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182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6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年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多功能气象服务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1.4编制依据

1、《中共某某某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某某发【XX】1号)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某某某市气象局可行性研究委托合同

4、某某某市远期发展规划

5、某某某市气象局远期发展规划

6、某某某市气象局提供的其他文件

1.5主要结论

通过全面的分析论证,该某某某市区域中心站气象服务站系统建设项目切实可行,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其具体理由如下:

1、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投资规模适宜,建筑结构以及设备配套合理可行。

3、从总体上看,本工程的工程设计方案经济实用、科学合理;

选材及设备科学适用、切实可行,有利于气象服务方式的优化升级,符合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需要。

4、建设资金、物资供应有保障。

本工程建设资金计划来源为全额申请市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区县配套,其中申请市财政补助1250万元(每个气象站点50万元,25个气象站点共1250万元),其余为县区配套,配套302.3万元(每个气象站点12.1万元,25个气象站点共302.3万元)。

5、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6、该气象服务项目属于低碳行业,对周边环境无污染,且通过该项目的气象综合检测以及后期运作,将对整个某某某市及周边小气候进行人工优化和改善。

第二章项目概述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发展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深入,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面临的需求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为农业服务、防汛减灾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但是,目前气象灾害监测点较少,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有限,还无法及时地将专业天气预警传递到基层乡镇、农村和农民手中,即无法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小时”的问题。

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和气候灾害出现的几率在增加,预测的难度也在增加。

所以,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气象资料的分析应用,加强专业天气预警产品的开发,加快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快速准确向农村、农民传递专业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局。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的要求,为全面提升某某某市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传统农业气象向现代农业气象的转变,在认清现代农业的特点和需求,明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目标、技术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某某某市气象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方案,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实效化,有效保障我市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

本项目建设的目标是为某某某市农业发展实现现代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专项气象保障服务。

为此,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将建设一个由25个气象服务站和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即涵盖综合监测、农业气象信息制作、气象信息发布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各个方面,日臻完备的气象综合服务体系。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某某某市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建设某某某市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刻不容缓

07年08月03日是所有某某某人难忘的一天,3小时内,某某某地区降水量达101.1毫米,并伴有强雷电、雷雨大风、局地冰雹。

黑云压顶,时间仿佛倒置,某某某瞬间进入“黑夜”,某某某市刹那间变成了一片汪洋。

强对流天气,让某某某市地区遭受严重的灾害。

***市部分乡镇受灾,其中***镇、城关乡和***镇灾情最重,受灾38100人,倒塌房屋2间,损坏房屋4间;

刮倒玉米32935亩,树木19165棵,电线杆117根;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20万元。

****区由于此次降雨量过大,***镇、***镇受灾,花卉市场有1万多平方米商区出现大面积积水。

经初步统计,对房屋破旧、雨天不宜住人的12户32人进行了转移安置。

****区****受灾严重,全区受灾人口2500人,倒塌房屋1户3间,损坏11户4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570亩,其中绝收1850亩,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2万元。

***区****镇受灾严重,经初步统计,受灾人口1200人,倒塌房屋1户2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4万元。

2、某某某市极端天气频发,建设某某某市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符合现实需要

某某某市气象记录显示,1952年,某某某市出现了82个沙尘天,成为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沙尘天最多的一年。

1983年之前,某某某每年的沙尘天数都在30天以上,之后开始逐渐减少。

2005年起,某某某市每年的沙尘天数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下:

2005年7天,2006年4天,2007年2天,2008年6天,2009年9天。

据统计,某某某市自1999年以来,冬季气温比1972年高了5.1℃,2009年夏季40℃以上的高温多达72小时,而且呈上升趋势,而同时,一年的阳光比60年前少了280多小时。

2009年11月11日,60年一遇的暴雪席卷我国北中部地区。

某某某上演雪夜惊雷。

今年2月28日,冰雹、雷电、大风携手“闹元宵”。

今年3月20日,我省除***外,集体遭遇沙尘天气。

近日,三大极端天气事件波及大半个中国:

