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086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松树教学反思.docx

小松树教学反思

篇一:

小松树教学反思5篇

小松树教学反思5篇

小松树教学反思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能用对角折的技能折成三角形,再粘贴成小松树。

2.能按大小由下向上排列三角形。

重难点:

把折好的三角形按大小排列

课后反思:

由于课前很匆忙,在带领孩子们观察小松树时,没有仔细观察,而是远远往去,远远往去看不到树的下半部分,因此在我开始部分提问时,孩子们只能说出松树上面尖尖的,上面小,下面大。

没有说出树干是怎么样的等等。

看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以后紧记在心。

在基本部分中,我出示范例让幼儿再一次观察老师用彩纸做成的小松树,小松树有几个三角形组成?

它们是怎么排的?

孩子们都能说出三个三角形,上面的三角形最小,下面的最大,于是我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谁想想办法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三角形?

”想不到,我没有示范正方形对角折的情况下,孩子们也能把正方形纸折成三角形,看来这几天孩子们拿着纸折来折去,已有了折纸的一定经验了,正方形折成三角形不成问题,今天的重难点:

把折好的三角形按大小排列,为了攻破重难点,我把三个三角形从小到大排列,边讲解边粘贴最后添上树干,在幼儿操作前讲解了规则,愿以为规则讲解很到位,但是当看到有几个孩子在正方形折成三角形时,把彩色纸折在反面,白色纸的折在正面,才发觉我在讲解时没有提醒彩色纸的正反面,能力强的幼儿在能按三角形按大小排列,但能力差的幼儿不会排,我想如果我在准备三张大小不同的绿色正方形蜡光纸时,大小应该再明显一点,那能力差的孩子也许也能分清楚。

总之,一堂课下来,总有许多遗憾,有待我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范文二: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我在这次歌唱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随机变换多种演唱方式。

在这周的歌唱教学《小松树》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顺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学活动。

歌唱活动《小松树》我分成了二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

第二部分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能跟着节奏连贯的唱歌曲,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小松树教学反思5篇】小松树教学反思5篇。

范文三:

《小松树》可分成两段音乐。

因此,在第一段音乐中,我从其速度、节奏、情绪等方

范文四: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和表演的自信心及表演力。

【小松树教学反思5篇】文章小松树教学反思5篇出自,此链接!

2、通过音乐律动和音乐游戏引导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3、通过对音、画、舞的欣赏,了解舞蹈来源于生活,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4、培养学生创新和团体荣誉精神及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感受民歌特色.

教学准备:

小方巾、录音机、风琴。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师:

今天天气真好!

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听二拍舞曲)

二、基训部分:

1)单手位:

注意眼随手动,姿势正确。

2)勾绷脚:

脚背用力,脚趾去找地板,两腿绷直。

3)前踢腿:

向上踢腿有力,学会快速踢,轻轻放,跟着音乐有节奏的作变化转身。

三、导入

1、师: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一片春机盎然,想一想,春天里你

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初听音乐

师:

听!

还有谁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播放音乐)

3、教师提问:

你听到了些什么?

4、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跟风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学生质疑

歌曲里,毛泽东是谁?

教师进行革命教育,并演示陕北延安一带的画面

四、拓展部分

1、师:

画面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是哪个地方的舞蹈?

你怎么知道?

2、板书:

舞蹈来源于生活。

舞蹈的含义:

是人们常见并乐于参加的艺术活动。

3、播放东北的秧歌以及了解风土人情,民俗。

4、引入舞蹈《东北秧歌》

1)教师示范舞蹈动作(播放小松树音乐

2)讲述每一个动作的要求

3)学生跟老师一起跳并分清左右

五、结束部分

生:

我们能不能用这个舞蹈来做游戏(全班同学一起舞蹈)

师生总结:

我国是一个舞蹈种类最多的国家,你们以后想不想学更多的民族舞蹈?

好,下次舞蹈课请同学把你所看到的舞蹈类型带过来好吗?

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在前面的教学环节,通过大小松树贴图的对比,学生已明显看出小松树与大松树高度相差很多,都笑它自不量力,没有自知之明。

其实,已经明白了风伯伯话的意思。

此处的反复朗读,不如换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风伯伯的话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松树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jiaoxuefansi.htm。

这样,目标层次高一些,也更有意义和作用。

写在最后:

反思是一种回顾,一种成长,有思考,才会有更多收获。

感谢骨干班的要求,让我们一同思考,一同成长吧!

范文五:

这首歌曲的节奏相对本册其它歌曲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附点四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在学唱时,我先让学生模唱旋律,熟悉节奏型。

在填词时主要是聆听老师的范唱,学生在填词时很容易出错,因为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多。

所以在填词唱之前,我带着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样学生歌词也熟悉了,节奏也熟悉了,在学唱时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二: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松树、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贴图以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在黑板上画大山的简笔画,让学生送小松树和大松树“回家”。

3、小松树和大松树,他们一个住山上,一个住山下,今天,他

俩又聊上了,想不想听听他们聊的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2)指名朗读小松树说的话。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指生回答)追问:

你从哪看出来的?

(重点体会“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感情朗读。

(5)分不同形式朗读。

(指名读、加动作读、男女赛读)

(6)想象:

如果你就是那棵大松树,小松树如此这般,你会怎么办?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说什么了吗?

