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35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监测和保育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课题负责人

1、年龄应不超过57周岁,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有固定单位,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从事有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一线工作4年以上,无不良科研行为,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事业单位(含研究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低于工作时间60%的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和参与申报本项目课题。

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

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等)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

4、研究开发方向与所申请的课题有较强关联性,对国内外有关最新科技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已完成相应课题的前期科研工作,前期科技成果可靠,具有创新性。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五、课题经费

本项目经费预算4800万元,其中拟安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4000万元,其余经费由承担部门、地方和单位配套解决。

本项目国家科技拨款的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技术承担单位的攻关研究开发与集成示范。

课题承担单位对课题经费需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单独管理、单独核算。

六、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

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或所属部门科技(科教)司审定后,进行申报。

2.申请的课题要有先进、创新的研究开发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有明确的考核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

3.申报单位提供材料内容应真实可靠,需提供相应课题有关前期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成果查新证明;

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复印件等。

4.超出课题申报指南范围的课题申报将不予受理。

课题申报指南内容、课题申请材料汇编将在国家科技部网站()发布。

5.课题预算书格式从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网站(

6.申请书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一律采用A4纸打印(四号仿宋字体、双面印)、装订盖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名称、申请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并加盖第一申请单位公章,一式十五份,于申请受理截止时间前寄到如下地点,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

2008年3月19日17:

00时整,过期不予受理(时间以材料到达受理办公室为准)。

受理办公室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送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邮编:

100035

联系人:

葛峰王泽林

电话:

665562116655620966556206(F)

七、课题评审 

1.本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具体组织实施。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遵循“公开申报、择优确定”的原则,选择承担单位。

3.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的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项目组织部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4.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5.课题执行期间,项目组织部门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项目组织部门将会同科技部终止合同。

6.课题完成后,由项目组织部门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针对国家生物物种资源监测技术体系建设的科技需求,开发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网络构建技术和监测技术标准,为在全国推广和应用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2、研究内容:

(1)开发全国生物物种资源抽样统计方法和监测网络构建方案。

(2)开发植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包括指示植物的遴选技术,植物采样技术以及植物多样性监测的指标、方法。

(3)开发动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包括指示动物的遴选技术,不同动物类群的取样策略和采样技术,动物多样性监测的指标与方法。

(4)开发重要生物物种栖息地动态监测技术,包括栖息地动态监测指标、解译方法,濒危物种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技术。

(5)开发野生动植物贸易监测技术。

(6)开发监测数据内容描述与质量控制技术。

3、考核指标:

(1)开发基于分层抽样的全国生物物种资源抽样统计方法、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网络构建技术、植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动物多样性监测技术、重要生物物种栖息地动态监测技术、野生动植物贸易监测技术、数据内容描述与质量控制技术。

(2)制定5项技术规范或标准,这些技术规范在12个固定监测区域得到全面应用,并被列为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技术标准。

(3)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1篇。

培养研究生8人。

4、经费预算:

国拨经费拟安排400万元。

5.申报要求:

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研究,在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能力,承担过与物种资源调查相关的国家任务,掌握《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家生物物种资源管理的相关要求。

针对重要森林物种资源监测的科技需求,研制森林植物、灵长类、雉类、昆虫多样性的监测技术及相关标准规范、设备与软件,在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等典型森林区开展应用示范,为建立森林物种资源监测网络和全国森林物种资源监测提供科技支撑。

(1)开发森林植物物种资源监测技术,包括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的监测指标和方法,植物信息全面快速采集的技术、精确定位技术、远程鉴定与高效整理技术;

开发森林灵长类、雉类、昆虫的群落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的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

(2)分别在吉林长白山、北京东灵山、浙江古田山、广东鼎湖山、桂西南石灰岩地区以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建立1个定位监测区域,分析定位监测区域内主要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现状和动态变化,确定监测的目标和指示物种;

开展定位监测区域重要动物资源的监测;

在每个定位监测区域建立1个植物长期监测样地,精确监测样地内植物优势种、常见种、特有种和保护物种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开展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野生动植物贸易监测。

(3)研究并建立定位监测区域物种资源变化的模拟模型,分析物种资源变化的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预测物种资源的变化趋势,研究并提出相应适应性管理措施。

(1)开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的监测技术;

开发森林地区灵长类、雉类、昆虫的监测技术。

(2)分别在吉林长白山、北京东灵山、浙江古田山、广东鼎湖山、桂西南石灰岩地区以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建立1个定位监测区域,每个区域约100km2,在每个定位监测区域内建立1个植物长期监测样地,每个植物长期监测样地的面积5-25ha。

