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444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本Word下载.docx

序号

拌和站名称

对应里程

供应里程起点

供应里程终点

1

拌和站

K44+700

K34+900

K52+440

三、拌和站组织管理机构

拌和站由项目经理部直管,具体组织机构见下图:

 

组织机构

四、拌和站建设

1、拌和站地理位置

拌和站位于位于******村,其桩号为K44+700线路左侧的林地上,

紧靠顺邵线及***通村水泥公路,场地开挖整平后面积约为16974㎡。

进料先由G316国道进入***,再改道至通村水泥公路进入拌和站场区,交通相对便利。

周围无塌方、滑坡、落石、泥石流、洪涝等地质灾害,无高频、高压电源及其他污染源,场站选址符合标准化指南要求。

混凝土运输道路主要利用G316国道和县乡道路结合临时便道运至施工现场,临时便道主要利用村道和拟建主线路基,新修便道顶层必须用透水性材料填筑,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满足晴雨天施工车辆的安全通行。

2、拌和站面积及主体功能区划分(详见拌和站总体布置图)

拌和站总面积16974m2,分为生活区、拌合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及设备停放区,共4个功能区。

还增加其生产配套设施计量室、污水处理系统、配电室、门卫室、消防应急区、洗车台等。

其中生活区、办公区面积约为1000m2,料仓面积约为3000m2,拌合作业区约为1600m2。

3、拌和站场地建设

拌和站按照标准化要求及实际地形情况集中布置,并设置视频监控系封闭式管理。

拌和站周围用铁艺围栏全封闭,墙高约185cm,在正面设置大门及彩门,场内设置材料堆放区、拌合作业区、车辆停放区、生活区采用铁艺围栏区分开。

(1)拌和站所有场地均按照标准化指南要求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其场地用不小于15cm厚片石、碎石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一般行车道用不小于15cm厚片石、碎石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大型作业区、重车行车道硬化用不小于20cm厚片石、碎石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

确保满足在合同工期内的正常使用。

(2)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为2%,场站四周及道路四周设置排水沟(45cm×

45cm),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在拌和站设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沉淀池,局部设置集水井,与拌和站排水系统连接,有效排除厂区内的雨水和生产废水,保证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生产废水不乱排。

拌和站局部设置集水井,以便人工清理及维修排水系统。

(3)严禁将站内生产及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在场地内侧设置沉淀池及污水处理池,防止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出场外污染周边环境。

(4)拌和站用水为站内修建的水井和蓄水池,确保拌和站场区用水需要。

场地开挖不良地质处理措施:

拌和站场地开挖后,如果遇到不良地质及软基时,及时做开挖换填碾压(压实度要求达到场站建设需要)处理,换填材料为透水性砂砾石。

换填面积及厚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材料堆放区

(1)材料堆放区设置6个粗集料仓按4.75~13.2mm(小石子)、13.2~19mm(中石子)、19~31.5(大石子)各两个分别设置,2个细集料仓。

进场材料按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并设置明显标志。

料仓顶部搭设7m高钢结构顶棚。

料仓的地面用厚度为20cm的C20砼浇筑。

每个分料仓用厚度为30cm厚的C20混凝土浇筑,墙高度为2.5m,混凝土墙以上部分用高为2.5米的彩钢做密封处理,顶部预留高为2米的通风口。

大棚前沿从顶部往下2米处用彩钢半封闭。

单仓最大储料容积约为750m3。

仓内地面向仓料口设置3%纵坡,由内侧向外侧排水。

在堆料仓前方1m处修建(45cm×

45cm)排水沟(明沟上铺设钢板)。

分料仓下部预留孔洞,防止积水。

(2)严格按照规定对现场材料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材料名称、产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出产批号、进场日期、检验状态、进场数量、使用单位等,根据不同检验状态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材料标识牌进行标识。

(3)料仓尺寸满足连续施工和我标段高峰时期施工需要,以及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

