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00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docx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范本

 

LTE高铁优化指导手册20160610V1.0

 

1TD-LTE高铁特征影响简介

1.1列车运行速度快

列车高速运动会导致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发生变化。

频率变化的大小和快慢与列车的速度相关,车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时变的,所以Doppler频率扩展也是时变的。

对接收机来讲,相当于有个时变的频率对原有接收信号进行了调制,如果不能排除该时变的频率影响,必然会导致接收机的解调性能下降。

多普勒频移计算公式为:

其中:

Δf为多普勒频移,上行多普勒频移计算时f对应上行发射频率,下行多普勒频移计算时f对应下行发射频率,对于LTETDD系统来说,上下行频率是一样的;

θ为终端移动方向和信号传播方向的角度;

v是终端运动速度,m/s;

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3*108m/s

f为载波频率。

现场计算频偏

1.2列车车体穿透损耗大

由于铁路线通常呈狭长分布,天线一般与铁路夹角较小,同时高速列车屏蔽效果比较好,信号穿透损耗较大。

此外,当信号进入车厢时,不同的信号入射角的穿透损耗不同,当信号垂直入射时的穿透损耗最小。

当基站的垂直位置距离铁道较近时,覆盖区边缘信号进入车厢的入射角小,穿透损耗大。

实际测试表明,当入射角小于10度以后,穿透损耗增加的斜率变大。

信号入射角示意图

由于车体材料和密封性能好,导致高铁列车远高于普通列车穿透损耗,从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的测试情况,可以认为高速铁路列车穿损约28dB/F频段

注:

数据来源于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2GHz频率测试。

1.3频繁切换

列车高速移动将在短时间内穿越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引起频繁的小区间切换。

2组网原则

2.1为确保网络性能建议专网覆盖

LTE高铁只有采用专网覆盖方案,才能保证网络性能及客户感知。

高速铁路呈线状分布,地形、地貌多样,高速铁路沿线可采用多种覆盖方式,低成本高效率的完善高速铁路沿线的覆盖目标。

覆盖方式主要采用宏基站覆盖、BBU+RRU覆盖、多小区合并等多种覆盖方式,积极推进共建共享。

充分考虑未来的高速铁路发展趋势、移动网内用户发展趋势和业务发展趋势,对如隧道、桥梁等施工和维护困难的地方应做好基站的长远期容量规划,做到一定的容量预留。

2.1.1铁路桥场景覆盖

开放式桥梁:

桥面传播环境空旷,桥上站址选择困难,工程条件非常有限。

此覆盖场景和普通地面覆盖类似。

封闭式桥梁:

金属框架包围,框架对信号有遮挡效应。

Ø封闭式桥梁,需充分利用桥梁上的金属支架挂放天线,逐段覆盖

Ø天线采用小增益定向天线,天线主瓣沿桥面方向双向覆盖

如果桥梁较长,采用多RRU级联共小区覆盖

2.1.2单隧道场景覆盖

隧道内采用泄漏电缆,洞口采用定向天线朝外延伸,增大室外宏站与隧道区域的重叠覆盖带区域,保证切换的顺利完成。

2.1.3普通场景覆盖

宏网站址规划时很难同时兼顾高铁线路和周边区域覆盖要求,如果要求宏网站点均匀分布在铁路周边100m-200m左右,实质上就是在建设专网。

为了保障两车交会时车厢内两侧用户的覆盖质量,高铁站点应尽量交错分布于铁路两侧,以助于改善和优化切换区域。

3高铁无线网络规划与监控原则

统一标准,精细规划,对覆盖方案和设备选型严格把关,做到网络建设、设计目标和目前已运营高铁的优化目标统一。

3.1RRU安装

在350km/h时速和1.5km站距下,每7秒就发生一次切换,频繁切换将增大呼损率和掉话率。

多RRU共小区,减少高速移动切换次数,RRU背靠背安装,不要用功分器。

华为RRU共小区方案优势:

●采用背靠背安装方式,严禁功分;

●体积小,方便部署,同时可结合双通道天线实现MIMO。

●业界独家支持最大12个RRU共小区,利于提升呼叫成功率及下载速率

●在上行链路,将多个RRU的信号独立解调后在基带处合并,底噪不抬升,完全不影响覆盖效果

3.2天线类型

天线的旁瓣比主瓣衰减大,考虑同站内两小区天线的夹角较大,建议采用高增益的21dBi宽波束天线,以保障对高铁的有效覆盖。

3.3站址选择

高铁站址选择必须根据重叠覆盖距离、两个天线夹角、站点离铁轨距离、站点高度、基站覆盖距离等综合因素确定最佳位置。

站址的最佳选择是保证网络质量的最关键要素。

3.3.1重叠覆盖距离

合理的重叠覆盖区域规划是实现业务连续的基础,重叠覆盖区域过小会导致切换失败,过大会导致干扰增加,影响用户业务感知。

高铁小区间重叠覆盖距离建议为300m。

3.3.2站点与轨道垂直距离

列车在小区边缘时频偏最大,应合理控制站点与铁路间距,避免天线覆盖方向和铁路平行,为了降低入射角对高铁穿透损耗的影响以及对频偏的影响,基站覆盖方向和轨道方向夹角建议在10度左右,信号与列车入射角小于10度时,穿透损耗明显增大。

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实际测试表明随着入射角变小,穿透损耗不断增加。

在建站选址的过程中,为避免过小的入射角,基站与轨道距离建议不小于100米,但为减小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以及避免“塔下黑”问题,站点离铁路垂直距离不建议超过200米,因此合理的与轨道垂直距离在100-200米之间。

3.3.3站点高度

天线相对铁轨高度在20-25m为宜:

如果基站天线高度较高,会造成越区覆盖,增加干扰,SINR较差,降低下载速率,所以,如果天线高度较高,需要压下倾角,保障信号覆盖不会越区,以保障高铁覆盖效果。

3.3.4基站间距

高铁规划考虑用户位于车内,车内信号电平-113dBm为目标,根据高铁测试穿透损耗平均值及车内位置不同带来的损耗差异,预留2~3dB余量,F频段考虑28dB。

由于LTE的重叠覆盖区域较小,而穿透损耗较大,建议站间距在500米到800米之间。

连续覆盖要求:

杆间距(郊区场景:

F频段小区内不大于1.2km,小区间不大于900米;城区场景,F频段合并小区内站间距不大于1.0km,合并小区间站间距不大于700m。

精品线路要求:

若考虑到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用户驻留发展等因素,需要考虑精品路线,建议站间距如下:

频段

合并小区内站间距

合并小区间站间距

F频段

720m

420

D频段

600m

300

3.4站点落地监控

在网络规划设计建设的过程中,为达到连续覆盖的要求,建议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监控,不符合要求的需要完成整改或调整:

核查关键点

核查标准

站点布局

1:

杆间距(郊区场景:

F频段小区内不大于1.2km,小区间不大于900米;城区场景,F频段合并小区内站间距不大于1.0km,合并小区间站间距不大于700m。

2:

站点距离铁轨垂直距离100~200m

3:

站点均匀交错分布在铁轨两侧

4:

天线挂高相对铁轨高度15-35米之间,保证天线与轨面视通

5:

天线初始下倾角在5-7度之间

6:

天线初始方向与列车入射角〉10度;

7:

对于铁路弯道,站址宜设置在弯道的内侧,不得在弯道处设置切换带;

8:

合并小区必须连续,不允许合并小区间插花分布;

4无线参数规划

4.1频率及时隙配比规划

原则:

公专网异频

使用频段

子帧配比(UL:

DL)

特殊子帧配比(DwPTS:

GP:

UpPTS)

F

1:

3

3:

9:

2/9:

3:

2

D

1:

3

10:

2:

2

F频段选择9:

3:

2的场景,涉及双模场景需要TDS小区开启Upshifting且偏

4.2邻区规划(GSM问题)

1.车站室分与高铁专网的邻区规划

根据切换策略,在车站站台位置,高铁用户需要进行高铁线路专网小区与车站室分小区间的切换,因此邻区规划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Ø高铁专网小区和车站室分小区间互配邻区关系

Ø专网与站台室分切换位置尽量不要落在列车站台上下车区域,建议选择在检票口之后或者电梯处。

Ø车站室分小区与公网小区互配邻区

2.高铁线路小区

高铁在运行期间的区段上只需要考虑链形小区前后2个方向上各一个专网小区作为邻区即可,与公网不配置邻区关系:

Ø高铁路线上专网小区间互配邻区,保证专网用户在路线小区间的成功切换

Ø与周边宏网站点不配置邻区,保证公网用户不切换到专网,进而影响专网的容量

 

4.3PCI规划

公专网异频,高铁专网尽量使用预留的PCI(如470~503),规划时整条线路拉通进行顺序错开,周边3公里内尽量错开mod3干扰。

站台等地方若有同频,需要考虑PCI复用距离至少5公里。

4.4PRACH规划

PRACH规划中同样要考虑与周边宏网使用频段的差异:

1)高铁线路小区与宏网同频段组网时,需综合考虑两者的PRACH根序列复用情况,即不允许出现与近距离的宏站小区采用相同的PRACH根序列

2)高铁线路小区域与宏网异频段组网时,两者间的PRACH规划互不影响

4.5功率规划

高铁场景采用双通道组网,功率参数PA建议配置为-3,PB建议配置为1。

功率规划,考虑TDS双模,需要给TDS预留功率,F频段规划的功率是12.2dBm(若不考虑预留或LTE单模场景,可以使用15.2dBm)D频段功率配置为15.2dBm。

4.6TA规划

LTE跟踪区规划作为LTE网络规划的一部分,与网络寻呼性能密切相关。

跟踪区的合理规划,能够均衡寻呼负荷和TAU信令开销,有效控制系统信令负荷。

TD-LTE跟踪区的基本要求如下:

Ø确保寻呼区域内寻呼信道容量不受限

Ø区域边界的位置更新开销最小,同时易于管理

TA规划主要涉及大小和边界两部分,考虑因素如下:

1)TA的大小主要考虑因素为寻呼容量,即TAlist下的实际寻呼容量不能超出空口的寻呼能力。

因此在规划中要结合实际网络的单用户寻呼模型,估算网络需求的寻呼容量,根据该容量来得出对应的跟踪区可包含的eNB数。

详细可参见《TD-LTETA规划与配置指导书》

2)TA的边界主要考虑的因素为TAU的频度,保证TAU量最小;由于LTE引入了CSFB策略,因此在边界规划上要求LTE的TAlist边界与2/3G的LAC对应

CSFB联合注册下TA和LAC规划的影响分析

由上图可见,基于联合注册的机制,LTETA在与2/3G位置区对应的情况下,用户呼叫时延最小,用户感知更优。

因此在边界上尽量保证LTE的TAlist边界与2/3G的LAC对应;

LTETAlist与GSMLAC规划

基于CSFB进行LTE网络的TAlist规划,应保证如下几点要求:

1)TAlist与GSMLA进行对应规划,保证一个TAlist对应单独的一个GSMLA,规划中避免出现一个TAlist对应多个GSMLA的情况

2)按照集团规划要求,建议考虑CSFB下,TAlist与TAC一一对应,即每个TAlist仅包一个TAC

3)为了避免呼叫失败,必须保证CSFB回落后MSC不发生变化,因此TAlist对应的GSMLA必须在同一个MSCPOOL内,即TAlist不允许跨MSCPOOL

D频段和F频段站点按区域划分区域,不按频段进行划分

5高铁优化调整

5.1优化思路

(1)高铁覆盖优化:

按照理论规划初步规划方位角与下倾角,在根据列车测试数据,细化调整天线方位角以及下倾角;

