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49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测量被测正弦信号的失真度。

(6)其他。

三、说明

1.电源可用成品,必须自备,亦可自制。

2.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

 

项目

主要内容

得分

基本要求

系统方案

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

5

理论分析与计算

放大器设计

功率谱测量方法

周期性判断方法

15

电路与程序设计

电路设计

程序设计

10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

测试结果完整性

测试结果分析

12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

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

图表的规范性

8

总分

50

基本要求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

发挥部分

完成第一项

完成第二项

完成第三项

10

完成第四项

完成第五项

其它

题目二无线识别装置

一、设计任务

设计制作一套无线识别装置。

该装置由阅读器、应答器和耦合线圈组成,其方框图参见图1。

阅读器能识别应答器的有无、编码和存储信息。

装置中阅读器、应答器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频率和调制方式自由选定。

不得使用现有射频识别卡或用于识别的专用芯片。

装置中的耦合线圈为圆形空芯线圈,用直径不大于1mm的漆包线或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密绕10圈制成。

线圈直径为6.6±

0.5cm(可用直径6.6cm左右的易拉罐作为骨架,绕好取下,用绝缘胶带固定即可)。

线圈间的介质为空气。

两个耦合线圈最接近部分的间距定义为D。

阅读器、应答器不得使用其他耦合方式。

1.基本要求

(1)应答器采用两节1.5V干电池供电,阅读器用外接单电源供电。

阅读器采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识别结果,能在D尽可能大的情况下,识别应答器的有无。

识别正确率≥80%,识别时间≤5秒,耦合线圈间距D≥5cm。

(2)应答器增加编码预置功能,可以用开关预置四位二进制编码。

阅读器能正确识别并显示应答器的预置编码。

显示正确率≥80%,响应时间≤5秒,耦合线圈间距D≥5cm。

2.发挥部分

(1)应答器所需电源能量全部从耦合线圈获得(通过对耦合到的信号进行整流滤波得到能量),不允许使用电池及内部含有电池的集成电路。

阅读器能正确读出并显示应答器上预置的四位二进制编码。

(2)阅读器采用单电源供电,在识别状态时,电源供给功率≤2W。

在显示编码正确率≥80%、响应时间≤5秒的条件下,尽可能增加耦合线圈间距D。

(3)应答器增加信息存储功能,其存储容量大于等于两个四位二进制数。

装置断电后,应答器存储的信息不丢失。

无线识别装置具有在阅读器端写入、读出应答器存储信息的功能。

(4)其他。

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用附件给出。

设计报告

主要内容

满分

无线识别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6

理论分析与计算

耦合线圈的匹配理论

阅读器发射电路分析

阅读器接收电路分析

9

阅读器电路设计计算

应答器电路设计计算

总体电路图

识别装置工作流程图

19

调试方法与仪器

测试数据完整性

测试结果分析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摘要

发挥部分

完成第

(1)项

21

完成第

(2)项

20

完成第(3)项

其他

4

题目三数字示波器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台具有实时采样方式和等效采样方式的数字示波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数字示波器示意图

二、要求

(1)被测周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10Hz~10MHz,仪器输入阻抗为1M?

,显示屏的刻度为8div×

10div,垂直分辨率为8bits,水平显示分辨率≥20点/div。

(2)垂直灵敏度要求含1V/div、0.1V/div两档。

电压测量误差≤5%。

(3)实时采样速率≤1MSa/s,等效采样速率≥200MSa/s;

扫描速度要求含20ms/div、2μs/div、100ns/div三档,波形周期测量误差≤5%。

(4)仪器的触发电路采用内触发方式,要求上升沿触发,触发电平可调。

(5)被测信号的显示波形应无明显失真。

(1)提高仪器垂直灵敏度,要求增加2mV/div档,其电压测量误差≤5%,输入短路时的输出噪声峰-峰值小于2mV。

(2)增加存储/调出功能,即按动一次“存储”键,仪器即可存储当前波形,并能在需要时调出存储的波形予以显示。

(3)增加单次触发功能,即按动一次“单次触发”键,仪器能对满足触发条件的信号进行一次采集与存储(被测信号的频率范围限定为10Hz~50kHz)。

(4)能提供频率为100kHz的方波校准信号,要求幅度值为0.3V±

5%(负载电阻≥1M?

时),频率误差≤5%。

(5)其他。

1.A/D转换器最高采样速率限定为1MSa/s,并要求设计独立的取样保持电路。

为了方便检测,要求在A/D转换器和取样保持电路之间设置测试端子TP。

2.显示部分可采用通用示波器,也可采用液晶显示器。

3.等效采样的概念可参考蒋焕文等编著的《电子测量》一书中取样示波器的内容,或陈尚松等编著的《电子测量与仪器》等相关资料。

4.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可用附件给出。

比较与选择

方案描述

等效采样分析

垂直灵敏度

扫描速度

22

7

完成第(4)项

返回顶部

题目四程控滤波器

设计并制作程控滤波器,其组成如图1所示。

放大器增益可设置;

低通或高通滤波器通带、截止频率等参数可设置。

图1程控滤波器示意图

(1)放大器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振幅为10mV,电压增益为40dB,增益10dB步进可调,通频带为100Hz~40kHz,放大器输出电压无明显失真。

(2)滤波器可设置为低通滤波器,其-3dB截止频率fc在1kHz~20kHz范围内可调,调节的频率步进为1kHz,2fc处放大器与滤波器的总电压增益不大于30dB,RL=1k。

