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64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影响本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暴、大风、大雾、干旱及寒潮:

(1)雷暴本地区2-11月均有雷暴发生,强雷暴天气主要出现在5-6月。

年平均雷暴日数:

31.6天。

(2)大风:

城市主导风向为偏北向,风向频率为45%,年平均风速3米/秒,最大风速为18.7米/秒。

基本风压标准值为300牛顿/平方米。

(3)大雾:

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3.8天,大雾出现最多的月份是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4)干旱:

一年四季均有出现,而以伏旱和秋旱为常见。

第二节社会经济情况

一、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钟祥为楚国陪都,称为郊郢。

西汉初年改郊郢为郢县。

东汉初,郢县被一分为四,分别并入江夏郡的竟陵(今天门)、云杜(今京山)和南郡的若阝(今宜城)、编(今荆门)等县。

三国时,钟祥地属吴国领域,称为石城。

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置竟陵郡,治石城。

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年),分竟陵、云杜地置长筹县。

551年,改长筹县为长寿县,同年置郢州、治长寿。

自此至宋朝,一直为州治。

元升郢州为安陆府,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安陆府为安陆州,直属湖广布政司。

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复立县,取“祥瑞钟聚”之意,命名钟祥。

同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与顺天府北京、应天府南京,并为当时全国三大直辖府,为江汉、湖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至民国变府改号,先后属襄阳道、湖北省第三行政区、湖北省第六行政区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钟祥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政府驻地郢中镇。

1992年国务院批准钟祥撤县建市。

1996年10月,钟祥市改属荆门市代管至今。

二、行政区划

钟祥市下设一个街道、15个镇、一个乡:

郢中街道、胡集镇、石牌镇、旧口镇、洋梓镇、双河镇、东桥镇、柴湖镇、磷矿镇、冷水镇、丰乐镇、长寿镇、张集镇、长滩镇、客店镇、文集镇、九里回族乡。

三、人口

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3.49万人,人口出生率7.7‰,死亡率4.83‰,自然增长率2.87‰。

四、经济发展

据统计,2007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0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7:

37.6:

3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7.3%和44.9%。

五、 

产业结构

1.农业

2007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7.06万亩;

油菜籽种植面积57.63万亩,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6.90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5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值75.63万吨,蔬菜总产量67.47万吨。

2.工业

2007年,全市工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6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6.32亿元。

3.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总额20.06亿元,其中市外境内资金18.08亿美元,引进境外资金2610万美元。

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亿元。

4.交通和邮电

2007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12086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76000人公里,货运物总量804万吨。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9亿元。

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1.3万户,小灵通用户1.14万户,固定电话6.65万户。

第三节城乡规划

一、钟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钟祥市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以城区为中心,胡集为副中心,以皂当、长荆、杭兰高速复合交通线为横轴,以焦柳、襄荆、207国道复合交通线为河西经济发展纵轴,以寺沙公路为河东经济发展纵轴,形成一主一副、二纵一横的空间网络布局。

1.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规划考虑市域现状特点及市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城镇规划指导思想及城镇空间布局特征,将市域城镇划分为三级。

考虑城区发展需要,九里乡作为城区规划区范围的一部分不再单独设立乡。

钟祥市城镇规模等级一览表

城镇等级

城镇数

规模

城镇名称

一级

1

30

城区

二级

6

胡集

2~4

石牌、旧口、洋梓、双河、东桥、柴湖

三级

8

1~1.5

磷矿、冷水、丰乐、长寿、张集、

长滩、客店、文集

2.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市域资源特点,生产力布局,城镇的区域地位及市域城镇分工的需要,确定市域城镇职能。

城区是全市的中心,职能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主。

胡集是传统经济强镇,也是湖北省的重点口子镇,多年来一直是带动钟祥西部经济发展的重点镇。

胡集交通区位良好,焦柳铁路、207国道及襄荆高速公路均通过该镇,是钟祥市西部的交通、物资流通中心。

同时该镇磷矿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磷化工基地。

胡集作为市域副中心,职能主要以交通、物流及磷化工为主。

二级城镇为各区次中心及一般城镇,职能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为主。

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

等级

名称

城镇规模

主要职能

30万人

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工、旅游为主。

6万人

市域副中心、西部交通、物流中心,磷化工基地。

旧口

4万人

市域东南部次中心,以商贸、纺织、食品加工为主。

石牌

市域西部次中心,以商贸、食品为主。

洋梓

2万人

市域东北部次中心,以商贸、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东桥

市域东部次中心,以轻工、纺织为主。

双河

市域西部次中心,以化工、建材为主。

柴湖

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客店

1万人

旅游、农特产品种植加工为主。

冷水

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文集

丰乐

1.5万人

食品、机械为主。

长寿

农特产品、旅游为主。

张集

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为主。

磷矿

矿产品开采、加工为主。

长滩

二、钟祥中心城区规划

1.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近期(2005年)为19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为30万人左右。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7.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0平方米。

