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617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docx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中国地理

2019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项系列一:

中国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气温是指距地面l、5米高度上的百叶箱内的温度,地温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两者均用摄氏度表示。

读北京市气温和地温状况表(表1),完成l—2题。

表1北京市多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年内变化表

、从距地面1、5米处到地下10cm处的温度变化状况是

A、先下降后上升B、先上升后下降C、冬季先下降后上升D、夏季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C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看出,在冬季(12一次年2月)从距地面1、5米处到地下10cm处的温度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其他季节为先上升后下降。

、据表分析可知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高于地温

B、受地球内能的影响,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受比热的影响,地温的年内变化比气温小

D、受接触面的影响,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地下温度

【答案】D

2017年冬季,华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据此回答7-9题。

、华北地区主要粮食是()

A、水稻B、杂粮C、春小麦D、冬小麦

【答案】D

【解析】华北地区主要粮食是冬小麦,春小麦主要种植在东北。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是()

①耕地面积广②劳动集约化程度高③机械化程度较高④生产规模较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月旱情仍将继续,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势力强盛B、夏季风势力太弱

C、当地气温回升快D、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C

【解析】3月旱情仍将继续,其主要原因是当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出现春旱,但降水量小。

2017年5月,在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的西大门,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喀什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12月30日,连接南疆8个县市的喀和铁路〔如图7所示〕建成通车。

读图完成9-11题。

、与深圳相比,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是〔〕

A、接壤国家多,国际贸易与合作的潜力巨大B、交通条件好

C、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D、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

、喀和铁路沿线的城镇主要分布于〔〕

A、河流下游B、沙漠地区C、高山雪线附近D、绿洲地带

【答案】D

、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

①促进西部大开发②加强我国西部边防能力

③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④优化地方经济结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将会促进西部大开发,且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边防巩固能力。

但我们西北地区生态很脆弱,经济特区的建立将会破坏其生态环境,而不是改善,排除③,应选D。

读我国长江中游某省四县区土地和人口资料表(2007年),回答4—6题。

县区

耕地面积(亩)

全年抛荒面积(亩)

土地流转面积(亩)

规模经营面积(亩)

农业人口

(万人)

外出务工人数(万人)

431256

1826

2635

2510

47.3

12.0

54356

500

3461

2585

6.7

1.7

637000

15600

9940

9250

41.9

3.7

341464

2610

734

385

36.9

6.7

(土地流转—土地转包给他人;土地抛荒—土地撂荒,未进行耕作;实际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数)

、四县区最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油菜B、花生C、亚麻D、甜菜

【答案】A

、丙县区全年抛荒面积最大,对其解释最合理的是()

A、土地出现大面积沙化B、务农劳动力大量外流

C、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D、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答案】D

、实际农业人口人均负担耕地最多的县区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读“1998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图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6~8题。

【二】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侵蚀强度分布图。

(1)写出图中冻融区所处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黄河在此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7分)

(2)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试分析其原因。

(8分)

材料二:

黄河流域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

(3)简述黄河流域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5分)

【答案】

(1)地形区:

青燕高原(3分)

水文特征:

径流量小,含沙量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等。

(4分)

(2)河段:

中游(2分)原因: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等。

(6分)

(3)随地势开高而增加;(3分)大致由沿海向内陆增加;大致为自东向西增加。

(后面两条中,答对其中一条即可得2分)

、(36分)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随之加快。

材料一:

下图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是2000年和2017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投入能值比较表(单位:

太阳能值/1019sej)。

材料三:

下表是2000年和2017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产出能值比较表(单位:

太阳能值/1019sej)。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①与②自然地理分界线。

小麦和水稻作物的分界线是③。

(6分)

(2)从耕地投入能值(材料二)来看,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区位因素是①;2017年,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区位凶素是②。

(6分)

(3)现代农业又称为“石油”农业。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于①、②能值逐渐降低,而③能值在农业生产投入巾占绝对比重。

在农业生产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主要是由④能源转化而来。

(12分)

