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分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609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实验性分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性分离.docx

《实验性分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性分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性分离.docx

实验性分离

心 理 科 学 

2000年 第

23卷 第

4期            

 

412

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实验性分离

:

编码程度和提取要求的作用

X

周仁来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

116029)

摘 要 通过操纵编码程度

(实验

1)和提取要求

(实验

2)比较了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操作

变化。

结果表明

编码时的语义和非语义加工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倾向

;提取要求中更多意识

成份的参与使先前情节中的语义成份得到更多的提取

而很少影响非语义成份的提取

编码程度

和提取要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关键词

:

编码程度 提取要求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1 前言

  采用实验性分离技术对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比较研究发现

操纵编码程度会使外显记

忆产生明显的加工水平效应

内隐记忆很少受到影响

[1]。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编码在从语义到非

语义的不同程度变化中

随着所加工刺激项目中语义成份不断增加

外显记忆的启动效应也随之增

而内隐记忆的启动效应随之减少

[2]。

这是否说明不同类型的编码加工是互补的

?

Brown

(1991)的研究支持这一结果

[3]。

但是

Craik,Moscovitch和

McDowd(1994)通过研究认为

加工的

互补主要出现在相同任务内的比较中

[3]。

经过不同程度编码的信息

被提取的多少是否受不同的提取要求影响呢

?

如前文所述

在外显

记忆中

深加工项目的回忆优于浅加工项目的回忆

;而内隐记忆则不受影响。

但有些研究却显示

某些内隐记忆测验也能产生加工水平效应

[5]。

因而

出现了关于内隐记忆是否被外显记忆污染

(Contamination)以及纯净的

(Pure)内隐记忆的争论。

Jacoby提出了过程分离程序

(Process-Disso2

ciationProcedure)模型

试图解决这一争论

[6]。

作者认为

外显

/内隐的划分与意识

/无意识的划分

并非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

提取过程中的意识程度与信息编码的程度大小密切相关

内隐和外显

记忆中都可能存在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

 

2 实验一

 

211 实验方法

21111 被试

:

辽宁师大本科生

24名

男女各半

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

21112 仪器

:

海鸥

4400L幼灯机一台

CK—J智能测试控制器一台

21113 材料

:

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汉语出版社

1986年版

)中选取低频汉字

190个

出现频率

0100006~010016之间

平均笔划

1514划。

学习阶段呈现的汉字均以

4号黑体字摄制在幻灯片

其中半数汉字有下划线

测验阶段呈现的成对汉字也均用

4号黑体字摄制在幻灯片上。

21114 测试环境

:

被试坐在距屏幕

5米处

与屏幕中央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室内为自然光线

幻灯

 

X本文得到杨治良先生的精心指导

特致谢忱。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4期    周仁来

:

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实验性分离

:

编码程度和提取要求的作用

 

机位于屏幕

6米处

呈现的汉字落在屏幕中间

20×30cm范围内

每个被试单独进行测试。

21115 设计采用

2(被试间因素

)×2(被试内因素

)混合方差设计。

被试间因素为再认和语词确定

两种测验形式

被试内因素为字形和字义两种加工水平

4种条件

每种条件

12人。

21116 程序

:

分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

向被试随机呈现

130个汉字

其中正式汉字

120

其余

10个各有一半放在正式项目的前后作为缓冲项目。

每个汉字呈现

1秒

间隔

2秒

由智能

测试仪自动控制。

要求被试对有下划线的汉字进行字型判断

分左右、上下、中间型三种

对没有下

划线的汉字进行字义判断

要求写出与该字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字。

经过练习后

正式开始

前后各

5张汉字的操作不计入成绩中。

学习阶段后进行掩蔽。

向被试呈现

10张写有我国城市名称的卡

要求被试迅速写出该城市所在的省份名称。

测验阶段。

向被试呈现

65张成对汉字

其中

60个

为正式项目

5个为练习项目。

每对汉字中有一个是先前学习过的

另一个是未学习过的。

每个

刺激呈现

015秒

间隔

1秒。

第一组被试进行语词确定测验

要求被试判断成对出现的汉字中哪一

个字是正确的

将学习阶段呈现过的词判断为正确词的比例作为语词确定的指标。

第二组进行再

认测验

要求被试迅速辨别出成对汉字中哪一个是刚才见过的

将对学习阶段呈现过的词作出正确

判断的比例作为再认的指标。

经过练习后正式开始。

212 结果与分析

  