远期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0平方米。

2.城市性质

钟祥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江中游重要城市,以发展轻工、旅游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

3.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结构为:

“一心三片,两区两带,二环八射”。

一心三片为功能结构,即一个中心区和三片外围区,共四大综合功能区;

两区两带为旅游休闲布局,两区即老城历史文化游览区和显陵旅游观光区,两带即莫愁湖东岸旅游休闲带和镜月湖西岸健身休闲带;

二环八射为道路网结构,即二道环线和八条放射状主干道组成的环状与放射状结合的道路网骨架。

4.城市用地功能分区:

中心区:

指西环路、安陆府路和校场路围合的区域,规划人口规模为10万人。

职能为城市主中心,旧城综合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历史文化特色区,传统生活区。

城东片区:

指校场路以东区域,规划人口规模为6万人。

职能为行政办公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

城南片区:

指西环路以南区域,规划人口规模为8万人。

职能为工业开发区,物流中心,体育中心,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

城北片区:

指安陆府路以北区域,规划人口规模为6万人。

职能为水运码头区,休闲度假中心,旅游服务区,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

莫愁湖东岸旅游休闲带:

沿山脚布置少量的低密度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如游客中心、休闲山庄和旅游商店等,布局原则为透水透绿,建筑高度不超过3层。

镜月湖西岸健身休闲带:

沿镜月湖岸线布置少量的健身馆、网球场和水上运动俱乐部等,布局原则为不阻挡镜月湖视线,容积率不大于1.1。

第二章气象观测站现状与评价

第一节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情况

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任务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国家基准气候站——简称基准站。

是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气候资料而设置的气候观测站,是国家气候站网的骨干。

必要时可承担观测业务试验任务。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建于1952年6月,位于钟祥市郢中镇阳春台东巷29号(东经112度34分,北纬31度10分)。

主要承担着地面气象观测任务,已建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蒸发、日照、地温(含地面温度、浅层地温和深层地温)等自动探测系统和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雪深、雪压、冻土、电线积冰等人工观测系统及配套通信传输设备。

根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测得的气象观测资料参加全球交换,资料上传国家气象中心,传输频次为每分钟一次。

第二节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历史沿革

1952年6月15日,成立了湖北省军区钟祥气象站,隶属于中南军区气象处领导,1954年1月1日由军队建制转到地方,改名为“湖北省钟祥气象站”,1987年1月1日,被国家气象局确定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名称为“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

无迁站情况。

第三节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代表性分析

国家基准气候站是地面观测的最高级别观测站。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的观测资料,在全球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研究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分析钟祥天气、气候和气象灾害防御服务的重要依据,代表的是一定区域和钟祥市本级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观测站址的设置必须具有代表性。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位于钟祥市老城区。

观测场处于钟祥市南城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向,能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气流畅通,无成排障碍物影响。

土壤性质为黄粘壤土,与钟祥的地址地貌一致,有较好的代表性。

从站址所处位置分析:

观测场位置在钟祥市老城区内,由钟祥市历年风向玫瑰图看,钟祥市的最多风向频率为西北偏北风向,观测场所处位置在城市最多风向的上风向,较好地避免了城市对其的影响。

二、准确性分析

观测场大小为25×

25平方米,场内环境优美、气流通透,设备标准、排列有序、安置准确,布局美观整洁。

场外四周空旷开阔,没有对气象探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大型锅炉、废水、废气、垃圾场等干扰源或者其他源体。

三、连续性分析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自1952年建站至今,没有进行站址迁移,观测资料具有连续性。

第四节气象观测站附近的政府规划(详细规划层面)

一、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周边详细规划编制情况

由于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位于钟祥市老城区,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涉及观测站用地的详细规划比较多,主要有《钟祥市郢中城区A2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规划设计院于2008年8月编制完成。

《钟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0.10编制完成。

《钟祥市绿地系统规划》是由市规划设计院于2008年8月编制完成。

二、相关规划对气象观测站周边用地规划情况

依据《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钟祥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依托莫愁湖、显陵公园形成城市生态绿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观测站周边用地大部分为城市绿地。

