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263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第四单元 可爱的童年.docx

四年级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听——《牧童短笛》

设计者: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万晓春

【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了解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体验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意境。

本课设计通过聆听——感受——了解——听辩——哼唱——表现——拓展为主线,为学生感受乐曲、熟悉乐曲、表现乐曲做好层层导入、层层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听赏领先的意识,加强学生音乐感受的能力,感知乐曲不同的速度所勾勒的不同的音乐形象,感受钢琴模仿笛子演奏出时而活泼,时而优美的旋律,并通过对不同旋律的哼唱和体验,感受出不同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在小组合作的表现中,发挥学生的特长,表现音乐描绘的意境。

在拓展活动中请学生模仿牧童吹笛放牧,感受音乐表现的淳朴民风;让学生在充满民族特点的音乐风格中,对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富有民族文化的音乐产生一定的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民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2.感受、哼唱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的主题旋律

3.小组合作,情景表演,拓展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体验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意境,初步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以及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简单了解曲作家贺绿汀的生平,能感知乐曲《牧童短笛》速度和情绪,并区分乐曲中两个主题旋律不同速度以及表现的音乐情绪;能找出乐曲中相似的乐段,哼唱主题旋律,并合作表演乐曲表现的不同意境。

3.运用聆听、对比的方法,感受音乐主题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情景以及抒发的不同情感,积极参与《牧童短笛》的表现和创编活动,用各种形式来塑造出《牧童短笛》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以及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意境。

2、了解曲作家贺绿汀的生平,能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用情景短剧表现乐曲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哼唱两个主题旋律。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听钢琴曲《牧童短笛》片段进教室。

(学生用身体律动初步感受乐曲)

你能听出进教室时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二、了解钢琴

1、请一学生现场边弹钢琴边介绍钢琴音色及其演奏特点

2、出示多媒体图片,教师小结

三、欣赏《牧童短笛》

1、初听乐曲,完整感受曲子情绪

要求:

用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速度,并想象音乐将你带到了哪里?

你能给这个乐曲取一个名字?

2、听音乐律动

3、谈谈感受

4、板书:

情绪:

优美、抒情——活泼、跳跃——优美、舒展

速度:

稍慢——稍快——稍慢

动物头像:

水牛——小鸟——水牛等

A——B——A

音乐创设了一个美丽的田园景象,时而悠闲,时而快乐嬉戏。

5、揭示课题《牧童短笛》

6、介绍作者生平,乐曲的创作由来。

贺绿汀——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Tchere-pnine)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作品,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

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

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

7、复听乐曲,动画放映。

8、分段欣赏:

(1)细听第一段

想一想这段音乐表现了牧童怎样的生活写照?

(开始)

场面怎样?

(想象:

春色,绿色的原野,清澈的溪流:

快乐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起笛子,悠扬的笛声,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天真可爱的牧童,闻到了乡野泥土沁人肺腑的芬芳)

音乐的情绪怎么样?

(优美动听)

跟着钢琴哼唱主题(出示乐曲主题)

(2)细听第二段

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速度有什么变化?

(稍快)

场面怎样?

(想象:

如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形象的刻画出牧童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

乐曲的情绪怎么样?

(欢快活泼)

跟着钢琴哼唱主题(出示乐曲主题)

(3)细听第三段

这段音乐和哪一段相似?

(第一段)

乐曲情绪怎样?

这段音乐结尾时,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乐段的意境中,它是在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稍稍作了装饰变化,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

四、合作表演

1、分组表演

2、全班合作表演

五、拓展:

介绍音乐家贺绿汀的其他代表作品,如:

《游击队歌》、《森吉德马》、《晚会》等,并请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自己去搜索一些贺绿汀先生的作品,下一节课来交流。

六、布置课外作业,下课。

学生在悠扬的钢琴声中离开教室。

【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富有中国风味特点的钢琴作品。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钢琴曲中含有的民族音乐的内涵,是要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灌输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音乐课中进行两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将民族音乐的传颂和民族精神的代代传,落实在课堂教育中,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

值得提示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听赏音乐时要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运用身体感受音乐时要做到律动,而不能发出噪音影响音乐。

资源信息表

标题:

第四单元唱

关键词:

童年童年的摇篮曲

描述: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2.感受低音SOL、LA,在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的过程中,唱准歌曲中的和声部分,即兴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进行简单的表演。

(知识与技能)