每年获得6万条以上物种多样性原始信息。

提交6个定位监测区域物种资源评估报告,每个区域包括100个物种空间分布图和随时间变化的演变图。

(3)建成数字化硬件、软件支持系统各1套,达到可以共享推广的程度。

(4)制定标准或技术规范1项;

获得技术专利或发明1项。

(5)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2篇。

国拨经费拟安排720万元。

在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能力,在该课题选定的定位监测区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每半年将相关监测技术规范及其修订使用情况报告课题一,每年将监测数据提交课题六。

课题三:

重要湿地物种资源监测技术与示范

针对重要湿地物种资源监测的科技需求,研制湿地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多样性的监测技术及相关标准规范、设备或软件,在高寒湿地、长江上游江段和中游湖泊等典型湿地开展应用示范,为建立湿地物种资源监测网络和全国湿地物种资源监测提供科技支撑。

(1)开发湿地物种资源监测技术,包括西南高寒湿地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长江上游江段和中游湖泊鱼类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东部沿海滩涂候鸟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

(2)分别在云南中甸地区高寒湿地、长江上游江段和中游湖泊、盐城沿海滩涂建立1个定位监测区域,分析定位监测区域内主要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现状以及10-30年来的动态变化与演变规律,确定监测的目标和指示物种。

开展定位监测区域重要动物资源监测。

(3)研究并建立定位监测区域物种资源变化的模拟模型,分析动物资源变化的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预测动物资源的变化趋势,提出相应适应性管理措施。

(1)开发西南高寒湿地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监测技术;

开发河流型鱼类资源监测技术和长江中游湖泊鱼类资源监测技术;

开发候鸟监测技术。

(2)分别在云南中甸地区高寒湿地、长江上游江段和中游湖泊、盐城沿海滩涂建立1个定位监测区域,中甸地区高寒湿地和盐城沿海滩涂每个区域约100km2,长江上游江段和中游湖泊设立3个采样点。

每年获得4万条以上物种多样性原始信息。

提交3个定位监测区域物种资源评估报告,包括100个物种空间分布图和随时间变化的演变图。

(3)研制1套相关监测设备或软件,达到可以推广的程度。

(5)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2篇。

国拨经费拟安排460万元。

针对重要荒漠和草原物种资源监测的科技需求,研制荒漠和草原食肉动物、有蹄类、啮齿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和植物多样性的监测技术及相关标准规范、设备或软件,在荒漠和草原地区开展应用示范,为建立全国荒漠和草原地区物种资源监测网络以及全国荒漠和草原地区物种资源监测提供科技支撑。

(1)开发荒漠和草原物种资源监测技术,包括荒漠和草原植物的监测指标与方法,食肉动物、有蹄类、啮齿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群落种类组成和分布范围的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

(2)分别在新疆天山北坡、青海湖沿岸、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地区建立1个定位监测区域,分析定位监测区域内主要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现状和动态变化,确定监测的目标和指示物种;

监测荒漠和草原食肉动物、有蹄类、啮齿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的群落种类组成和分布范围;

在每个定位监测区域内建立1个植物长期监测样地,精确监测样地内荒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3)研究并建立定位监测区域物种资源变化的模拟模型,分析物种资源变化的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预测物种资源的变化趋势,提出相应适应性管理措施。

(1)开发荒漠和草原食肉动物、有蹄类、啮齿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和植物资源监测技术。

(2)分别在新疆天山北坡、青海湖沿岸、安西极旱荒漠建立1个定位监测区域,每个区域100-200km2;

在每个定位监测区域建立1个植物长期监测样地,每个植物长期监测样地的面积100-2000ha。

提交3个监测区域物种资源评估报告,每个区域包括100个物种空间分布图和随时间变化的演变图。

(3)研制1套监测设备或软件,达到可以推广的程度。

(5)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1篇。

培养研究生6人。

国拨经费拟安排420万元。

针对我国珍稀濒危鸟类和植物繁育的科技需求,开发濒危野生生物繁育的关键技术,培育野生生物的异地保护种群,并进行产业化示范。

(1)开发濒危物种健康评价和存活风险预测技术。

(2)以黄腹角雉、白冠长尾雉、褐马鸡为主,开发人工受精技术以及精子低温保存、运输等配套技术,解决濒危鸟类在饲养条件下受精率低、卵孵化率低、雏鸟成活率低等技术难关,开发濒危野生鸟类异地保护技术规程。

开发黄腹角雉、褐马鸡等鸟类的再引入技术。

(3)以独叶草、桃儿七、鹅掌楸、八角莲、2至3种重要兰科植物、蒙古扁桃、四合木为对象,开发种子繁殖技术、濒危植物组织快繁技术、人工驯化及种植技术,恢复壮大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群数量。

