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454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7(题题详细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0,函数y=sin(x+)+2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与原图像重合,则的最小值是

(A)(B)(C)(D)3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与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灵活掌握的程度。

【解析】将y=sin(x+)+2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为,所以有=2k,即,又因为,所以k≥1,故≥,所以选C

(2010全国卷2文数)(3)已知,则

(A)(B)(C)(D)

【解析】B:

本题考查了二倍角公式及诱导公式,∵SINA=2/3,

(2010江西理数)7.E,F是等腰直角△ABC斜边AB上的三等分点,则()

A.B.C.D.

【答案】D

【解析】考查三角函数的计算、解析化应用意识。

解法1:

约定AB=6,AC=BC=,由余弦定理CE=CF=,再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解法2:

坐标化。

约定AB=6,AC=BC=,F(1,0),E(-1,0),C(0,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得

,解得。

(2010重庆文数)(6)下列函数中,周期为,且在上为减函数的是

(A)(B)

(C)(D)

C、D中函数周期为2,所以错误

当时,,函数为减函数

而函数为增函数,所以选A

(2010重庆理数)

(6)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题(6)图所示,则

A.=1=B.=1=-C.=2=D.=2=-

由五点作图法知,=-

(2010山东文数)(10)观察,,,由归纳推理可得:

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记为的导函数,则=

(A)(B)(C)(D)

答案:

D

(2010北京文数)(7)某班设计了一个八边形的班徽(如图),它由腰长为1,

顶角为的四个等腰三角形,及其底边构成的正方形所组成,

该八边形的面积为

(A);

(B)

(C);

(D)

A

(2010四川理数)(6)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w_ww.k#s5_u.co*m

(A)(B)w_w_w.k*s5*u.co*m

(C)(D)

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y=sin(x-)w_w_w.k*s5*u.co*m

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

C

(2010天津文数)(8)

为了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只要将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图像变换的基础知识,属于中等题。

由图像可知函数的周期为,振幅为1,所以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是y=sin(2x+).代入(-,0)可得的一个值为,故图像中函数的一个表达式是y=sin(2x+),即y=sin2(x+),所以只需将y=sinx(x∈R)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

【温馨提示】根据图像求函数的表达式时,一般先求周期、振幅,最后求。

三角函数图像进行平移变换时注意提取x的系数,进行周期变换时,需要将x的系数变为原来的

(2010天津理数)(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则A=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基本应用,属于中等题。

由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cosA==,所以A=300

【温馨提示】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将边化为角运算或将角化为边运算。

(2010福建文数)

(2010福建文数)2.计算的结果等于()

A. B. C. D.

【答案】B

【解析】原式=,故选B.

【命题意图】本题三角变换中的二倍角公式,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010全国卷1文数)

(1)

(A)(B)-(C)(D)

1.C【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

【解析】

(2010全国卷1理数)

(2)记,那么

A.B.-C.D.-

(2010四川文数)(7)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所得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是高^考#资*源^网

(A)(B)

(C)(D)

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y=sin(x-)w_ww.k#s5_u.co*m

(2010湖北文数)2.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

A. B.x C.2 D.4

【解析】由T=||=4π,故D正确.

(2010湖南理数)6、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C=120°

,,则

A、a>

bB、a<

bC、a=bD、a与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2010湖北理数)3.在中,a=15,b=10,A=60°

,则=

A-BC-D

3.【答案】D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解得,又因为,则,故B为锐角,所以,故D正确.

(2010福建理数)1.的值等于()

A. B. C. D.

【解析】原式=,故选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中两角差的正弦公式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考查基础知识,属保分题。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填空

(2010浙江理数)(1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

故最小正周期为π,本题主要考察了三角恒等变换及相关公式,属中档题

(2010全国卷2理数)(13)已知是第二象限的角,,则.

【答案】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和解方程,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

【解析】由得,又,解得,又是第二象限的角,所以.

(2010全国卷2文数)(13)已知α是第二象限的角,tanα=1/2,则cosα=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

(2010重庆文数)(15)如题(15)图,图中的实线是由三段圆弧连接而成的一条封闭曲线,各段弧所在的圆经过同一点(点不在上)且半径相等.设第段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则____________.

又,所以

(2010浙江文数)(12)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2010山东文数)(15)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则角A的大小为.

