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34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行企研校共建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G712文献标识码:

A

  TheResearchandExplorationofHigher-vocationalTrainingBaseBuilton

  theCollabrationofGovernments,Industries,Enterprises,SchoolsandInstitutions

  CHENKe,LIJinxiang,LIUZhaobin,ZHANGZhen

  (SuzhouVocationalUniversity,Suzhou215004,China)

  Abstract:

Trainingbaseisanimportantplaceforhigher-vocationaltalentcultivation,whileworking-learningcombinationand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aretheonlyroadtohigher-vocationaltalentcultivation.Exploringthewayforthegovernment,industry,enterprisesandschoolstosetupvocationaleducationtrainingbasesisaresearchtopicthathasattractedpublicattentioninrecentyears.Bytakingthecomprehensivetrainingbaseoftheinternetofthingsfundedbythecentralgovernmentasanexample,thispapermakesadiscussiononthebaseconstructionmodeintegratedofgovernments,industries,enterprises,schoolsandinstitutions,andbasedon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fromsuchaspectsasconstructiontarget,constructionthinking,constructionschemeandconstructioneffectiveness.

  Keywords:

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trainingbase;

talentcultivation;

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

  1引言(Introduction)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早在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就设立专项资金启动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20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教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实际上截止2013年,中央财政已投入78亿元,支持建设了455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

苏州市职业大学物联网综合实训基地正是在这一政策惠及下于2012年申报批准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之一。

基地建设紧紧围绕苏州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投入已超千万元,初步规模,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Theobjectivesandtheways)

  实训基地在申报初期,就明确提出了基地建设的整体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

  2.1建设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将基地将建成具有真实物联网工程环境的设备先进、机制有效、区域领先,集教学中心、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共享型国家级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2.2建设思路

  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基地定位、场地、资金、功能、技术、管理、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

为此我们提出了“六结合”的建设思路。

  

(1)行业(企业)指导与合作共建相结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必须听取行业的指导,吸纳企业的参与。

成立以行业、企业知名经理或技术主管为主的技术专家委员会,指导帮助基地的建设工作。

  

(2)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其次也要发挥其技术研究与服务功能。

既要突出物联网技术应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同时结合学校“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训练中心”项目的建设,融物联网基地于整个工程训练中心之中,使工程训练中心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展示场所。

  (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

  实训基地由不同的实训室组成,硬件建设占有很大比重,但软件建设也不容忽视。

软件建设包括环境塑造、校企文化融合、师资培养等等,软件建设更是体现基地内涵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4)重点建设与基础建设相结合

  物联网技术涉及学科多、应用范围广,基地建设从物联网技术的三层核心架构和典型应用行业入手,体现重点建设与基础建设相结合。

学校有电子信息大类的计算机、电子和通信等相关专业,基地建设定位上是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以电子和通信类专业为辅,因此在基地建设中主要以应用层为重点,同时涵盖感知层和传输层。

整个基地既有感性认识的沙盘,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家居和食品溯源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应用,也有RFID、WSN等感知信息获取技术,还有信息传递的网络技术,同时也有物联网应用的柔性制造系统等。

  (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通过基地建设能够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便利的平台。

使教师借助实训基地、工程中心等相关平台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6)经费采取政府支持与学校自筹相结合

  经费是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除了中央财政、省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外,争取地方财政支持非常关键,苏州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通过国家级项目的建设争取到1:

1配套经费,为基地建设解决了400万的资金;

除此之外学校也凭借第一届党代会提出的六大重点建设工程,通过“设备设施重点建设年”自筹建设经费305万,同时在场地配置、资源优化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3建设方案(Buildingsolution)

  基地建设围绕学校“一个目标两步走,三条主线四个理念”的办学发展思路,一个目标即十二五期间实现建成应用型本科的目标,两步走即首先把学校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实现建成应用型本科院校;

三条主线即“大楼、大师、大品牌”,大楼就是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先进的设施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大师就是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工艺技术高超的专门人才;

