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81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doc

浅议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现象及对策

江阴市峭岐中学仰汪锋

摘要: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愈益成为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棘手问题,早恋从高中生扩展至初中生,并继续呈现低龄化趋势,如何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教师、家长和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从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教育对策。

关键词:

初中生;早恋;低龄化

一、初中早恋的界定及低龄化现状

初中生早恋是初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在特定人群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性意识的一种正常反应,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初步实践。

虽然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但并非所有已发生的感情都构成恋情。

初中生恋爱有两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类型。

绝大部分学生在初期是在对异性有着很大的好感,非常喜欢的基础上对成年人恋爱的一种模仿,这称之为“假恋”。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部分学生有了类似成年人的拥抱、接吻等恋爱行为,重要的是并从心理上接受对方、依恋对方,应该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恋爱。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生早恋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最近几年,全国很多地区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学者等纷纷在不同地域就中学生恋爱状况展开过专门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与过去相比,当前中学生恋爱呈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趋势。

例如,山东省济南市近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在青少年中,15岁以下的学生谈恋爱比率为8.7%,中小学恋爱的年龄已提前至11岁。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恋爱呈现普遍化、低龄化趋势。

二、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的成因

初中生早恋呈普遍化、低龄化的趋势,是各种内因和外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独生子女所特有的人格特性及过分优越的物质条件

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大多具备心理学上所谓的“不成熟人格”和“反社会人格”等心理个性,即思想前卫,追求个性,叛逆心强等。

在情感层面上,独生子女普遍有孤独感,从小学升入初学后喜欢结交异性朋友,和异性朋友接触机会的增多使他们对异性产生爱慕欣赏心理,易发展为超出友情范围的恋爱亲昵行为。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普遍认为与老师、父母存有代沟,不愿与其沟通。

再加上现在父母给独生子女的生活费普遍较多,学生有钱并有机会出入各种成人场所。

独生子女特有的个性和丰厚的物质条件是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的重要诱因。

(二)应试教育下学生生活教育的缺失

中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后,在学校找不到任何乐趣,感到苦闷、无聊、空虚时,就用恋爱给生活添一丝色彩,缓解苦闷情绪。

学习的重压也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苦闷压抑,把恋爱作为学习的调剂品。

学校对中学生过早恋爱只堵不疏,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效果不如人意。

(三)家庭结构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疏忽

结构缺失的家庭主要是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组合家庭。

这种家庭背景中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父(母)亲的关怀和必要的教育,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对家庭状况的不满往往使他们对家庭成员产生抵触情绪,常常通过与异性交往寻求理解与精神安慰。

这些家庭平时对孩子疏于管理,孩子缺乏必要的约束,有的家长长期在外工作家里没人,无形中过早地为学生恋爱提供了场所和机会。

(四)大众传媒的错误引导

西方文化的渗入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受到剧烈的冲击,大众传媒中泛滥的西方性文化对中学生恋爱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原本就举步维艰的青春期教育受到了更大的挑战。

现在初中学生很多都有手机,手机上网业务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随时随地上网,学生在晚寝、课间、课堂甚至乘坐走在路上都能通过手机浏览各种信息,除了游戏之外,各种关于情爱的网站、帖吧、图片、视频成了中学生点击率很高的主题。

这也是使初中生早恋提前的重要因素。

三、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的危害

早恋由于一般难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与矛盾,从而使早恋者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志趣和目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大都对人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对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害而无益。

早恋的普遍化和低龄化对初中生的危害主要包括:

(一)影响理想和信念的树立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对人生的认识还很肤浅,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还未定型,“早恋”会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二)影响学习

“早恋”以后,由于自控能力差,初中生往往精力分散,常常激动不安、想入非非,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

(三)影响人际关系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往往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克制自己,为一点小事就闹意见、泄私愤。

若在“早恋”过程中碰到挫折,会铤而走险,酿成悲剧。

这会影响他们与同学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

(四)影响身心健康

初中生正处在长知识和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在性心理上已经开始萌发了性意识,由于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许多性心理异常,并可能出现性幻想、手淫等。

“早恋”会加剧这些现象的发生,给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愈益成为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棘手问题,早恋从高中生扩展至初中生,并继续呈现低龄化趋势,如何解决学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教师、家长和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前沿阵地,对中学生的各项教育与管理有着无可替代的责任。

学校可以从“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和“性别差异教育”两方面着手。

集体教育即教师要正确引导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帮助他们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树立远大理想,弱化心理困扰。

个别指导则教师可以主动找学生谈心,并承诺为学生保密,使他们可以敞开心扉并取得对教师的信赖。

此外各级教育工作者要对家庭结构缺失的孩子给予特殊关爱,主动给予他们人性的关怀,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化解孤僻的情绪。

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最大化地实现对学生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目的。

注重性别差异教育却对男女生分别开展专题教育。

注重性别差异,有的放矢地分别对男女生进行专题教育,满足男女生的真正所需,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家庭层面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其教育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严格的家庭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制力的有效途径。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父母对中学生恋爱的态度和责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的严格教育对孩子的态度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一些与生理、恋爱有关的问题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重要性或不知道与孩子沟通什么、如何与孩子沟通。

因此,学校可在周末或假期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帮助他们提高与孩子交流的艺术性。

独生子女家庭要注意孩子的人格完善,适度制约中学生的物质消费。

独生子女“不成熟人格”及“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主要来自家庭不良的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溺爱型、否定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都影响了孩子的自我接纳程度,男生因在恋爱中扮演保护型角色感受到自我价值而对恋爱欲罢不能,女生因在家庭过分受约束而选择叛逆、通过恋爱渲泄自己的压抑情感。

所以家长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完善独生子女的人格。

同时要改变过去对孩子物质要求的无限满足,给予子女的生活费要合理适度,多观察多了解中学生零花钱的用途和去向,避免孩子有多余的钱用来恋爱消费。

另外,结构缺失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应得到特别的重视。

这些家庭的孩子大都自卑、冷漠、敏感、孤僻,对家庭和社会缺乏信任甚至仇视。

对单亲家庭而言,家长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积极乐观,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抚平家庭变动对子女带来的心理创伤,感染孩子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对组合家庭而言,既要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学习费用,给予孩子更多的精神关爱、抚慰和思想引导,努力形成新的家庭亲情共同感,又要防止有的继父或继母怕在外人面前落下个虐待前生子女的名声,对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一概满足而很少询问孩子要钱的用途,对孩子的消费行为放任自流。

通过以上措施尽量减少因家庭结构缺失而带来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和因管理缺失而带来的中学生过早恋的现象。

(三)社会层面

社会对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舆论和大众传媒应树立责任意识,引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净化社会空气,和谐社会氛围。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传媒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其宣扬我国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加属于中学生的电视及广播频道,开发青春励志的电影电视及节目。

改变大众传媒的庸俗行为,净化中学生的成长环境。

对现今而言,网络对尚在健全人格过程中的初中生的影响巨大。

这就要求社会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营造和谐绿色的上网环境。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对所有网站的内容图片进行严格监管,发现不良网站一律查封,对于涉及色情的相关图片和信息要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屏蔽,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网络对手初中生的危害。

另外,社会要配合学校给中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社会责任感,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他(她)们沉溺于卿卿我我的两人“小世界”的“小自我”中,进而转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大世界”的“大自我”中。

这种社会理想教育也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至长大成人后的婚恋观。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初中生早恋低龄化的趋势才有希望逆转,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才会取得更大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日升.青年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l

[2]雷雳.初中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7

[3]张华.对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3)

[4]简钰山.试谈中学生的早恋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5]杨锋.中学生“早恋”现象浅析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