(2)交界覆盖优化:

小区交界处需减少重叠覆盖,但不能出现弱覆盖情况,RF优化调整找到平衡点;

(3)频率优化: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专网与公网异频;测试过程中铁路沿线存在对专网的干扰,进行清频;

(4)空闲态测试优化:

不同车型以及车次情况下,都需要在专网上(一般情况,切换带调整比较合理的情况下,业务态没有问题空闲态也不会有问题);

(5)CSFB优化测试:

同车型以及车次情况下,起呼后在2G专网,回落需到专网;

5.2公专网干扰排查

1、高铁沿线二层站点或1km以外公网站点控制覆盖;

2、一层站点或1km以内站点推动公网换频;

3、沿线公专网PCI优化。

5.3RF优化调整

(1)方位角调整计算方法

站点导入谷歌地球,测试两站距离,计算出L=M/2+100(覆盖距离的一半加上重叠覆盖距离100米),如下图,M=745,L=470;(重叠覆盖距离小区内为200米,小区间重叠覆盖距离设置为300-400米)

然后根据计算出的L,以大路村南小区为例子,以本站为原点拉线与轨道相交且距离等于470米,读取方位角y=185,南小区方位角y-15=170(由于水平半功率角为30度,主覆盖方向为边缘角度15度偏差位置);

(2)下倾角调整计算方法

下倾角=atan(H/(L+D))*360/(2*π)+ξ/2-θ;

注释:

H为天线相对轨道高度,L为小区覆盖半径,D为重叠覆盖距离(重叠覆盖距离小区内为200米,小区间重叠覆盖距离设置为300-400米),ξ为垂直波瓣角,θ为电子下倾角;

不同站间距、不同站点有效高度以及与轨道垂直距离的情况下,下倾角推荐值(以下均为总倾角):

5.4参数优化

5.4.1场景描述

根据实际的LTE/GSM专网和公网组网现状,进行分场景优化。

场景1:

LTE/GSM专网覆盖良好场景

2:

部分高铁区域的专网覆盖尚未达到规划要求,且该区域已部署LTE公网以及GSM公网

湖南高铁有LTE高铁专网和GSM高铁专网,属于场景1,本次不阐述场景2的参数优化策略。

5.4.2高铁优化策略

高铁场景优化策略

(一)邻区关系:

1、LTE专网和GSM专网邻区互配;

2、LTE专网与LTE公网间不进行互操作配置。

(二)频率优先级:

1、LTE专网>GSM专网;

2、LTE专网频率优先级:

7;

2、GSM专网频率优先级:

与大网保持一致。

(三)互操作方案:

1、LTE专网:

建议开启LTE专网到GSM专网空闲态重选、数据业务重定向、CSFB;

2、GSM专网:

建议开启GSM专网到LTE专网小区重选功能。

GSM专网

 

 

 

图1场景1

考虑由于覆盖空洞导致终端去公网后如何回来的问题,需结合现场情况考虑公网加专网单向邻区的情况。

目前株洲项目在不考核LTE下载的情况下添加了公网至专网的邻区,针对GSM网络,覆盖良好但是容量有问题的区域,删除了公网至专网的邻区。

5.4.3参数优化明细

参照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下发的《中国移动高铁场景无线参数配置指导手册》的要求进行参数核查和优化如下

(1)关闭半永久调度

集团指导意见:

半永久调度(SPS-Semi-PersistentScheduling)指在LTE调度传输过程中,eNB在初始调度通过PDCCH指示UE当前的调度信息,对于半永久调度,UE保存当前调度信息,周期性在同一时频资源上进行业务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由于高铁场景信道变化过快,故需关闭半静态调度功能。

现网参数设置:

华为LTE半静态调度分为上下行,在小区算法开关设置为:

DLSCHSWITCH=SpsSchSwitch-0,ULSCHSWITCH=SpsSchSwitch-0。

相关MML:

MODCELLALGOSWITCH:

DLSCHSWITCH=SpsSchSwitch-0,ULSCHSWITCH=SpsSchSwitch-0;

(2)关闭频选调度

集团指导意见:

频选调度指在频域信号波动较大情况下,选择质量较好的时频资源块传输信息的调度方式,这种调度方式可以提高资源的效率,改善系统容量,但在高铁场景下,由于信道变化过快,信道先验估计不是很准确,故需关闭频选功能。

现网参数设置:

华为频选功能设置在小区算法开关-下行调度开关中设置为FreqSelSwitch-0。

相关MML:

MODCELLALGOSWITCH:

DLSCHSWITCH=FreqSelSwitch-0;

(3)关闭DRX

集团指导意见:

DRX指终端在特定时间监听PDCCH,其他时间进入低功耗睡眠模式,由于高铁场景信道变化过快,可能会导致eNB与UE的DRX状态不一致,从而对调度产生影响,故需关闭DRX。

现网参数设置:

核查20个高铁基站的DRX为开,根据要求,修改DRX开关为“关”,因属于湖南省移动管理的A类参数,申请省公司统一修改。

相关MML:

MODDRX:

DRXALGSWITCH=OFF,SHORTDRXSWITCH=OFF;

(4)CQI报告配置参数优化

集团指导意见:

对于PUCCHformat2a/2b,UE可配置同时发送CQI和HARQACK/NACK。

由于高铁场景信道变化过快,CQI和ACK/NACK同时解调性能较差,需配置CQI和ACK/NACK不同时传输,参数设置如下:

表1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参数设置

类别

参数名

功能含义

高铁环境下的取值

CQI报告配置参数

simultaneousAckNackAndCQI

设置是否允许CQI和ACK/NACK同时传输。

False

现网参数设置:

在PUCCH干扰严重或PUCCHTPC控制命令字虚检率高导致Format2a/Format2b解调性能差时,将此开关关闭,不允许CQI/AckNack同时发送,可以提升下行反馈的解调性能,提升下行吞吐量。

相关MML:

MODCQIADAPTIVECFG:

SIMULACKNACKANDCQISWITCH=OFF;..

如何判断PUCCH干扰

(5)preamble前导码参数设置建议

集团指导意见:

高铁环境下,存在大量用户同时切换场景,需适当增加非竞争接入preamble前导码的数量,参数设置如下:

表2numberOfRA-Preambles参数设置

类别

参数名

功能含义

取值范围

高铁环境下的取值

RACH配置参数

numberOfRA-Preambles

该参数表示基于竞争随机接入数,决定竞争/非竞争Preamble分配比例

ENUMERATED{n4,n8,n12,n16,n20,n24,n28,n32,n36,n40,n44,n48,n52,n56,n60,n64}

适当增加非竞争接入preamble前导码的数量

设置原则:

24-32

现网参数设置:

华为现网参数对应为“随机前导比例”,用于计算小区随机前导的个数,小区随机前导的个数等于该参数乘以小区总前导个数。

小区总的前导可以分为随机前导和专用前导,前者用于竞争接入,后者用于非竞争接入。

现网为默认值52/64,所以用于竞争接入的前导数为52,用于非竞争接入的前导数为12,根据集团要求,修改为40/64,使用于非竞争接入的前导数为24。

相关MML:

MODRACHCFG:

RANDOMPREAMBLERATIO=Ratio40;

(6)传输模式参数设置建议

集团指导意见:

由于高铁场景信道变化过快,估计的BF(Beamforming)权值不能反映当时信道条件,BF性能无增益,故关闭BF特性。

而TM3是比较适合高速场景的传输模式,故采用TM3模式。

现网参数设置:

目前高铁小区BF算法开关为开,需修改为“关”。

目前MIMO传输模式自适应开关为“开环自适应”。

为用户自适应配置开环传输模式,终端只上报RI和CQI,但不上报PMI,对移动速度具有最高的鲁棒性。

初始MIMO模式为ADAPTIVE(自适应),ADAPTIVE_MIMO_TYPE取值为OL_ADAPTIVE或OC_ADAPTIVE时,初始MIMO模式为TM3。

