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74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自然地理考查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徐洪远

撰写云台山地理概况

201107074063

李小芳

撰写云台山气候特征

201107074046

夏克敏

撰写云台山地形地貌

201107074011

雍荣生

撰写云台山地质构造

201107074069

陈正兰

撰写云台山植被概况

201107074026

李芳婵

撰写云台山土壤分布及概况

201107074052

唐晓艳

撰写云台山水文特征

201107074029

朱广元

撰写云台山自然环境整体性

201107074074

吴正勇

撰写施秉云台山与安顺气候差异性

(工作任务顺序与文章内容顺序一致,其他排名不分先后)

施秉云台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级地理科学班罗安需陈新林,陈正兰,朱广元,徐洪远,雍荣生,夏克敏。

李小芳,吴正勇,唐晓艳,李芳婵(排名不分先后)

实习考察时间:

2014年5月14日至2014年4月20日

实习考察地点:

贵州省施秉云台山及周边地区

实习考察人员:

2011级地理科学班第三组成员及班上其他组同学

1、绪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学院的安排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门课程,而这份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报告是我们实习后的简单书面总结汇报,围绕实习地及各个考察项目进行系统的描述,经过该小组成员的努力,此报告将于2014年6月中旬完成。

2014年5月14日至2014年5月20日,我们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1级地理科学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考察。

在这一周的实习活动中,我们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小组为单位,圆满的完成了实习的各个任务。

这次实习,同学们发挥了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学习作风,顾全大局,彰显个性,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最后以令人满意的结果为这次考察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整个考察学习过程,在老师的精心陪同和耐心的讲解下,我们受益匪浅。

不仅又一次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极大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体会答案自然的奇特景观,享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真正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道理。

我相信此次实习肯定会成为每一位同学心中宝贵的财富,也肯定会对每个人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是结合各位同学在实践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知的背景下,联系所学自然地理知识,从综合4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对考察地——云台山及周围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特征、水文状况、植被分布,土壤类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施秉与安顺两地的差异性等方面作相应的描述和总结,知识涉及范围较广,覆盖范围大,淡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在很多问题上还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老师多多指教和包涵。

1.1.野外实习考察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错综复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是自然地理学习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这次实地实践学习活动,将有利于提高我们自主学习,锻炼我们把理论融入实际过程的能力。

对于我们这三年来的学习做一个综合的检验,意义深远。

1.2.野外实习考察目的

(1)结合实际应用,验证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通过野外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2)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方法和技能,包括正确撰写自然地理野外调查报告、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综合分析整理等。

(3)学会野外仔细观察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和重要自然地理现象,并准确、完整的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初步具备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4)通过实习,初步掌握实习区域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5)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进行描述。

(6)了解黔东南云台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方法。

(7)撰写实习报告或论文,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8)培养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

1.3野外实习考察出发前准备

在此次考察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实习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别。

(1)了解考察地区——云台山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实习内容,查阅、收集施秉地区的有关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物等有关图献资料。

在本次实习之前,我们收集了大量网络资料,同时对各个实习地的概况进行了相印的了解,。

(2)准备好必须的仪器、用品和装备。

考察前向学校借了地质罗盘、手持GPS、pH试纸,地质锤等考察工具

(3)准备好一些比较适用的药品,如感冒药,酒精,擦伤药膏。

棉签,纱布等以供户外紧急使用。

1.4野外考察对象及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地理坏境。

所以在这次考察过程中,云台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植被、水文、土壤、岩石、生物等成为重点考察要素。

考察即包含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液渗透答案各要素的差异性分析,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云台山做了全面的实践考察。

(1)、气候:

气候是子让地理要素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因素,它提供了地球表层生物生长所学要的水热条件,是本次自然地理考察的重点之一。

(2)、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云台山最大的特点是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景观,他巨头独特性,不论是从它的形态、构造、组成方面都具有唯一的独特性,这也是施秉卡斯特地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关键性因素。

(3)、水文:

施秉地区由于自然坏境具有独特性,所以水文发育状况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考察对比价值。

(4)、植被和土壤:

植被和土壤是反映其地理环境特征的两面镜子,从侧面体现了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等,所以植被和土壤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考察对象。

当然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涉及到具体的还要考我们各位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积极配合。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了用相互探讨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实验证明为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若有不明白的就问各个指导老师,需要动手的地方学生必须亲自做实验得出相应的知识总结,及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让我们感到学习的快乐。

2野外实习考察具体内容

2.1云台山考察路线及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1.1云台山考察路线及相关介绍

进入景区石砌的大门,西行经苗族吊脚楼到樱桃湾处开始登山考察。

登至山顶,前面一座巨大的孤峰耸立在我们面前,石峰顶部中央凹下,好象搁笔的笔架,名“笔架峰”。

过笔架峰后,顺石级经野牛洞(“野牛洞”相传为野牛栖息之地,有“云台走兽多,野牛有传说;