且由于观测站海拔高程达到65.8米,高于周边城市建设用10—20米,能够满足观测站限高要求。

依据《钟祥市郢中城区A2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承天大道南侧用地基本为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筑限高不超过54米,能够满足观测站限高要求。

依据《钟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从城市景观设计角度,通过对城市历史的研究,在阳春台-白雪楼历史地段,保护阳春台、白雪楼等重要历史文物遗址,搬迁气象台周围民居,目前要求对周边地带严格控制,以名城保护与气象规划环境相结合,实施严格控制,以确保气象观测点地带,同时确保名城保护的规划。

承天大道南侧用地基本为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特殊用地,建筑限高不超过12米,能够满足观测站限高要求。

障碍物

起止方位

距离(米)

相对高度

(米)

形成时间

所有者

仰角

温峡宿舍楼

16º

-17°

200

9

1987

公房

3.23°

市委3号宿舍楼

57º

-58°

14

1996

4.56°

建行大厦

105º

-106°

380

36

5.10°

市委1号宿舍楼

115º

-117°

7

1992

3.78°

国税大楼

171º

-174°

670

27

1998

4.88°

财政大楼

234º

-238°

530

5.22°

交通大厦

275º

-278°

450

1997

4.76°

气象局宿舍楼

298º

-322°

35

6.5

5.05°

老干局宿舍楼

338º

-345°

150

2000

4.15°

四周下垫面状况

房屋

45°

-120°

15

170°

-235°

18

3

235°

50

-3

325°

-340°

90

4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主要原则

一、城乡规划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实现城乡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的原则;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四、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三节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二、中国气象局和建设部《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

三、《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

四、《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六、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七、钟祥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气象规划内容

第一节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为2009-2020年。

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应充分考虑本规划的保护范围和标准。

二、规划范围

以气象观测场为中心,半径3公里范围内。

其中:

半径1.3公里范围为核心保护区、半径1.3—3公里范围为基本保护区。

三、规划目标

规划编制完成以后,以本规划为依据,使规划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气象探测环境,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四、主要任务

1、明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技术路线;

2、确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3、确立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二节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一、气象探测环境的定义

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二、气象探测环境的总体要求

气象探测环境要求长期稳定,具有良好的区域代表性。

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采砂(石)、取土、焚烧、放牧等行为;

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种植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作物、树木,禁止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和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各种源体;

观测场四周不得有致使气象要素发生异常变化的干扰源。

三、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1、保护范围根据《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结合钟祥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以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为基准点,半径1.3公里范围内为核心保护区,半径1.3—3公里范围为基本保护区。

2、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保护标准

(1)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障碍物高度的10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5.71°

(2)观测场围栏与成排障碍物距离≥障碍物高度的10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5.71°

;

(3)观测场围栏与铁路路基距离>200米;

(4)观测场围栏与公路路基距离>30米;

(5)观测场围栏与大型水体距离>100米;

(6)观测场四周10米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1米的作物、树木;

(7)对气象探测有影响的各种源体,与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大于500米;

(8)观测场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高度角≤5°

(9)四周障碍物不得遮挡仪器感应面;

四、观测场周边地块建(构)筑物高度控制

钟祥国家基准气候站周边地块建(构)筑物高度控制表

地块编号

已编规划近程高程

成排或孤立建(构)筑物

地块标高

建筑限高

最大限高

是否

超标

01

A1

49.0

10

18.9

02

A2

50.0

21

18.7

03

A3

43.9

37.5

04

A4

52.5

29.2

05

A5

54.0

22.0

06

A6

56.5

16.1

07

A7

45.0

47.9

08

A8

47.0

26.9

09

A9

46.5

26.2

A10

39.2

11

A11

43.5

12

A12

13

B1

45.8

43.3

B2

43.8

63.4

B3

51.8

44.2

16

B4

57.9

27.1

17

B5

53.0

44.6

B6

51.5

35.3

19

B7

71.5

69.6

20

B8

60.7

49.1

B9

63.5

53.6

22

B10

59.0

62.2

23

B11

64.5

62.3

24

B12

65.8

66.1

25

B13

62.5

90.5

26

B14

49.3

86.6

B15

58.5

86.8

28

B16

65.4

29

B17

104.4

B18

44.1

131.8

31

C1

66.3

32

C2

42.8

75.1

33

C3

42.9

77.3

34

C4

74.3

C5

89.4

D1

43.7

103.0

37

D2

43.2

110.0

38

D3

100.0

39

D4

4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