四个理念即“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机制活校”。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大楼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训练中心即工科实训大楼,整个大楼涉及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和智能信息三大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基地作为智能信息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相对完整且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又把整个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一个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充分展示物联网技术的真实应用。

  3.1总体架构

  基地建设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要实现教学、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三大功能,即教学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3.2教学中心

  教学功能是实训基地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从人才培养的宏观层面考虑,通过基地开展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目的;

从微观层面讲,教学中心就是通过各实训室完成课程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3.3技术研发中心

  技术研发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以整个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训练中心的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基础,以学校、企业、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为核心,以纵横向教科研项目申报、研发为抓手,切实发挥产教研合作优势,促进教学科研协调发展。

  3.4技术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是发挥高校智力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平台,发挥教师教科研优势,以行业企业合作、政府合作、科研院所合作、技术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和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为手段,开展社会服务。

利用基地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为周边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实验实训训练,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培训物联网技术人才,扩大技术辐射范围和创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4建设成效(Buildingeffectiveness)

  4.1教学方面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带动物联网专业群的建设,也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近两年来与合作企业、科研院所等在专业建设、师资互聘互兼、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校企文化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都吸纳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到目前止已合作开发新课程两门,编写教材、实训讲义五部,其中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编写《物联网应用开发》教材,被列为江苏省2103年重点建设教材,已于2014年6月正式出版。

  在师资培养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不仅仅满足于仪器设备的供应,更重要的在于“软件”建设,要求所有实验仪器设备供应企业必须进行专业教师的培训,首先让教师学会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

另外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师资互聘互兼,学院要求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符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

先后与无锡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中心、华育、新大陆、思科、上海中锐等企业联合开发教学案例和实训项目。

  基地还申请设立了思科网络学院,加入了苹果iDUP-ios大学开发者计划等。

与知名企业的合作,使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更为紧密。

  4.2科研方面

  积极与科研院所、行业学会联合开展技术研究,以项目申报为抓手,到目前与无锡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中心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与苏州市计算机学会联合申报苏州市科协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一项,与中科院计算所等合作,不仅联合开发物联网基地的相关应用系统,还积极申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

同时也与有关企业合作申报苏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

  4.3社会服务方面

  与地方行业协会――苏州市计算机学会合作,成立了物联网技术专业委员会,搭建了与物联网企业、政府、高校等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2013―2014年,组织学生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物联网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参加全国物联网相关竞赛,同时承办“首届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华东赛区决赛项目;

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交流参观30多次。

  5基地的职能作用(Thefunctionoftrainingbase)

  政府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要职能是经费支持和政策引导。

财政部和教育部,负责实训基地项目的审批,财政拨款,组织实训设备设施的招投标;

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负责审核并上报学校申请的基地项目,财政配套、基地建设的监管、验收;

市财政局和教育局,负责配套经费,对学校设备设施采购进行统一招标。

政策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最近苏州市政府颁布了《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苏府办[2014]127号),指出:

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指导、校企互动的合作运行保障机制。

建立职业教育联系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地区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

应当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3]。

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

  学校作为基地建设的主体单位,负责基地申报、组织建设与具体实施,建设资金的筹措与落实;

场地协调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设备选型与采购等。

  行业、企业主要是对基地建设的指导与引领,通过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参与专业设置岗位调研、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及互聘互兼,企业文化融合,教学资源建设等,以基地为依托,先后成立苏州市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苏州市技师协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等社团组织,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科研院所的职能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等,进而保障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6结论(Conclusion)

  基地建设为政行企研校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如何更好发挥各自职能,充分发挥基地的效能,实现合作共赢,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和制度保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

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

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

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4]。

为此今后将继续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校企联合设立工作室,即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室,在学校(基地)设立技师工作室,探索厂中校、校中厂的办学模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二是发挥校企合作联盟作用,积极开展项目研发、社会培训等,提升基地社会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四是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构建政行企研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

//

  [2]杨靖.十年1.2万亿:

助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N].科技日报.2014.7.3(7).

  [3]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EB/OL],http: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