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64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农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药.docx

《农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药.docx

农药

在过去的10-15年间,中国农化企业作为全球农药供应的中坚力量已被人们认可,然而,自2002年来,中国企业和研究所逐步开发出新农药,也成为农药研发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Fig.1).

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的农药研发机构,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及研发的主要产品,见Table1.其中,以下三所研究院不仅开发新产品,同时还成立自己的农药生产企业:

*HRICI,湖南化工研究院

开发的新产品包括除草剂HNPC-C9908(LIUWOMI)和杀虫剂HNPC-A3061,LIUWOMI(pyrethroid除虫菊酯),HNPC-A2005(pyrethroid除虫菊酯);

*SYRICI,沈阳化工研究院

主要新产品包括除草剂SYP-298(imidazolone咪唑啉酮),SYP-249,SYP-300(imidazolone咪唑啉酮),SYP-185,SYP-1924(KUICAOXI)和杀菌剂flumorph氟吗啉(SYP-L190),coumoxystrobin丁香菌酯(SYP-3375),coumethoxystrobin甲香菌酯(SYP-3200),SYP-Z048(JUNSIQI),SPRI-WM-005(LVBENWOZUO),SYRICIdiazole土菌灵,SYP-1620(XIWOJUNAN),enestroburin烯肟菌酯;

*ZCIRI,浙江化工研究院

新产品包括除草剂ZJ0453,ZJ0862,ZJ1348,ZJ0273(ÐÐÐÐ)pyrimidine,ZJ0702(ÐÐÐÐÐ)pyrimidine,杀虫剂ZJ0967,ZJ0777和杀菌剂ZJ0712(BENMIJUNZHI),ZJ1621,ZJ1954,ZJ2211.

本文还总结了目前中国企业的研发现状,其中Fig.2中列出部分新农药的结构式:

*除草剂和杀菌剂是开发新产品的重点;

*少数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已被开发;

*大部分除草剂的特征与行为,包括新兴化学,纳入研究范围;

*目前仅为两种天然产品被开发.

总之,中国企业将继续其研发新农药的活动,并期望在21世纪为研发领域贡献更大力量.

一、农药产业发展动态

1.全球农药市场总量及中国的地位

(2008年,位次,亿美元)资料来源:

世界农药2009-8

位次

国家

份额

位次

国家

份额

1

美国

65

9

阿根廷

10

2

巴西

60

10

西班牙

9

3

法国

32

11

印度

9

4

日本

31

12

英国

7.5

5

德国

20

13

澳洲

6.5

6

中国

20

14

波兰

6

7

加拿大

13

15

南韩

5.5

8

意大利

11

16

2.全球十一大农药公司最新排位--农药生产的高度集中化

(2008年,位次,亿美元)资料来源:

Cropnosis2009-10

位次

公司

销售额

占世界%

位次

公司

销售额

占世界%

1

先正达

92.3

21.0

7

MaKhteshilm-Agent

23.4

5.3

2

拜耳

86.8

19.7

8

MAI

22.9

5.2

3

孟山都

50.0

11.4

9

住友化学

13.7

3.1

4

巴斯夫

49.7

11.3

10

ArystaLifeScience

11.7

2.7

5

陶氏

40.7

9.3

11

FMC

10.6

2.4

6

杜邦

26.2

6.0

其中先正达及拜耳分别占有全球市场的20%左右。

浙江新安化工首次进入全球农药销售排名第14位,仅次于孟山都成为全球第二大草甘膦制造企业。

在全球十一大公司428亿美元销售额中,除草剂占48.3%,位列首位;杀菌剂占24.3%,位列次席;杀虫剂占24%,位列第三;其他占3.4%。

3.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现状

3.1农药生产

我国农药企业多、生产量大。

生产企业2600多个,其中上亿元企业110个,上市企业28个,原药企业350个,品种650个,产品约2700个;从1978年主要依赖进口,到2005年农药产量突破100万吨,用时27年,2008年农药产量近200万吨。