3.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自主探究合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童年的摇篮曲》。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唱准和声部分。

学科:

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七册>第四单元>唱语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学习者:

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

小学教育>四年级

作者:

万晓春单位: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

地址:

浦东新区高桥镇花山路789号

Email:

WANWANWAN88@SOHU.COM

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唱——《童年的摇篮曲》第一课时

设计者: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万晓春

【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唱《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并能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是一首原创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本课设计通过表演前一课的内容《牧童短笛》,引起学生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来导入歌曲的学习,在感受范唱——用打击乐器即兴为歌曲伴奏——哼唱——视谱——和声哼唱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歌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歌曲教学过程前,可以稍作和声模唱练习,为唱准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做到声部间和谐作准备。

学生能根据音乐即兴创编4/4拍的节奏,并能为歌曲即兴伴奏。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本课中应着力于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而不是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

【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短笛》

2.认识低音SOL、LA

3.简单的和声训练

4.唱《童年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认识低音SOL、LA,能和谐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中的两声部,即兴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进行简单的表演。

3.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自主探究合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童年的摇篮曲》。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唱准和声部分。

【教学难点】

能唱准合唱部分的旋律,即兴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听钢琴曲《牧童短笛》边表演边进教室。

童年的生活是美妙的,童年的时光真令人留恋,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大家交流)

你们有没有最难忘的事啊?

回忆一下和大家共享

有没有最喜欢唱的歌曲,一起唱唱

二、歌曲范唱:

1、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揭示课题

2、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怎样?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

三、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

(1)小铃、三角铁

(2)木鱼、双响筒

(3)铃鼓、沙球

(4)小鼓

四、学习歌曲《童年的摇篮曲》

1、出示歌谱,用LU哼唱曲谱,找找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2、共同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唱唱低音SOL、LA

(2)唱唱和声

1=F4\43.3235-|3.32316|

1---|6---|

3、唱唱歌谱

教师弹一乐句,学生视唱一乐句,熟悉简谱歌谱

4、连起来用LU哼唱歌谱,注意第一乐句的气息,连贯流畅

5、唱唱歌词

6、轻声连起来唱歌词

7、边唱边稍作表演,表现歌曲意境

五、拓展:

找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小时候喜欢的童谣

六、小结:

歌曲描绘了美好的童年,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令人难忘。

【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课在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导入下,为学生学习歌曲创设了回忆童年,向往未来的情景,学生在创设的意境中更能唤出对童年好时光的回忆,为学习歌曲《童年的摇篮曲》作了良好的铺垫。

对于学生接触的五线谱和简谱之间的转换,不必一下子就全部掌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让学生适应,所以教师适当地给予曲线谱,能帮助学生提高视谱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中,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强化技能的训练,其实加强感受与体验,同样能使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资源信息表

标题:

第四单元唱(第二教时)

关键词:

童年童年的摇篮曲,

描述: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2.运用音乐要素力度、速度对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进行处理,根据打击乐器音色为歌曲伴奏,并进行歌表演。

(知识与技能)

3.师生和谐互动,共同创设表演情景,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和情景表演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速度、力度处理歌曲《童年的摇篮曲》,师生和谐互动,情景表演;运用速度、力度表现歌曲情绪,能唱准合唱部分的旋律,做到声部间和谐,并能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创编合适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学科:

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七册>第四单元>唱语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学习者:

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

小学教育>四年级

作者:

万晓春单位: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

地址:

浦东新区高桥镇花山路789号

Email:

WANWANWAN88@SOHU.COM

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唱——《童年的摇篮曲》第二课时

设计者:

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万晓春

【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运用速度、力度来处理,表现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并通过合作表演进行歌表演,结合活动与创造的内容进行情景表演。

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是一首原创歌曲,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本课设计通过复习歌曲,歌曲处理,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情景表演等教学环节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绪的理解与运用。

在师生和谐互动,共同创设表演情景的情况下,共同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和情景表演能力。

艺术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增强与人合作、与人和睦相处的意识,提高意志品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在二期课改的课程总目标中强调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团队意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师生和谐互动,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表演能力,是培养新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情景表演《爸爸、妈妈和童年的我》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迪,互相补充,促进师生和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丰富审美体验,形成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童年的摇篮曲》

2.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为歌曲伴奏

3.情景表演《爸爸、妈妈和童年的我》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能运用力度、速度2个音乐要素对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进行演唱处理,并根据打击乐器音色为歌曲伴奏,进行歌表演。

