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43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心理学复习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需求。

15、动机:

是指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6、人格心理特征:

是人格结构中经常、稳定、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即处理事物的水平、方式和方向。

17、能力:

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

(有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两层含义。

18、应激:

是个体“察觉”到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构成威胁时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能是适应现象或者适应不良。

①应激源不仅包括客观刺激,同时也包括人的主观评价。

②应激源的主要共同点是:

超负荷、冲突和不可控性。

19、畸形应激反应:

是指因极其严重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因素而引起的短暂精神障碍。

一般可维持数天,大多可完全消失,最长一个月。

(注意:

临床上开始表现为茫然状态。

2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诊断PTSD的一个重要指标创伤后的心身症状在一个月以上。

急性PTSD时应用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动眼脱敏和再加工EMDR属于一种生物反馈疗法。

防御机制的概念最初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21、应对:

为个体为管理超出自身资源的需求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

二、简答题

1、功能康复需要的层次?

答: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学习和劳动能力→家庭生活能力→社会生活能力→

取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2、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

主要包括病伤残者得心理功能障碍,慢性病患者的身心恢复及儿童、老人的某些心身问题。

3、心理康复的五大理论流派?

㈠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

主要内容有三点: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㈡行为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有两个特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②反对内省,主张应用实验方法。

㈢认知学派

㈣心理生理学派由沃尔夫、马森、亚历山大、恩格尔所创立。

㈤人本主义学派

4、康复心理学常用的方法

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测验法④实验法

5、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人格{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6、心理实质是什么?

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

7、感觉现象包括哪些?

①感觉适应②感觉对比③感觉补偿④感觉后象⑤联觉

8、遗忘的原因?

①衰退说②干扰说③压抑说

9、注意的种类?

①不随意注意②随意注意③随意后注意

10、注意的品质?

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1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①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情境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感则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状态的反映。

②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情感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比较稳定。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二者不可分割。

1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①适应功能②动机功能③组织功能④信号功能

13、情绪、情感的种类?

①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②心境、激情、应激③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4、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基础: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核心:

与客服困难想联系

前提:

自觉目的性

15、人格特质理论?

⑴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⑵卡特尔的特质理论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⑶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人格倾向性包括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17、马斯洛按人类需要水平的高低将人的需要排列成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

①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是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出现的如逃避危险的需要、防御侵袭的需要等;

③爱与归属的需要包括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对友谊、情感和爱的需要等,当前二者满足后,社会的需要就成为了强烈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一方面指……另一方面指……(P35)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希望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18、动机的功能?

⑴激发的功能⑵维持调节功能⑶指向功能

19、动机冲突的三种基本形式?

⑴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⑵双避冲突“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⑶趋避冲突“想吃鱼又怕腥”

20、兴趣的特点?

①兴趣的广度②兴趣的深度③兴趣的稳定性④兴趣的效能

21、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知觉的整体性②知觉的选择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

22、记忆包括哪三个基本阶段?

①识记②保持③再认和回忆

23、应激源的类型?

①躯体性应激源②心理性应激源③社会性应激源④文化性应激源

24、Connon的应激反应学说

坎农认为当有机体遇到寒冷、大出血以及战斗、逃避、恐怖等“3F反应”时,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冲动被传递到下丘脑,继而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兴奋。

此时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上升、心跳加快。

3F反应“战斗、逃避、恐怖”)

25、应激的心理反应?

⑴认知反应⑵情绪反应⑶行为反应

26、应激的三个阶段?

⑴警觉期⑵抵抗期⑶衰竭期

27、情绪处理策略包括哪些?

①紧张消除②认知重组③注意转移④自我暴露或宣泄⑤逃避和退缩

28、防御机制的特征是什么?

①防御机制的作用在于减弱、回避或消除消极的情绪状态。

②防御机制通常不是人们故意运用的,它们是无意识或至少是部分无意思的。

③防御机制通过自我肯定支持自尊,保护并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④防御机制可同时有一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共同发挥作用。

29、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常见的表现形式?