(2010北京文数)(10)在中。

若,,,则a=。

1

(2010北京理数)(10)在△ABC中,若b=1,c=,,则a=。

答案1

(2010广东理数)11.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1,b=,A+C=2B,则sinC=.

11.1.解:

由A+C=2B及A+B+C=180°

知,B=60°

.由正弦定理知,,即.由知,,则,[来源:

高考资源网KS5U.COM]

(2010广东文数)

(2010福建文数)16.观察下列等式:

K^S*5U.C#O

①cos2a=2-1;

②cos4a=8-8+1;

③cos6a=32-48+18-1;

④cos8a=128-256+160-32+1;

⑤cos10a=m-1280+1120+n+p-1.

可以推测,m–n+p=.

【答案】962

【解析】因为所以;

观察可得,

,所以m–n+p=962。

【命题意图】本小题考查三角变换、类比推理等基础知识,考查同学们的推理能力等。

(2010全国卷1文数)(14)已知为第二象限的角,,则.

14.【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角的正切公式,同时考查了基本运算能力及等价变换的解题技能.

【解析】因为为第二象限的角,又,所以,,所

(2010全国卷1理数)(14)已知为第三象限的角,,则.

(2010山东理数)

1.(2010福建理数)14.已知函数和的图象的对称轴完全相同。

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解析】由题意知,,因为,所以,由三角函数图象知:

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2.(2010江苏卷)10、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y=6cosx的图像与y=5tanx的图像的交点为P,过点P作PP1⊥x轴于点P1,直线PP1与y=sinx的图像交于点P2,则线段P1P2的长为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思想。

线段P1P2的长即为sinx的值,

且其中的x满足6cosx=5tanx,解得sinx=。

线段P1P2的长为

3.(2010江苏卷)13、在锐角三角形ABC,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____▲_____。

[解析]考查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等价转化思想。

一题多解。

(方法一)考虑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对于角A、B和边a、b具有轮换性。

当A=B或a=b时满足题意,此时有:

,,,

,=4。

(方法二),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三角函数解答

(2010上海文数)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化简:

.

原式=lg(sinx+cosx)+lg(cosx+sinx)-lg(sinx+cosx)2=0.

(2010湖南文数)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I)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II)求函数的最大值及取最大值时x的集合。

(2010浙江理数)(18)(本题满分l4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I)求sinC的值;

(Ⅱ)当a=2,2sinA=sinC时,求b及c的长.

本题主要考察三角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同事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Ⅰ)解:

因为cos2C=1-2sin2C=,及0<C<π

所以sinC=.

(Ⅱ)解:

当a=2,2sinA=sinC时,由正弦定理,得

c=4

由cos2C=2cos2C-1=,J及0<C<π得

cosC=±

由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得

b2±

b-12=0

解得b=或2

所以b=b=

c=4或c=4

(2010全国卷2理数)(17)(本小题满分10分)

中,为边上的一点,,,,求.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两角和差公式和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

由cos∠ADC=>0,知B<.

由已知得cosB=,sin∠ADC=.

从而sin∠BAD=sin(∠ADC-B)=sin∠ADCcosB-cos∠ADCsinB==.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点评】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这类题型难度比较低,一般出现在17或18题,属于送分题,估计以后这类题型仍会保留,不会有太大改变.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边角或将边角互化.

(2010陕西文数)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已知B=45°

D是BC边上的一点,

AD=10,AC=14,DC=6,求AB的长.

解 在△ADC中,AD=10,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DC=120°

ADB=60°

在△ABD中,AD=10,B=45°

由正弦定理得,

AB=.

(2010辽宁文数)(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中,分别为内角的对边,

(Ⅰ)求的大小;

(Ⅱ)若,试判断的形状.

解:

(Ⅰ)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

(Ⅱ)由(Ⅰ)得

又,得

因为,

所以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

(2010辽宁理数)(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

(Ⅰ)求A的大小;

(Ⅱ)求的最大值.