(4)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

(4分)

(5)与2000年相比,2017年投入产出能效相对较(低或高),请分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8分)

【答案】

(1)①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植被、土壤等)(2分)②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等)(2分)③秦岭-淮河(2分)

(2)①土壤②生产技术(机械)(每空3分,共6分)

(3)①可更新自然资源②可更新有机能③不可更新工业辅助④石油(每空3分,共12分)

(4)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用于棉花生长(2分)7、8月伏旱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采摘(2分)(每点2分,共4分;假设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5)低(2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壤(2分);破坏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2分);大量使用机械化,破坏耕地土质,加剧水土流失(2分)。

(每点2分,共6分;假设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具体表现在气候、植被、自然带、温度带等。

小麦和水稻作物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2)从耕地投入能值(材料二)来看,从表中“可更新自然资源能”的四个项目(属于自然区位因素)中可知土壤储能比重最大,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区位因素是土壤,但不能照搬填“土壤储能”,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区位凶素(包括自然和人文),从2017年对应的数据可知项目“农用机械电能、燃油”投入能值最大,所以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区位凶素是生产技术(机械)。

(3)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也就是材料二中2000向2017年的转变,对比两个年份的数据可知;可更新自然资源和可更新有机能所占比重下降,不可更新工业辅助所占比重上升,并占到61.14%。

根据现代农业又称为“石油”农业,在农业生产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主要是由石油能源转化而来。

(4)种植棉花优越的气候条件主要从热量、水分,同时注意棉花不同时期对水分需求的不同,江苏沿海地区的伏旱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采摘。

(5)与2000年(2737.32/2215.97)相比,2017年(3209.66/3087.42)投入产出能效相对较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比重增大明显,对应三个项目(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机械电能、燃油)大量投入对耕地会带来那些影响。

、(20分)阅读以下两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是中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新疆最著名的古城。

2017年,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材料二:

喀什所在区域图。

(1)A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

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8分)

(2)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有哪些优势区位。

(12分)

【答案】

(1)冲积扇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势自西北、西南向东倾斜(或西高东低)(6分)

(2)地处绿洲,农业基础好;地理位置特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中国西大门);交通比较便利,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任答四点,共12分)。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A处有很多河流,且河流是有山区流出后形成扇形状,故A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

分析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

等高线密集于该区域的西北部和西南部,说明此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为山地。

而中部和东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为盆地地形。

故地形特征为:

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势西北、西南向东倾斜(或西高东低)。

(2)分析区位优势要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交通、政策等方面入手。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故①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从资源方面考虑,喀什是新疆最著名的古城,故②旅游资源丰富。

喀什地势平坦,故③交通比较便利,且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

喀什是中央正式设立的经济特区,故④有国家政策支持。

同时⑤喀什地处山脉边缘,有冰雪融水做为绿洲的水源,农业基础好

、(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各题。

浓雾是指水平能见度低于100米的雾;浓雾天气不仅对交通、航运等有严重影响,其伴随的稳定层结大气也使城市污染加重,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

图所示的三幅图分别为我国某(甲)城市所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该城市气温、降水、浓雾频率及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

(1)指出图示地区所处的地形区与气候类型。

(4分)

(2)推测甲城市冬、夏季节的气温归变化差异,并简要说明原因。

(8分)

(3)简述甲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2分)

(4)指出甲城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并分析该季节多浓雾的原因。

(12分)

【答案】(36分)

(1)四川盆地(2分),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

(2)冬季气温日变化较大,夏季气温日变化小(4分)

原因:

冬季多晴朗天气,夏季多阴雨天气(4分)

(3)煤炭所占比重大,清洁能源比重小(以煤炭等矿物质能源为主,水电比重小)(4分)(城市煤炭、天然气、石油等矿物质能源消费比重大)可增加空气中的粉尘和酸性气体含量(温室气体含量,4分),导致大气污染,易形成酸雨(温室及热岛效应增强,4分)

(4)主要集中于(秋)冬季节(2分)

