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65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考点Word格式.docx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1

直立(平展)

2

3

4

直立(向后折

动1)

5

动2)

五年练习题:

(前五题答案在后面)

6(5分)晓雪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晓雪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

是虚像,晓雪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

像是虚像像。

7..(6分)如图48甲是小明和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的情形,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1)刻度尺.1分。

(2)说明实验中选择等大蜡烛的目的: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分用没点燃的蜡烛找像的过程中替代的是

物还是像.物

⑶实验中小明小组的同学们实验中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得到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发现第1次数据有问题,岀现这样问题

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没有找到真实像的位置就测量像距,测量的像距不是真实的像距;

去掉这组数据还能得岀结—?

若能请你写岀能,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2分.

(4)实验后,同学们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成像光路,请你根据此图解释人看到像的原因和所成像的性质。

(4).蜡烛火焰发岀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作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正立、等大的虚像。

…2分

8.(6分)小涵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请分析实验时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1)利用平板玻璃透明还能反射

光成像的特点,透过玻璃板既可以看到像也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研究像与物的关系。

(1分)_。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刻度尺(1分)_。

(2)实验时手不能伸到镜中,那么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呢?

写岀你的操作过程。

(2)在平板玻璃后移动蜡烛B,(1分)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分)

(3)如何验证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写岀你的验证方法。

(3)在成像的位置处放一张白纸(或光屏)观察白纸上能否承接到蜡烛A的像,(1分)

若白纸上能否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实像,反之成的是虚像。

(1分)

9.(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分);

;

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1分)_;

(2)小文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

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岀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前面的步骤;

用刻度尺分另U测量每次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中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_像与物的大小相等(1分);

(2)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

_使“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这一结论更

具普遍性(是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二者关系更具普遍性)(1分)

(3)实验操作中,小文的同组同学从玻璃板中看到小文的手多次接触烛焰,小文却泰然自若,没感到疼痛,请你帮助小文的同组同学解释这个困惑。

(3)小文的同学看到镜中的烛焰是虚像(1分),虚像没有能量(1分)

10.

(5分)小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_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1分)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

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高度、粗细相同或

粗细相同)(1分).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分)_。

(3)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4.6(1分)__m,他用

到的规律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1小明在复习时回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实验,如图所示,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器材有:

平面镜、平板玻璃板、

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r)、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白纸、记号笔、光屏。

⑴小明应选择⑴平板玻璃(1分)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在探究活动中对它放置的要求是__垂直放在水平桌面上(1分),;

⑵写岀准确找到像的位置的方法把另一只未点燃的等大的蜡烛竖直放于平面镜后方,直到这

只蜡烛与像完全重合(1分)

⑶如果在像"

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⑶不能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

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虚(1分)__像;

⑷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不变(1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5分)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请回答:

(1)实验器材有:

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测量

器材是_

(1)刻度尺__.这个器材主要是用来探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或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问题。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观察到它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现象

得岀的实验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B(选

填“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转换法”)。

(3)实验发现,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13(5分)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蜡烛、玻璃板、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甲组同学所用玻璃板没有镀膜,乙组同学所用玻璃板后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镀膜,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光。

如图所示:

甲乙两组同学中,

(1)乙(1分)—组同学所成像更清晰。

(2)甲组同学在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点燃蜡烛为A,未点燃的蜡烛为B,则是用未点燃的蜡烛B替代了A;

(1分)_(填“A”或“A的像”);

乙组同学在研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测量物距及像距时应该测量蜡烛到2(1分)__(填1或2)的距离。

(3)甲组同学由下表得岀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你认为其中的错误及不足之处是?

错误:

记录数据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1分)_

不足:

只从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有偶然性或不具有普遍性(1分)

14.

