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779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开发度和自由度日趋提高,复杂化、多元化、商业化日益加强,色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它极大地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

主要体现为:

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

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

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

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网络对青少年身体成长也有着负面影响。

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

“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

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身体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此,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研究价值:

本课题富有挑战性、现实性和前瞻性,本课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背景下,对于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采取新方法、新策略;

研究角度的创新,从不同角度,采用个案分析与深入调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

研究理念的创新,突出以生为本。

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研究理念为指导,结合新课程,汲取当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生为本、关爱生命、注重成长,结合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将理论的分析与中国目前未成年人实际案例紧密结合。

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来说,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等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但是,能够把网络信息和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有机联系起来解决现实中的沉迷网络问题、道德滑坡问题、道德重知轻行问题的还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该课题研究的价值就在于解决好网络环境和未成年人身体成长的有机统一问题。

3、课题的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

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有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4、课题的实践依据

课题指导小组即本课题的负责人刘立忠的主要任务是对课题的研究经费、为研究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对研究过程进行指导;

课题领导小组除了督促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外,还要对学生的身体成长状况做深入研究,小组成员负责研究网络和未成年人身体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的影响作用、寻找出利用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实施积极影响的有效途径,并结合网络特点,找出切入点,总结出一般性的、较为普遍性的策略等。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在课题实验的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专题调研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2)协作交流制度。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条件保障制度。

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

课题实验要由校领导挂帅,并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课题实验工作要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尤其是教学管理和名师工程的管理,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

其次,是研究队伍的保障。

要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那些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

教师是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

再次,是后勤服务的保障。

我们需要后勤服务提供的保障是:

场地教室、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信息资源以及对队伍研训、资料积累、整理数据、研发课件、成果奖励等经费,为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校园文化提供各项物资条件。

(4)评比表彰制度。

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

拟设课题实验论文奖、课题实验贡献奖、课题软件制作奖、课题资源开发奖、优秀实验课例、课题实验组织奖等。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成长,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

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成长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学生时期是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身体成长影响的最佳时期。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同学们做人。

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是研究在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

学校教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教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开放的发展性教育。

我们课题组就是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成长。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人格得到熏陶。

学会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学会在小环境和大环境中如何与人合作与交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让自己健康成长,积极向上。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力求了解青少年上网的内心需求及上网的高峰期,并进行分析探讨,为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的身体健康成长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树立其正确的网络观,从而确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我校网络环境下学生教育工作更趋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正规化。

五、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的研究

2、“网络成瘾症”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的研究

3、网上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的研究

六、研究对象:

根据本课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确定研究对象为初中学生、高中学生。

七、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研究的初期主要采取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中后期主要采取总结法。

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基本策略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策略。

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方法:

利用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规范学生的上网道德行为。

(2)行动研究法:

综合运用学校网络、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等媒体,充分依靠学生会、班队活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3)个案研究法:

选择个别学生和个别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分析,收集数据,寻求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道德素养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以便推广。

(4)实验法:

即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目标,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德育教育融合。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6)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二)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8月)

研究内容:

课题申报、宣传、发动、组织和培训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立机构。

请课题组专家进行指导,开展初步研究。

完成学生学习习惯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分析、数据分析、个别访谈。

达成目标:

查找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心理、学业行为的内在关系;

阶段性成果:

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7月)

实施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全面实施学习习惯的教育干预和训练,并对优秀生、后进生的个案进行研究,对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检测,撰写课题的中期报告,参加课题中期报告会暨实验学校现场交流会。

寻找一套高效能的学习习惯和一套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干预系统。

收集学生学习心理调节及学习习惯的矫正的若干个案分析,撰写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案研究报告、心理探究案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教育教学论文。

3、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10年9月)

继续开展科研工作,加强充实资料,总结、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准备上报有关部门验收。

先进实验教师颁奖,参加结题报告。

完善高效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习惯的教育干预系统。

汇集学生学习心理调节及学习习惯的矫正的案例进行集锦和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指导、评估,申报、评奖,争取出版。

(三)具体措施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刚刚被认识,没有成熟的路子可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我们提出“预防和引导、个性咨询、自我调控、自我教育”教育模式,使具有不良个性心理的学生有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们预计的实施步骤是:

问卷调查——个案分析——总结归纳——教育引导——效果反馈。

九、研究结果:

(一)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学生学习能力的得到发展。

(1)收缴上有效问卷共200份调查问卷,对学生网络环境学习兴趣与意识做了调查

在前测中学生喜欢上网的77.17%,喜欢电脑这一学习方式的83%,利用电脑主动学习的18.17%,完成作业的23.5%,通过前测我们了解到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如何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工具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却存在模糊认识。

