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20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docx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

一位妈妈以亲身经历愤怒声讨中国教育!

您是家长吗?

是!

就点标题下方蓝色的家长慧三字,然后点关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们为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信息。

家长慧----做中国最好的家长学习交流平台

经典语句:

1。

坚决不许差生参加期末考试,以剥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蛮横办法来换取不拖后腿,不影响班级的所谓集体荣誉也罢、老师个人收益也罢,还联想到随意而划的学区,莫名其妙的建设费、强制收取的自愿赞助费,满堂灌输、死记硬背,做不完的作业,排不完的名次,一切为了成绩、一切为了高考等等等等。

这都是饱受诟病的中国教育留给中国学子和家长的痛。

2。

中国教育有病,而且病得很不轻。

从精英层面讲,1949年以来没有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这“钱学森之问”大家耳熟能详。

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1000余名理科状元,他们无一成为本行业的领军人物,中国教育制度之下高分低能现象十分突出。

从大众层面讲,中国教育之下人文情怀淡薄,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凭无文明等问题突出。

3。

从中国学渣到美国学霸,这里面蕴涵的诸多道理我一时难以给出专业性的解析。

但我直观地感觉到,在权力与金钱双重挤压下的中国教育,学校越来越像官衙,越来越像市场,教师的教学、科研越来越委身于权力、金钱,离教育的本质和学术自由学术兴趣越来越远,不知道断送了多少大有潜力的学子。

4。

最近,有人强调我们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云云,引起一片哗然。

我作为医学专业教师,与意识形态隔行如隔山。

以我儿子为例,他15岁前在课堂上肯定受的是红色意识形态教育,而不幸成为他人眼中的学渣;20岁后到美国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肯定处处受的是西方价值观教育,但他却意外成为学霸。

我管不了意识形态的孰优孰劣,我却知道学渣与学霸对于一个母亲来讲意味着什么,由学渣招来的祸害和学霸带来的福祉,把学生逼得走投无路把家长逼傻逼疯,与学子实现梦想家长洋溢幸福的涅槃之间,我得听从来自母性性灵深处的呼唤!

一位母亲对儿子成长今昔的所感所思

  这里是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大福克斯,纬度与中国乌苏里江差不多,冬天的气温零下10℃-30℃之间。

每天都可以看到许多铲雪车在道路上不停地扫雪,对于长期生活在南方的我,对这片银色世界很新奇,不过,即将开始的北达科他州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更令我新奇。

  毕业典礼预定在当地时间下午2点开始。

儿子说,他们12点半就要到学校歌剧院(大礼堂)去预演。

而家长们则要早点去才能占据好点的位置,这倒有点像当年看坝坝电影。

我半信半疑,虽说不是第一次来美国,但在国外参加大学毕业典礼是第一次,真的有这样火爆吗?

而我们学校的大礼堂除了开会就是开会,已经多少年没有像这样的火爆过了。

  车子开到歌剧院门口时,已停有不少车辆,好似中国的展销会盛况。

大厅门要下午1点才开,着正装的家长们和学生聚集在门厅里,三五成群交谈着、比划着,兴高采烈地等待着庄严时刻的到来。

楼上楼下都是人,看得出好多家庭都是倾巢出动,几岁的小孩仰望着穿著学位服的哥哥姐姐,欣羡不已;还有些家庭正簇拥着学子在留影全家福。

北达科他州以18万余平方公里土地滋养六七十万美国公民和外来人口,人气之不旺,真让看惯了熙熙攘攘人群的我感到十分萧索。

然而,毕业典礼前的这一刻,却让仿佛重又置身于永远是闹市的华西校园。

哦,原来他们是把毕业典礼当做盛大节日来过。

  儿子找他的同学去了,我在二楼等候开门,顺手拿了本毕业典礼册子来翻翻。

里面是冬季毕业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的名字,以及典礼仪式的简介。

迫不及待的翻到AIRSPACE(飞行学院)确认是否有儿子的名字,哈!

在页面中间,ZZL**,后面两星号是什么意思?

注解上说,*代表荣誉章,也就是大学几年的成绩平均分,*GPA为3.9,**GPA为3.7,***GPA为3.5。

哟!

我儿子在美国还真能念书?

太令人惊讶了!

好家伙,难道中国学渣在大洋彼岸练成了美国学霸?

!

太不可思议了!

!

