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79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四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简单的一个“破”“深”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可见诗歌之精妙。

(读诗可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

通过写鸟和花的感时恨别,更加烘托出作者此时此刻的感时恨别之情,这是看到景物触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属于哪种写法呢?

触景生情

  这两句可浓缩为“感时恨别”,一个“感”字,“恨”字把作者的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的内心痛苦表露无遗。

因此我们从这可看出“感时”的“时”即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句;

“恨别”的“别”即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句,也可见颔联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首联进一步深化,又顺理成章地引出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学生根据教师前面的方法自己赏析,教师补充。

  颈联是对感时恨别的进一步发挥:

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

同时,我们也可认为诗人珍视的“家书”,还包含有对北地消息的关心,及盼望王师平定中原混乱的急切愿望。

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烽”:

古代边境上遇有敌情,就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战争。

古代的烽是用狼粪烧的。

  “连”:

说明战争时间长,百姓生活痛苦不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总写了忧国思家的感情,诗人经过战乱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长安,由国想到家,再由家想到自身,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簪不住了。

“白头”两字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一位满头白发,因焦虑忧思而频频搔头的形象跃然纸上。

写这首诗时,诗人才45岁,但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见诗人忧思之深。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解忧,结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一生活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白头搔更短”,可见愁乱苦思家已到极致的地位。

“浑欲不胜簪”,则是前一句的结果。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总结全诗:

(课件显示)

  《春望》这首诗是诗人忧乱伤春之作。

诗的前四句即前半部分是诗人感时忧国的内容,都统在“望”中。

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象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

借景抒情,由景见情,而不直抒其情,其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

从景与情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象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思家念亲。

诗的后四句,是前半部分触发而出,又进一步有所发展。

由前面的景,写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

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军官,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怆然泪下。

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

五、再次诵读诗歌,感受杜诗的沉郁顿挫及品味诗中的感情

六、诗歌的思想感情

1、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

如:

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

2、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找不相应的字词来说明。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3、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泊秦淮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呀?

(杜牧<

<

山行>

>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

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

(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

(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

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

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

(江苏省,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

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

(七言绝句)选自《樊川诗集注》。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

(写景)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

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  

“笼”是什么意思?

(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

(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

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

(心的冷)笼:

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

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互文见义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比如:

A有B,C有D。

如果是互文,就是说:

A和B都有C和D。

这应该就是同文见义。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例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

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赏析三、四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

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

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

(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

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主题:

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1]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

要求:

读出忧伤、悲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背景。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

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

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释题 

讲述: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

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并进而说说诗意。

指名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

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

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

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讨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

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

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过零丁洋》 

1、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2、重点字词释义

 汗青:

指史册。

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

 丹心:

赤诚的心。

 干戈:

泛指兵器。

大动~~。

3、合作学习:

看看你有哪个地方不能理解的,请教请教你的学习同伴。

4、讨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的含义。

5、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6、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创新思维:

试比较《春望》和《过零丁洋》两诗的异同点。

8、知识拓展,说说你知道的爱国诗句。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

45分钟)

《古诗四首》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寥落 

 

风飘xù

秦淮 

夜阑 

惶恐 

夜泊 

fēng 

2.加点词语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国家)

浑欲不胜簪(简直) 

B.尚思为国戍轮台(守卫)

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

C.干戈寥落四周星(泛指兵器)

烽火连三月(战乱)

D.感时花溅泪(看见花开就落泪)

夜阑卧听风吹雨(夜深)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 

杜牧 

唐 

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 

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北宋 

D.《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

①感时花溅泪,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5.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

故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

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就不由得流下眼泪;

怨恨别离,听到鸟鸣就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晏子使楚》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二.通假字:

(写出其音、形、义)

1.缚者曷为者也?

曷:

2.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三.古今异义词

1.何坐 

古:

今:

2.其实味不同 

3.寡人反取病焉 

今:

四.翻译句子: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五.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

——(晏子)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刚刚到达。

B.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因为他来了,(所以)请允许我们把一个人捆起来从您跟前走过。

C.缚者曷为者也?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它的)人民喜欢偷盗?

六.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

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B.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

C.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善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D.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置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这位“圣人”很严肃,不喜欢别人随便跟他开玩笑。

【试题答案】

《古诗四首》

1.liá

絮 

huá

huá

ng 

烽 

2.A 

3.D 

4.略 

5.C

《晏子使楚》

一 

二.曷:

同“何”,什么

同“嬉”,开玩笑

四.1.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2.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3.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古诗四首·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烽火(fè

ng) 

簪(zāo) 

夜泊(pō)

B.阑(lá

n) 

戍轮台(shù

) 

僵卧(jiāng)

C.溅(jià

搔(sāo) 

抵(dǐ)

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不胜簪 

A.胜利 

B.能承受 

C.不能承受

2.家书A.家里的藏书 

B.家里的书籍 

C.家信

3.隔江 

A.长江 

B.大江 

C.秦淮河

4.尚思 

A.还 

B.高尚 

C.尚且

5一经 

A.经过 

B.《诗经》 

C.一部儒家经典

三、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

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

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

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

四、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一、A

二、1.B2.C3.C4.A5.C

三、A

四、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

风飘絮(  ) 秦hu 

i(  ) 夜泊(  ) 夜阑(  ) 寥落(  ) 惶恐(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6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

(4分)

①感时花溅泪, 

② 

③ 

④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

(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2分)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 

言 

诗。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