由余弦定理得

故,A=120°

……6分

(Ⅱ)由(Ⅰ)得:

故当B=30°

时,sinB+sinC取得最大值1。

……12分

(2010全国卷2文数)(17)(本小题满分10分)

中,为边上的一点,,,,求。

【解析】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基础知识。

由与的差求出,根据同角关系及差角公式求出的正弦,在三角形ABD中,由正弦定理可求得AD。

(2010江西理数)17.(本小题满分12高☆考♂资♀源*网分)

已知函数。

(1)当m=0时,求在区间上的取值范围;

(2)当时,,求m的值。

【解析】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问题。

依托三角函数化简,考查函数值域,作为基本的知识交汇问题,考查基本三角函数变换,属于中等题.

(1)当m=0时,

,由已知,得

从而得:

的值域为

(2)

化简得:

当,得:

,,

代入上式,m=-2.

(2010安徽文数)16、(本小题满分12分)

的面积是30,内角所对边长分别为,。

(Ⅰ)求;

(Ⅱ)若,求的值。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形面积公式,向量的数量积,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运算求解能力.

【解题指导】

(1)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由得的值,再根据面积公式得;

直接求数量积.由余弦定理,代入已知条件,及求a的值.

由,得.

又,∴.

(Ⅰ).

(Ⅱ),

∴.

【规律总结】根据本题所给的条件及所要求的结论可知,需求的值,考虑已知的面积是30,,所以先求的值,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的值.第二问中求a的值,根据第一问中的结论可知,直接利用余弦定理即可.

(2010重庆文数)(18).(本小题满分13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8分.)

设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且3+3-3=4bc.

(Ⅰ)求sinA的值;

(Ⅱ)求的值.

(2010浙江文数)(18)(本题满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设S为△ABC的面积,满足。

(Ⅰ)求角C的大小;

(Ⅱ)求的最大值。

(2010重庆理数)(16)(本小题满分13分,(I)小问7分,(II)小问6分)

设函数。

(I)求的值域;

(II)记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若=1,b=1,c=,求a的值。

(2010山东文数)(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Ⅰ)求的值;

(Ⅱ)将函数的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像,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2010北京文数)(15)(本小题共13分)

(Ⅰ)求的值;

(Ⅱ)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Ⅰ)=

(Ⅱ)

因为,所以,当时取最大值2;

当时,去最小值-1。

(2010北京理数)(15)(本小题共13分)www.@ks@

已知函数。

(Ⅱ)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I)

(II)

=

=,

因为,

所以,当时,取最大值6;

当时,取最小值

(2010四川理数)(19)(本小题满分12分)

(Ⅰ)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由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Ⅱ)已知△ABC的面积,且,求cosC.

本小题主要考察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及运算能力。

(1)①如图,在执教坐标系xOy内做单位圆O,并作出角α、β与-β,使角α的始边为Ox,交⊙O于点P1,终边交⊙O于P2;

角β的始边为OP2,终边交⊙O于P3;

角-β的始边为OP1,终边交⊙O于P4.

则P1(1,0),P2(cosα,sinα)

P3(cos(α+β),sin(α+β)),P4(cos(-β),sin(-β))w_ww.k#s5_u.co*m

由P1P3=P2P4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cos(α+β)-1]2+sin2(α+β)=[cos(-β)-cosα]2+[sin(-β)-sinα]2

展开并整理得:

2-2cos(α+β)=2-2(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4分

②由①易得cos(-α)=sinα,sin(-α)=cosα

sin(α+β)=cos[-(α+β)]=cos[(-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6分

(2)由题意,设△ABC的角B、C的对边分别为b、c

则S=bcsinA=

=bccosA=3>0w_ww.k#s5_u.co*m

∴A∈(0,),cosA=3sinA

又sin2A+cos2A=1,∴sinA=,cosA=

由题意,cosB=,得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w_ww.k#s5_u.co*m

故cosC=cos[π-(A+B)]=-cos(A+B)=-…………………………12分

(2010天津文数)(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

(Ⅰ)证明B=C:

(Ⅱ)若=-,求sin的值。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二倍角的正弦与余弦等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运算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于是sinBcosC-cosBsinC=0,即sin(B-C)=0.因为,从而B-C=0.

所以B=C.

(Ⅱ)解:

由A+B+C=和(Ⅰ)得A=-2B,故cos2B=-cos(-2B)=-cosA=.

又0<

2B<

于是sin2B==.

从而sin4B=2sin2Bcos2B=,cos4B=.

所以

(2010天津理数)(17)(本小题满分12分)

(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二倍角的正弦与余弦、两角和的正弦、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差的余弦等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运算能力,满分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