  突然一阵骚动,时间是1点正,厅门准时洞开,家长们顺序进入。

幸好来得早,我在家长位置段的第三排中段瞅到了一个好位置。

趁着隆重时刻的间歇四下张望,这歌剧院比我们成都娇子音乐厅还大,内饰典雅庄重,回廊券拱,典型的欧式风格。

舞台背景先是天蓝底陪衬几朵飘扬的雪花,即简洁温馨,又迎合着外面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

转而,台上背景已经变化成一片纯绿色,中间有三个大写的字母“UND”,我知道这是北达科他州大学的缩写,在校区里住着,到处可见这UND三个字母。

在这一点上,中国学校与国际接轨得很好。

  校长带领校院级的教授们陆续上台,正襟危坐。

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开始(台上一直有一位手语老师在比划,这个细节让我不得不佩服美国人办事的细心和周到),独唱歌手上台,唱了一首热情洋溢的歌曲(遗憾!

一句没听懂),之后全体家长起立,欢迎全体毕业生进场,举着校旗的旗手后面是900多名毕业生,穿着学士服,戴着学士帽排队入场。

然后,校长祝词,介绍台上出席的嘉宾。

宣布毕业生名单,学生们依次上台领毕业证,我在国内读到硕士毕业都没有经历过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

每念一个学生名字,他的家人吹出各种哨音,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歌剧院一片喧腾!

那阵仗,就像我读大学时欢迎自卫还击凯旋的解放军将士,毕业生正享受功臣般的礼遇,面对的是鲜花、掌声、欢呼和亲人的笑脸与拥抱。

  这就是美利坚,这就是自由空气下陶冶出来的美国公民。

  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位母亲,当念到他儿子的名字时,只见她一个人纵情欢呼、雀跃、扭动身肢、抛出飞吻,像跳起狂放的桑巴,宛若无人之境。

我也很想像她那样捣鼓一番,但遗憾的是老成持重已习惯成自然地提不起那样奔放的勇气。

当念到我儿子的名字时,我仅仅是用尽最大力气拍手鼓掌,鼓掌,手都拍疼了。

我经历了人生最激动的时刻,比当年我自己穿上硕士黑袍还激动百倍!

  当长长的学生名单终于念诵完毕时,校长再次热情祝贺他的学生们大学毕业了,开始人生的新阶段。

此时台上背景变换成瑰丽的红色,寓意隽永,中间编制成花篮样的CONGRATULATIONS(祝贺!

)。

  毕业典礼结束后,儿子把他的二等勋章郑重其事交给了我,这可是儿子在学业上第一次获奖啊!

知道在儿子心中认为他的奖章有妈妈一半的心血吧。

还沉浸于激奋的儿子带我们去参观他学习3年半的UND飞行学院。

楼宇之间通向飞行学院大楼有一个长长空中走廊,儿子说这是他们学院特有的,充满着优越感,而在我看来犹如机场跑道。

虽然,UND在美国不是什么名校,但在我眼里,它却是最好的,因为这里是儿子梦想开始的地方。

  传说中的学霸,似乎都是国内外名校如北大清华或哈佛剑桥的博士才能服膺,但我的心中,儿子俨然已经成为了学霸,一个从中国学渣到美国的学霸!

  在这遥远又陌生的小镇,静静的夜,我看着窗外的雪花漫天飞舞,思绪回到了从前,儿子的今昔之变,成长之路的痛楚与快乐交织于我这个中国母亲的脑际。

 二

  和一般的小孩一样,儿子的小学时光是快乐的。

实验小学是成都市的一流学校,位于市中心,离儿子爷爷家比较近,仅隔了一条街,儿子出生时户口上在爷爷家,本以为可以就近读实验小学,可人算不入天算。

儿子读书那年,一条马路为界,爷爷家所在地西御河沿街划在入学区之外了。

交了2万元学校建设费,儿子如愿进了实验小学(其实是大人的心愿罢了)。

该校当时是素质教育试点,小学的素质教育实施具体有什么内容,我不甚了解,但有一点最突出的就是没有家庭作业!

儿子回到家扔下书包就出门疯玩。

没有学业的压力,孩子的这段童年是快乐的。

常问儿子对学点什么兴趣,小家伙不假思索回答,耍!