1名被试操作错误

成绩被取消

实际统计人数

23人。

实验数据均用

SPSS软件处理。

1 不同编码条件下的语词确定和再认操作

字形加工字义加工

语词确定

01630155

再  认

01740182

  对表

1数据进行的总体方差分析显示

组间主效应差异显著

F(1,21)=15116,MSE=

4832116,P=01001;组内主效应差异不显著

F(1,21)=0114,MSE=16152,P=01709;组间与组内

的交互作用显著

F(1,21)=8118,MSE=946107,P=01009。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显示

语词确

定与再认测验的操作在字型加工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

F(1,21)=4136,MSE=750199,P=01049,

在字义加工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

F(1,21)=19118,MSE=5027124,P=01000;语词确定测验受

到了不同编码操纵的影响

字型加工的操作显著大于字义加工的操作

F(1,21)=5148,MSE=

633186,P=01029,再认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加工水平效应

F(1,21)=2195,MSE=341144,P=

0110。

1显示出

随着编码中语义成分的不断增加

语词确定的成绩趋于下降

而再认的成绩则

趋于上升。

 

1 不同编码下的语词确定和再认操作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心 理 科 学                 第

23卷

414

  此外

我们以

0150作为语词确定的基线水平

检验了字型加工和字义加工上的语词确定操作

是否产生启动

结果显示

只有字型加工下的操作产生了明显启动

(T=2.75,P=0^019),而字义加

工下的操作没有产生启动

(T=0.42,P=0.68)。

213 讨论

本研究中

内隐的语词确定任务受到了与以往加工水平效应相反方向的影响

非语义同化

(字

型加工

)条件下的语词确定操作显著高于语义同化

(字义加工

)条件下的操作

表明编码阶段对刺激

的物理特征给予更多的加工促进了随后的语词确定操作

而对刺激的语义特征的更多加工相对减

少了先前情节中物理信息的存贮

导致了语词确定操作的下降。

外显的再认测验中

字义加工下的

再认操作与字型加工下的再认操作仅达接近显著水平

(P=0110),这一结果有些出乎预料。

我们

认为

先前情节中语义信息的存贮程度影响着再认的操作

而语义信息的存贮程度取决于编码阶段

语义加工的程度。

对学习阶段的字型加工和字义加工的正确率进行的统计发现

被试对字型加工

的正确率

9317%,字义加工的正确率仅为

3611%,这就是说

相对于字型加工

字义的加工是很不

完整的

很可能是因为所选汉字均为低频字

再加上呈现时间较短

字义仅得到了部分加工

使得依

赖于先前情节中语义信息的再认操作下降

而这一结果

反过来也恰恰证实了再认对刺激的语义特

征的依赖。

因此

本研究认为

:

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编码使刺激的物理特征和语义特征得到不同加

导致先前情节中语义信息和物理信息的构成有所不同

使不同类型任务提取了先前情节中的不

同信息。

 

3 实验二

 

311 实验方法

31111 被试

:

辽师大本科生

48名

男女各半

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

分四组

每组

12人。

31112 仪器

:

同实验一。

31113 材料

:

学习阶段的材料同实验一

测验阶段的材料是

120张写有汉字偏旁的白色卡片

这些

偏旁需要填加的部分用横线标出

要填加部位的位置左、右、上、下均有。

这些偏旁均可组成至少两

个字

其中

60个偏旁可以组成先前学习阶段中呈现的字

另外

60个偏旁无法组成先前呈现过的

它们作为分散项目使用。

31114 环境

:

同实验一。

31115 设计

:

采用

3(被试间因素

)×2(被试内因素

)混合方差设计

被试间因素为三种不同指导语

下的词干补笔

即包含、排除和一般的内隐补笔。

被试内因素为字型和字义两种加工水平

6种

条件

每种

12人。

另外

又安排一组被试只参加测验阶段的补笔作为基线测量。

31116 程度

:

分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

三组被试进行与实验一相同程序的学习、掩蔽任

务。

测验阶段

向四组被试呈现

130张写有汉字偏旁的卡片

其中

120张为正式项目

其余

10张各

有一半放在正式项目前、后作缓冲项

不计入统计。

每张卡片呈现

2秒

间隔

4秒

要求被试将其组

成一个完整的字

分四组进行。

把被试完成当前词干时使用学习阶段呈现过的词的比例作为补笔

的指标。

包含组

要求被试用刚才学过的字完成当前偏旁

若做不到

就用想起的第一个字来完成。

排除组

要求被试完成当前偏旁

但不得使用学习阶段呈现的字。

内隐组

要求被试尽快用想起的第一个字完成当前傍旁。

基线组

这一组未参加学习阶段的学习

只要求他们尽快用想起的字完成当前偏旁。

 

312 结果与分析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4期    周仁来

:

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实验性分离

:

编码程度和提取要求的作用

 

本实验数据均采用

SPSS软件进行处理。

  表

2给出了不同编码下的包含、排除、内隐和基线补笔的操作。

对前三组的补笔操作进行的总

体方差分析显示

组间主效应差异显著

F(2,33)=8134,MSE=20816,P=01001;组内主效应差异

显著

F(2,33)=39194,MSE=450180,P=01000,组间与组内交互作用显著

F(2,33)=12154,

2 不同提取要求下的补笔操作

字形加工字义加工

包含组

01130123

排除组

01120113

内隐组

01140118

基线组

01080109

MSE=12154,MSE=145118,P=01000。

进一步对字型加工下三组的操作进行的单因素差异

检验显示

F(2,33)=11948,MSE=121438,P=01159,差异不显著

表明

在字型编码条件下

指导

语对三组的影响是一样的。

对字义加工条件下三组的操作的单因素差异检验显示

F(2,33)=

131647,MSE=74119,P=01000,差异极其显著

进一步的匹配比较显示

包含组

>内隐组

>排除

(P均小于

0105),表明在字义编码条件下

指导语对三组的操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对不同组

在字型与字义之间的操作差异检验显示

基线组

:

P>0105;包含组

:

T=6151,df=11,P=0100;排

除组

:

T=0.00,df=11,P=1100;内隐组

:

T=2107,df=11,P=01024,图

2显示了各组在不同编码

条件和提取要求下的操作趋势。

此外

我们分别对不同编码条件下前三组与基线组的操作之间进行了差异检验

结果显示

排除组字型加工下的操作与基线组不存在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组的操作均显著大于基线水平的操

(所有的

P<0105)。

 

2 相同编码条件下不同提取要求操纵的补笔操作

313 讨论

实验二中

包含组、排除组、内隐组在启动刺激、编码要求、目标刺激、任务性质等方面都是相同

只有提取时指导语的要求不同。

结果表明

非语义编码条件下

不同的提取指导语并不影响相

同任务的操作

;语义同化条件下

编码阶段对启动刺激的语义加工使随后的补笔

(无论是外显的还

是内隐的

)产生了促进作用。

该实验证实

尽管这三种实验均具有强烈的数据驱动性质

但指导语

在语义同化编码情况下对先前情节的提取好于非语义编码条件下对先前情节的提取

即只有当先

情节中贮存了较多的语义信息时

内隐和外显的指导语才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

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

外显的包含组的补笔操作与内隐的补笔操作均显示了强烈的加

工水平效应

而排除组的补笔操作没有显示出加工水平效应。

这说明被试在测验中遵守了指导语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心 理 科 学                 第

23卷

416

的要求

使提取过程中意识被唤醒的程度大大降低了

否则

排除组的补笔应该表现出加工水平效

应。

包含组作为一种已熟知的外显补笔受加工水平操纵的影响容易理解

内隐的词干补笔受到加

工水平操纵影响的解释可能有些歧义。

Jacoby等人

(1994a)提出[6],很可能内隐的词干补笔任务受

到了外显提取的“污染”,即在内隐补笔中

被试不自觉地采用了外显提取策略完成当前任务

使内

隐补笔变成了一定程度的外显补笔。

这种推论似乎暗示了这样的设想

:

内隐任务仅仅是一种无意

识的加工过程

如果被试没有采取外显提取策略

就不会显示出加工水平效应。

我们认为

内隐指

导语下的记忆任务原本就不是一种纯粹的无意识过程

仅就内隐任务的要求而言

并没有禁止被试

不得采取外显策略

内隐补笔中是否存在外显的或意识的成份并不完全取决于指导语是内隐还是

外显的

内隐/外显与无意识/意识的划分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

因此

当先前情节中更

多地存贮了刺激的物理信息时

指导语的作用并不明显

有意识和无意影响程度相对差异不大

先前情节中更多地贮存了刺激的语义信息时

随着指导语中意识性增强

先前情节对提取的作用也

就越来越大。

先前情节中语义成份的多少与提取时意识的唤醒程度密切相关。

内隐和外显记忆中

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都可能存在

只是哪一种更可能占优势。

 

4 总的讨论

  实验

—操纵了编码阶段对刺激的物理特征和语义特征的加工

证实了数据驱动的语词确定任

务更多地从编码阶段刺激的物理特征加工中获益

概念驱动的再认任务更多地从编码阶段对刺激

的语义特征加工中获益。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提取要求的作用。

表明不同

的提取导向使先前情节的提取存在差异

编码要求和提取要求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编码时强调

非语义特征的加工

不同的提取要求不影响相同记忆任务的操作

而编码时强调语义特征的加工

使得先前情节中语义信息增加

不同的提取要求对相同的记忆任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指导语中意

识成份的增加会使先前情节中语义信息得到更多的提取。

 

5 参考文献

 

1 StephanB.Hamann.Level2of2ProcessingEffectsinConceptuallyDrivenImplicitTasks.JournalofExperimentalPsy2

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1990;16(6):

9702977

2 JeffreyP.TothandR.ReedHunt.EffectofGenerationonaWord2IdentificationTask.JournalofExperimentalPsy2

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1990;16(6):

99321003

3 

FergusI.M.CraikMorrisMoscovitchandJoanM.MCDowd.ContributionsofSurfaceandConceptualInformationto

PerformanceonImplicitandExplicitMemoryTasks.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4;20(4):

8642874

4 周仁来

1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的实验性分离

———不同记忆任务间的分离模型探讨

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一九九六届博士论文

1996:

35—44

5 AlanRichardson2KlavehnandRobertA.Bjotk.MeasuresofMemory.Ann,Rev,Psychol,1988;39:

4752543

6 JeffreyP.TothEyalM.ReingoldandLarryL.Jacoby.TowardaRedefinitionofImplicitMemory:

ProcessDissociation

FollowingElabroativeProcessingandSelf2Generation.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94;20

(2):

2902303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4期                  英文摘要

 

509

DengCiping,SangBiao,MiaoXiaochun

(PsychologyDepartment,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Thedevelopmentalresearchonchildren’stheory-of

-the-mindisoneofthemostactiveresearchareasinall

ofdevelopmentalpsychology.Recently,thefocusofthe

areahastransferredfromdescriptivestudytothestudyon

theoriginsanddevelopmentalmechanismsofthetheoryof

-the-mind.Accordingly,researchershavetocon2

frontalotofissuesintheresearchonthedevelopmentof

children’searlyunderstandingofthemindanditsmea2

sure.Someofthesecriticalissuesandtheirinfluenceon

thefutureresearchwerediscussedinthisarticle.

Keywords:

theory-of-the-mind,earlydevelop2

ment,criticalissues.

PRELIMINARYREVISIONANDAPPLICA2

TIONOFTHEQUESTIONNAIREON

TEACHERINTERACTION

XinZiqiang,LinChongde

(InstituteofDevelopmentalPsychology,BeijingNormalUniver2

sity)

YuGuoliang

(ChinaNationalInstituteofEducationalResearch)

  

TheQuestionnaireonTeacherInteractionisavalid

instrumentfortheresearchontheteacher-studentinter2

personalbehavior.However,wedidnothavesuchanin2

strumentinthedomesticresearchinthisfield.Sowere2

visedQTIthroughthetranslating,preliminarymeasur2

ing,modifying,andexaminingofreli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