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541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遗传-简答题Word文档格式.doc

7、一个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又分为哪些时期?

一个细胞周期可以分为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间期细胞核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此期DNA进行了复制,数量加倍,组蛋白等的含量也有相应的增加,从而为子细胞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间期根据DNA复制的情况分为三个时期,即G1期或称复制前期;

S期或称复制期;

G2期或称复制后期。

细胞一旦完成了分裂前的准备,便进入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在于,把S期加倍了的DNA形成染色体,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每个子细胞得到一套和母细胞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8、减数分裂的特点?

每个初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而染色体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分裂一次,因此每个子细胞(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n代表)只有原来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9.为什么在有亲缘关系的动物间交配,致死或有缺陷的性状出现机率较高?

因为致死基因或导致缺陷性状的基因往往是隐性的,而亲缘关系相近的动物携带有共同的隐性致死或致缺陷基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出现致死或导致缺陷的机率就较高。

10.目前性别控制主要采用哪三种途径?

一是在人工授精前对X和Y精子分离以控制性别;

二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的性别进行鉴定;

三是通过控制外环境来控制性别。

11.伴性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伴性遗传有两个特点,一是正反交结果不同,二是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表现为交叉现象。

如雄性后代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并传递给女儿。

12.从性性状遗传与限性性状遗传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从性性状是指在不同性别中具有不同表现的性状,它在两个性别中都可以得到表达,只是同一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性别中显隐性关系不同。

而限性性状只在某一性别表达,但另一性别同样带有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13.遗传信息的改变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改变;

②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遗传改变;

  

③DNA重组,染色体序列的重排。

14.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

①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

②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③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④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⑤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15.质量性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质量性状多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都在表型上有明显可见效应;

(2)其变异在群体内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即使出现有不完全显性的杂合体的中间类型也可以区别归类;

(3)质量性状一般不能度量,可以描述;

(4)遗传关系较简单,一般遵循遗传三大规律;

(5)遗传效应较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小。

16.简要说明哈迪-温伯格定律的要点。

(1)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选择、突变、迁移等因素的作用,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

(2)对常染色体基因而言,不管起始频率如何,经一代随机交配即可达到平衡;

(3)群体达到平衡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p2,H=2pq,R=q2。

17.数量性状有哪些特征?

数量性状的特征大致有4点,有:

(1)个体间的差异很难描述,需要度量;

(2)在一个群体中,变异呈连续性;

(3)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4)数量性状对环境影响敏感。

18.请介绍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多基因假说又称微效多基因假说,由尼尔逊-埃尔根据对小麦籽粒颜色遗传提出。

主要论点是:

(1)数量性状是由许多效应微小的基因控制的;

(2)这些基因的效应相等且相加,符合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互换规律;

(3)这些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关系;

(4)数量性状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的作用,而且对环境非常敏感。

19.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

答案:

(1)每个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数量不同,分别为2和4;

(2)染色体变化不一样,有丝分裂后染色体数量不变,减数分裂后减半;

(3)分裂过程不同,减数分裂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后一阶段出现染色单体分离,而有丝分裂仅相当于减数分裂的后一阶段;

(4)发生分裂的细胞不同,有丝分裂出现于所有细胞,而减数分裂仅发生于生殖细胞;

20.请回答非孟德尔遗传的几种类型及其基本含义。

(1)非孟德尔遗传包括母体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基因组印迹和核外遗传等四种;

(2)母体效应是母体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其遗传机制是母体基因的延迟表达,如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3)在哺乳动物中,雌性个体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出现异染色质化,失去转录活性,使得雌雄动物间X染色体的数量虽然不同,但X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整个过程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4)与传统的孟德尔遗传方式不同,分别来自父母方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呈现表达,另一方被印迹,即不表达或表达甚微,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印迹遗传。

(5)核外遗传主要指细胞质遗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如动物线粒体遗传。

21.简述核糖体上的活性位点P和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核糖体上的活性位点P叫肽基位置,是起始tRNA和肽基tRNA结合的部位。