(3)滤波器可设置为高通滤波器,其-3dB截止频率fc在1kHz~20kHz范围内可调,调节的频率步进为1kHz,0.5fc处放大器与滤波器的总电压增益不大于30dB,RL=1k。

(4)电压增益与截止频率的误差均不大于10%。

(5)有设置参数显示功能。

(1)放大器电压增益为60dB,输入信号电压振幅为10mV;

增益10dB步进可调,电压增益误差不大于5%。

(2)制作一个四阶椭圆型低通滤波器,带内起伏≤1dB,-3dB通带为50kHz,要求放大器与低通滤波器在200kHz处的总电压增益小于5dB,-3dB通带误差不大于5%。

(3)制作一个简易幅频特性测试仪,其扫频输出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是100Hz~200kHz,频率步进10kHz。

设计报告正文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和主要的测试结果。

14

16

题目五开关稳压电源

设计并制作如图1所示的开关稳压电源。

图1电源示意图

在电阻负载条件下,使电源满足下述要求:

(1)输出电压UO可调范围:

30V~36V;

(2)最大输出电流IOmax:

2A;

(3)U2从15V变到21V时,电压调整率SU≤2%(IO=2A);

(4)IO从0变到2A时,负载调整率SI≤5%(U2=18V);

(5)输出噪声纹波电压峰-峰值UOPP≤1V(U2=18V,UO=36V,IO=2A);

(6)DC-DC变换器的效率≥70%(U2=18V,UO=36V,IO=2A);

(7)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O(th)=2.5±

0.2A;

(1)进一步提高电压调整率,使SU≤0.2%(IO=2A);

(2)进一步提高负载调整率,使SI≤0.5%(U2=18V);

(3)进一步提高效率,使≥85%(U2=18V,UO=36V,IO=2A);

(4)排除过流故障后,电源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5)能对输出电压进行键盘设定和步进调整,步进值1V,同时具有输出电压、电流的测量和数字显示功能。

(1)DC-DC变换器不允许使用成品模块,但可使用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2)U2可通过交流调压器改变U1来调整。

DC-DC变换器(含控制电路)只能由UIN端口供电,不得另加辅助电源。

(3)本题中的输出噪声纹波电压是指输出电压中的所有非直流成分,要求用带宽不小于20MHz模拟示波器(AC耦合、扫描速度20ms/div)测量UOPP。

(4)本题中电压调整率SU指U2在指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UO的变化率;

负载调整率SI指IO在指定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压UO的变化率;

DC-DC变换器效率?

=PO/PIN,其中PO=UOIO,PIN=UINIIN。

(5)电源在最大输出功率下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的时间(测试期间,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

(6)制作时应考虑方便测试,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1)。

(7)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方案论证

比较与DC-DC主回路拓扑;

控制方法及实现方案;

提高效率的方法及实现方案选择

与参数计算

主回路器件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控制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效率的分析及计算;

保护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数字设定及显示电路的设计

20

测试方法与数据

测试方法;

测试仪器;

测试数据

(着重考查方法和仪器选择的正确性以及数据是否全面、准确)

与设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

5

电路图及设计文件

重点考查完整性、规范性

完成第(5)项

题目六电动车跷跷板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动车跷跷板,在跷跷板起始端A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

配重的位置可以在从始端开始的200mm~600mm范围内调整,调整步长不大于50mm;

配重可拆卸。

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可以自动在跷跷板上行驶。

电动车跷跷板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示意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1)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在30秒钟内行驶到中心点C附近;

(2)60秒钟之内,电动车在中心点C附近使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平衡5秒钟,并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

(3)电动车从

(2)中的平衡点出发,30秒钟内行驶到跷跷板末端B处(车头距跷跷板末端B不大于50mm);

(4)电动车在B点停止5秒后,1分钟内倒退回起始端A,完成整个行程;

(5)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电动车始终在跷跷板上,并分阶段实时显示电动车行驶所用的时间。

将配重固定在可调整范围内任一指定位置,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1)将电动车放置在地面距离跷跷板起始端A点300mm以外、90°

扇形区域内某一指定位置(车头朝向跷跷板),电动车能够自动驶上跷跷板,如图3所示:

(2)电动车在跷跷板上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秒钟以上;

(3)将另一块质量为电动车质量10%~20%的块状配重放置在A至C间指定的位置,电动车能够重新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指示,保持平衡5秒钟以上;

(4)电动车在3分钟之内完成

(1)~(3)全过程。

(1)跷跷板长1600mm、宽300mm,为便于携带也可将跷跷板制成折叠形式。

(2)跷跷板中心固定在直径不大于50mm的半圆轴上,轴两端支撑在支架上,并保证与支架圆滑接触,能灵活转动。

(3)测试中,使用参赛队自制的跷跷板装置。

(4)允许在跷跷板和地面上采取引导措施,但不得影响跷跷板面和地面平整。

(5)电动车(含加在车体上的其它装置)外形尺寸规定为:

长≤300mm,宽≤200mm。

(6)平衡的定义为A、B两端与地面的距离差d=∣dA-dB∣不大于40mm。

(7)整个行程约为1600mm减去车长。

(8)测试过程中不允许人为控制电动车运动。

(9)基本要求

(2)不能完成时,可以跳过,但不能得分;

发挥部分

(1)不能完成时,可以直接从

(2)项开始,但是

(1)项不得分。

实现方法;

方案论证;

系统设计;

结构框图

测量与控制方法;

理论计算

13

检测与驱动电路设计

软件设计与工作流程图

结果分析

创新发挥;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摘要;

设计报告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