也好吧,快乐的童年对于成就健康的身心是重要的,玩耍可以全方位开发儿童智力哦,这点对于我这做预防医学教育的妈妈来讲也应是常识吧,且我一直用实际行动在兑现我自己的心愿。

  记得儿子的班主任是一个年轻女老师,姓吴,刚大学毕业,阳光,热情,有耐心,而且还长得很漂亮,儿子非常喜欢他的新老师,每天接儿子看见吴老师笑盈盈送孩子出校门,现在回忆起来,对这位天使般的女老师印象好极了。

  2000年春节前夕,也就是四年级春季学期,儿子父亲抛家弃子远赴美留学,没了父亲的威严管束,男孩子的野性便百分百地暴露出来,酿下了他青春期的成长梦靥。

  儿子的爆脾气在一次被数学老师批评之后爆发出来。

我接到“告状”电话赶往学校,见过数学课李老师,这是一位年轻小伙子,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儿子上课时睡觉,老师提问,自然是一问三不知,老师斥责他,说了一句至今我还记得的话“像你这样不好好学习,以后只有去捡垃圾”,话音刚落,儿子立刻爆发,回敬一句“我才不捡垃圾!

”,扔了数学书,重重地摔门就跑了,当然是把数学老师气得够呛!

在新落成的教学大楼楼厅过道上,和儿子坐在阶梯上“谈心”,说了大堆每位家长都会说的大道理。

不过,现在想起来那些都是废话。

身为大学老师的我,其实一点不懂教育学。

我本人从小就是乖学生,听话,学习好,又不惹事,若全班都是我这样乖巧的学生,老师多省事啊!

大学里老师是不用费这劲管理学生的,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都是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儿子,我真是没辙。

数学老师还撂下一句话“你现在如果不管住他,到了初中就没法管了”。

不到3年,这句话就应验了。

  儿子小学毕业那年是随机选择初中,我祈祷着儿子能进一所好点的初中,没有花钱也没找任何关系,结果儿子被机选进青羊区XX中学。

去学校看了一下环境,真不怎么样,比起气派的四中、七中和九中(成都市的三所王牌学校)来,简直就是“希望中学”的城市版。

中国的教育资源从来只是锦上添花,才不会雪中送炭。

考虑到学校离家也比较远,当即就决定带儿子到别的私立的、公立的中学碰碰运气吧。

没想到,几所学校考下来统统惨败,尤其是数学分数惨不忍睹。

儿子说好多题是奥数的,根本连看都看不懂,更别说做了。

我心里只懊悔,奥数奥数,总以为奥数那东西学来没用,没有人告诉过我,选学校时却派上大用,后来我把这惨痛教训告诉家学生的好友,一定要去学“没用”的奥数,升初中派大用场!

  听说四中(石室中学)不用考试,带儿子去了。

招生的老师翻看了成绩册,说到不能录取你孩子,理由如下:

一是小学平均成绩没到98分,二是无奥数获奖;三是无特长艺体获奖等等。

总之,四中的高门槛对于我儿子这样只会玩的孩子绝对是高不可攀的!

能去哪呢?

天府广场是成都的中心,也是成都市的象征之一。

离广场不到100米有一所虽不入流也不是很差且颇有点历史的学校(称WN学校)。

走进校大门,校舍还不错,毕竟是有历史底蕴嘛,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旁边一块小黑板上写着:

初中部招生,尚有少量名额,欲报从速!

我犹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冲到教务处咨询。

不看奖状,不看小学成绩,只需要交2万元赞助费(当时都这样)就可以入学了。

当时我心里啊,对这WN中学简直千恩万谢啊!

儿子终于有书读了,可哪里会想到,这里,就是儿子噩梦开始的地方。

  和儿子班主任打第一个照面是带儿子去学校,因到校晚了几天,学生们已入学在操场排队。

见过X老师,瘦瘦的,老绷着脸,说话语气很硬,似乎她已预测到我带去的是个让人头疼的主。

简短的言谈间给我第一印象不怎么好,她不是个和、善良而富有耐心的人。

  初中伊始,全新的学习方式,家庭作业堆积如山,上学读书已经成了最大的压力,儿子很不适应,感觉上学无比的累,每天愁眉苦脸。

学校教室坐一整天,回家接着做作业到夜深。

小学放学就疯玩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读书成了他最头痛的事,而督促儿子读书也成了我最头痛的事。

我被叫去学校挨训的时间越来越多,想想看,我一个大学老师,常常被一个中学老师叫去,问话挨训:

你们家孩子怎么不完成作业,你们家孩子上课就知道睡觉,怎么……怎么……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那咄咄逼人的X老师,除了道歉还是道歉,羞愧,无奈,无地自容。

后来到我儿子不辞而别离开WN,我都没有见过这位X老师的一丝笑容,真是很遗憾。

  给儿子请家教,辗转上补习班,能让提高成绩的法子都使过了,仍不见任何疗效,更别说提高儿子读书的热情。

  过了初一的暑假,儿子身高突然冒了一大节,上一年买的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

我意识到儿子青春期来临,性格叛逆的儿子要制造多少麻烦,要被老师指责多少回,要把妈妈气哭多少次,才能度过这痛苦的青春期?