(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红同学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点燃蜡烛A,小红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A等大的蜡烛B,移动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1)相等•如果在像的位置摆放上光屏,则光屏上_)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

(2)图中的小红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

(3)此实验不用平面镜操作,其原因是无法确定像的实际位置。

(4)实验后,他们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成像光路,请你根据此图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性质。

人所看到的蜡烛的像是蜡烛发岀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而形成的。

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成的像是虚像。

15、(5分)同学们在进行光学知识复习时,来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

(1)第一小组进行“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装置如图甲题图[,实验中发现:

若光从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不答“反射”,不给分)(1分)。

(2)第二小组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

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

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

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从光屏一侧看,光屏上却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_像。

(3)第三小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装置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发现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虚像(不完

整不得分)像(写岀具体成像情况);

当蜡烛从较远处靠近透镜一倍焦距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选填“逐渐

变小”、“逐渐变大”或“先变小后变大”)。

16..(5分)(2014?

道里区三模)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前是选择平面镜还是选择玻璃板的问题同学们产生正义,交流后达成共识使用玻璃板做实验,请你说明理由.平面镜能成清晰的像,看不到镜面后的物体,玻璃板能成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与像能否重合;

(2)实验中小明从平面镜中看见小华摸到烛火了,可小华却说没有,请你解释其原因.

(2)因为小明看见的是小华的手和A的像重合了,误认为小华摸到烛火了,因为A的像是虚像;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岀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

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

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岀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请你将测量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岀结论.

次数像距v/cm物距U/cm像与物连线与镜面位置关系

(4)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7

A,后面成像的“蜡烛”为B.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选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确很巧妙,但用平面镜和刻度尺组合,能否直接比较像物的大小呢?

小聪认为:

只要将刻度尺放在蜡烛A的后面,然后观察镜中刻度尺前蜡烛像的大小就可以比较像

物的大小了;

而小明认为:

可以先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实际大小,然后再将刻度尺紧贴在平面镜

上,测岀镜中蜡烛像的大小并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像物的大小关系了•请你对他们的方案进行评

价.

他们的方案都不可行,小聪的方案中,如果蜡烛的像放大或是缩小,刻度尺的像也会相应的放大或缩小,烛像的真实长度;

小明的方案中,刻度尺在进行测量时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18

(6分)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

(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

改变入射角,再收集两组(或两组以上)反射角和入射角;

(3)在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路径;

根据图乙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84°

19•小明进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组装了如图所示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平面镜上竖直放一张可

以绕ON向前、向后折动的白纸板,纸面上画有角度刻度线,ON与镜面垂直.

(1)小明在F点能从平面镜中看见激光光源的像,其原因是来自激光光源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小明的眼睛.

(2)实验中,当把纸板的右半边向后折30°

时,发现右侧纸板上不再呈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没在右侧纸板所在的平面上.

(3)请画岀记录实验探究过程的表格.

20(6分)在“科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一课的学习中,晓彤和小雪各自先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所成的像,对平面镜成像特

点提岀了下列猜想,晓彤的猜想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比物体小”;

小雪的猜想是“平面镜所成的像跟物体等大”

18.磋丸

"

二F

•b

(1)请你说岀晓彤(或小雪)的猜想依据:

晓彤猜想的依据:

根据生活经验,在远处看上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比本人小

小雪猜想的依据:

根据生活经验,物体贴在平面镜表面,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该

物体等大(答一条即可,但必须指明是谁的依据,1分)

(2)①如图所示是晓彤和小雪将平面镜换成玻璃板后,继续实验的情景,由此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继续探究:

怎样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呢,请你简述操作过程。

②人在玻璃板前看玻璃板中蜡烛的像,并用一个等大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看是否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重合则等大,否则不等大。

③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它特点,你认为还应该进行探究的内容是:

③记录玻璃板及两个蜡烛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两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3)请画岀记录上述实验探究过程的表格。

(3)(像的虚实、大小共1分,像距、物距共1分(或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关系1分)

像的虚实

像的大小

物距/cm

相距/cm

21小涛和小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们利用蜡烛、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小涛说,探究时,应该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而不能选择平面镜,请你说明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确定像的大小)(1分)(不答括号内文字也可得分)

(2)善于观察、思考的小文发现,某一小组同学所用的玻璃板后表面镀了一层薄薄的镀膜,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光,请你说岀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相比在探究时有什么优势.

