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78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七.教学过程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会吃到松软的馒头、蛋糕,大家知道蛋糕和馒头为什么会这么松软吗?

请同学们思考,同时观察实验。

在一杯热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白色固体,搅拌溶解,并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沾满油污的铜片加入溶液,静置片刻。

将铜片取出观察。

【学生】发酵粉。

铜片上的油污没有了。

【教师】发酵粉中含有什么有效成份?

热水中加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为什么能去油污?

【学生】碳酸氢钠,纯碱(碳酸钠)

【教师】那么,为什么碳酸氢钠可以用来制作发酵粉,而碳酸钠可以用来去污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

【板书】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展示】实物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请同学们观察颜色状态并回答。

【学生实验】将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加入试管,慢慢加水震荡,观察哪个先溶解?

并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教师】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性质比较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

相同温度下,Na2CO3溶解度大于NaHCO3

溶液酸碱性

碱性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值更大

小结:

热的纯碱溶液能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实验】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书写方程式。

【实验】按下图组装仪器,在滴管中加入浓盐酸,在广口瓶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将滴管中盐酸同时滴入瓶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教师】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性质

与石灰水反应

白色浑浊

都反应

与氯化钙反应

无现象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而碳酸氢钠不能

与酸反应

产生大量气体

碳酸氢钠产生气体更快。

【学生板书】Na2CO3+CaCl2=CaCO3↓+2NaClCO32-+Ca2+=CaCO3↓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2HCO3-+2OH-+Ca2+=CaCO3↓+CO32-+2H2O(碳酸氢钠能与大多数碱反应)

CO32-+Ca2+=CaCO3↓

CO32-+2H+=H2O+CO2HCO3-+H+=H2O+CO2

【教师】为什么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慢?

【分析讨论】一般认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

CO32-+H+=HCO3-

HCO3-+H+=H2O+CO2所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氢钠慢。

【实验】按下图组装仪器,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固体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教师】

实验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CO2

化学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2O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如何实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分析讨论】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

碳酸氢钠固体只需加热分解。

【学生板书】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教师】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是由、冶金工业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交流讨论】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下图是简要流程

请观察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为什么要通入氨气?

2、析出固体是什么?

3、如何得到碳酸钠?

【板书】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制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Na2CO3+CaCl2=CaCO3↓+2NaClCO32-+Ca2+=CaCO3↓

2HCO3-+2OH-+Ca2+=CaCO3↓+CO32-+2H2O

Na2CO3+CO2+H2O=2NaHCO3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作为主线,通过物理性质对比,与盐反应,与酸反应、与碱反应、热稳定性的实验对比,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到相关知识,并最终得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换关系。

同时让学生了解对比法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这部分内容位于化学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第一单元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的内容,其前面是金属钠的获得,后面是金属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它是化工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钠的化合物,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其学习不仅可以对专题1中通过对物质的分类去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巩固,而且对以钠为代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和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加深,并对后续的金属镁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以及选修教材中盐类水解的内容进行铺垫,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碳酸钠的相关实验掌握碳酸钠的性质。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掌握碳酸氢钠的性质,并会对碳酸钠和酸氢钠进行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技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方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表格中信息的分析的指导,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侯德榜制碱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品质。

3.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

4教学难点:

碳酸氢钠固体、碳酸钠固体性质实验设计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进入高中,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面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特点:

实验的直观性强,所以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正好它们对生活中的碳酸钠充满了好奇,使他们易于进入学习状态中;

另外由于必修专题1学生已经学习过通过物质的分类区研究或预测物质的通性,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能接受。

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在必修中其对象是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的深度上不宜进行拓展,例如为什么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溶液不宜拓展,对德榜制碱法的拓展视野栏目中的反应机理和工业流程不宜加深。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只是具有初步的实验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本节课让学生设计实验时应该逐步引导并进行归纳和整合。

三、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

四、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

试管、广口瓶、胶头滴管、气球、pH试纸、烧杯、酒精灯、镊子、带油污的铜片

实验药品: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浓盐酸、碳酸氢钠固体、碳酸钠固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引入课题

【设计情境】在语文中我们学习过三个文豪,他们一并被称为“三苏”,它们分别是谁?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化学物质中的“三苏”分别指哪些物质呢?