儿子啊,你可知道,你的青春痛,妈妈的心脏痛!

  初二,儿子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作业堆积越来越多,功课越来越差,从学校回家之后,脾气暴戾,我心里怕得要死,不敢啰嗦一句话,否则,他拿什么就砸什么。

学校是地狱吗?

为什么儿子从学校回来总是需要发泄呢?

更恐怖的是有一次就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我喊他出来吃饭,他冲出来就把桌上的饭菜拿起来全都扣到地上。

事后我问他,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他说,他和班主任为了校服的事发生两句争执,罚他站办公室一整天,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不许回教室,天啊,这是学校吗?

我心疼极了,孩子在学校里受老师侮辱,如果我不给他点温暖,他还有活路吗?

  还有一次,我刚买的一大盆土栽富贵竹,他居然用家伙把陶盆砸烂,家里到处都是黄泥土。

我唯一能说的就是,你安静下吧,有什么委屈和妈妈说说,他方才收住手。

  上学已经让儿子无比压抑,厌学逃学让我这妈妈万般无奈。

是狂躁型抑郁症?

这是我的顾问,一个资深预防医学教授的提醒,她建议我带儿子进行心理咨询。

是啊,学习困难,心情抑郁狂暴,什么都没兴趣,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家里凡是玻璃的器皿都被他砸个稀烂。

也许心理咨询有帮助吧,带着一线希望去心理卫生中心,咨询的结果是什么百忧解啊,碳酸锂啊,一起攻心。

吃了抗抑郁症药之后他除了感觉恶心,头晕之外,其他方面均无任何积极效果,对学习的厌倦,对老师的厌恶,与日俱增,精神药物的副作用反而让他就更有理由不上学了。

  无法改变的情形是,在班主任X老师眼里,我儿子成绩差,且又不听话,还老惹事,一无是处,进校不久就成了“问题学生”而重点关注,老师唯一最想做的努力就是赶你走。

每次给班主任通话交流,她说的最多就是,你给他转学吧,他成绩差,影响全班排名。

  要说影响,我这做妈妈受影响应该是最大的,每学期期末的家长会就是我的受难日,面对成绩倒数5名上下的儿子,听罢老师一连串的数落,真是让我这个大学老师的妈妈灰头土脸。

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儿子在学校就一典型学渣!

尤其是老师通知参加差生家长会时,恨不得你们这些倒霉家长把孩子们统统领回去,不要让她再见着!

这样麻烦不断的儿子,不难想象做妈妈的压力有多大!

简直就是度日如年,担忧与恐惧笼罩着我们母子的生活。

  2004年一整学年,我每天睁开眼睛都在为劝儿子上学,做家庭作业的事发愁,为让他去上学而苦口婆心。

记得五一节前夕的一个周末,怕他又受罚,我督促儿子完成作业,他很气恼地给我顶了回来,我实在憋不住也冒火了,他气急败坏操起键盘就开始摔打,所有的键哗啦啦全都散架了,掉了一地,我气得都说不出话来,倏地回到卧室,不禁坐在地板上嚎啕大哭起来。

一般的儿子见妈妈恸哭都会告饶的,可我儿子却很异数,走到我卧室门口,大声地吼:

不许哭!

不许哭!

你再哭我就砸东西……这孩子像是被恶劣环境逼急了的小野兽一般凶相毕露,吓得我收住哭声,用被子捂着脸伤心地抽泣。

彼时的我真心体会到什么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中国当一个差生妈妈的尴尬与无助!

  实在有些支撑不住了!

五一黄金周,我决定回广西见见我亲人爸爸和哥哥姐姐们。

柳江大桥旁边的上岛咖啡,二哥和二姐陪我出来散心、聊天,他们在电话已经知道些我儿子的状况,我边流泪边讲述儿子厌学、逃课破坏家具的事,很是自责内疚。

二哥心疼地劝了一句话,你别太自责了,古人语“子不教,父之过”,儿子父亲一走就五六年不回国,他也该有责任的,你一个人要工作,还要带一个叛逆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亲人的理解,得到些许宽慰,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除了坚强、坚强、再坚强,我别无选择。

  初三,最难熬的日子来了。

儿子早上天天赖床不起,做好早饭,怎么叫也不起来,眼看着要迟到,我急得跳脚,只有打越洋电话给他爸爸求助,儿子接电话时答应去上学,父亲的越洋电话开始几次还管用,后来也完全失灵了,挂了电话他就摔电话机,至少摔烂过3部座机,2个手机。

回到房间“砰”一声把门一关继续酣睡。

我实在是没有辙了,只得任由他去。

上班了吧,单位还有大堆的事等着我处理,唉,焦头烂额的生活!