3.师生和谐互动,共同创设表演情景,提高歌曲演唱能力和情景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速度、力度处理歌曲《童年的摇篮曲》,师生和谐互动,情景表演

【教学难点】

能唱准合唱部分的旋律,做到声部间和谐,并能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创编合适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范唱边律动边进教室。

二、歌曲处理:

1、用LU哼唱歌曲,做到和声和谐,气息连贯

2、唱唱歌词

3、用中速、稍慢、稍快三种不同速度处理歌曲,感受哪种比较合适

4、请学生用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表现对童年的回忆

5、请学生用中速演唱歌曲,表现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6、用不同的力度处理四个乐句,

第一乐句mp

第二乐句mf

第三乐句f

第四乐句前半句用f,后半句由渐强至渐弱

7、运用肢体语言简单表演歌曲

8、小组合作表演歌曲

三、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创编4/4拍合适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1)小铃、三角铁||

(2)木鱼、双响筒||

(3)铃鼓、沙球||

(4)小鼓||

四、歌表演《童年的摇篮曲》

1、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各自表演的角色,也可以运用纱巾等道具表现歌曲柔和的音乐情绪

2、分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表现歌曲

(歌唱组、纱巾表演组、打击乐器组、舞蹈组等不同的表演形式)

五、情景表演

1、听听:

听辨老师弹奏的是哪一条旋律,根据情绪把它们分别设定为“爸爸”、“妈妈”、“我”

2、分分:

一三人为单位分组,并分角色

3、演演:

根据不同的旋律,创编故事来表演

要求:

(1)每个音乐情景小故事必须三个角色都出现。

(2)每个角色上场要用口琴吹奏或演唱相对应的旋律。

(3)表演的音乐情景小故事要具有童趣,突出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4)鼓励学生在表演中能用到课前收集的弄堂游戏和童谣。

4、评价:

六、小结:

童年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令人难忘,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让美好的生活留在心田。

【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越是接近学生生活的东西,学生越能感同身受,音乐作品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越能表现出其音乐的内涵。

《童年的摇篮曲》给予我们的是富有童趣的艺术享受,贴近于学生的童年生活,课后拓展的情景剧,就象学生小时侯的扮家家游戏,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是他们乐于表现的一项活动,那些台词、动作、神情会惟妙惟肖的被模仿出来了。

表演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平时的细心观察。

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单元目标

设计者:

崇明县实验小学严春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管弦乐《花之圆舞曲》,感受乐曲如歌的旋律,体验华丽的童话意境,想象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激发对童年生活的依恋。

2.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感受形象鲜明、优美生动的旋律,体验乐曲浓郁的田园风味、江南地方色彩以及如诗如画的童年意境。

3.演唱歌曲《童年多美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赞美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4.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优美的旋律,歌唱美丽的校园、赞美美好的童年。

【过程与方法】

1.在乐曲欣赏的过程中,运用想象、观察体验、创作表演等方式感受乐曲表现的情绪和意境,体会乐曲展现的童年生活。

2.在歌曲演唱学习过程中,运用感受体验、表现处理、合作探究等方法,感受歌曲的赞美美好的童年生活。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中国作曲家贺绿汀。

2.分辨管弦乐器的音色

3.认识力度记号。

4.能用明亮的音色、饱满的情绪有感情演唱歌曲《童年多美好》、《童年的摇篮曲》

课时建议:

本单元建议6—7课时完成。

第一教时:

欣赏《花的圆舞曲》;了解柴可夫斯基

第二教时:

学唱《童年多美好》;学:

力度记号

第三教时:

歌曲处理《童年多美好》;活动与创造2、7

第四教时:

欣赏《牧童短笛》;了解贺绿汀

第五教时:

学唱《童年的摇篮曲》

第六教时:

歌曲处理《童年摇篮曲》活动与创造6

第七教时:

综合活动

资源信息表

标题:

《花的圆舞曲》(教学设计)

关键词:

欣赏管弦乐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芭蕾舞剧

描述: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花的圆舞曲》,感受乐曲所描写糖果仙子与仙女们翩翩起舞的情景,体验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激发热爱童年美好生活的情感。

2.在观赏芭蕾舞剧片断、了解剧情、听辨主题等活动中感受乐曲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仙境,通过即兴表演表达出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3.知道芭蕾舞剧;了解柴可夫斯基;能准确地在乐曲中区分出弦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体验《花的圆舞曲》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达的美丽仙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学科:

