.溶酶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线粒体

13.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的组成是

A.透明板

B.透明板和基板

C.透明板、基板和网板

D.基板和网板

E.网板

14.微绒毛中央的纵行微丝向下连于

A.细胞核

B.线粒体

C.中心体

D.基体

E.终末网

15.关于桥粒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A.在上皮细胞顶部呈带状

B.细胞间隙可见致密的中间线

C.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附着板

D.附着板上连有张力丝

E.桥粒是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16.缝隙连接的特点是

A.连接处细胞间隙约为20nm

B.连接处细胞膜外层融合

C.细胞膜上有规律的柱状颗粒,由12个亚单位组成

D.柱状颗粒中央有直径约2nm的管腔

E.细胞之间有微管相连

17.单层柱状上皮可见于

A.胃

B.胆囊

C.结肠

D.子宫

E.以上所有器官

18.哪个部位的腔面上皮不是变移上皮?

A.尿道

B.膀胱

C.输尿管

D.肾盂

E.肾盏

19.上皮组织的功能不包括

A.保护

B.营养

C.吸收

D.分泌

E.排泄

20.上皮组织的极性是指

A.细胞的表面可分为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B.游离面和基底面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明显的差别

C.侧面常具有特殊的细胞连接

D.细胞核常位于基底部

E.浅层细胞和深层细胞的形态不同

21.细胞连接不存在于

A.单层扁平上皮的细胞之间

B.骨细胞之间

C.外周血细胞之间

D.平滑肌细胞之间

E.神经细胞之间

22.细胞分泌的哪种物质与水结合形成黏液?

A.蛋白质

B.蛋白聚糖

C.糖脂

D.脂蛋白

E.糖蛋白

23.浆液性腺细胞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细胞核扁平,贴于细胞基底面

B.基底部胞质嗜碱性

C.细胞顶部含分泌颗粒

D.细胞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E.细胞基底部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24.腺上皮的含义是