北部经历了今年以来最强沙尘暴。

南部地区干旱还在继续。

吉林东南部的通化、白山、延边地区出现大到暴雪。

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每次的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这会使得人们对极端天气更为敏感。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某某某市气象综合服务系符合现实需要。

3、现有某某某气象监测综合服务系统有必要优化升级

2004年以来,在地方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依托国家气象监测网自动化建设,某某某市相继建设了8个自动气象站,13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

监测的自动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为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是,受限于某某某市现有的气象监测站点布局状况,目前的气象预报、情报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在防汛、抗旱等方面均暴露出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监测网密度不够;

二是监测内容单一。

因此,建立多种类、多要素的监测站点对于防灾减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建立某某某气象监测综合服务系统,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必要保障

农业气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主要气象因素有:

太阳辐射、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云、降水等。

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可靠的、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必须依靠气象科学技术,这是各界人士的共识。

建立比较稠密、覆盖面比较广、多气象要素综合的大气探测网,获取某某某市上空大气活动信息,再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集成,最后成为可提供给市民和农户的预警预报决策服务信息,形成一整套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然而,现有的气象保障能力远不能满足某某某农业的安全气象保障需要。

某某某市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建立必要的气象观测站,目前气象灾害监测点较少,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有限,还无法及时地将专业天气预警传递到基层乡镇、农村和农民手中,即无法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小时”的问题。

在气象实况信息稀少的条件下,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有针对性的、可靠的、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是很困难的。

实际上,大气的运动具有很复杂的多尺度特性,其中的小尺度运动,使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出现极大的局域性差异。

尤其是在近地面层,以及天气系统发生转折时,这种差异尤见突出。

在气象保障服务中,若不能有效,客观诊断出这种差异或突变,将会导致预警预报的失误,从而贻误服务时机。

此外,目前常规的气象预报还由于客观化、定量化业务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气象需求器自身的特殊性,从而造成气象服务水平与农业生产安全气象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因此,加强农业气象的监测,引进先进的预报模式,借助高性能计算机,开展客观、定量化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形成资料采集、加工分析、产品服务的业务化流程,是提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水平的关键。

针对以上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可靠、高效的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必需根据农业需求,建立气象探测,信息采集与通信传输,预警预报,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的设备建设和技术建设,形成一个科学、先进、高效、长效的气象保障业务服务体系。

5、建设某某某市农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趋势

去年,***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78亿斤,已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农业兴,基础牢;

农村稳,天下安。

“农业靠天吃饭,气象科技就是生产力!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定要把气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灾害性天气频繁,降水的不稳定性极易引起旱涝灾害。

其中,干旱是某某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通常干旱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严重干旱年份其比例高达75%。

气象灾害实为农业发展的困扰。

某某某,是某某省省会,是中华民族的腹地。

改革开放以来,某某某在完成了农产品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围绕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商品农业,初步构筑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在短短的二十年内,使农业生产由传统的自给半自给农业跨过温饱型农业,开始向商品化农业的转变,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围绕某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围绕省会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突出重点,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符合某某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2.3项目建设的意义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的要求,为全面提升某某某市现代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传统农业气象向现代农业气象的转变,在认清现代农业的特点和需求,明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目标、技术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某某某市气象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方案,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实效化,有效促进我市现代农业气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

项目的建成,将能对某某某市及周边环境气象状态进行高时空密度的实时监测,有效改善气象预警的信息依据与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减少或避免由雾、大风和强辐射等气象因素导致的农业灾害,同时也为某某某市的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气象保障服务。

项目的建成将大大促进某某某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完成都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具有高科技含量,实用性强的气象保障服务业务系统,确保某某某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程,是一项识大体,得人心,利子孙的重大举措,将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其社会效益是不可低估的。

2.4现代农业气象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8年2月,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

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推广农村风能和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11月7日,经超前谋划、认真准备,承载着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重任的《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