【讨论思考】

语文中三苏是指苏轼、苏辙、苏洵

化学中的物质:

苏打、小苏打。

在进入内容前先提语文三苏,造成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并引入新课】化学中的三苏分别是苏打(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钠)和硫代硫酸钠,其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苏打和小苏打,这节课我们来探究着两种物质的性质。

倾听、思考

理论预测碳酸钠性质

【问题情境】在初中化学和专题1中我们已经了解过盐类的通性,那么你可否预测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请大家思考后与同桌或前后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可能的回答】

碳酸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碳酸钠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的沉淀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预测碳酸钠的性质。

(2)先让学生的思维之间进行碰撞,引导他们开展自评和他评

【总结归纳】

碳酸钠可以与酸、与碱反应反应

倾听、整理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形成共识

碳酸钠性质的探究

【实验情境】每组实验桌上有碳酸钠溶液等药品,请你们利用药品,完成碳酸钠可以与酸、碱的反应,并写出对应的方程式。

【可能的实验方案】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的试管实验;

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或澄清石灰水的实验;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设动手环境,加深感性认识。

【及时指导学生和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可能出现的问题】

操作不规范、用的是氢氧化钠、方程式的书写

展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暴露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提供生成性资源。

【总结】碳酸钠的性质

(1)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2)与碱的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3)与盐的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整理、归纳

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强化复分解反应条件,夯实基础。

[实验对比情境]

对比课本p51图2-9,与你设计实验方案相比,你有哪些收获?

观察、对比、思考、

让学生在实验对比中体会实验设计的优化,为后续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实验设计进行铺垫。

[演示实验并讲解]

将带油污的铜片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

原因是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观察、猜测、倾听

拓展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知识,为下面设计实验进行铺垫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来证明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可能的方法:

用石蕊试液、酚酞或pH试纸

为下面实验设计进行铺垫

[归纳]碳酸钠的性质

(4)水溶液显碱性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性质对比探究

[问题情境]我们已经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那么现在有两瓶白色固体,一瓶是碳酸钠,一瓶是碳酸氢钠,请你结合表2-4的相关信息,完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区别。

思考、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可能的方案思路:

(1)从溶解度角度:

向相同的体积水中加入两药品,看哪中溶解的多。

(2)从热稳定性角度:

加热两固体看是否产生气体。

(3)从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上:

向两固体中滴加盐酸。

(4)从溶液的酸碱性:

测两溶液的pH。

(5)与盐反应(CaCl2)

(6与碱反应(CaCl2)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合作意识和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友情提醒]

(1)做对照实验时,要细致观察实验现象。

(2)加热实验要先预热

(3)加热实验结束时要先撤导管

观察学生实验、及时指导

【总结归纳】二、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1。

与酸的反应。

2。

与碱的反应。

3。

热稳定性。

4。

碱性。

整理、倾听

强化基础

[实验设计改进展示]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展实验设计技巧

【展示图片】展示碳酸钠在化工生产中应用的图片,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碳酸氢钠用于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机理。

观察、感悟

(1)了解碳酸钠用途,感受化学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服务

(2)学以致用、强化反馈

【拓展视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十分广泛,工业上如何制备呢?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其制备工艺,请大家阅读课本p53。

倾听、阅读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初步了解侯德榜工艺。

课堂归纳、总结课题

【课堂小结】这节棵的内容就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到网上了解更多地应用

整合、归纳、思考

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探究

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完成学案题目:

以下药品可以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是()

A、NaOHBCa(OH)2......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讲解

作业

[课后作业]完成学案上3、4

六、教学板书:

(一)碳酸钠的性质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