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50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开题报告.doc

《班级德育活动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薛宏国

课题组成员:

薛宏国王三平张春燕王金凤陈典海

刘会琴周登博贾凤季喜

学校:

武威第二十三中学

《班级德育活动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武威第二十三中学

薛宏国王三平张春燕王金凤陈典海刘会琴周登博贾凤季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班级德育活动研究》课题,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

GS【2014】GHB1552),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2013年5月新建的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建校伊始,没有现成的德育活动模式和德育环境,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活动,是摆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面前的一大课题。

为此,我们学校在学生一入校就开始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众多尝试:

对新入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和上下楼疏散演练活动,规范学生的言行,要求学生见到师长要问好,不在楼内打闹,做到“入楼即静,入室即学”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我们课题组在德育活动研究方面进行的大量尝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有效开展德育活动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的要求。

 

二、课题的目标、价值

目标:

通过研究与推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班级德育工作,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建设好学生品德提升工程,逐步构建学生德育日常生活化、德育校内课程化、德育校外社区化、德育资源特色化、德育家庭同步化的德育新格局,使我校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节约校园、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

培养学生“安全、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价值: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探索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班级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其终极要求是达到培养现代的“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目的,也就是德育的功效性。

本课题研究就是要按照这样的要求,认真研究、扎实运作,整体构建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体系,指导德育工作实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求得课题研究和育人的“双重”实效。

三、课程研究内容:

1.要对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进行研究。

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立足于本班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长期的良好品德,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何让学生长期形成良好的品德,是研究的重点。

  2.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现状及原因的研究,明确现状,寻找原因。

3.使广大班主任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如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等,并坚持以这些德育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通过班主任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符合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班级德育的方法及途径,并形成理论。

4.探讨优化班级管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班主任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之目的。

  5.探讨班主任的隐性德育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个性特征起着非预期的、隐蔽的、不规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

主要侧重研究班主任的人格因素和情感因素。

  6.探索班级德育教育的最佳模式。

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正义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激励人、教育人、塑造人、规范人、指导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形成最佳的德育教育模式。

  7.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新模式。

从学生自身行为习惯出发,引导学生团结友善、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武威二十三中八年级学生,分实验班、对照班。

2.研究方法:

 

(1)问卷法:

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特点,了解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个性特点,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2)活动法:

班主任、家长协同一致,开展丰富多彩的、针对性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家长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全面实施全程分层德育,力求收到成效。

(3)理论研究法:

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德育理论,探索初中班级德育的新途径。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例来总结出一些班级德育活动的操作方式和评价方法。

(5)经验总结法:

建构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方式,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

a.成立课题组,确定成员及分工,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b.查阅文献,开展前期调查,收集与整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c.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2.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2月)

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工作计划,确定课题实施的工作流程,确定本阶段研究工作重点,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收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材料、案例,反思初步实施阶段的全过程,改进不足,提炼经验,进一步深化研究。

3.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

根据实施情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提炼有效资料。

撰写课题总结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以及推广的意义。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保证和研究水平

(一)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

古诗文诵读。

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2.道德讲堂。

道德力量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有些贫乏,诚信缺失、信仰缺乏、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建设“道德讲堂”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搭建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把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诚信友爱的优秀品格融入到每个学生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3.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

主题班会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由于其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无形中使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

(二)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文本成果:

1.部分课题组成员撰写过一些科研论文,有的评上学科成果奖,具有课题研究的经验。

2.研制、开发一批现代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德育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诸多音像、图影资料是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实录。

3.整理、出版德育课堂整合的校本课程教材、教案、课例文集,教育故事集等。

(三)课题成果的影响和社会效益

本课题在上级教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将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在以八年级各班为基本单位展开。

学校图书室为课题组成员学习提供保障,政教处定期组织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极大催生了班级德育科研问题的萌发与科研成果的茁壮生长。

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顺利开展造就了人气环境和科研基地。

学校在科研硬件上也有很大的投入,为每个办公室备了一台电脑,每台电脑均链接因特网,这大大方便了参加本课题研究人员对科研资料的查找、科研理论的学习,课题研究的合理化设计建议都可在网络上及时反馈。

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和家长学校活动,经常邀请家长观摩德育课堂授课方式,检查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情况。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由薛宏国、王三平、陈典海、刘会琴、王金凤、张春燕等教师组成。

课题组参与人员专业结构涉及大部分初中课程,都担任班主任或学校管理工作。

且大部分班级管理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1.课题组负责人薛宏国同志,37岁,八年级组年级组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级德育经验。

现为中学一级教师,凉州区教学质量标兵,曾参加过“十二五”课题的研究。

2.课题组成员陈典海同志,39岁,语文教研组组长,七年级班主任,是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班级管理经验丰富,曾获学校多次奖励。

3.课题组成员王金凤同志,37岁,凉州区“质量标兵”、“骨干教师”、“教学能手”。

多篇论文发表于《甘肃教育督导》和《中学教学参考》等杂志。

班主任经验丰富,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4.课题组成员刘会琴同志,40岁,凉州区“教学能手”,曾参与省级课题“自学辅导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参与式”研究和实践,有丰富的教学研究能力。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承担各级课题研究。

2.保证课题组成员研究时间,把上课与研究有机地结合,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通过考核保证课题组成员研究时间。

3.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课题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面对研究中的现实问题,不断改进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以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写好观察记录,积极撰写论文。

八、各阶段研究题目及成果形式和任务分配: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4.06-2014.09

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

C研究报告|

薛宏国

2

2014.06-2014.09

班级德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论文|

陈典海、季喜

3

2014.09-2014.11

班级德育的有效途径

D论文|

王三平、王娜

4

2014.11-2015.01

班级德育的创新艺术

D论文|

王金凤、周登博

5

2015.02-2015.06

突发事件与班级德育活动的联系

D论文|

张春燕、王三平

6

2015.06-2015.08

班主任德育案例

D论文|

周登博、陈典海

7

2015.09-2015.12

青少年道德人格及其培养研究

D论文|

刘会琴、王娜

8

2016.01-2016.03

班主任专业化研究

D论文|

贾凤、季喜

九、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负责人:

薛宏国中学一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课题组成员:

王三平:

中学二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陈典海:

中学二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王金凤:

中学二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张春燕:

中学二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刘会琴:

中学一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周登博:

中学二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贾凤:

中学二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季喜:

中学二级教师武威二十三中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