音乐>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语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学习者:

教师、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

小学教育>四年级

作者:

严春香单位:

崇明县实验小学

地址:

崇明县城桥镇新崇南路348号

Email:

Greengrocer007@

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

听——花的圆舞曲

设计者:

崇明县实验小学严春香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七课,主要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花的圆舞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即兴律动和拓展。

《花的圆舞曲》选自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

竖琴的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乐曲的主题抒情而优美。

音乐欣赏要让学生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绪。

舞剧音乐既要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又要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与感情变化。

学生通过了解剧情、仔细聆听来唤起情感,从而充分感受音乐作品。

本课让学生观赏经典芭蕾舞剧片断和回忆童年美好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聆听、想象、表现来理解、感受、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意境,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曲《花的圆舞曲》

2.了解柴可夫斯基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花的圆舞曲》,感受乐曲所描写糖果仙子与仙女们翩翩起舞的情景,体验乐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激发热爱童年美好生活的情感。

2.在观赏芭蕾舞剧片断、了解剧情、听辨主题等活动中感受乐曲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仙境,通过即兴表演表达出乐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3.知道芭蕾舞剧;了解柴可夫斯基;能准确地在乐曲中区分出弦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体验《花的圆舞曲》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达的美丽仙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曲、音响资料(多种版本的《花的圆舞曲》、《四小天鹅舞曲》《胡桃夹子》片段

2.资料补充:

(1)作曲家介绍: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1877年,他辞去音乐学院的教授职务,在梅克夫人的资助下,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很多优秀作品便是这时期所作的。

1893年10月28日,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亲自指挥演出他的代表作品《第六交响曲》,9天后便离开了人世。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体裁广泛,仅大型作品就有:

10部歌剧,以《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最为著名;6部交响曲,以《第五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最为著名;4部协奏曲,以《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随想曲》和钢琴套曲《四季》等等。

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充满感人的抒情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戏剧性。

他的旋律具有俄罗斯民族那种特有的风格,他的和声浓重、丰满,显露着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

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性,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2)作品介绍:

《花之圆舞曲》选自柴可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第二幕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群舞时的音乐,经常单独演出。

乐曲在竖琴华丽流畅的序奏之后,圆号以重奏形式奏出圆舞曲主题,旋律如歌,表现出糖果仙子与仙女们轻盈婀娜的舞姿,在单簧管相呼应的独奏之后,乐曲渐渐进入了圆舞曲的主题高潮,既热情奔放,又抒情优美。

而这里的《花之圆舞曲》,是以一种卡通动画的视频形式来表现的,它紧扣着作品的主旋律,有着全新的浪漫主义美感,让你在享受这种美感的同时,又能进一步领悟交响乐作品的内涵。

【资源链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出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第一幕第一场《圣诞树》。

什么舞蹈形式(知道芭蕾舞剧)?

描写的场景是什么?

(二)谈论一下圣诞节

说明:

通过芭蕾舞剧片段的欣赏谈话,激发学生听赏的兴趣,通过学生对圣诞节的回忆:

你心中最快乐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的?

你圣诞节得到的最难忘的礼物是什么?

本环节通过谈论学生喜爱的节日引起学生的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导入《花的圆舞曲》的欣赏,同时为乐曲的情绪确定准确的基调,把学生带进童话的世界。

二、欣赏管弦乐曲《花的圆舞曲》

(一)了解剧情

(二)初听《花的圆舞曲》

1.想象乐曲表现的情景,互相交流。

2.感受音乐表现的抒情优美的旋律。

3.分辨乐曲的拍号。

(三)再听

1.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2.分段欣赏

说明:

《花的圆舞曲》是管弦乐曲,学生是从第一单元的《打字机》开始系统了解管弦乐的,所以到了第四单元《花的圆舞曲》接近本学期的尾声,对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分辨是一种对知识的巩固和确认。

通过不同乐器演奏的旋律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来练习,可以在弦乐器出现的段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华尔兹舞蹈基本动作的表演,管弦乐合奏的时候用打击乐器;也可以分成男女同学表示不同的乐器组合。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弦乐器的柔美、优雅,以及和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分段欣赏部分先让学生欣赏主题,分辨不同的演奏乐器,以及表现的不同的意境,复听时就能轻松地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方式。

3.完整欣赏《花的圆舞曲》(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