甲城市(地处盆地或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2分),大气稳定(风速小,2分);河流交汇处,空气湿度大(2分);秋冬季节多晴日,夜晚近地表降温快(出现逆温层,2分);秋冬季节燃煤也会增加,会使空气中多粉尘(凝结核多,自然雾与烟尘易混合)(2分)

、(36分)图11为我国某区域图,图12为黄河上游有色金属“走廊”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是我国西北盐区的一部分。

简述该区域多盐湖的自然原因。

(8分)

(2)描述甘肃省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3)简述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6分)

甘肃省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截至2017年,全省葡萄种植面积14万亩。

计划到2020年,全省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市场份额占全国葡萄酒市场的10%左右。

(4)从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的角度,说明为确保目标实现需要采取的措施。

(8分)

民勤县历史上曾是“湖泊涟漪、水草丰茂、可牧可渔”的绿洲。

但目前已成为我国沙尘暴源地之一和生态特级危机区。

为了拯救民勤绿洲,民勤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关闭部分机井、压缩农田面积、推广滴灌技术、进行生态移民”四大措施。

(5)针对民勤县政府制定的四:

大措施,分别对应说出其实施的目的。

(8分)

【答案】(此题共36分)

(1)该湖区位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少;(2分)

地处内流区,河流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2分)

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故蒸发量大;(2分)

多大风天气,多风加剧淡水蒸发。

(2分)

(2)分布:

沿祁连山山麓(或河西走廊),(2分)集中分布在河西走廊山前的绿洲上

原因:

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地势平坦;(2分)山麓地带多绿洲分布,水源条件好。

(2分)

(3)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或矿产资源丰富),(2分)铁路运输便利(只写交通运输便利不得分),(2分)水能资源丰富。

(2分)

(4)开拓国内外市场;(2分)改善交通运输条件;(2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2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分)

(5)关闭部分机井:

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避免地下水位下降;(2分)

压缩农田面积:

减少农业用水量,实现退耕还林还草;(2分)

推广滴灌技术:

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消耗(或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或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2分)

进行生态移民:

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分)

、(14分)“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图示的山麓河谷地区。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B河流主要补给是,此河流在山麓地带形成地貌名称是。

(2)分析该地区扯的番茄质量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3)A城镇分布有“农夫果园”番茄榨汁企业,分析影响该企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4)描述图示地区城镇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14分)

(1)降水冰川融水(或“冰雪融水”)冲积扇(洪积扇)(3分)

(2)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3分,每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3)接近原料(番茄)产地;交通较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水源丰富。

(4分)

(4)分布特点:

城镇分布在山麓地带、沿铁路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分布。

(2分)主要区位因素: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2分)

、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32分)

材料一:

甲岛雨季平均降雨量(单位:

毫米)分布图和乙、丙岛相关地理要素图。

(1)读甲岛雨季平均降雨量线分布图,描述该岛雨季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4分)

(2)据图说明乙、丙两岛地理位置的相似性。

(6分)

(3)据图说明乙、丙两岛河流水系的相同特征。

(6分)

材料二:

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海南在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迎来了第二次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引发了海南的旅游热潮,2017年春节海南旅游首次突破百万人次。

分析这种现象对海南岛社会经济方面会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请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10分)

材料三:

2017年10月21日台风“鲇鱼”登陆台湾岛东北部,导致当地暴雨成灾,并引发泥石流灾害,受困大陆游客达400人,19人失踪。

(5)上述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分)

【答案】(32分)

(1)山区多,平原少;东部(中东部)多,西部少。

(4分)

(2)均位于东半球;均位于低纬度地区,有回归线穿过;均位于大洋的西岸,大陆的东岸。

(6分)

(3)两岛河流都发源于中东部,大多向西注入海洋;两岛河流众多,水系都发达;且河流短小急促。

(6分)

(4)交通拥挤;治安问题;物价(酒店价格)、房价上涨等。

(6分)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提高服务质量等。

(4分。

两点即可,其它答案合理的,斟情给分)

