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457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1《种群的特征》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板书〗物种:

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

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

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quadratmethod)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

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

首先,在要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

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然后计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

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

〖探讨的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

“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

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提示: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

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4.提示:

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例如5%以内。

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

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讲述2〗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method)

标志重捕法:

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

n/m。

〖板书〗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immigrationrateoremigrationrate.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提示: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

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板书〗sexratio是指种群众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板书〗五、种群的空间特征

〖小结〗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和密度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

(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

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

Nt+1=Nt+(B-D)+(I-E)

(Nt是时间t时的种群数量,B、D、I、E分别是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个体数,Nt+1是一个时期后、时间t+1时的种群数量,则有出生率=B/Nt;

死亡率=D/Nt;

迁入率=I/Nt;

迁出率=E/Nt。

)〖作业〗练习一二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

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

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

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