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244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中的历史小知识汇总文档格式.docx

1742—1748年,首次论证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的守恒。

认识到金属燃烧后的增重,与空气中某种成分有关(俄国罗蒙诺索夫)。

1746年,采用铅室法制硫酸,开始了硫酸的工业生产(英国罗巴克)。

1747年,开始在化学中应用显微镜,从甜菜中首次分得糖,并开始从焰色法区别钾和钠等元素(德国马格拉弗)。

1748年,首次观察到溶液中的渗透压现象(法国诺莱特)。

1753年,发现化学元素铋(英国乔弗理)。

1754年,发现化学元素镍(瑞典克隆斯塔特)。

1754年,通过对白苦土(碳酸镁)、苦土粉(氧化镁)、易卜生盐(硫酸镁)、柔碱(碳酸钾)、硫酸酒石酸盐(硫酸钾)之间的化学变化,阐明了燃素论争论焦点之一,二氧化碳(即窒索)在其中的关系,它对后来推翻燃素论提供了实验根据(英国约?

布莱克)。

1760年,提出单色光通过均匀物质时的吸收定律,后来发展为比色分析(德国兰伯特)。

1766年,发现化学元素氢,通过氢、氧的火花放电而得水,通过氧、氮的火花放电而得硝酸(英国卡文迪许)。

1770年,改进化学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吹管分析和湿法分析(瑞典柏格曼)。

1770年左右,制成含砷杀虫剂、颜料“席勒绿”,并从复杂有机物中提得多种重要有机酸(瑞典席勒)。

1771年,发现化学元素氟(瑞典席勒)。

1772年,发现化学元素氮(英国丹?

卢瑟福)。

分别于1772年和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锰(瑞典席勒)。

1774年,再次提出盐的定义,认为盐是酸碱结合的产物,并进而区分酸式、碱式和中性盐(法国鲁埃尔)。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与氯(瑞典席勒)。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氨等多种气体进行研究,并注意到它们对动物的生理作用(英国普利斯特里)。

1777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指出物质只能在含氧的空气中进行燃烧,燃烧物重量的增加与空气中失去的氧相等,从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原理(法国拉瓦锡)。

1781年,发现化学元素钼(瑞典埃尔米)。

1782年,发现化学元素碲(奥地利赖欣斯坦)。

1782—1787年,开始根据化学组成编定化学名词,并开始用初步的化学方程式来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它们的量的关系(法国拉瓦锡等)。

1783年,用碳还原法最先得到金属钨(西班牙德尔休埃尔兄弟)。

1783年,通过分解和合成定量证明水的成分只含氢和氧,对有机化合物开始了定量的元素分析(法国拉瓦锡)。

1783年,《关于燃素的回顾》一书出版,概括了作者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法国拉瓦锡)。

1774—1784年,提出同种晶体的各种外形系由同一种原始单位堆砌而成,解释了晶体的对称性、解理等现象,开始了古典结晶化学的研究(法国豪伊)。

1785年,发现气体的压力或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膨胀定律(法国雅?

查理)。

1785年,用氯制造漂白粉投入生产,氯进入工业应用(法国伯叟莱)。

1788年,发明石炭法制碱,碱、硫酸、漂白粉等的生产成为化学工业的开端(法国路布兰)。

1789年,发现化学元素锌、锆和铀的氧化物(德国克拉普罗兹)。

1789年,《化学的元素》出版,对元素进行分类,分为气、酸、金、土四大类,并将“热”和“光”列在无机界二十三种元素之中(法国拉瓦锡)。

1790年左右,提出有机基团论,认为基团由一群元素结合在一起,作用象单个元素,它可以单独存在(法国拉瓦锡)。

1791年,发现化学元素钛(英国格累高尔)。

1791年,提出酸碱中和定律,制定大量中和当量表(德国约?

李希特)。

1792年,发表最早的金属电势次序表(意大利伏打)。

1794年,发现化学元素钇(芬兰加多林)。

1797年,用氯化亚锡还原法发现化学元素铬(法国福克林)。

1798年,发现化学元素铍(法国福克林)。

1799年,实现氨、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液化(法国福克林)。

1799年,通过铁和水蒸汽、酸,碱等反应的研究,提出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亲和力、参与反应物的量以及它们的溶解性与挥发性有关,开始有了化学平衡与可逆反应的概念;

但也因而得出化合物组成不定的错误看法(法国伯叟莱)。

1800年左右,提出电池电位起因的化学假说(德国李特)。

1800年,发明第一个化学电源——伏打电堆,是以后伽伐尼电池的原型,并提出电池电位起因于接触的物理假说(意大利伏打)。

1800年左右,首次电解水为元素氢和氧。

发现电解盐时,一极析出酸,一极析出碱。

也实现了酸、碱的电解(英国威?

