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58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 语 文 测 试 题.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

实验中学初三语文测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首语:

同学们,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是选择题,第Ⅱ卷是笔答题。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卷首的表格里。

现在,请大家自信地执笔,仔细地审题,严谨地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yǎn)襁(qiáng)褓不胫(jìng)而走草菅(jiān)人命

B、陨(yùn)落嗔(chēn)视文采藻(zǎo)饰一抔(póu)黄土

C、谀(yú)辞殷(yān)红拈(niān)轻怕重相形见绌(chù)

D、扶掖(yē)缄(jiān)默廓(kuò)然无累恬(tiān)不知耻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沉缅名信片金榜题名一愁莫展

B、蛰伏舶来品穷愁潦倒瑕不掩瑜

C、妨碍核幅射谈笑风生重蹈覆辙

D、针砭渡假村声名雀起迫不及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他拒不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帮助,多次_______安全操作规程。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______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______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4)________4月5日,山西王家岭煤矿“3·28”矿难153名被困人员中的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中国救援史上的奇迹。

A、违反反映过度截止B、违犯反映过度截止

C、违犯反应过渡截至D、违反反应过渡截至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王吏:

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B、委而去之委:

离开

C、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通“向”,从前

D、扶苏以数谏故以:

因为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比赛场上,篮球运动员们精神矍铄,竞技激烈,众多球迷为之倾倒。

B、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C、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方法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九寨沟的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叹拍岸叫绝啊!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终于发现了镭。

B、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C、在歌迷等待了半个月之后,超女李宇春终于现身上海,为她的个人专辑举行签售。

D、虽然她长得不够漂亮,但是为人很好,很受大家的欢迎。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B、今天去呢?

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C、“什么呀!

”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8.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9.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

①,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

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②,上面镌刻者“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师徒历经磨难,取得真经。

B、《三国演义》中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的是关羽。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阿长、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D、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林冲、鲁达、李逵、宋江等,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11-13小题。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

“两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他赶紧谢我: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

“吃了3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11.选段对母亲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A、动作神态 B、神态语言C、语言心理D、神态心理

12.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我”对父母不认叔叔的做法很困惑。

B、表明“我”对于勒叔叔的尊敬与关爱。

C、表明“我”对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反感。

D、表明“我”对父母做法的不满和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13.以下对文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的原因是发现于勒一败涂地,发财梦破灭后因失望而怨恨以致恼羞成怒。

B、我们从“母亲”的谩骂与诅咒中,可以读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的本性。

C、选段是故事发展的高潮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对于勒深表同情的同时也对菲利普夫妇在拮据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之举深表同情。

D、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感谢,表明于勒很贫穷,他平时很少得到这样的温暖。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完成14-17题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4.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

A、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B、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D、中国从古以来就不缺乏“脊梁”。

15.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其充分的理由是()

A、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B、现在也不乏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的人。

C、中国的脊梁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D、中国的脊梁有确信、不自欺,一直在前仆后继地战斗着。

16.下列有关“中国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中三处加横线的“中国人”含义是不相同的。

B、所有的中国人都有着“自欺”的传统,因为“自欺”而无法自信。

C、评定中国人有无自信力,要看的不是状元宰相的文章,而是脚踏实地为民说话的人们。

D、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论调中的“中国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17.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

B、“总在被摧残,被抹杀”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怒不可遏地揭露了敌人“摧残”、“抹杀”革命者的罪行。

C、“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

D、“地底下”指的是先辈们所留下的宝贵的精神和思想。

四、(8分,每小题2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选段,完成18-21题。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谢:

道歉B、徒以有先生也以:

因为

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

贼寇D、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

多次

1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仓鹰击于殿上B、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C、公输盘诎D、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杀臣,不能绝也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21.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词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

B、【甲】文中“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直接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中楚王“吾请无攻宋矣”的主要原因是公输盘在模拟攻守时一再失利,楚王对攻宋大失信心。

D、【甲】【乙】两文从写法上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来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人与哪种动物气味相投?

人是高级动物,那么,人的气味与哪种动物最相似?

有人会说,这问题很简单,人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自然与猴子的气味最相似。

真是这样的吗?

现在正确答案似乎是,人与鸟类才是气味相投。

传播西尼罗病毒的蚊子最喜欢叮咬的鸟类迁徙之后,它们就开始叮咬人类了。

现在研究人员认为:

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为了找到叮咬对象,蚊子需要感知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

蚊子的种类不同,所利用的线索也不同。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昆虫学家沃尔特·利尔和蔡纽拉伯丁·赛德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引诱了致倦库蚊,这种蚊子有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名字——“南方库蚊”。

南方库蚊尽管不是唯一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种,但却是这种病毒的主要携带者。

西尼罗热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1999年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西尼罗病毒主要是给鸟类种群造成了灾难,但是当人类被蚊子咬过以后,也会感染病毒。

症状从发烧、头痛到昏迷、瘫痪等,各不相同。

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

利尔和赛德选择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16个人,从这些人的前臂提取了气味混合物,然后对混合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与此同时,他们对来自鸽子和小鸡的气味混合物也进行了分析,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结果发现,在人类气味中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中,有一种叫做壬醛,不知何故,这种成分在鸽子和小鸡的气味采样中也占有很高的浓度。

鸽子和小鸡是南方库蚊喜欢叮咬的两种动物。

紧接着,研究人员测试了蚊子嗅觉受体(或称为嗅觉感受器)中的神经细胞对壬醛是否有反应。

结果他们发现,在蚊子的1300个嗅觉感受器中,这种化合物能够激发半数以上的嗅觉感受器发生强烈的反应。

这说明壬醛分子掌控着蚊子的行为。

最后,两位科学家对蚊子是否会真正为壬醛所吸引进行了测试。

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

利尔说,这些发现有助于说明为什么西尼罗热可以轻而易举地从鸟类传播到人类。

这些发现还具有切合实际的用途。

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

以上结果表明,人类与鸟类的气味比较相投。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人类和鸟类都散发出一种相同的对蚊子极具诱惑力的气味。

B、1999年,这种疾病从中东地区传入纽约市,现已在北美地区广泛地传播开来。

C、2008年,美国有44名病人死于这种病毒感染的疾病。

D、结合某些设计上的改进,壬醛或许会使蚊子诱捕器变得非常高效,可以成为与蚊子作斗争的新武器。

23.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B、因果顺序C、逻辑顺序D、空间顺序

24.根据文意,下列与蚊子相关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诱捕蚊子的装置中添加了壬醛之后,南方库蚊的捕捉量增加了约50﹪。

B、不同种类的蚊子叮咬人根据的是:

温度、二氧化碳、湿度和某种挥发性物质。

C、被携带西尼罗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人会感染病毒,产生发烧、头痛、瘫痪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死亡。

D、科学家研究人类和鸟类气味是否相投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蚊子传播西尼罗热的原因。

25.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南方库蚊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携带者,这种病毒给人类造成了灭绝性的灾难。

B、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气味中有占主导地位的4种成分,其中有一种叫壬醛。

C、经测试,在蚊子的嗅觉感应器中的1300个神经细胞有半数以上对壬醛有强烈的反应。

D、西尼罗病毒从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原因是它们都有某种特定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壬醛。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题号

第Ⅰ卷

总分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六、(每题1分共5分)

26.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分)

27.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1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龙眼与伞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对妈妈说:

“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

”妈妈说:

“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

”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

“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

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

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

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她说:

“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

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

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

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

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

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

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

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

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

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

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⑪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

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28.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9.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2分)

30.母亲“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1.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32.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

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九、作文(50分)

请以“假如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字数不低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