在中测的调查中学生喜欢上网的人数由原来的77.17%上升到94.83%,喜欢电脑这一学习方式的由原来的78.16%上升到88.9%,利用电脑主动学习的由原来的18.17%上升到82.11%。

(2)阅读、写作综合能力的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习惯的效果,课题组与2007年7月在课题研究一年时,对初中一年级网络实验班与非网络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调查。

通过统计结果分析,我们从中发现,网络班阅读能力平均是78.62,非网络班阅读能力平均是72.6,表面上看差距好像并不特别明显,但在写作的统计中我们看到网络班写作能力平均为:

85.59,平均字数是281;

非网络班写作能力平均为66.19,平均字数是182。

从数据的统计分析,网络班的综合能力明显好于非网络班。

2、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了发展。

为了观察与了解学生在课题实施中是否通过一系列基本上网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身体健康,从而有效祢补网络对学生身体发育与视力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对4个实验班与4个非网络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的身体素质的调查。

我们发现,接触网络较频繁的实验班级各项身体指标明显低于不经常接触网络的非实验班级。

由此可见,计算机对于孩子的身体成长存在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着力分析学生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的各种成因,针对性地制定学生健康上网行为指引,编制学生上网休息操等,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我们明显发现,实验班的孩子身体素质的健康率有明显提高。

3、学生健康上网健康心理素质得到了发展。

通过对个案变化的分析,呈现出了学生在上网文明习惯、安全习惯、自我保护习惯及自我约束习惯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个案一:

初一

(2)班学生陈雪飞舞,14岁,男。

由于孩子从小由受到家庭溺爱,没有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情况下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习惯。

在网络上,他与老师及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和聊天中,总是出言不逊。

课题实施阶段,家校沟通达成共识,使用系统的矫治策略,取得了双赢,家长、老师、学生皆大欢喜。

个案二:

初二(3)班学生黄天乐,15岁,男。

该生对自我行为缺乏自制,在网络环境下常常无视操作规程,任意删除计算机信息与他人文件,也喜欢上网时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下载不良游戏。

教师采用了削弱与增强法紧密结合,进行行为类化,让他从次上网实践着手,进行反思,每周进行考核和跟踪评估。

从下可以看到他身上发生的变化。

我们再听听黄天乐家长的体会:

过去我们看见他总是愁眉不展,和他说不搭理,老师也不喜欢他,一年来经过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孩子反思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现在不仅上网时注意自控,连带其他时候,他也懂得用同样的道理指导自己,虽然仍有反复,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现在他就象名字一样:

天天快乐!

(二)课题促进教师的发展

通过课题的实践,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

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网络道德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老师,虽然如今的老师大多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但网络技能却不尽人意。

因此随着课题的深入,我们从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与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两个纬度,促使学校教师不断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信息素养。

现在我们的教师能与学生共用同一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可以针对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比较熟练地加以处理、解决。

(三)课题促进学校新型德育模式的构建  

为了增强课题实施的有效性,学校构建起校园道德网络体系,加强校园网建设,开辟学校德育的虚拟阵地。

我们完善了校园网,并通过宽带接入方式将校园网接入Inter网,在校园网中提供了丰富的,学生关心的,有利于他们成长信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倡导学生共同参与校园网文化的建设。

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上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同时开设教师、学生个人主页,组织各种竞赛,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品位和评价水平。

同时还开设了家校留言板、论坛等专栏,鼓励学生甚至家长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和捆扰,通过校园网直接反映,直率表达。

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课题实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

(四)总结了一些有效教育策略。

1、网络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到学校日常道德教育工作中。

今天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空间,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和挑战。

学校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

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言行的是他自己的道德选择。

所以要把网络德育教育纳入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范学生网上行为。

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与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2、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是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根本保障。

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也不是全无法规和规范。

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

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向学生灌输应遵守网络规范。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不应该做的,如果我违反了规则,我会受到什么惩罚。

3、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

在培养孩子健康上网行为习惯时,我们可以考虑分以下几步进行教育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了。

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有志者,立长志;

无志者,常立志。

”为何常立志?

原因是:

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计划每天的时间有多长,就得严格遵守;

认识到无意识上网、浏览不良内容这些坏处,就得在上网时倍加注意,确保安全上网;

意识到了不良上网习惯的危害,就得自动自觉地克服;

制订了上网计划,就得定时定量地去完成。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学生,已经认识到打网络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了,可一走进网络就忘乎所以,无法把握自己了。

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是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时间上,实践中,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

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对于一些少儿不宜的网络领域坚决不要浏览。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比如,发现自己的上网时间超过了,发现上网时自己目的有了偏差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上网计划了……立即作出调整。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4)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按照健康的上网行为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

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

进入轨道以后,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进入了自由王国,觉得再也不必刻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地做惯性运动。

十、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结果分析

(1)网络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

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

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

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

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2)网络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

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

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

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

长时间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