尼科尔逊)。

公元1801年~1899年

1801年

发现化学元素铌(英国哈契脱)。

进行大量能够组成电池的物质对的研究,把化学亲和力归之为电力,指明如何从实验确认元素(英国戴维)。

1802年

发现化学元素钽(瑞典爱克伯格)。

发现在O摄氏度时,许多气体的膨胀系数是1/273(法国盖?

吕萨克)。

1803年

发现化学元素铈(德国克拉普罗兹,瑞典希辛格、柏齐力阿斯)。

发现化学元素钯和铑(英国武拉斯顿)。

提出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与气压成正比的气体溶解定律(英国威?

亨利)。

1804年

发现化学元素铱和锇(英国坦能脱)。

1805年

提出盐类在水溶液中分成带正负电荷的两部分,通电时正负部分相间排列,连续发生分解和结合,直至两电极,用以解释导电的现象,这是电离学说的萌芽(德国格罗杜斯)。

1806年

发现化合物分子的定组成定律,指出一个化合物的组成不因制备方法不同而改变(法国普鲁斯脱)。

首次引入有机化学一词,以区别于无机界的矿物化学,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细胞中受一种“生活力”作用才能产生,人工不能合成(瑞典柏齐力阿斯)。

1807年

发现化学元素钾和钠(英国戴维)。

发现倍比定律,即二个元素化合成为多种化合物时,与定量甲素化合的乙元素,其重量成简单整数比,并用氢作为比较标准(英国道尔顿)。

提出原子论(英国道尔顿)。

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英国道尔顿)。

1808年

发现化学元素钙、锶、钡、镁(英国戴维等)。

发现化学元素硼(英国戴维,法国盖?

吕萨克、泰那尔德)。

1808—1810年,通过磷和氯的作用,确证氯是一个纯元素,盐酸中不含氧,推翻了拉瓦锡凡酸必含氧的学说,代之以酸中必含氢(英国戴维)。

1808—1827年,《化学哲学的新系统》陆续出版,本书总结了作者的原子论(英国道尔顿)。

发现气体化合时,各气体的体积成简比的定律,并由之认为元素气体在相等体积中的重量应正比于它的原子量,这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原子量的根据(法国盖?

吕萨克,德国洪保德)。

1809年

首次获得高温氢氧喷焰,用于熔融铂等难熔物质(美国哈尔)。

1810年

1810—1818年,通过对二千余种化合物的分析,测定了四十余种元素的化学结合量,以氧作标准,不少从结合量求得的元素原子量与近代几乎一致(瑞典柏齐力阿斯)。

1811年

发现化学元素碘(法国库尔特瓦)。

提出分子说,分子由原子组成,指出同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含有同数之分子,又称阿伏伽德罗假说(意大利阿伏伽德罗)。

1812年

提出元素和化合物的“二元论的电化基团”学说,认为所有元素象磁铁一样,含正负两电极,但正负电量与强度不等,元素按正负电量的不同而相吸化合,从而抵消了部分电性,未抵消部分还可以化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对相同元素,电性相同,不能化合,因此反对分子说(瑞典柏齐力阿斯)。

发明不需用火引发的碰炸化合物,被用于军事(美国古塞里)。

1815年

提出一切元素皆由氢原子构成的假说,又称普劳特假说(英国普劳特)。

首次发现酒石酸、樟脑、糖等溶液具有旋光现象(法国比奥)。

从石脑油中首次分得苯,开始了对苯系物质的研究(英国法拉第)。

1817年

发现化学元素镉(德国斯特罗迈厄)。

发现化学元素锂(瑞典阿尔费特逊)。

发现光化学中引起反应的光一定要被物体吸收。

这是光化学研究的开端(德国格罗杜斯)。

分离出叶绿素(法国佩莱梯)。

创制矿工用安全灯(英国戴维)。

1818年

发现化学元素硒(瑞典柏齐力阿斯)。

1819年

发现同晶型现象,即不同物质形成明显相同结晶的现象;

以及多晶型现象,即同样物质能够形成不同结晶的现象,说明矿物晶体的类质同像和同质类像(德国米修里)。

1820年

分离对人体有强烈生理作用的番木鳖碱、金鸡纳碱、奎宁、马钱子碱等重要生物碱,被用于医药(法国佩莱梯)。

1822年

1822—1823年,德国的维勒和李比希分别制得化学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异氰酸银及雷酸银,与定组成定律有矛盾,后瑞典的柏齐力阿斯解释为由于同分异构现象所引起。