2009年突破226.2万吨,其中除草剂81.6万吨,占36%;杀虫剂79.7万吨,占35%;杀菌剂24万吨,占10.6%;其他占18.4%。

4年时间新增100万吨,占世界用药需求总量的1/3,中国已成为农药生产第一大国。

3.2农药出口

2009年我国农药销售产值1280.4亿元(折18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07亿元(折30亿美元),同比48亿美元下降35.77%,农药出口104.27万吨,同比增长3.56%;进口3.83万吨,同比下降0.3%,进口额3.41亿美元,同比增长64.7%,农药出口占半壁江山,中国已成为农药出口大国。

3.3农药使用

我国农药使用量大,常年使用量为30-40万吨,防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面积70-80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600亿斤以上,中国已成为农药使用大国。

3.4农药登记

我国农药登记产品多,截至2009年底,共批准登记农药产品26650个,其中正式登记产品19943个,占登记总数的74.8%,临时登记产品数量由多年前的90%下降到现在的25%。

创制农药登记产品32个。

2008-2009年环境友好新剂型农药登记产品2200个,超过以前相应剂型的总和。

农药登记产品安全间隔期标注率由原来的20%上升为100%。

4.我省农药生产及全国的位置

2009年我省农药产量18.3万吨,排列全国第4位,其中杀菌剂9万吨,排列全国第1位;除草剂4.8万吨,排列全国第5位;杀虫剂2.7万吨,排列全国第7位;农药销售产值59.8亿元(全国1280.4亿元),排列全国第4位,生化农药和微生物农药销售产值7.5亿元,排列全国第5位;农药出口8.96亿元,同比26.6亿元下降62.6%,排列全国第4位。

附2009年农药行业经济指标排序情况

2009年12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分省市)

 

省市

企业数

现价工业总产值

现价销售产值

其中出口交货值

 

(个)

1-12月累计

去年同期

同比±%

1-12月累计

去年同期

同比±%

1-12月累计

去年同期

同比±%

 

化学农药制造业

 

 

 

 

 

 

 

 

 

 

全国

956

13203200

12643331

4.4

12803743

12149867

5.4

2070998

3249136

-36.3

1

江苏

212

4888107

4559285

7.2

4760058

4414001

7.8

989682

1475281

-32.9

2

山东

129

2046149

1795606

14.0

2005363

1758650

14.0

100706

91006

10.7

3

浙江

75

1174810

1623094

-27.6

1146554

1554890

-26.3

500582

882287

-43.3

4

安徽

56

673586

631200

6.7

598117

561796

6.5

89599

239253

-62.6

化学原药制造业

 

 

 

 

 

 

 

 

 

全国

812

11701642

11378752

2.8

11322902

10934556

3.6

1956181

3094393

-36.8

1

江苏

195

4529786

4279297

5.9

4408026

4137159

6.5

957224

1412756

-32.2

2

山东

107

1753855

1507323

16.4

1710413

1488528

14.9

100706

91006

10.7

3

浙江

66

1056558

1469901

-28.1

1026780

1409448

-27.2

441284

811947

-45.7

4

安徽

46

602133

591799

1.7

523494

526928

-0.7

89599

239253

-62.6

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

 

 

 

 

 

 

 

 

 

全国

144

1501559

1264579

18.7

1480841

1215311

21.8

114817

154743

-25.8

1

江苏

17

358321

279988

28.0

352031

276842

27.2

32458

62525

-48.1

2

山东

22

292294

288284

1.4

294950

270122

9.2

0

0

3

河北

10

119614

103207

15.9

115338

98937

16.6

14142

10019

41.2

4

浙江

9

118252

153193

-22.8

119775

145441

-17.6

59298

70340

-15.7

5

安徽

10

71453

39401

81.3

74623

34868

114.0

0

0

2009年12月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表(分省市)

排序

地区

企业数(个)

1-12月累计

排序

地区

企业数(个)

1-12月累计

本月累计

去年累计

同比±%

本月累计

去年累计

同比±%

化学农药(折100%)

 

 