  有一个周末,见儿子的情绪还不错,一起看电视聊天。

儿子说,我做了个梦很怪,你说说看,他描述了梦中的场景,河流中,他站在一小块石头,要过河,另一块石头,离得有些远,还有点高,他想跳上去,又够不着,儿子描述这个梦境,我也知道儿子内心有多挣扎!

  初三下期几乎都是复习考试,欠了太多功课的儿子被老师拒绝参加毕业考试,我给老师求情,班主任老师毫不留情地蹦出两个字:

不行!

他这只病脚,参考肯定不及格,还要拖全班的后腿。

  最后一次放弃规劝儿子继续念书是在一个早晨。

儿子在我的千呼万唤、软磨硬泡下,起床了,可进了卫生间就再也不见出来,我在外面着急得直敲门,儿子打开门,使劲拽着门把手,将把手拽下来那一刹那,只见他坐在卫生间地板上,很绝望的眼神,因痛苦面部已经扭曲的脸,这张脸突然触动了我最敏感神经,一个念头忽然闪过,不要去念书了!

我再也不要催促儿子去那个被他视为“地狱”的地方!

我要儿子健康,一个健康的儿子,我不要儿子因为读书被逼成精神病!

逼上绝路!

人性,天然的母爱让我在一秒钟释然!

是啊,和心理健康比起来,读书算什么?

读书是为了将来生活好,如果他成了精神病人,他还有未来吗?

他的一生都被毁了!

让那个凶神般的班主任见鬼去吧!

我严厉的口气一瞬间温和下来,“起来吧,儿子,我们不去学校了”,儿子默默地站起来,走回房间,关上了门。

  记得那是2005年3月的一天,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而我的内心却像深秋一样的萧索。

  儿子辍学了!

成了一个十足的无业无忧的少年,犹如挣脱锁链的小野马,在他的世界里“野蛮”成长着。

那些年,他做了些什么呢,下面的短文是2011年儿子在美国考上大学后有感而发。

  这是一篇关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故事。

 “我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初三第二学期退学。

没有拿到毕业证。

15岁时退学,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因为没有上过高中,我连使用母语的能力都比不上那些读过高中的同学。

因为没有上过高中,我连极限这种简单的概念,都要花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去慢慢理解。

我的出路,在大多数人看起来是惨淡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当初如此坚定的放下这一切,而且那么的彻底......也许是老师没有给我机会,也许是我没给自己机会。

我的母亲是川大的教授,父亲是中国第一批软件工程师,他们都曾经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获得了大学这种稀缺的教育资源。

后来都取得更高的学历。

知识改变命运最好的例子就在身边,然而他们的儿子却连中学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我能想像母亲在她学校里因为我的行为而受到的种种压力和异样的目光。

  很难想像,一个游戏会改变一个人,其实我原来也不信.....直到我靠着通过游戏学到的知识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

那是在2007年,18岁。

这年冬天,民航西南空管局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阴差阳错的找到了我,并且询问我有没有能力去制作一套可视化飞行相关的安全案例,同时需要做一些教学工作。

我其实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还是狠下心说"没问题"我和我的搭档被任命为教员,开始向那些刚刚毕业加入管制工作的大学生讲解飞行员的工作程序,让他们理解驾驶室里的各种仪表如何工作,主要机型的正常操作程序等等。

我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踏上讲台时的心情,激动,恐惧,不知所措......我没有备课,因为不知道怎么备....踏上讲台前,我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当我开口开始描述飞行员的工作,320,737的正常程序,驾驶舱的布局的时候,僵硬的表情开始放松,语言开始慢慢流利,那时才知道,原来这种课我已经不用准备,这两年来几乎每天都和这些东西打交道,很多东西早已经被刻在了脑子里。

课讲到最后我甚至和同学们开起了玩笑......也许是母亲的基因起到了作用吧....如果继续读书的话,我说不定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老师。

两个星期过后,我第一次拿到了工资,而且到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是2425块,靠着我这两年"玩"出来的"知识"...当时那种骄傲啊...哈哈,现在想想老搞笑了.......随后,事情开始一步步走向了我们期许的方向。

我们顺利拿到了安全案例的项目,虽然钱不是很多。

但是对我们来说,特别是我,意义是非凡的,因为最后的成品会被发往全国的空管单位。

这一年第一份工资,第一次讲课,第一次做"演员".第一次拿着半途出问题的笔记本向民航总局副局长做Presentation(讲演)。

大地震,志愿者.......以及第一次失去了真心喜欢的女孩子......