已符合集团要求,无需修改。

相关MML:

MODCELLALGOSWITCH:

LOCALCELLID=0,BFALGOSWITCH=BfSwitch-0;

MODCELLMIMOPARACFG:

LOCALCELLID=0,MIMOADAPTIVESWITCH=NO_ADAPTIVE,FIXEDMIMOMODE=TM3,INITIALMIMOTYPE=ADAPTIVE;

MODMIMOADAPTIVEPARACFG:

MIMOADAPTIVESWITCH=NO_ADAPTIVE,FIXEDMIMOMODE=TM3,INITIALMIMOTYPE=ADAPTIVE;

BF算法开关功能的作用

(7)速度状态参数优化

集团指导意见:

对于带有超级小区的高铁场景,特别是12RRU合并的场景,可不启动速度状态参数,如果启用速度状态参数,则设置建议如下:

表3移动状态类参数设置建议

类别

参数名

功能含义

取值范围

高铁环境下的取值

移动状态参数

t-Evalulation

表示评估进入移动状态持续时间。

其对应于TS36.304中的 TCRmax 。

单位秒, s30 对应30s等等。

ENUMERATED{s30,s60,s120,s180,s240,spare3,spare2,spare1}

240s

n-CellChangeMedium 

表示更改进入中等移动状态的小区数目。

其对应于TS36.304中的 NCR_M 。

INTEGER(1..16)

在NCR_H必须大于NCR_M的情况下,设置NCR_M=1;在NCR_H可以等于NCR_M的情况下,设置NCR_M=1。

n-CellChangeHigh 

表示更改进入高速移动状态的小区数目。

其对应于TS36.304中的NCR_H

INTEGER(1..16)

在NCR_H必须大于NCR_M的情况下,设置NCR_H=2;在NCR_H可以等于NCR_M的情况下,设置NCR_H=1。

相关MML:

MODCELLRESEL:

;

(8)切换类参数设置建议

集团指导意见:

高速场景下需加速切换,需设置相对比较敏感的切换参数。

对于站台等静止或车速较低的地方,切换参数不宜过于灵敏,以防乒乓切换。

故设置建议如下:

表4切换类参数设置建议

类别

参数名

功能含义

取值范围

高铁环境下的取值

切换类参数

a3-offset

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中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偏置值。

该参数表示A3事件中邻区高于服务小区的偏置值,用来确定邻近小区与服务小区的边界,该值越大,表示需要目标小区有更好的服务质量才会发起切换

(-30..30)*0.5[dB]

站台等静止或车速较低的地方可与公网保持一致。

覆盖沿线小区设置0~1dB。

Hysteresis

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测量事件的迟滞,可减少由于无线信号波动(衰落)导致的对小区切换评估的频繁解除与触发,降低乒乓切换以及误判,该值越大越容易防止乒乓和误判

(0..30)*0.5[dB]

站台等静止或车速较低的地方可与公网保持一致。

覆盖沿线小区设置0~1dB。

Time-to-trigger

该参数表示同频切换测量事件的时间迟滞。

当A3事件满足触发条件时并不立即上报,而是该参数在指定的时间内始终满足事件触发条件才上报该事件,减少此测量结果的偶然性触发过多的事件上报,并降低平均切换次数和误切换次数,防止不必要切换的发生

{0,40,64,80,100,128,160,256,320,480,512,640,1024,1280,2560,5120}ms

站台等静止或车速较低的地方可与公网保持一致。

覆盖沿线小区设置128ms。

相关MML:

MODINTRAFREQHOGROUP

MODINTRAFREQHOGROUP:

LocalCellId=0,IntraFreqHoGroupId=0,IntraFreqHoA3TimeToTrig=128ms;

(9)TimeAlignmenttimer定时器参数设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