那他生气了吗?

你怎么知道?

课件出示:

大松树没有回答。

(观察表情)

(8)想象:

大松树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你觉得大松树怎样?

面对小松树的骄傲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说,可这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3、学习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风伯伯说的话。

指名读。

课件出示: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出示课件动画,比较小松树与大松树的高矮。

相机出示: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3)指导用“比”说一句话。

(4)对于小松树夸自己看得远,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5)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站在高处看景色与站在平地看景色的区别。

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6)小结小松树能看得远的原因。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

课件出示:

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呢?

理解“惭愧”的意思。

(3)想象: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大山爷爷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后指导学生说话)

(7)师:

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课文小结,明白道理。

1、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

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有礼貌的孩子。

2、送名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分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一组成员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五、律动:

《小松树》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生读,组词。

“爷”“托”

2、指导书写“爷”“托”。

(1)认识新偏旁“父字头”

(2)指生分析生字,“爷”上下结构,“托”左右结构。

用好方法识记字形。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随师书空。

(4)生描红,仿写。

(5)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展示评析。

七、布置作业:

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或者同家人一同表演该课本剧。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

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

比如在复习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然后让学生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到相应的位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

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读品结合。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小松树的话你感觉这个小松树怎样?

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

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

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

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

篇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教师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有礼貌是文本价值所在。

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高效课堂”的理念,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字词的复习上花的时间偏少,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2.小学低年级孩子重要的是“读“,但是在高效课堂中读的很少,课堂上听不到读书声。

3.在小组学习探究方面,对小组长的训练还要下功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养成习惯重在培养。

另外在问题的设置上也需要精密。

4.教师的语言也需要多加罗列和整和。

课堂上的放和收也要把握到位。

这些都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这次的教学虽然还留有遗憾,但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也期待着自己更大的进步。

篇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主要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听了后,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效果较好。

一、听故事、看图,了解“高矮”

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听故事、再看黑板上的简笔画,让他们了解一下,谁高谁矮。

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

在此基础上,提问:

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孩子们举手告诉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

我又问:

通过预习,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有的说“骄傲”,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继续和孩子们学习下去。

二﹑感情朗读,表演对话。

课堂上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

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骄傲自大。

重点句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抛

出问题:

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

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

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

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

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最后一段,我抓住“惭愧”﹑“低”等词,让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托起来”该是怎样的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后中让学生思考,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小松树会怎么想?

你代表小松说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我想让学生从这两个问题中明白学习这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些什么。

事后了解,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理解课文,也知道不能学习小松树的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朗读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不够。

小松树的话语中充满着得意和骄傲,个别学生能够读好,但集体读效果不好,应该由老师范读会好点的。

2、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

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阮怀玉

2010-6-26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合肥市新农小学

阮怀玉

2010-6-26

篇五: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

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

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1、能够带领孩子入情入境,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

在导入部分,我就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又运用孩童般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拓展与生成:

“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

也许是太阳、白云、大山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

整节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非常的活跃。

2、指导朗读较为深入,能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能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能够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并能讲究一定方法。

我还让他们上台来演一演小松树和大松树,让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和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

1.没有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过于繁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的设计时,我尽可能的对自己说:

要做到少指导,精指导,每设计一个问题我都要想一想:

这个问题为什么问?

对学生有帮助吗?

孩子能回答到吗?

如果回答不到,我该怎么引导呢?

我还精心的设计了练说环节:

小松树站在高山顶上会看到什么。

在实际操作时我却担心孩子们说不出我想要的答案而一再提示和重复孩子们的答案,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使听课的老师觉得很啰嗦,造成了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的局面。

2.过分依赖学生群体中的“优生”,忽略了课中的激励机制。

课堂上我往往喜欢请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忽略了后进生,以至于使他们因缺乏参与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一些人低头玩东西或者不专心听讲。

虽然在这节课中表现并不明显,但这样的错误倾向一定要纠正。

另一方面,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点单一。

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对回答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大加赞赏,促使孩子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发言。

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慢慢的改正。

3.“高效课堂”不高效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而我没有很好的意识到这一点,把重点都放在了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上,最后教了三个生字,指导写字的时间只有大约5分钟。

就本课而言,课文的重点在第三、四自然段上,而我的第一课时既没有解决生字也没能抓住重点,从教学目标来看,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也就是说这节课不高效,没有达到目的。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也成长了很多:

1.我对第一、二课时的界定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就像李老师说的,一二课时的划分不一定非得是第一节课解决生字词,第二节课讲解内容,这要看课文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知识的准备情况,上一课时时,如果学生预习的好,几乎全部都能掌握生字词和能读通课文,那么除了指导朗读、指导写字,也能按情况讲解一部分课文内容,但如果连基本的朗读都不过关,就开始讲解课文,就操之过急了。

2.提问一定要精炼有效。

我们往往害怕学生不懂而一次次重复问题或者学生的答案,把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只会机械的作答而不会动脑筋。

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备课,把问题精简到少而有效,把更多地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学自悟,不仅完成了目标,学生还会说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3.关注后进生。

光靠几个优生,一个班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班级的,只有大家都有进步了,整个班级才会向前迈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