决定>

的指导意见》迅速出台,全国各省、区都把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吉林省干旱程度逐年加重,干旱范围逐年扩大、干旱频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和农村稳定。

“十五”期间,全省因干旱平均每年粮食减产55亿斤。

因此,在《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中,吉林省气象部门承担建设了“云水资源开发工程”。

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地面降水10-20亿立方米,不仅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而且对改善吉林省中西部生态环境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浙江省突出打造德清县试点,把气象组织网络延伸到了农村,一年多时间里,12个气象工作站建立了起来,实现了乡乡有气象工作站,村村有气象协理员。

目前,浙江省已有气象协理员已有2万多人,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工作和气象社会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杭州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11大重点工程将纷纷付诸实施,杭州市政府本级将为此投入6000多万元的财政资金。

2009年,湖北省荆州气象局在完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农田生态观测仪、太阳辐射站以及石首天鹅洲湿地生态气象监测站等5大项目的建设。

今年,已经确定农业气象试验站业务平台和气象预警平台两大项目。

立足省情,某某某市气象部门始终把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气象部门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重点,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初步建成了飞机、火箭、高炮立体作业的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形成了开展人工增雨、增雪、消雹等多项作业指挥能力,人工影响天气规模逐年扩大。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XX〕1号)、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09〕89号),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切实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统筹“某某省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某某省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保障工程”和区域气象观测站发展,推进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标准化固定炮站(以下简称固定炮站)、区域气象观测站(即乡镇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和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的集约化,实现乡镇气象站的集约多功能,某某某市气象局积极准备,拟在某某某市建设25个农业气象监测站和与之匹配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第三章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

多年来,全市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大力推进乡镇气象事业发展,并取得突出成绩。

截止2009年底,全市建成乡镇自动雨量站104个,乡镇多要素自动气象站26个(20个四要素站,6个五要素站),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2个。

然而由于缺少顶层设计,不少站点没有实现集约多功能。

2009年5月,《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政府统筹协调、多部门合作参与、气象部门具体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乡镇气象站建设。

同时,要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中统筹考虑气象服务的需求,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气象观测场地和设施建设纳入园区规划。

2009年,《中共某某某市委、某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市建设40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中心站基本建设包括综合服务区和试验示范区两部分,其中,综合服务区占地3亩,试验示范区占地30亩,配备有科技直通车、办公设备、电话等,具备技术服务、培训、展示、实验和示范等功能,但缺乏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要的气象先进仪器。

某某某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为建设固定炮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实现乡镇气象站的集约多功能提供了良好条件,并以此为依托使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向乡镇、村和生产一线延伸。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单位概况

某某某市气象局位于某某某市中州大道与南三环交汇处。

其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某某省气象局观象台,1984年组建为某某某市气象管理处,1989年10月更名为某某某市气象局。

某某某市气象局是某某某市人民政府和某某省气象局双重领导下的、具有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国家和地方气象事业双重计划财务体制。

管理市区和6个县(市)的气象业务、人工影响天气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担负着为某某某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和趋利避害等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任务。

开展的主要业务有地面基准气候观测(资料参加全球交换)、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参加全球交换)、雷达监测、决策气象服务、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预报及服务等。

其中,某某某国家基准气候站和高空探测站承担地面基准气候观测、辐射观测、酸雨观测、高空气象探测等业务,观测资料参加全球交换。

某某某市气象台主要负责为政府提供决策气象服务。

6县(市)气象局除承担地面气象测报、农业气象测报业务外,建立有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开展12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手机短信气象服务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并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短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4.2机构设置

某某某市气象局现有内设机构4个:

办公室、人事科(和纪检组合署办公)、业务科(和人影办合署办公)、政策法规科;

直属事业单位4个:

气象台、气象技术保障与信息网络中心、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财务核算中心);

专业气象台(站)3个:

某某某国家气候观象台(由某某某国家基准气候站、某某某国家一级探空站、天气雷达站组成)、某某某农业气象试验站、***气象站;

县(市)气象局6个:

**、**、*某某、***、***市气象局和中牟县气象局。

4.3科技支撑条件

某某某市气象局职工总数为117人(机关公务员身份17人,事业单位单位100人),其中研究生7人(学历5、学位2)、大学本科学历64人、大专29人、中专12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47%(100/117);

副研级高工14人,其中6人为业务岗位并聘用,中级62人,其中业务岗位53人,47人聘用,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5.2%(76/117);

45岁以下职工90人,占76.9%(90/117),45岁以上27人,占23.1%(27/117)。

业务科、地面站7人被聘为某某省气象局特约气象测报质量检查员,地面站1人被聘为中国气象局特约气象测报质量检查员。

业务科2人次荣获某某省气象部门优秀中青年科技管理人才,地面站、高空站3人荣获某某省气象部门优秀科技业务骨干人才。

某某某市气象局已经承担完成过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自动雨量站监测网建设、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气象地质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项目气象监测系统等项目,拥有丰富的气象专业技术和经验,为顺利完成本项目,提供了经验保障。

第五章工程建设条件分析

3.1地理和自然条件分析

某某某,是某某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人。

现辖6区5市1县,一个国家级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是某某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

某某某市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

42′-114°

14′,北纬34°

16′--34°

58′之间。

某某某市是某某省省会,位于某某省中部偏北,某某某是一座平原城市,东经112°

42'

--114°

14'

,北纬34°

16'

-34°

58'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某某某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7月最热,平均27.3℃;

1月最冷,平均0.2℃;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某某某段的黄河150.4公里。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84平方公里。

现辖6区5市1县,全市总人口716万人,建成区人口360万人。

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怡人的气候条件,为某某某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3.2经济环境条件分析

经初步测算,2009年全年,某某某市生产总值3300亿元,同比增长12%。

2009年某某某市全年完成全市财政总收入5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01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收41亿元,年均增长16%。

同时,一般预算支出达349亿元,较上年增支61亿元,增长21%。

某某某每年均不断加大农业投入,2007年市财政全年用于“三农”的总支出达到36.6亿元,增长32.7%。

继续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共发放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资金1.9亿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总产量达到171.1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59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16家。

从以上分析可知,某某某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某某某市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某某某市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目标,都给该工程的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3.3承办单位现有的项目建设条件

3.3.1某某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

某某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位于中州大道与南三环交叉口西北角,塔楼高90.6米(雷达架设后总高度104.6米),是某某某市标志性建筑。

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了市“百项重点工程”。

2006年9月24日,雷达系统通过中国气象局现场验收测试;

2007年1月,某某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投入业务使用。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可以监视半径为460公里探测区域内的台风、暴雨、飑线、冰雹、龙卷等大范围强降水天气,对雹云、龙卷气旋等中小尺度强天气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可达230公里,可在距离雷达150公里处识别雹云中尺度为2~3公里的核区,或判别尺度为10公里左右的龙卷气旋。

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显著增强对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降水预报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实现降水预报的定点、定量、定时化,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气象预报服务。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为项目综合监测系统提供天气雷达系统。

3.3.2雄厚的科技支撑条件

某某某市气象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7个,其中研究生7人(学历5、学位2)、大学本科学历64人、大专29人、中专12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47%(100/117);

副研级高工14人,其中6人为业务岗位并聘用,中级62人,其中业务岗位53人,47人聘用,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65.2%(76/117),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条件。

3.3.3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

某某某市气象局相继承担过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自动雨量站监测网建设、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建设、气象地质灾害预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项目气象监测系统等项目,并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

拥有丰富的建设经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3.4项目所在地的现有条件

项目位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内,项目区村村通泊油路,交通便利,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7.8部,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有线电视普及,农民在家中即可从电视上看到农业科技信息;

同时项目建设区内供水、供电设施齐全,是农业生产、农业试验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