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221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3)评价

①意义:

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误区警示]《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前者追求平均的理想社会,后者是发展资本主义,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原因:

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争权夺利。

(2)经过

①1856年8月,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继而被处死。

②石达开遭洪秀全疑忌,率军出走。

(3)影响:

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2.天京陷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2)标志: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知识点拨]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开始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步的历史潮流。

主题一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1.如何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

(1)革命性: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实现。

(3)落后性:

把小农经济作为他们的理想,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以上特点,是由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性和阶级落后性所决定的。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

(1)相同点:

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两者都未能真正实行,前者由于违背社会规律,是一种空想,后者是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不同点

①颁布的背景不同:

前者颁布时,太平天国正处在强盛时期;

后者颁布时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落。

②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

前者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人间天国;

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③群众基础不同:

前者体现了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后者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

④作用不同:

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后者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⑤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前者要求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农民阶级小农意识的反映;

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材料 经济方面: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兴银行,奖励技术发明,举办保险事业等。

外交方面:

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政治方面:

主张依法治国等。

文教方面:

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等。

(1)从时代的要求看,《资政新篇》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答案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资政新篇》为什么无法实施?

答案 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土地问题,它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②中国当时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

③太平天国处于防御状态,战争环境残酷,社会不安定。

 图示《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主题二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局限性、所处的时代局限性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阶级局限性

(1)经济上:

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2)政治上:

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而《资政新篇》又脱离了农民革命的实践。

(3)思想上:

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4)组织上:

由于宗派主义导致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出现天京事变。

2.时代局限性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2)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3.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太平天国中的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 

(1)观察上图,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领袖在建立政权后出现了哪些变化?

说明了什么?

答案 变化:

没有很好地保持农民阶级的本色,封建腐朽思想和等级观念严重,开始贪图享乐。

说明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征?

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时代赋予它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新特征。

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②利用外来宗教发动起义;

③担负起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④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

⑤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图示法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思考】

1.(教材P46)马克思曾指出: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 马克思指出了中国起义的欧洲原因,即西方列强的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然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但与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

二是五口通商使东南棉纺织业受到冲击,出现大量以农民为主体的流民。

同时由于《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使基督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本来是为殖民侵略服务的宗教,却被农民阶级利用和改造。

总之,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而基督教的传入又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反封建的理论武器。

因此,正是从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原有的阶级矛盾这个角度来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2.(教材P47)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试谈谈你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治理方针的理解。

提示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希望通过这一文件建立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贫苦农民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农民小生产者的理想。

特别是土地均耕、财物公有和平均分配消费品,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渴望摆脱贫困,实现家家温饱、人人幸福的要求。

平均主义不可能使农民摆脱贫困。

但是农民阶级以平均主义思想为武器,针对封建剥削和压迫,要求平分社会财富以摆脱贫困,这种要求是革命的、进步的。

一方面可以以此来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斗争中去,壮大革命声势;

另一方面可以对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困苦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

《资政新篇》是在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提出的,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

它提出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太平天国摆脱不利的局面。

太平天国兴起之时利用了西方的宗教,这就使得太平天国领导人本身对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好感,再加之洪仁玕本人曾经在香港生活过,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使得领导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最好方式就是采取资本主义的方案。

3.(教材P49)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

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

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提示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论据充分即可。

下面是其中的一种观点。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应该是主客观两方面的。

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这是外部因素,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只能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

主观上,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要求解放,敢于用武装斗争来反封建反侵略。

但是农民毕竟是具有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小生产者,存在着宗派思想和享乐思想,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来团结广大民众,参与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出现了诸多过激政策,排斥知识分子;

难以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最终出现了农民政权的封建化;

他们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和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不可能实现,或者无法实行,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另一方面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挥师北伐而孤军深入、定都天京的决策失利以及多次贻误时机与各地起义联合等。

题目中的看法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有从斗争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入手,所以是不正确的。

【自我测评】

(教材P49)1.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

试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政新篇》主张开设银行,鼓励私人投资,发行纸币,允许私有财产存在,鼓励发展私有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的平均主义有本质区别。

在经济主张上存在矛盾之处,且《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2.“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提示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了它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在斗争过程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性。

作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打击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巨大声势,集中显示了新的农民战争的特点。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者,所以农民小生产者就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保守、自私、散漫等阶级弱点,在起义过程中又会不自觉地充当起极端保守的角色。

在永安建制时就规定了爵位的世袭制。

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更是恶性发展。

洪秀全日益成为封建帝王,所谓“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他们养尊处优,享乐腐化,革命进取心日益丧失。

所以,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之上的农民革命政权,不可能突破封建专制制度,在扮演革命者的同时注定会退回到保守者的角色。

农民阶级存在的这种两面性是由其经济地位即受地主阶级压迫和小生产者的地位所决定的。

【材料阅读与思考】

(教材P49)试分析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提示 “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体现了太平天国在同外国侵略者的接触中,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体现出了太平天国主张平等友好的对外贸易,但严禁鸦片贸易。

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表现了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经济贸易上的开放政策,超越了清政府的投降倾向和闭关政策。

但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还缺乏认识,甚至抱有幻想,缺乏应有的警惕。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新中国成立

1.条件

(1)军事基础: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理论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全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基本政策与总任务。

(3)组织基础:

1949年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成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3.意义

(1)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误区警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社会主义宪法

(1)标志: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内容: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3)意义

①1954年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

政治协商会议初步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

1954年政协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指出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将继续存在和发展。

(3)新阶段:

1956年,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误区警示]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

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

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背景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建立

(1)《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到1958年,内蒙古、新疆、广西和宁夏先后建立了民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2)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知识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执政党与参政党相互监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民族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主题一 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项目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背景不同

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制定主体不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内容不同

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性质不同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历史作用不同

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材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

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图示人民政协职能的转变

主题二 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民主集中制原则。

(2)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

(2)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3)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会见参加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代表时的情景

(1)这幅图片反映了新政协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新政协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说明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民主性。

材料二 1953年北京选民在踊跃投票,选出自己满意的人民代表。

(2)从下图中可以看出,1953年12月进行的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充分发扬了民主,体现出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国家;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图示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1.(教材P65)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提示 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各种政权相比,新中国与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的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政权。

2.(教材P6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对中国政治建设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

它是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它的颁行,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3.(教材P67)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总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

除西藏、新疆等个别地区外,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汉族都要少。

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教材P69)1.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国家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它的成立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中国开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

提示 1949年9月,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的重要制度。

这三大制度的确立,成为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教材P69)以下材料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节选内容。

阅读后请思考:

为什么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力,主要包括:

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的权力;

选举或决定任命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权力;

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

家预算,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和平和战争问题等的权力;

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权力,以及应当由全国人大行使的其他权力。

这些权力具有全权性和最高权威性,具体体现了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