木炭作为脱色吸附剂引用于精制甜菜糖,开始了吸附剂的研究和应用,后在战争中用作防毒吸附剂(法国佩恩)。

1823年

最先制得化学元素硅(瑞典柏齐力阿斯)。

制成硝基纤维素,即为棉花火药,这是第一个无烟无残渣的火药(瑞士布拉康纳特)。

首次提出正确的油脂皂化理论(法国柴弗洛尔)。

提出理想气体的绝热压缩与绝热膨胀的状态方程(法国泊松)。

1824年

提出容量滴定的分析方法(法国盖,吕萨克)。

1825年

提出用铜作船底,通过加入锌片以防止船底腐蚀的方法,这是金属电化防腐的萌芽,但因加速了船底对海洋生物的吸着而未获应用(英国戴维)。

1826年

发现化学元素溴(法国巴拉)。

1827年

首次提炼出纯铝(德国维勒)。

1828年

发现化学元素钍(瑞典柏齐力阿斯)。

从无机物制得重要有机物——尿素,和已能制草酸等事实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线,动摇了有机物的“生命力”学说(德国维勒)。

1829年

提出化学元素的三元素组分类法,认为同组内的三元素不但性质相似,而且原子量有规律性的关系(德国多培赖纳)。

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法国盖?

1830年

发现化学元素钒,并发现铁中含钒、铀、铬等元素后,可改善铁的性质,开始了合金钢的研究(瑞典塞夫斯脱隆)。

1831年

首先应用接触法制造硫酸(英国配?

菲利普斯)。

1833年

提电化当量定律,为电化学及电解、电镀工业奠定理论基础,开始应用阳极、阴极、电解质、离子等名词,认识到离子是溶解物质的一部分,是电流的负担者,揭示了物质的电的本质。

并把化学亲和力归之为电力(英国法拉第)。

提出固体表面吸附是加速化学反应的原因,这是催化作用研究的萌芽(英国法拉第)。

首次分得可以转化淀粉为糖的有机体中的催化剂,后人称之为(淀粉糖化)酶(法国佩恩)。

1834年

从所有木材中都分得具有淀粉组成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法国佩恩)。

1835年

提出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和催化剂概念,证实催化现象在化学反应中是非常普遍的(瑞典柏齐力阿斯)。

精确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指出普劳特的原子量应是单纯整数的假说是不对的(比利时斯塔斯)。

1836年

改善铜锌电池,这是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电流源,克服了伏打电池电流迅速下降的缺点(英国丹尼尔)。

1837年

提出有机结构的核心学说,认为有机分子在取代和加成反应中有一个基本的核心(法国劳伦脱)。

分析植物的灰分中含钾、磷酸盐等,认为这些成分来自土壤,从而确定恢复土壤肥力的施肥化学原理(德国李比希)。

1839年

采用整数指数标记晶格的各组原子平面,即为米勒指数(英国沃?

米勒)。

发现生橡胶的硫化反应,为橡胶工业奠定技术基础发现化学元素镧(瑞典莫桑得尔)。

提出有机结构的余基学说,余基指分子在反应时保持不变的部分(法国热拉尔)。

发现光照稀酸液中金属极板之一,能改变电池电动势(法国埃?

贝克勒尔)。

1840年

提出有机结构的类型学说。

认为化合物的化学类型决定物质的性质,类型说中包含有分子中原子有一定相对位置的初步结构观念,并从而认为二元说用于有机化合物完全失败(法国杜马)。

提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定定律,不论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生成热总和不变(俄国盖斯)。

在电解时,发现臭氧(瑞士籍德国人桑拜恩)。

1841年

提得纯铀(德国佩利戈特)。

开始使用锌—碳电池(德国本生)。

1842年

从苯制得苯胺,后即用作染料(俄国齐宁)。

1843年

辨明原子,分子和化学当量之间的区别,并提出它们的定义(法国劳伦脱)。

发现化学元素铒和铽(瑞典莫桑得尔)。

认识到含碳长链同系物因链长变化而引起物理性质渐变的规律(德国柯普)。

1844年

发现化学元素钌(俄国克劳斯)。

1846年

从化学当量与气体密度的测定,证实氧、氮、氢分子必定由两个原子组成(法国劳伦特等)。

1847年

发明烈性炸药硝化甘油(意大利索勃莱洛)。

1848年

提出晶体结构的十四种空间点阵的理论(法国布雷维斯)。

1848—1855年,首次将外消旋的酒石酸分离为左旋和右旋两种,开始用机械的、生物学的、化学的三种方法来分离葡萄酸中的两种异性体。

初步认识到物质的旋光性是由分子形状的不对称性引起的(法国巴斯德)。

1848—1849年,发现脂肪伯胺、仲胺、叔胺,其性质类似于氨,并从而证明氨的最简化学式。

(法国沃尔茨,德国奥?

霍夫曼)。

1849年

制得第一个金属有机化合物(锌乙基化合物),是后来提出原子价概念的实验基础之一(英国弗兰克兰特)。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