活性位点A叫氨酰基位置,是氨酰基tRNA结合的部位。

22.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翻译的过程分为起始、肽链的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合成起始是指核糖体大小亚基、tRNA和mRNA在起始因子的作用下组装成起始复合物的过程。

肽链的延伸就是由tRNA将各种氨基酸运来,按mRNA的密码顺序,连接起来成为多肽链,当肽链合成进行到终止密码时,各种氨基酰-tRNA都不能进位,肽链合成终止并释放,其后,几条多肽链结合,进一步折叠成为立体蛋白质分子。

23.说明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遗传密码有简并性,即一种以上的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

密码子具有方向性,即mRNA从5’端到3’端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多肽链中从N端到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tRNA上的反密码子环可以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并将其运载至mRNA模板上。

24.简要介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核酸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以遗传密码的形式编码在  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  DNA的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在子代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由  DNA传递给RNA,然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称为中心法则。

在某些情况下,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如RNA病毒中RNA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同时作为mRNA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在致癌RNA病毒中,RNA还以逆转录的方式将遗传信息逆向传递给DNA分子,因此对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5.简述碱基类似物引起基因突变的机理和结果?

机理:

碱基类似物是一类化学结构与DNA分子中正常碱基十分相似的化合物,一些碱基类似物能够在DNA复制时与正常碱基配对,掺入到DNA分子中,又由于碱基类似物存在两种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和碱基的配对性质不同,因此会引起基因突变。

结果:

一般会引起碱基的转换突变。

例如,5-溴尿嘧啶(5-BU)是一种碱基类似物,与T很相似,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两种构。

以酮式存在时,与A配对,以烯醇式存在时,与G配对。

如果在DNA复制时,5-BU以酮式结构与A配对掺入DNA分子中,然后变成烯醇式,在下一次复制时就会与G配对,产生A-T到G-C得转换突变。

26.三倍体和三体?

三倍体是指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生物,用3n表示。

三体是二倍体生物增加了某一条染色体,用2n+1表示。

三倍体和三体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但三倍体是整倍体变异,而三体是非整倍体变异。

27.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

①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世代不变,即p0=p1=·

·

=pn  q0=q1=·

=qn

②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直进行随机交配,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不变,即:

D1=D2=·

=Dn  

H1=H2=·

=Hn R1=R2=·

=Rn

③在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

D=p2 H=2pq 

R=q2

28.DNA复制所需的酶和蛋白质有哪些?

(一)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

即DNA聚合酶I、Ⅱ、Ⅲ,其中DNA聚合酶Ⅰ是由polA基因编码的单链蛋白,是一种多功能酶,主要具有三种酶学活性:

①5’ 

→3’聚合酶活性。

②3'→5'外切酶活性,它在复制中主要起校对功能

③5’ 

→3’ 

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Ⅲ是细菌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具有5’ 

→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校正活性,但不具有5’ 

外切酶活性。

(二)引发酶

(三)DNA连接酶:

可催化两条相邻DNA片段的3’-OH和5’-磷酸基团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四)拓扑异构酶:

能将单双链的线状或环状的DNA分子进行拓扑交换的一种酶。

(五)解链酶

(六)单链结合蛋白。

29.母体效应和母系遗传?

母体效应是指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是母体基因延迟表达的结果。

而母系遗传是指真核生物核外基因的遗传方式,对于核外基因来说,由于后代的基因完全来源于母亲,只表现母本的某些基因型。

母体效应和母系遗传都属于非孟德尔遗传现象。

30.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

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都属于基因图谱。

但物理图谱是用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原位杂交的方法和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建立的。

基因位点间的距离用碱基对(bp)和千碱基对(kb)表示,基因之间的距离是绝对的。

遗传图谱是通过连锁分析的方法建立的。

基因位点间的距离用厘摩(cM)表示,基因之间的距离是相对的。

31.剂量效应和剂量补偿效应?

