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69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doc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容桂扁滘小学樊华锋

《去年的树》教学完成,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课堂上孩子们的动情、动容,更因为课堂上的一些小小的遗憾。

《去年的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童话,这节公开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预设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在操作策略上,我力图通过构建“朋友”这个话题,把读说想写的有机融合,挖掘文章的人文内涵,努力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具体程序如下:

1、品读“天天”,进入文本

本课我采用直接导入新课的方法,今天我们要学的《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愿意来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1)、引发想象,激活创造性思维。

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童话时学会想象,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主要抓住了文中两个空白点引发想象。

鸟儿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呢?

春天、秋天、夏天、清晨、傍晚、难过的时候、高兴的时候……

(2)设计了这样的引读:

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大树孤独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大树悲伤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当大树无聊的时候,引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

就这样,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

这是一对多么好的朋友啊!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看着眼前的画面,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

(3)读写结合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

一只怎样的鸟儿?

写下来,不要忘记用上这样一个词——“特别”。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树长得——————————鸟儿呢,长得————————————————

2、品读对话,体会情感。

(1)本文对话语言较简单,但要读出恰当的语气和情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学习。

于是,我先采用自读、同桌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摸索出恰当的语气和情感。

如:

树和鸟离别时,读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鸟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唱歌给树听,读时语气坚决、肯定;当鸟一次又一次找不着树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等。

(2)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加提示语体会小鸟的内心

(4)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朋友之间的深情。

童话讲究意境美,如果在教学中能展现童话的意境美,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内容,从而让学生和文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为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第一个是去年的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情境,另一个是鸟儿找到已经变成灯火的大树他们离别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悟后再读,读悟结合,从而完成师与生,生与师,生与文本的深度交流。

3.品读结尾,体悟永恒

(1).、这个故事的结尾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动作、一个细节。

这个动作和细节发生在鸟儿唱歌前和唱歌后。

这个动作、细节前后几乎完全一致。

(看)意味深长地读——看;轻轻地读——看。

(2)创设情境引读

鸟儿在默默地看,静静地看,她看着眼前的灯火,看着眼前轻轻摇曳的灯火,思绪万千。

看着看着,它的眼前又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出示开头)舒缓而忧伤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上课件再次依次播放鸟儿给树唱歌的温馨画面)用第一人称读

她想起了,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读,声音哽咽)我站在树枝上给你唱歌,你呢,听着我唱。

她想起了,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

她想起了,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

她想起了,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

是啊,走过风走过雨——

越过春,越过夏——

(3)读写结合体会情感

她看到了树,那已经是去年的树了,此时她的心里有多少话想对好朋友树说呀!

孩子们,拿起你的笔写一写鸟儿最想对树说的话,写一写她内心的真情告白。

写的时候,请你用“树啊树”开头。

回顾今天的课堂,学生从没有太多的体会读书,发展到哽咽地读书,教师的引导是到位的。

当时我们备课时,就想好要把学生的“情”煽起来,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希望他们能从读中体会主人翁的急切心情和真挚的友谊。

通过学生一遍一遍地练读,学生已经完全把自己投入到了课文中去。

教学预设目标基本达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思,思中悟情”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

将学生置身于文本当中,做到了在读中感悟,尊重了学生的体会。

同时也注重孩子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但也留下了一丝遗憾:

基本解读做到之后,如何实现多元解读?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梳理完话题之后,我问学生:

“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你想对谁说?

”设计的本意是学生可以继续“朋友的话题”,也可以把他对文本另外的感悟谈出来,比如说:

承诺、环保、生命存在的价值等等。

然而,学生的发言多数是延续前面的感悟,只有两个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如果人们不砍伐树木,小鸟就不会失去朋友,失去家。

”多元解读没有实现,

今后应该特别注意的还有几个方面:

1、加强今后板书功底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语感、读书姿势方面等)3、重视评价语言的丰富和激励作用。

4、平时教学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精炼、到位,声音的顿挫圆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