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13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

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

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三、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2个班,每班有53或54人。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安排

  每单元7课,每课1课时完成。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种植我们的植物3我们先看到了根4种子变成了幼苗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7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蚕的生长变化3蚕变了新模样4蛹变成了什么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的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2磁铁有磁性3磁铁的两极

  4磁极的相互作用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指南针7做一个指南针

  扩展阅读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种植我们的植物3我们先看到了根4种子变成了幼苗5茎越长越高6开花了,结果了7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蚕的生长变化3蚕变了新模样4蛹变成了什么5蚕的生命周期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的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2磁铁有磁性3磁铁的两极4磁极的相互作用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指南针

  7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

小鸡是怎么来的呢?

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外部形状、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

  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学反思】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

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

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们先看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教学反思】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

  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

  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

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

  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教学反思】

  5、茎越长越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

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

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

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

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

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

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

);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反思】

  6、开花了,结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交流活动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

(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

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

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

(种子)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

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开花了,结果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教学反思】

  7我们的大丰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

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2、生赞成。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

  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

(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

  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1、师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

(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

  2、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

  4、师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

  5、师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7、师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

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板书设计】

  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教材修改个人意见》北方的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时候,可以用黄粉虫代替蚕的观察。

因为北方的气候不适合蚕生长,而且北方没有桑叶,即使有柞树蚕但造价也很高,很不适合我们的教学,黄粉虫既经济又好购买,而且黄粉虫的一生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就是黄粉虫的生命周期。

并且能够让学生经历养黄粉虫的过程,黄粉虫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了解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我已经实验一年了,如果哪位老师感兴趣也可以试一试。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