剂量效应是指由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同,而表现了不同的表型差异。

而剂量补偿效应使指在哺乳动物中,细胞质某些调节物质能使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异染色质化,只有一条具有活性,这样使得雌雄动物之间虽然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但X染色体上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

剂量效应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而剂量补偿效应使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得结果。

32.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4种类型?

即:

①缺失:

产生的效应:

假显性或拟显性

②重复:

剂量效应

③倒位:

表型效应:

引起基因重排

④易位:

假连锁现象。

33.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①突变的重演性②突变的可逆性

③突变的多向性④突变的平行性

⑤突变的有利性和有害性

34.性别决定的类型的类型有哪些?

①XY型:

性别的决定与Y染色体是无关的,性别仅决定于X染色体的数目

②XO型:

雌体所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即A+X,而雄性个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为2A+XO型

③ZW型

④ZO型:

ZZ型为雄性,ZO型为雌性。

⑤其他性别类型:

一些较低级的动物和某些植物,其性别决定于个体发育关键时刻的环境温度或所处位置。

35.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①遗传多样性是进化和适应的基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使群体增强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环境变化以及微生物侵袭的抵抗力。

②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人类有着直接的经济意义。

36.遗传多样性是如何保护和保存的?

①.原地保护:

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禁猎区等有效措施的就地保护措施

②.迁地保护:

采集遗传多样性中关键种类或其部分,将其带出原产地,设立专门地点集中保存管理.

③.生物技术在畜禽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④.家畜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策略:

a.保护与改良相结合,有选择地保护

b.发掘、保护、评估和利用相结合

c.系统保种与目标保种相结合。

37.理想的分子遗传标记应具备什么特点?

答:

①遗传多态性高

②检测手段简单快捷,易于实现自动化

③遗传共显性,即在分离群中能够分离出等位基因的3种基因型。

38.分子遗传标记的技术?

①AFLP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亦称选择区域扩增多态(SRAP),是一种利用PCR技术检测DNA多态性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

②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具有如下主要特性:

a.高密度,SNP是基因组中最普遍、频率最高的遗传标记,在人类基因组中平均每1000bp出现1个SNP

b.代表性

c.已实现自动化分析。

39.请回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含义

答:

(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有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Western(印迹)杂交四种;

(2)Southern杂交是southern于1975年创建用以鉴定DNA中某一特定的基因片段的技术,也称为Southern印迹(SouthernBlot);

通过标记的探针DNA与靶DNA结合,检测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大小。

(3)Northern杂交也称为Northern印迹(NorthernBlot),用以检测某一特定的RNA(通常是mRNA)片段的存在及表达量。

(4)原位杂交有两种:

细胞或染色体的原位杂交,用于基因定位;

细菌菌落的原位杂交:

筛选阳性克隆。

(5)Western(印迹)杂交即蛋白质水平上的杂交技术,又称为免疫印迹,即检测蛋白质与标记的特定蛋白抗体结合,经放射自显影显示条带,根据条带密度确定蛋白质表达量。

40.说明杂种优势的含义及做出简单解释。

(1)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个体的某一数量性状并不等于两个亲本的平均,而是高于亲本的平均,甚至超出亲本范围,比两个亲本都高,叫做杂种优势。

表现在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上;

(2)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有三种假说:

A.生活力假说,杂种在生活力上要优于两亲本;

B.显性假说,杂合态中,隐性有害基因被显性有利基因的效应所掩盖,杂种显示出优势;

C.超显性假说:

基因处于杂合态时比两个纯合态都好。

41.请回答非孟德尔遗传的几种类型及其遗传机制。

(1)非孟德尔遗传包括母体效应、剂量补偿效应、基因组印迹和核外遗传等四种;

(2)母体效应是母体基因型决定后代表型的现象,其遗传机制是母体基因的延迟表达,如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4)与传统的孟德尔遗传方式不同,分别来自父母方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呈现表达,另一方被印迹,即不表达或表达甚微,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印迹遗传

42.请说出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及其遗传机制要点。

(1)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必须进行度量;

b、必须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归纳;

c、研究数量性状以群体为对象才有意义。

(2)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为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受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共同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效果较微,但各对基因遗传方式仍然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同时还认为:

a.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b.各个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c.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43、染色体、染色质、DNA和基因都与遗传有关,请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不同仅仅是形态结构的不同,而不是化学组成的不同。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染色质是由许多核小体重复串联而成。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是一段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段。

它们缠绕和连接着众多的核小体,因此染色体毫无疑问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4、简述连锁交换的意义?