(1)开发物种健康评价和存活风险预测技术、濒危鸟类人工受精、精子冷冻保存和运输等成套技术、濒危鸟类再引入技术、濒危植物原地复壮和引种栽培配套技术。

(2)示范濒危鸟类的人工受精率达80%以上,精子解冻存活率达35%以上;

建立3种鸟类的异地保护种群,1-2种圈养鸟类的种群数量达到300只以上;

成功实施2-3种濒危鸟类再引入工程,使这些鸟类在已经灭绝地点重新建立起野生种群,分布与数量明显增加;

独叶草、桃儿七、鹅掌楸、八角莲、重要兰科植物、蒙古扁桃、四合木野外种群提高5-20%。

(3)获得4项技术专利或发明,制定2项技术规范或标准。

(4)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3篇。

培养研究生15人。

国拨经费拟安排1000万元。

在生物物种资源保育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能力,在该课题选定的珍稀濒危物种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每年将相关监测数据提交课题六。

课题六、全国物种资源预测预警关键技术与示范

1、研究目标:

针对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评估和预警的科技需求,开发生物物种资源评估和预警的关键技术,分析全国物种资源和主要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格局与演变过程,完成《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综合评估报告》,为国家物种资源保护提出对策建议。

(1)研究并建立生物物种资源大尺度分布格局分析技术、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空间空缺分析技术及保护等级评估技术。

开发物种资源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预测预警模型。

开发监测数据远程调用和安全管理技术,海量物种资源数据贮存、交换和共享技术,评估和预警信息可视化技术。

(2)构建全国所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淡水鱼类以及主要维管束植物的分布数据集及其物种描述信息,补充和完善基于GIS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空间数据库,建立物种资源海量数据仓库,研制基于GIS的国家物种资源信息系统。

(3)分析全国维管束植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淡水鱼类和主要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格局以及100种重要物种资源10-30年来的演变过程;

分析国家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经济物种的保护现状,及时发布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的物种资源预警信息;

在完成项目成果集成的基础上,完成《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综合评估报告》。

(1)开发生物物种资源数据挖掘和集成技术、综合评估技术、多尺度数据转换技术、预测预警模型,实现对多来源、多尺度数据的整合与集成;

(2)提交全国所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淡水鱼类以及全国6000余种维管束植物的分布数据集及其物种描述信息,地理分布精度达到县一级行政单元,收录的物种达10000余种,数据量1000MB;

全国100种重要物种10-30年来资源变化数据集,数据量100MB;

基于GIS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空间数据库(2300余个自然保护区),数据量120MB;

以县为单元的全国环境、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集,数据量10GB。

(3)建立基于GIS的国家物种资源信息系统,总数据量大于100GB,提交“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并试运行一年。

(4)编制全国维管束植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分布图;

全国100种重要物种资源10-30年来演变过程图。

(5)对3000种国家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经济物种的保护现状进行逐一评估,提出保护对策建议。

(6)制定1项技术规范或标准。

(7)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出版《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综合评估报告》;

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3篇。

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研究,在生物物种资源评估与预警相关领域具备较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能力,承担过国家生物物种资源评估相关任务,掌握《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家生物物种资源管理的相关要求。

第三章申请文件编制

一、申请函

根据课题申请指南,我单位(全称及地址)授权(姓名)(职务、职称)作为全权代表,提报下述内容:

1.我方愿意按照《申请指南》中规定的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下列文件15份,其中正本1份,副本14份。

(1)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2)申请书

(3)附件

2.我方愿意向申请主持部门提供任何与该项申请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3.有关本申请的所有正式通讯应致:

地址:

邮编:

电话:

手机:

传真:

申请人名称:

(公章)

法人(或授权代表)姓名:

签字:

年月日

二、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一)申请单位概况

名称:

电话:

地址: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及帐号:

单位负责人姓名:

职务:

技术职称:

(二)申请单位简况

(联合申请单位在此处须分别对所有规定内容进行详述)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历史沿革、批准成立部门等);

2.课题负责人的姓名、职称、技术简历、学术水平;

3.参加课题工作的科技人员数量、素质及专业构成;

4.近期从事同类研究或开发项目的名称及成果;

5.承担该课题的主要物质条件和经济状况(包括上年度财务经营状况)。

三、申请书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年月至20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年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申报书》;

3.课题申报书A4打印,正本1份副本14份。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有限择优□指定□其它

课题申报单位

名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其他

单位主管部门

其他主要参加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性别□男□女

出生年

学历

□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其他

职称

□高级□中级□初级□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起始时间

年月

终止时间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开发□其它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

□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工艺

□新装置□新材料□计算机软件□论文论著□研究报告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