生得四不像,还能唱山歌”之说。

其实这里的大小洞穴是由水沿着可溶岩的裂隙不断溶蚀、侵蚀以及坍塌所形成的。

)沿着绝壁栈道前行,风光既险又秀。

在绝壁突出处,建有观景台,前方可见一排巨大的石峰,如刀削斧劈,兀立于深深的峡谷之上,如一扇巨大屏障,此景曰“屏扇崖”,过屏扇崖景点,游人攀上老虎背(“老虎背”正前下方的山峰如卧睡的老虎,身躯盘卧,因虎脊凸显而得名“老虎背”。

)景区,这一带,游览小路沿山脊修筑,两边是深达数百米的深谷,十分险峻,但林木蓊郁,景色又极美丽。

行至一处“三岔路”口,中间一权,枝叶茂密,树的四周用水泥筑成一圆形矮墙,上部用铁栏杆将树围住,从树边右行可经滴水观音、头道灵关下山,回到巫水关,左行可达塔山观光点”,中路可达渡云桥(“渡云桥”此桥又称天量桥、茶店桥、皮家桥,始建于明1596——1627年间,位于云台山山麓茶店河上,为单拱石桥,全长33米、宽6米、跨度长12.5米,拱顶高9.2米,桥身连接两山。

相传明朝的桥总兵皮熊落难时见人皆亲。

有一阴阳先生可怜他,指点茶店河北岸一风水宝地助其,并修此渡云桥给其配风水,后皮熊发迹,却过河拆桥,百般虐待双目失明的阴阳先生。

先生弟子闻讯,来此地告之皮熊,桥如一张弓,可惜没有箭,文武双全,难也!

皮熊听后,花费巨资在茶店河南岸建设方屯墙。

之后皮熊总兵因贪污受贿被查,从此家族没落。

自此,人们茶余饭后有了“桥是弯弓塔是箭,箭箭射到皮家院”的笑说。

)直登“云台山”顶峰。

渡云桥始建于明代,从桥上可看见云台山峰顶,渡云桥一带,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桥下溪水清澈见底,环境幽静,是游人停步休息的好地方。

从渡云桥登上云台山,要爬高400米,沿小路拾级而上,半腰处有一拜经台,从侧面看去,形似一只巨型双脚古鼎,脚粗半米许,却支撑着数吨重的巨石,惊险奇绝。

登上山顶,就到了徐公殿。

2.1.2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又称“袖珍经纬仪”。

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主要包括磁针、水平仪和倾斜仪。

结构上可分为底盘、外壳和上盖,主要仪器均固定在底盘上,三者用合页联结成整体。

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

(一)、地质罗盘的结构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

1、磁针

Figure1地质罗盘结构

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

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

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水平刻度盘

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

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竖直刻度盘

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悬锥(或称测斜指针)

它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水准器

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瞄准器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1、原理

地质罗盘上有一个指针,用它指明磁子午线的方向,可以粗略确定目标相对于磁子午线的方位角,并利用水准器装置测其垂直角(俯角或仰角)以确定被测物体所处的位置。

2、使用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

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

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

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3、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

(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4、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就可以了。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4)岩产状的记录方式 

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5、注意事项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

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2.2地理位置概况

2.2.1施秉县地理位置及概况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黔东南、铜仁、遵义三地州(市)结合部。

东与镇远相邻、北与铜仁石阡县接壤,南与台江县相连、东南与剑河县相邻,西面与遵义地区余庆县交界,距省会贵阳市230公里。

全县国土面积1543.8平方公里,辖4镇4乡,6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855个村民组,县境内居民计有苗、侗、布依、汉等13个民族。

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60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15.56万人。

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第二梯级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梯级过度的地带,整个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年降雨量1060至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气候温暖湿润,素有“舞阳明珠”之称。

2.2.2杉木河地理位置及概况

杉木河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施秉县西北部余庆县方向,距县城14公里。

其常年流量不过4.2立方米/秒,流域面积为30337平方千米,在44公里流程内有着总计640米的天然落差。

河道或深或浅,但巨石、暗礁满布。

其河床细小的鹅卵石与沙子铺就,水流清澈见底,水质清纯,又被誉为“矿泉河”。

在2009年由《行游天下》杂志社、搜狐旅游、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等媒体联合推出的“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评选活动中,杉木河漂流入选中国最惊险刺激的六大漂流胜地。

2.2.3云台山地理位置及概况

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的城关镇白垛乡,距县城区13公里。

其大门的经纬度为108︒6︐57”E,27︒6︐48”N,海拔为846m。

其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主峰团仑岩海拔1066米,相对落差为220m。

因主峰团仑岩突起于群山之间,山形形成一种“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之势,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

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

分为云台山、排云关两大片区,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

山中流泉淙淙,均从喀斯特地貌的石缝间喷出,不受污染,清澈可见,在奇山怪石间自由流淌,或为池潭,或为飞瀑,或为溪涧。

施秉县云台山是白云岩喀斯特地貌。

该地貌处于黔中山地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为黔中中山区,是一个深受河流切割的亚热带喀斯特高原。