①第一次把基因和染色体联系起来。

丰富和发展了孟德尔定律,使更多的遗传现象得到解释。

 ②交换导致了配子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③基因间连锁是性状间相关的基础,为间接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45、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的比较?

具有相似的酶类系统,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更复杂,分工更细。

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对于单个复制起点而言,原核生物比真核生物复制速度快;

在多复制起点共同工作的区域,真核生物的复制速度并不比原核生物慢。

46、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发生甲基化或去甲基化修饰时对基因的转录有何影响?

一般来讲,DNA甲基化将抑制转录,而去甲基化的DNA可以转录。

47、什么是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它们在育种实践上有何指导意义?

广义遗传力是指遗传方差(VG)在总方差(VP)中所占比值,狭义遗传力是指育种值(VA)在表型方差(VP)中所占比值。

 遗传力是数量遗传学的基石,它的大小反映了亲本把优秀生产性能能过传递给子代的能力,有了遗传力这个遗传参数,育种工作从原来一种靠经验的工作,过度到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可预见性的育种工作,因为选择反应等于选择差乘以遗传力(R=Sh2)。

 遗传力的应用使得育种工作效率的提高,因为选种工作可以通过育种值进行选种,通过表型值估计育种值(),剔除了环境效应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育种的工作效率。

48.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微效多基因,其特点有哪些?

①变异的连续性②分布的正态性

③对环境的敏感性④多基因作用的微效性。

49、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

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加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间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所以在实践上又称为“育种值”。

这是在育种工作中能够实际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是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互作)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部分,称为显性离差。

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因为随着自交或近亲交配以及杂合体的减少,显性效应也逐代减少。

但显性离差可以反映F1的杂种优势,所以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互作)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也是属于非加性的基因作用,同样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50.简述基因的相互作用。

①互补作用;

②上为作用;

③重叠作用。

51.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有何差异?

伴性遗传现象一般是指X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与Y或Z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群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行为,而常染色体遗传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行为。

就常染色体而言,其性状的遗传行为与性别无关,传递特征是雌雄个体之比相同,显隐性之比相同,正反交的结果也一样。

就伴性遗传而言,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和隔代遗传,后代性状分离比例因性别不同而异,在性染色体异型的个体单独的隐性基因也能表达其作用。

52.近交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①固定优良性状②揭露有害基因③保持优良个体的血缘④提高种畜的同质性。

5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别有哪些?

①缺失;

②重复;

③倒位;

④异位。

54.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近交是指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间的交配,是完全或不完全的同型交配,其遗传效应主要有:

①近交使基因型纯合,即增加纯合子的频率

②近交降低群体均值

③近交使群体发生分化

④近交加选择能加大群体间基因频率的差异,从而提高杂种优势。

55.简述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基因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平衡不变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影响因素有:

①突变;

②选择;

③遗传漂变;

④杂交;

⑤同型交配。

56.试比较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生物体的性状可以分为两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者在表现和遗传上是不相同的。

差别为:

①变异的连续性;

 

②杂种一代的类型;

③ 

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④杂种后代中各种变异类型的个体数的分布;

⑤支配性状的基因数目。

57.伴性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①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和隔代遗传

②后代性状分离比例因性别不同而异

③在性染色体异型的个体(如XY,ZW型),单独的隐性基因也能表现其作用。

58.RNA与蛋白质的对应关系如何?

RNA分为tRNA、rRNA、mRNA及其前体、其它小分子的RNA等。

除mRNA经翻译指导合成蛋白外,其它形式的RNA分子均没有相对应的蛋白质序列。

对于一个mRNA前体分子,可能由于转录后的可变剪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