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光能力较强,可以使成像更清晰;

(1分)一面镀膜的玻璃板两个表面反光能力相差较大,容易确定

反射面,便于测量像距和物距。

(或答“使用一面镀膜的玻璃板能明确所测量的物距和像距均为到镀膜那一侧的距离”)(1

分)

(3)通过实验小涛和小文得到了如下表数据,根据数据他们得岀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这一结论•请

你根据此表指岀他们的错误和不足.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

像到镜面的距离

使用刻度尺测量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分)

不足:

仅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岀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1分)

6

人射幽

反射痢

30°

1.(5分)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FON是__反射__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束光沿E0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0E方向射出,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岀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不足:

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

改进:

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比较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岀普遍规律

2..实验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小经将呈现反射光线的能够活动的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这个现象说明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在图乙中,小义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

明_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3)实验中多次改变人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

小义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光反射时,

人射角等于反射角;

小红认为是:

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人射角。

你认为小红_的结论正确,理由是—先有入射角,

后有反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4)针对该实验小组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你还能总结岀的规律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6分)复习“实验探究: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小文和小宇又一次进行了体验和思考.如图,桌子上铺一

张白纸,纸上竖直立了一块薄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

实验次敦

物距

6,50

乩25

12.40

15.66

asi

8,24

15.67

(1)小文认为小宇摸到烛火,小宇并没有感到灼热,这说明:

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没有能量;

此场景中,小宇的手相当于“研究凸透镜成像”时所用的器材是:

光屏.(2分)__

(2)小字拿岀一支没有点燃的与玻璃板前相同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

移动,在这一过程中,小文观察到,在某一位置小宇所拿的蜡烛与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据此可确定像与物

的关系是: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小文在白纸上标记了此时玻璃板、蜡烛、蜡烛像的位置,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

复上述实验,收集到证据记录在表格中,又可得到像与物的关系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距等于

物距).(2分)

(3)在整个实验中,小文用到两个方法确定了像的位置,具体是:

1观察到小宇的手摸到烛火,小宇的手的位置就是烛火的像的位置;

2观察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蜡烛像的位置.(1分)

4.(6分)晓彤和小雪在水平桌面上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

的皿氓版卜一

在安装实验装置时,首先用笔在白纸的中央画一条直线,其目的是确定平面镜

(或玻璃板)所在的位置

(2)①实验装置规范安装后,晓彤将蜡烛A点燃,放置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一

只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方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晓彤选取两只相

2017.08(7共6页)勤奋求实

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

①平面镜(或玻璃板)所成的像跟物体是否等大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晓彤和小雪将蜡烛A固定在某一位置后,请你写岀他们完成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②从平面镜(或玻璃板)的前方观察蜡烛A在平面镜(或玻璃板)中的像(1分),同时移动蜡烛B,观察其能否跟蜡烛A

的像重合(1分)。

⑶晓彤和小雪完成上述实验后,想要用刻度尺通过测量来探究蜡烛A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跟蜡烛A到平面镜距离的关

系。

请你描述他们应该如何完成实验。

用一支笔的比较在纸上蜡烛A底部的某一位置做标记点(0.5),(代表蜡烛A所在位置)保持笔尖不动,用另一支笔尖记录

对应像的标记点位置(0.5),撤掉实验装置后,用刻度尺测量两个标记点到平面镜(或玻璃板)的距离(0.5),加以比较

(0.5)

5.(5分)小明同学在中考复习光学实验时,遇到如下问题,请你帮助她回答: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选取了带有刻度的白纸板,这些刻度的目的是:

⑵在探究: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①教材中小明猜想: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的依据

是:

鄭钊題图

②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小明沿直线竖直立了一块玻璃,接下来你的实验操作是多次在玻璃板前改变点燃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即得岀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结论.

物距uycm

!

*

⑶请帮助小明设计记录物距和像距的表格.

5(5分)

(1)便于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1分)

(2)①把手放在镜子上,看到平面镜中手的像和手一样大。

②在玻璃板的后表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1分)蜡烛B与A的像完

全重合(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