⑴自恋型心理防御机制①否认②外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⑵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①退行②幻想

⑶神经症型心理防御机制①合理化“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②转移③反向形成“矫枉过正”

④抵消“破财免灾岁岁平安”⑤补偿⑥压抑“梦境、笔误、口误等”

⑷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机制①幽默②升华

30、应对方式测量的方法?

①心理生理和表情测量法②行为观测法③自我报告法(自我报告法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31、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的关系?

①它们都是人们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而使用的一种策略。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潜意识的、不知不觉中被运用的心理保护机制;

而应对活动是人们有意识性的、主动的心理和行为策略。

②心理防御机制偏向于思维活动,应对偏向于行为。

③心理防御机制虽然定义为潜意识的活动,但许多防御机制仍可部分的被有意识的使用,也可能通过意识的训练成为习惯性的应对活动。

④许多心理防御机制也表现出外显的行为活动方式,故而是可以被观察到的

32.心身疾病应符合的条件*

(1)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

(2)该躯体症状或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者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为基础

(3)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

38.心身疾病的范围与患病率*: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病、循环系统心身疾病、神经系统心身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心身疾病、骨骼肌肉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系统心身疾病、癌症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主要特征

(1)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2)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

(3)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全面了解病人,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

(4)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

(5)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6)良好的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1879年冯特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了对心理现象的客观实验室研究。

人格的构成:

本我自我(主导地位)超我

(1)本我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按“快乐原则”行事,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以消除人的紧张,使本能需要获得满足。

它不和外界发生联系,不能辨别幻想与现实,也不具有任何价值、伦理和道德因素。

它是非理性、易冲动的,但可以为自我控制和调节。

(2)自我是人格的执行部分,它统辖着本我和超我。

它遵循“现实原则”,通过思考、理智形成行动计划以获取个体需要的东西。

自我是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它能区分现实与幻想,并能从经验、训练和教育中不断发展。

(3)超我是人格中体现道德准则的部分,它发源于自我,是儿童吸收了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而形成的。

自我理想和良心形成了一个人的超我。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它依靠奖惩迫使儿童履行其道德准则,使人感到欣喜自豪和内疚自卑。

精神分析理论的治疗技术:

(经典精神分析法/长程精神动力学治疗法)

(1)自由联想

(2)梦的解析(3)阻抗分析(4)移情解释(5)心理防御机制解释

行为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

操作条件反射(阳性强化)

正强化:

行为之后紧跟着奖励,因而该行为重现频度增加。

负强化:

行为之后原先厌恶事件撤除因而该行为重现频度增加。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马斯洛 罗杰斯

人本主义反对从精神病人和老鼠的研究中建立人格理论,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的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

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仅仅注意缺陷。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简答)

(1)生理的需要 是原始的、保证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是其他需要的基础。

(2)安全的需要 基于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出现的需要,主要指得到、保证、依赖、法律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归属感,希望有一个家庭、单位或团体,成为其中一员并关心照顾;

二是爱的要求,希望友情、爱情,人人相爱。

(4)尊重的需要 要求自己的能力、感情、事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人有名利欲求,希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希望发挥个人才能实现抱负。

9.知觉的基本特征

(1)完整性知觉对象时,将其看作具有完整结构的统一整体。

(2)选择性总是有选择地去知觉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部分。

(3)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根据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所知觉的对象。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人对知觉对象的印象可保持相对不变。

学习的定义*一般指凭借知识经验和实践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指主体在某种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该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酒醉、内驱力)来解释的”。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摇铃实验

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尝试与错误理论——桑代克迷笼实验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实验

操作条件反射没有事先诱发的刺激,而是自发随意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结果,使个体获得奖励或惩罚,促使原有的自发随意行为趋向增加或减少。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操作行为如果不能自发地发生,就不能形成学习。

顿悟学习理论——苛勒“猩猩取香蕉”(格式塔学派的动物理论)

学习行为的变化不是渐进的,而是洞察全局后的突然顿悟。

记忆的分类

根据信息贮存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三种类型:

感觉记忆 接受的信息保持在0.25-2秒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 接受的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 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及至终身的记忆。

14.记忆的基本过程

(1)识记

(2)保持与遗忘(3)再认与回忆(4)遗忘症

再认与回忆的区别、联系*

再认 是指以往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

回忆 是指在头脑中重新呈现以往经历过的事物。

16.思维的一般概念(名词解释)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17.思维的特征*

(1)思维的概括性一表现在它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功能上,也表现在它反映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上。

对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同样属于思维的概括性。

(2)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的方式。

18.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行动为支柱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

三岁前儿童主要是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依赖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

根据表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生动的形象思维和概括的形象思维。

5岁前没有抽象思维的儿童,他们的思维都属于形象思维范畴。

抽象思维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思维过程。

(2)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发散性思维、凝聚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朝着不同的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

凝聚性思维 综合多种已有的信息,朝着一个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

需要和行为的关系*

动机与需要*

需要与动机紧密联系。

大部分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但需要和动机也有差别,表现在:

  第一,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处于静态时则不成为动机。

  第二,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一些并非属于需要的心理因素(如偶尔产生的某个念头、一时的情绪冲动等)也有可能成为行为的动因。

20.动机的功能*

发动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21.原始性动机与习得性动机*

(1)原始性动机:

先天本能的动机。

瞌睡动机、饥饿动机、母性动机、性动机、好奇动机

(2)习得性动机:

后天生活中习得的。

恐惧动机、攻击性动机、亲合动机

动机冲突的类型*

(1)双趋性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个体同时对两个对象都有需要而引发同等强度的动机,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放弃另一个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性冲突“前遇断崖,后有追兵”个体同时面对两个对象的威胁时,只有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

(3)趋避性冲突“想吃鱼又怕鱼刺”指个体对同一对象出现两种对立的动机而形成的动机冲突。

有一方面希望接近它,另一方面希望回避它。

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自恋的防卫机制*

个体以自我为中心应付心理压力和挫折的方法。

常见的自恋的防卫机制:

(1)否认机制 指把已经发生但又不能接受的痛苦事件予以否认,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

(2)投射机制把自身受到挫折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他人,认为是别人造成他的困境,使他遭受心理的压力和痛苦,因此怨天尤人,以此策略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心理和焦虑不安的情绪。

(3)曲解机制是指把客观事实加以歪曲,使之满足内心的需要,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不成熟的防卫机制*

一般产生于幼儿期。

表现为情感的退化、沉湎于自我之中,无选择地接受各种信息。

常见的不成熟的防卫机制:

(1)退行机制指个体在遇到心理压力和挫折时,以一种比较幼稚的方式进行应对。

(2)幻想机制指个体碰到实际困难而又无法应付时,采取一种脱离现实、想入非非,以愿望代替现实的方式求得心理的满足。

(3)内向机制与外投射机制相反,个体把爱或恨的对象与心理指向自身。

26.神经症性的防卫机制*

(1)转移机制指个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对个人或某件事发泄自己的感情,而转向发泄到比他弱小的、较为可靠的,或能够接受的其他对象上。

(2)隔离机制指个体把容易引起自己痛苦的往事从记忆中隔离开来,避免回忆,减少痛苦情绪的重现。

(3)合理化机制指个体在受到挫折之后,常常会用各种理由为之解释或辩护,或求得自我谅解,或予以自我安慰,以减少痛苦或烦恼,使心理能够平衡。

(4)反相形成机制反相形成机制可以说是一种“矫枉过正”,指个体处理那些不太容易被社会接受的欲望或行为时所采取的策略。

27.成熟的防卫机制*

(1)升华机制是指个体把不容易实现的欲望改变为能被社会所接受的高尚的行为目标和方向,既能满足本身的欲望,又能有益于社会和他人。

(2)幽默机制指个体处于尴尬的境地时常采用玩笑、俏皮话、滑稽等方式进行自我解嘲,消除面临困境,缓解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3)压抑机制 指个体为了保持自己心境的安宁,尽量抑制那些不能忍受或者会引起内心痛苦的念头、情感或行为,不去主动思念和回忆的策略。