(5)严重的危害性;时间与过程的突发性;灾害的连锁发生(6分)

、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4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

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注:

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

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

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标

1990年

2000年

2017年

2020年

人口数量(万人)

911、3

1065、68

1260

1490

人均森林面积(hm2)

1、35

1、16

0、98

0、83

人均草地面积(hm2)

15、36

13、14

11、11

9、40

人均耕地面积(hm2)

0、12

0、10

0、09

0、07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kW)

32、90

28、13

23、80

20、12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201、69

172、47

145、87

123、56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

试分析原因。

(6分)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________,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

(6分)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____原因。

(6分)

(4)分析材料三,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分析其原因。

(6分)

【答案】(24分)

(1)A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

(6分)

(2)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同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6分)

(3)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

(2分)

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有机质多。

(4分)

(4)下降(2分)人口增幅大,加剧对资源环境压力;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减量或资源环境破坏。

(4分。

其它答案合理的,斟情给分)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海南島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海南东环高速铁路项目获准建设,预计于2017年建成„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沿线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旅游景点教量占全省已斧发数董的78%,年接待旅游人数占该省90%以上,是海南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经济产业带.

(1)说出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8分)

(2)海南岛周围附近海域水质良好,分析其原因.(6分)

(3)说明东环高速铁路的区位因索及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彩响。

(6分)

【答案】(20分)

(1)从东北向西南增加(2分)东北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分)西南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2分)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2分)

(2)该岛开发较晚,(2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排污量小;(2分)降雨量大,水循环速度快,自净能力强。

(2分)

(3)区位因素:

地形平坦,(2分)人口和城市密度较大。

影响:

(2分)将形成景点互通的东部旅游经济产业带。

(2分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1分)

材料一: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源”,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财富的重要来源。

草原牧区究竟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

要摆脱贫困还是

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材料二:

我国东北地区图

(1)对于材料一中所提出“呼伦贝尔草原该不该工业化”的问题,如果要对其利与弊进行探究,请设计一个研究步骤。

(2分)

(2)图18中-3℃等温线有一段明显的向南弯曲,试解释其原因。

(2分)

(3)分析图18中49°N沿线的农业生产类型及自然原因。

(7分)

【答案】(11分)

(1)(2分)查阅资料了解呼伦贝尔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搜集资料,了解工业化的利与弊;比较利弊,对草原区工业化提出建议。

(任答两点给2分)

(2)(2分)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气温比东西两侧低(1分),是由于该地是大兴安岭(或答受地形影响),海拔高(1分)。

(3)(7分)农业类型:

畜牧业、林业、种植业(3分)。

原因:

西部降水较少,(主要植被是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1分)(大、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1分)中部为松嫩平原,(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1分)适合发展种植业。

、读图13和图14回答以下问题。

(10分)

(1)指出图13地区居民点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

(2)说出图14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分)

(3)指出图13和图14两地区同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4分)

【答案】(10分)

⑴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1分)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1分)。

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居民点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1分)。

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1分);灌溉水源充足(1分);阴雨天气少,光照较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1分)。

⑶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1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用能;控制人口增长;制订完善相应的法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任答3点给3分)。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1分)

材料一:

钓鱼岛列岛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国东海鱼场的一部分。

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材料二:

我国的钓鱼岛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单位:

米)

(1)分析钓鱼岛与东南部的南小岛之间的海峡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良港原因。

(2分)

(2)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其形成条件。

(3分)

(3)说出图中A省在吸引台商投资方面的突出区位优势。

(6分)

【答案】(11分)

⑴钓鱼岛与东南部的南小岛能减缓风速,风浪小。

(2分)

⑵地处热带、亚热带,纬度较低,气温高;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显著。

(各1分,共3分)

⑶与台湾隔海相望,交通近便(2分);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相似(2分),为许多台商的祖籍地。

(各2分,共6分)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区域简图,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A,B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而滑坡体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4分)

(1)北部山区已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A,B两地中,地附近最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