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09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9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

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

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

(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 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2)、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3)、有关民族的词语。

(4)、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5、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形容色彩华丽。

(      )

山间平整的场。

(     )

边防,边境。

(      )

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  

6、生字我会写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

“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

“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

“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

说一说、看一看、写一写、对一对。

说一说: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

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

“丰”“色”艳。

写一写: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

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

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反馈,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预设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板书:

服装:

鲜艳绚丽多彩)

(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

(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

(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

(1)、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

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

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

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4)、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

你想不想去看看?

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

校园美)

(5)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预设

(1)、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

(板书:

山花烂漫)

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2)、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

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预设

(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

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谁来读这句话?

2、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

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大青树下有多热闹?

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

有(  ),有( ),还有(  )。

他们的欢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啦。

(3)、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

还有谁有新的发现?

预设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我们一起读这段话,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

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

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

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

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2、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

你愿意赞美它吗?

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

  

3、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

(自豪、骄傲)请自豪地读这句话!

  

4、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

(“大青树下的”读重音。

)为什么?

(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  

5、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

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

(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

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

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美丽:

山花烂漫 服装鲜艳  

团结:

多民族好朋友       

欢乐:

唱歌跳舞

祥和:

安静学习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2花的学校

教学要求: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

掌握“假”这个多音字。

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

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降、润、罚、扬、臂、赏、碰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

闰——润臂——劈虫——触角——触

     B、换偏旁以及的字:

汤——烫壁——臂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润湿突然原野互相狂欢急急忙忙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润湿:

潮湿润泽。

   原野:

宽广平坦的地方

   狂欢:

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

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节诗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节:

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变放假了。

  第三节:

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以上,冲了出来。

  第四节: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节。

  A、老师范读。

  B、交流汇报这一节中优美的词句,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C、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润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

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润湿)

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理解体会:

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

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D、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它们变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节。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

  “蕾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变穿了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节。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蛤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拉哪个度、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节。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真可爱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哪儿不懂?

要问谁?

“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

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过渡语:

孙中山就读的私塾,学习模式可跟我们不一样。

我们一起来看看。

1、齐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投影: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先生,学生。

孙中山背得。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

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私塾是古代老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老师。

老师只教学生读背,奉行棍棒教育。

师:

你能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他们的学习方式吗?

生:

(跟着念、读熟、背诵、咿咿呀呀、从来不说)

师:

如果我们这样学习,你对知识能了解吗?

既然不懂,那么我们应该?

生:

提问。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1)这段中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突出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

(2)孙中山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于是,他壮着胆子问先生刚才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3)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和说的话,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4)“壮着胆子”说明什么?

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有什么反映?

学生边读课文边体会勾画相关词句。

然后学生反复练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害怕的心情。

3、观察图画,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同学们: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

先生:

(拿着戒尺、厉声问道)

4、投影:

孙中山给教师提了意见以后,别的同学,孙中山却。

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

然后思考讨论:

孙中山敢提意见,难道就不怕挨打吗?

5、讨论练说:

为了,孙中山宁可,也要站起来提问。

6、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指名读课文。

指导学生注意读出先生前后语气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先生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7.学生质疑: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

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8、出示投影: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明确:

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拓展延伸,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四)课堂总结。

师小结:

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道理,不懂就要问。

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五)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弄清道理

不懂就要问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我的暑假生活

知识目标:

说话有条理、规范、语句连贯、通顺。

能力目标:

讲述暑假生活的趣事,提高讲、听、问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暑假生活的乐趣,说出暑假生活的“趣”,和大家分享快乐。

2.训练有条理、语句连贯、通顺地说话的能力和认真有礼貌倾听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非常羡慕你们,因为你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

很多同学的家长都你们的照片分享我们班级群里,在刘老师的眼前展开了一幅幅五彩的画卷。

你们想不想看看?

刘老师有个条件:

看到一幅图,就要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例如……(课件)(第一关小试牛刀)

(课件第二关读懂要求)

二.指导说话写话。

1.揭题,明确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暑假生活”(板书揭题)学生自主读要求。

课件出示“能说会道”,再出示说话要求,倾听要求。

2.明确要求,再读要求,谁明白要求了,来说说。

重点是说说自己经历的,发生在暑假的,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最好重点说清楚一件事。

(课件出示要求) 

3.了解“趣事”。

课件出示课文情景图中的云图、人物,(第三关我能说得清)

4生进行片段说话,用“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再说说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

5.生生互动,我们都是小记者,请你接受采访。

(课件提问和回答的同学应面向听众,声音响亮,吐词清楚。

听的同学要有礼貌,不插话,不哄笑。

6.把发言整理成一篇文章。

7.小组为单位交流暑假中的趣事,推选出一个同学在全班说。

(第四关守住擂台)

8.选取一件事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写下来。

(课件要求写清:

什么时候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的过程,有趣在哪里,有什么感受)

9.展示学生作品

三.师总结:

1.这节课,我们分享了我们暑假生活中的趣事,大家学会了怎样通顺地说话和有礼貌倾听。

2.拓展作业:

课后我们把说的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习作1 猜猜他是谁

教学要求

1.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3.掌握开头空两格的写作格式。

4.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5.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我们请我们班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谁想上台。

游戏规则:

首先请上台的三个同学用丝巾蒙上双眼。

下面再随便请上来三个同学,让蒙眼的同学猜一猜是谁。

最多只能猜三次,三次猜不对者唱一支歌曲。

二、游戏环节。

台下同学不能提示,从班里分别挑选最胖的和最瘦的以及最高的三名同学,让蒙眼的同学去猜。

三、游戏结束,点评。

请猜中的同学发言,谈猜中的依据是什么。

四、第二次游戏。

游戏规则:

请同学们用笔描述班内同学的外貌以及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

然后请刚刚没猜中的同学继续猜描述的是谁。

五、游戏点评。

1.谁描写的最符合人物对象?

2.猜中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每个人的外貌性格都有差异,都是独一无二的。

只有写出人物的特点,才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

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