A.含有腺细胞的上皮组织

B.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组织

C.具有吸收功能的上皮组织

D.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组织

E.以吸收功能为主的上皮组织

25.属于浆液性腺的是

A.腮腺

B.下颌下腺

C.舌下腺

D.肾上腺

E.甲状腺

(二)B型题

A.内皮

B.间皮

C.单层柱状上皮

D.复层柱状上皮

E.复层扁平上皮

26.食管黏膜上皮

27.直肠黏膜上皮

28.男性尿道的腔面

29.阑尾黏膜上皮

30.阑尾外表面

A.微绒毛

B.纤毛

C.紧密连接

D.中间连接

E.半桥粒

31.细胞的运动装置

32.将细胞固定在基膜上

33.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

34.扩大细胞的表面面积,促进细胞的吸收

35.机体内许多屏障机制的结构基础

A.浆液性腺

B.黏液性腺

C.混合性腺

D.内分泌腺

E.单细胞腺

36.分泌部完全是黏液性腺泡的腺

37.分泌部完全是浆液性腺泡的腺

38.含有丰富毛细血管、没有导管的腺

39.含有浆半月的腺

40.分泌物扩散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腺

(三)X型题

41.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A.上皮的来源

B.上皮的功能

C.上皮的分布

D.上皮细胞的层数

E.表层细胞的形状

42.含有杯状细胞的上皮是

A.胃黏膜上皮

B.小肠黏膜上皮

C.结肠黏膜上皮

D.膀胱黏膜上皮

E.气管黏膜上皮

43.内皮的特点是

A.表面光滑

B.细胞为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

C.表面有纹状缘

D.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

E.内皮细胞薄,有利于物质交换

44.微绒毛密集、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

A.纤毛

B.绒毛

C.纹状缘

D.刷状缘

E.基底纵纹

45.缝隙连接的功能有

A.阻挡大分子物质进入深部组织

B.传递神经冲动

C.保持细胞形状

D.细胞间离子交换

E.传递化学信息

46.单层立方上皮多见于

A.淋巴管腔面

B.甲状腺

C.食管黏膜上皮

D.胃黏膜上皮

E.肾小管

47.基膜

A.位于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之间

B.PAS反应阳性

C.电镜下可见有透明板、基板和网板

D.化学成分主要为糖蛋白和蛋白聚糖

E.是一种半透膜

48.肌上皮细胞的特点有

A.细胞扁平,有突起

B.是分布于肌组织中的上皮细胞

C.位于某些腺体的腺细胞与基膜之间

D.胞质含肌动蛋白丝

E.其收缩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

49.纤毛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包括

A.细小,光镜下不可见

B.表面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

C.胞质含纵行的微管

D.根部连于终末网

E.纤毛运动的原因是动力蛋白分解ATP使微管之间产生滑动

50.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

A.皮肤

B.角膜

C.食管

D.阴道

E.口腔

51.属于连接复合体的是

A.紧密连接+中间连接

B.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C.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D.紧密连接+桥粒+半桥粒

E.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52.紧密连接

A.多位于上皮细胞侧面的顶部

B.常呈带状环绕细胞

C.相邻细胞膜外层完全融合

D.细胞膜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

E.具有封闭细胞间隙、阻止大分子物质通过的作用

53.与纤毛摆动有关的蛋白质有

A.动力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球蛋白

D.肌钙蛋白

E.微管蛋白

54.外分泌腺的特点是

A.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

B.分泌部一般由一层腺细胞围成腺泡

C.腺泡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和混合性3种

D.常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E.分泌物排止体表或器官腔内

55.可分泌黏液的结构有

A.杯状细胞

B.间皮

C.浆液性腺泡

D.黏液性腺泡

E.混合性腺泡

二、名词解释

1.微绒毛

2.纤毛

3.质膜内褶

4.紧密连接

5.中间连接

6.桥粒

7.半桥粒

8.浆半月

三、问答题

1.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2.比较内皮和间皮的异同点。

3.试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存在的环境论述其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4.复层扁平上皮耐摩擦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5.试述缝隙连接的分布、结构和功能意义。

6.试述基膜的细微结构、化学成分和功能。

附:

参考答案(看思考题点此处)(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D2.C3.B4.B5.C6.B7.C8.C9.A10.E

11.D12.E13.B14.E15.A16.D17.E18.A19.B20.B

21.C22.E23.A24.D25.A

(二)B型题

26.E27.C28.D29.C30.B31.B32.E33.D34.A35.C

36.B37.A38.D39.C40.D

(三)X型题

41.DE42.BCE43.ABE44.CD45.BDE46.BE

47.ABCDE48.ACDE49.BCE50.BCDE51.ABCE52.ABE

53.AE54.ABCE55.ADE

二、名词解释

1.微绒毛是细胞表面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常见于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其中轴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后者从微绒毛的尖端向下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在某些细胞,大量微绒毛整齐排列,形成光镜下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面积,并可适当伸长或缩短,促进细胞的吸收。

2.纤毛多位于上皮细胞的游离面,是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指状突起,比微绒毛粗长,光镜下可见。

电镜下,纤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微管的排列呈“9+2”,即周围是9组二联微管,中央是2根单独的微管;微管的根部连于胞质顶部的基体。

纤毛的二联微管上有动力蛋白形成的动力臂,通过分解ATP释放能量使微管之间产生滑动,纤毛的运动呈节律性定向摆动,可清洁细胞表面。

3.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质膜皱褶;内褶质膜两侧的细胞质内有许多纵行的线粒体,形成光镜下的基底纵纹。

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而线粒体为此转运过程提供能量。

4.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是相邻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连接结构,常见于上皮细胞的顶部。

紧密连接多呈点状、斑状或带状;连接处相邻细胞膜上各有网格状的嵴,且彼此紧密相贴,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

紧密连接除加强细胞之间的连接外,可封闭细胞间隙,形成屏障,防止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深部组织。

5.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是相邻细胞间的一种特殊连接结构,常见于上皮细胞顶部、紧密连接的下方。

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