28.情绪的主要理论*

(一)詹姆士——朗格理论由于知觉到对象就会引起身体的变化,当这种变化传递到大脑皮质时才产生情绪。

亦即,先有情绪的反应,才有情绪的意识体验。

(二)坎农的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的中枢位于丘脑,当个体知觉引起情绪的刺激时,兴奋通过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的丘脑,再由此会传向大脑皮质和末梢神经;

大脑皮质使情绪转化为意识,末梢神经引起躯体的生理变化,而情绪意识的产生要先于身体的变化。

(三)评估——兴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情绪的评估——兴奋理论。

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个体知觉事物,首先是根据“好”、“坏”、“无关”来加以评估的。

好就接近,不好就回避,无关就不去注意,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四)情绪激活理论林斯里根据对脑电图的大量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情绪激活理论,突出网状结构的重要作用,并以唤醒概念为其理论的基础。

林斯里认为,从外周感官和内脏组织引起的感觉冲动,由内导神经纤维的旁支进入网状结构,经过下丘脑的整合和扩散,兴奋间脑的觉醒中枢,激活大脑皮质。

(五)情绪环路理论帕佩兹是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研究情绪的。

他认为,大脑皮质与下丘脑之间的联系调节着情绪。

情绪包括情绪表现和情绪体验,两者可能互不相关。

他就情绪的大脑皮质—丘脑机制提出了一个解剖模式,即海马-穹窿—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回—或经新皮质—海马回。

29.情绪状态*

心境心境是影响个体整个精神活动的一种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迅速爆发式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因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而引起的情绪状态

30.人格的概念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

3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选择)

.期别年龄发展危机

11岁信任与不信任

21~3岁自主性与羞愧怀疑

33~6岁主动性与退缩性

46岁至青春期勤奋与自卑

5青春期自我同一与角色混乱

6成年期亲密与孤独

7中年期生产与停滞

8老年期统整与失望

32.心理卫生概念:

(名词)心理卫生指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衡、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

33.心理卫生的起源*(法)比奈尔-心理卫生的倡导者,(美)比尔斯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做出巨大贡献。

34.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1)幼儿游戏的发展

(2)感知觉的发展(3)注意的发展(4)记忆的发展(5)思维和想像的发展(6)情感的发展(7)意志的发展(8)个性的发展

35.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概括)

(1)思维的发展 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限制,可依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织、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

(2)出现“第二反抗期” 自我成人感、独立感,出现对主观权威的意向。

极力想争取在社会关系中独立的地位,不希望大人对自己过多的干涉,与父母的交流逐渐减少,并有冲突的现象。

重视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并愿意相互交流。

(3)情感的发展 情绪容易激动和多变,短暂的暴发能量超过成人。

但情绪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外露逐步转向内隐,脸部的表情也带有文饰的性质。

(4)兴趣广泛而易变 少年期对许多事物都有强烈的兴趣,“波动发展型”、“多角变化型”。

容易出现幻想,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有各种不同的设想版本。

(5)性心理发展 随着性心理的发展,对性产生兴趣和好奇,异性之间在一定时间先出现“反感期”后表现出对异性有爱慕的感觉。

36.身心疾病的概念

狭义:

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广义:

指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37.心身疾病应符合的条件*

38.A型性格和冠心病的关系*

1959年,弗里德曼和罗斯曼首先提出A型人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

在1977年国际心、肺及血液学会上得到公认,确定A型人格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因素,至少与高血压、高血脂和重度吸烟同样重要。

A型人格内容包括:

过分的抱负;

过重的工作要求;

情绪易波动;

有闯劲,表现好、敏捷、有进取性;

常见时间紧迫感;

变动不定的敌意;

习惯作艰苦紧张的工作;

不耐烦;

常同时进行多种思维与动作;

言语与动作的节奏快。

39.变态心理概念:

(名词)人的感知、情感、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