这种地貌位于长江流域沅江水系㵲阳河中游地区,主要包括完整的杉木河水系和瓦桥河水系,同时汇入㵲阳河,构成喀斯特发育的区域侵蚀-溶蚀基准面。

2.3黔东南州气候特征

2.3.1黔东南州气候概况

5月15号这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往黔东南州,5月的天气不似6月的那份明朗,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绵绵,空气湿度大,能见度低。

我们一路引吭高歌来到黔东南州。

黔东南州是个好地方境内地形起伏平缓,沟谷相间,群峦叠嶂相错其间,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加上山区气候错综复杂,从而引起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导致局部气候差异明显。

植被垂直变化差异大,种类繁多,木材贸易成为该州发展不可小觑的一项经济来源。

在古代就有“隆里古镇”“锦屏文书”之称的锦屏县。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处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总体地势是由北、西、南三面向东倾斜。

本州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湿度较大,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日照少,是全国的低值区。

2.3.2黔东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1)冬少严寒,夏少酷暑。

本区位于巫山、大娄山的东南、北部山峰延绵起伏,使本区冬季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

最冷月平均气温4-5℃,略高于同纬度东部地区。

北部河谷盆地为冷空气通道,常出现冰冻天气,但严寒期一般不长。

30%的年份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一般都高于-7℃,低于-10℃的机率小于5%。

(2)降水丰沛,夏旱不严重,春秋多连绵阴雨。

由于东北-西南走向的雪峰山武陵山与东南暖湿气流的来向垂直,本区降水丰沛,年降雨量1000-1600mm,降水的地理分布大体从东向西递减。

本区地处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江南丘陵春湿夏旱,贵州高原西部夏湿冬干,而本区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春秋降水较多,各地4-6月平均降水量达500-600mm,几乎占全年降水量的二分之一,由南向北递减;

9-10月降水为200mm,10月份将是常为全年的次高点,雨日长达半月以上。

伏旱程度重于黔中,而轻于湘中。

一般而论,本区降水量均多余蒸发量,年相对湿度多在80%以上。

(3)日照偏少,光、温、水配合较好。

本区多云雾阴雨天气,全年日照时数1100-1500h,日照百分率30-50%,年总辐射量33.5×

108-44×

108J/㎡。

4-5月连阴雨日数长达半月以上,年降水量、光照和太阳辐射总量均约70%左右分配在日均温≥10℃的作物和林木生长的时期内,具有光、热水匹配比较协调。

有效性较高的特点,因此,本区植物种类较多,生物质累积快,发展林业生产的潜力很大。

(4)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区内山地垂直高差大,导致气候等自然因子差异十分明显,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①450-500m以下:

气候温暖湿润,干湿季明显。

年平均气温16-17℃,最热月平均气温26-27℃,最冷月平均气温4-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在-10℃左右。

②4500-500m至900-1000m:

气候温和湿润干湿季不明显。

年平均气温13-16℃,最热月平均气温23-27℃,最冷月平均气温2-4℃,年极端最低温多在-10℃以下,80%保证率的≥10℃积温约3500℃-4750℃,无霜期240d左右。

与500m以下的地区相比本层夏季太阳辐射量偏少,而春秋季偏多,减轻了盛夏烈日干旱的威胁,使春、秋季较为温和。

③900-1000m以上:

气候温凉湿润,没有旱季。

年平均气温12℃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20℃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0℃左右,年降水量大于1700mm,全年雾日数约200天,年日照时数900h,相对湿度>87%。

在这种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多寡照,冬有冰雪。

一、杉木河气候

5月16号我们驱车来到了杉木河,杉木河系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施秉县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杉木河流域,我们都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有的在研究杉木河地质年代,有的同学在取样测试杉木河水的ph值,有的则在仔细聆听老师对杉木河的介绍:

杉木河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水充沛自助漂流回归自然,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最高气温21.3℃,年平均最低温13.1℃,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4.2℃,年降雨量1017.7mm,年日照时数为1193.1h,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

一路沿河北上,河水清澈晶亮,险峻嵯峨的峰丛,水峦山环淌,河谷幽而不闭、深而不险整个环境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夏季旅游出行的好去处。

二、云台山气候

5月17号天下着蒙蒙细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云台山,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区13公里,面积约210平方公里。

主峰团仑岩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间,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

云台山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

景区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区内气温差异大,气候凉爽宜人,是夏季休闲、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从景区大门进入景区内,一条幽静的宽敞大道出现在眼前,大道两旁树木充裕,树枝上摇摇欲滴的水珠,浓雾迷茫,给大山带来一种神秘的色彩。

进入大山深处,道路曲折蜿蜒,崎岖难行,林木复古,放眼望去皆有原始森林姿态。

林荫深处寒气袭来洗去我们一身的热气,山中古木甚多,行进中偶尔听有鸟叫,我们都感慨,真一个好地方“鸟也绝迹”。

山上山下山腰不同天,山上俯瞰到处清晰可见,山腰大雾弥漫,山底就只能看到参天树木郁郁葱葱。

山体垂直高差大,气温变化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