  19岁。

lifeisgood(生活是美好的!

).我有了一个女朋友,她很漂亮,就是脾气不太好,经常会吵架,也许当时我就该看到最后的结果.....恋爱和失恋,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其他事似乎都在顺理成张的进行着。

我们和空管局培训中心已经达成合作关系,每年的案例都会是我们来制作,这样一来,我渐渐开始有了固定的收入,一开始钱不算多,但毕竟走出了第一步。

虽然已经是半个民航人,但我还是喜欢飞行员这个职业,因为我喜欢飞机,喜欢驾驶舱里那些在外人看来头晕眼花的仪表,喜欢那厚厚的机型手册和QRH,检查单,喜欢从空中俯视大地的那种感觉....其实看似冰冷的机舱里,在我看来是充满了感情的。

这个椅子上的女孩子可能是去见远在他乡的男友,这个椅子上的男人可能急着回家和家人团聚,那个椅子上的女人可能刚刚离开她的丈夫,独自去远方工作......每一位旅客,都有她或他的家庭或事业在目的等待着。

如果能有幸参与其中,把乘客们送往他们想去的地方,最后在到达出口看见情侣,亲人,夫妻团聚时的样子.....也许我也会感觉到快乐。

不过,这种愿望在当时看起来是无法实现的。

我最多只能在航校和某航飞行训练中心模拟机上飞一飞,每一次都告诉自己,手中这3000万美元的全动模拟机,就是梦想的最后一步.......话说回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摸到这种"玩具",该知足了......”

  这篇短文是儿子发在他的人人网空间,我侄女读后转发给我的。

  一直以为儿子不懂事,我低估了他,看短文的时候,我热泪盈眶。

文中他自己写到:

“当时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是那么坚定地放下,放下那一切”,今天想来,对一个不到16岁少年来讲,他放下的,就是不去想未来罢了,只要今天不被逼着去看班主任那张臭脸,今晚不用写该死的作业,心里就舒坦了,至于未来,当时在他的脑子里没有地方安放这两个字!

  人的一生有很多阶段,每一阶段都在爬坡,实在爬不动了,停下了歇息也是一种过法吧。

有一天会以满满的热情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你信吗?

我信!

  儿子辍学在家5年,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

我起床工作,他睡觉,我睡觉,他在计算机前忙乎着。

忙什么?

我从不过问,只知道他喜欢计算机模拟飞行,按他的要求,给他配备模拟飞行所需的所有装备,而且每年还更新换代,摇杆是他父亲从美国带回来。

他的房间俨然像一个专业的模拟飞行工作室,桌子上并排放着两个很大的显示器,桌子下是一堆我看不懂的外围设备。

另外,家里的卫生间里堆满了飞行杂志和不知从哪弄来的飞行手册。

有一次,下班回家,他正在用我的电脑,他说在翻译飞行手册,因为他的电脑没有OFFICE软件,当时我就惊讶地说不出话来,你翻译?

你懂多少英语呀,他一脸得意地说,我们俱乐部(网上)的版主说他翻译的部分是最好的,好不好我不知道,心里直嘀咕,也许别人安慰他吧。

这近5年时间里,儿子大多时间都耗在这个爱好上,要不就是在看原版好莱坞电影,什么阿波罗13号,珍珠港等等,看了几十遍,家里经常闹哄哄我听得头大,儿子有几个小伙伴是家里常客。

  我忙着自己的工作,也经常出差,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极少。

怕儿子呆家里闷,就鼓励他走出去,周游四方,结交各种朋友,看看社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只要他感兴趣的,想做的事,我都支持他。

去珠海看航展,去深圳参加游戏大赛,去北京上海会友,以及同城飞友聚会等,还支他独自柳州代替我,给外公做80大寿活动,他代表孙辈发言,据说表现良好,大受好评。

与其说是支持儿子的兴趣爱好,不如说是一个母亲顺应儿子的天性使然。

一句话,只要他健康快乐,一切都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