(4)材料存放区搭设顶部封闭的轻型钢结构顶棚,钢结构顶棚起拱线高度7m。

(5)所有集料分批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方准进场。

5、拌和作业区

通过对本标段砼工程量、施工总体规划、施工生产和拌和机主机性能综合考虑,拌和站安装一台HZS90和HZS120型环保数控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拌和能力满足施工需要,并且保证在施工高峰期拌和料不间断供给。

同时配备8~13辆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施工高峰期可继续增加砼罐车)满足施工需要。

拌和站水泥、粉煤灰、矿粉储料罐均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所有的安装设备设置采用C30水泥混凝土浇筑基座,保证安装设备稳定、牢固;

储料罐设风缆拉绳等防倾覆措施,确保安全持续使用。

(1)拌和站拌和设备采用质量法自动计量,水、减水剂计量采用全自动电子称量法计量,按相关要求定期标定,建成后报总监办和管理处验收。

拌和设备均具有自动记录和打印功能。

并在拌合楼外安装LED显示屏幕(显示配合比,外加剂,含水率等技术参数)。

(2)拌和设备控制室安装空调,保证各部电气元件正常工作。

(3)拌和站每个拌和机安装4个材料存储罐和4个料斗,主要为3个水泥罐、1个粉煤灰罐、1个砂料斗和3个碎石料斗,数量满足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用料数量;

料斗顶安装防止超大粒径材料进入的钢筋网盖;

料斗三面及顶部要搭设必要的防雨雪轻型钢结构棚;

(夏季高温施工时在架设遮阳棚)上料铲车铲斗宽度和料斗宽度匹配;

料斗间焊接高度为1m的钢板,防止串料。

另外在料斗下方安装警戒栏杆,避免装载机与集料设备发生碰撞。

(4)搅拌站设避雷针;

搅拌主机立柱粘贴10cm宽红白相间反光漆警示标线。

(5)拌和站楼采用轻型钢板封闭,防止灰尘对周边的污染。

(6)8个储料罐每罐储量100吨满足施工需要。

(7)拌和站设置拌和数据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拌和情况。

(8)料斗内未用完的原材料及时排放处理。

6、办公生活区

办公生活区设置20间房间,分别是1间试验留样间、1间实验办公室、2间库房、4间办公室、1间餐厅、1间厨房操作间、11间宿舍,其房屋材料为耐高温防火彩钢板,结构形式为钢骨架活动板房,面积和功能都满足施工标准化要求。

办公生活区与拌合区用铁艺围栏隔开。

7、车辆停放区

机械停放区设一处,地面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处理,用白线画上停车线,供车辆停放。

紧挨停车区旁设置一处罐车冲洗池。

五、拌和站的标识标牌

(1)拌和站大门醒目位置设置项目工程简介、场地平面布置图、进场须知、拌和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保证体等5块公示牌。

(2)拌和站出入口、拌合楼控制室设置禁止、警告、指令标志。

(3)拌和站配合比标识牌,拌和机操作房前醒目位置的混合料动态配合比公示牌,注明拌和料配合比,技术负责人,试验负责人、监理负责人,拌和站负责人;

设置安全操作规程公示牌。

(4)拌和站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统一制服,挂牌上岗。

六、拌和站机械设备配置、生产能力

1、拌和站机械配置

拌和站设备配置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拌合机

HLS90,HLS120系列

2台

2

装载机

龙工ZLC50

3

砼罐车

8m3

8-13辆

4

发电机

250KW

1台

5

地磅

100T(16m)

6

水泵

5KW

4台

7

高压水枪

/

1套

8

变压器

400KW

2、拌和站生产能力

(1)拌和站采用四仓式自动计量设备,拌和机性能良好,单机最大生产能力90-120m3/h。

按照两台拌合机每天同时工作5小时,其每天生产砼系数折算后总量约为750m3左右,月平均生产量为20000m3左右。

能满足本标段在合同工期内的现场施工需要。

(2)拌和站配备一台630KVA变压器及一台250kw备用发电机,确保拌和站有可靠的电源使用。

(3)拌和站的计量设备必须通过计量部门标定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过程中不定期进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

七、拌和站日常生产质量管理

原材料质量控制

物资设备部根据料源供货情况,不定期到各料源头进行了解材料的生产能力、质量状况,保证有充足合格的材料供应,杜绝不合格材料装车进站。

进场控制

试验室负责对混凝土的所有原材料实施进场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入场使用。

材料员的质量责任

材料员负责材料统计工作并按生产计划制定材料需求计划。

根据台帐中材料消耗情况,报项目部物资设备部,由物资设备部统计拌和站材料需求情况,统一安排材料供应,拌和站材料员负责材料进场初验,明显不合格的责令退回;

经目测合格后可先卸货并标识,索取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达到一个检验批时30分钟内通知拌和站试验员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进场材料通知单》一式两份,双方各留一份。

根据试验员回馈的试验结果,材料员对材料进行重新标识。

材料员负责材料的覆盖,以免雨淋和灰尘等污染。

材料员对原材料质量控制环节是否到位的责任追究由质检员负责检查并实施。

试验员的质量责任

试验员负责原材料的取样、送检(检验)、报检、检验结果回馈等工作。

试验员接到材料员的原材料进场通知后,及时完成取样或送检工作,检验结果出来后,及时通知拌和站站长。

拌和站试验员按照中心试验室的授权范围完成砂石料等的日常检验;

需送工地试验室检验的,应填写《试验委托报送单》一式两份,双方各留一份。

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材料报验。

工地试验室负责驻拌和站试验员送检原材料的检验,及时安排检测并将结果回馈给拌和站试验员。

拌和站站长的质量责任

拌和站站长是拌和站质量第一责任人,全面主持拌和站工作,全力支持监督材料员、试验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的工作,对进场材料质量负管理责任。

因其工作不到位,致使他人不能完成工作时,由站长接受相应处罚。

八、拌和站安全文明施工及信息化管理

拌和站入口和拌和机位置设置远程视频监控探头,达到24小时监控的要求。

拌和站内各功能区在明显位置配备防火设施。

每个功能区的灭火器设8个,场区设置三个消防池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安全施工:

1、施工临时用电,实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1)编制临时用电方案,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的位置及线路定向,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导线截面,制度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控制在1.5m。

(3)配电房、变压器等固定电力设备均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5)电力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规定正确穿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6)所有配电箱设专人负责管理,开关箱编号配锁,标明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张贴安全警示标志。

(7)预埋线管采用D80mm专用穿线波纹管,线路尽量绕开重车行走区,待场地硬化完毕后埋线位置用虚线标出,以便检修维护,确保用电安全。

2、夜间施工时,现场安装满足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设施。

3、人员安全保障措施,施工、操作人员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现场施工、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4、现场照明设施齐全,配置合理,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

5、材料储存罐不得负载装卸。

上料爬斗不得负载维修,爬斗坑不得在爬斗负载时清理。

6、拌和主机等维修时,切断电源,并有专人负责看管电源。

7、水泥和粉煤灰罐安装避雷设施及缆风绳,在进行场地硬化时预埋缆风绳拉钩。

消防

拌和站在场内设置消防池,各功能区设置防火设施(水桶、铲子)。

并配备灭火器。

防毒面具等消防器材。

拌和站负责人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活动,防患于未然。

文明施工

1、地面定期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

2、每次混凝土拌合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3、拌和楼出料仓下停放运输车的两侧设置矩形盖板排水沟;

设置污水池。

严禁将站内生产废水直接排放。

4、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池,然后方可排入自然水系。

5、水泥、粉煤灰等材料进场时,注意材料灌顶的密封性能。

当粉尘较大时,暂时停止上料,待处理完后方可继续。

6、定期、专人进行拌和站的清理和打扫,保持拌和站的卫生。

7、拌和楼设置粉尘回收装置,有效控制烟尘污染。

8、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处于噪声环境下的施工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