 

 

杀虫剂(折100%)

 

 

 

 

全 国

453

2262361

2014294

12.3

 

全 国

224

796694

758427

5

1

江 苏

74

644436

579999

11.1

1

江 苏

51

274482

293705

-6.5

2

山 东

72

310744

261127

19

2

湖 南

25

162168

162854

-0.4

3

浙 江

64

256490

276315

-7.2

3

山 东

30

96605

69860

38.3

4

安 徽

30

183384

184129

-0.4

4

四 川

10

56877

37677

51

杀菌剂(折100%)

 

 

 

5

湖 北

6

41249

46304

-10.9

 

全 国

98

239688

221712

8.1

6

浙 江

22

28614

29010

-1.4

1

安 徽

3

90349

88428

2.2

7

安 徽

12

27051

23685

14.2

2

江 苏

21

56762

64429

-11.9

 

除草剂(折100%)

 

 

 

3

山 东

16

20247

8002

153

 

全 国

132

815939

689937

18.3

4

四 川

7

17189

4679

267.4

1

江 苏

24

238372

170011

40.2

5

宁 夏

1

12230

6888

77.6

2

浙 江

25

147109

158530

-7.2

6

浙 江

16

9455

10802

-12.5

3

山 东

19

111002

110578

0.4

7

辽 宁

5

7981

8506

-6.2

4

湖 北

4

52158

28739

81.5

8

湖 南

2

6847

13160

-48

5

安 徽

7

48085

48334

-0.5

二、农药新品种发展动向--农药品种的高效、低毒、安全化

1.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情况

2000-2009年以来,全球投入市场的新品种总计达到88个,其中杀菌剂29个,杀虫杀螨剂30个,除草剂29个;有影响的杀菌剂品种如巴斯夫的凯润,氰霜唑,拜耳的银法利等;杀虫剂品种如日本农药的氟虫双酰胺,杜邦的氯虫苯甲酰胺及巴斯夫的氰氟虫腙等;杀螨剂品种如拜耳的螨危等;除草剂品种如韩国的恶唑酰草胺及巴斯夫的草甘膦互补等。

2.我国新农药开发情况

从1999年至2009年底(新《专利法》颁布之后),国家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沈化院、南开大学)和国家南方农药工程创制中心(上海和江苏农药研究所、湖南化工研究院、浙江化工集团公司)已创制了3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其中,杀虫剂8个,除草剂(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9个,杀菌剂15个。

主要创制品种分别为:

杀虫剂为丁烯氟虫腈、硝虫硫磷、呋喃虫酰肼、硫肟醚、氯胺磷、倍速菊酯和氟螨;除草剂为单嘧磺隆、单嘧磺酯、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双甲胺草磷、甲硫嘧磺隆、绿草膦、苯哒丙酯和多效锁醛;杀菌剂为氟吗啉、啶菌恶唑、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噻菌铜(龙克菌,thiodiazole-copper)、中科3号、中科6号、申嗪霉素、金核霉素、长串霉素、氰烯菌酯、寡聚半乳糖醛酸、毒氟磷和苯醚菌酯等。

3.重点农药新产品技术解析--高活性农药类型的多样性

3.1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

现有的农药一般作用方式: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箭毒碱)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菊酯类(除虫菊)及茚虫威、氰氟虫腙、氟虫腈等是阻断害虫神经细胞中的钠通道。

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是当今杀虫剂最重要品类体系,它的出现将极大地优化杀虫剂的品种结构,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数亿美元重要份额。

鱼尼丁受体是一种新型的作用方式,其原理是与鱼尼丁受体的结合,使钙离子无限制的释放导致钙库衰竭,进而使昆虫肌肉无法收缩而瘫痪死亡。

代表产品有:

氟虫双酰胺(日本农药,商品名:

垄歌)、氯虫苯甲酰胺(杜邦,商品名:

康宽)、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先正达,商品名:

福戈)、氰氟虫腙(巴斯夫,商品名:

艾杀特)、唑虫酰胺(日本农药)等。

该类产品杀虫谱更宽更高效,低毒,对水生生物安全,对环境相容性好,。

在水稻田使用,综合效果好于氟虫腈,且对大螟及三化螟有优良防效;在保苗(保叶)效果及大龄害虫的防治上,氟虫双酰胺略优于氯虫苯甲酰胺。

该类产品对水稻稻飞虱均没有效果。

3.2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吡啶类杀虫剂吡蚜酮

新烟碱类杀虫剂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杀虫剂,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19.53亿美元重要份额,成为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后的第四大杀虫剂品种。

商品化的代表品种有9个:

吡虫啉(拜耳),啶虫脒(日本曹达),烯啶虫胺(日本武田),噻虫胺(武田/拜耳),噻虫嗪(先正达),呋虫胺(三井化学)。

我国跟进开发的有噻虫啉(天津兴光),氯噻啉(南通江山)及我国自主开发的哌虫啶(江苏克胜与华东理工)等。

1)关于新烟碱类化合物的定义源于植物源农药烟碱。

以吡虫啉为代表的第一代新烟碱,相关品种有吡虫啉、啶虫咪、烯啶虫胺等,以噻虫嗪(阿克泰)为代表的第二代烟碱,以呋虫胺为代表的第三代烟碱,包括我国自主开发的哌虫啶。

也有以功能基团划分的,如吡虫啉类的为氯代烟碱,呋虫胺为代表的呋喃烟碱等。

2)由于吡虫啉对稻飞虱抗性的增加,灰飞虱近年发生加重,加上吡虫啉对蜜蜂的影响,导致该类杀虫剂替代性开发速度加快。

研究表明,虽同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但相互之间并未形成明显的交互抗性。

据南京农业大学沈晋良教授测定,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74.6、5.3、1.2、1.4倍。

结果表明在吡虫啉产生抗性的地区,选用其它新烟碱类杀虫剂交替使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噻虫嗪对作物强烈的刺激生长作用是该化合物独特的功能。

啶虫脒对蚜虫的防效要优于其它新烟碱,且对蜜蜂影响小,适于对传粉昆虫的保护。

但总的来说,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啉除外)是蜜峰的“杀手”,虽不会直接导致蜜蜂死亡,但会作用于蜜蜂的记忆系统,使它们不能返回它们的蜂巢。

3)就灰飞虱的防治效果看,新烟碱类杀虫剂不如吡蚜酮,防治其它飞虱的速效性也不及吡蚜酮。

3.3甲氧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

甲氧丙烯酸酯(strobilurin)是一类作用机理独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杀菌剂,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31.82亿美元的重要份额,其成功开发是继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这类杀菌剂已经篡夺了统治市场15-20年的三唑类杀菌剂的霸主地位。

自1996年先正达(ICI)成功开发出首个商品化品种嘧菌酯(安灭达)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2个品种商品化:

嘧菌酯(先正达)、醚菌酯(巴斯夫)、肟菌酯(拜耳)、苯氧菌胺(日本盐野义)、啶氧菌酯(先正达)、唑菌胺酯(巴斯夫)、氟嘧菌酯(拜耳)、烯肟菌酯(沈化院)、烯肟菌胺(沈化院)、醚菌胺、肟醚菌胺(巴斯夫)、苯醚菌酯(南方创制中心)。

这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持效、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

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嘧菌酯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据有关专家预测,全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市场平均每年将以约2%的速度逐年上涨,并将成为60亿美元杀菌剂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4三唑类杀菌剂

自1973年拜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具有手性碳的杀菌剂三唑酮之后,三唑类杀菌剂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

其发展之快,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杀菌剂所无法比拟的,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14.62亿美元的重要份额。

目前,这类杀菌剂已有约40个品种商品化,其中近年来开发的品种有7个--环菌唑(罗纳普朗克)、丙硫菌唑(拜耳)、环氧菌唑、氟喹唑(杜邦)、氟醚唑(意大利Isagro)、硅氟唑(日本三井)、羟菌唑(美国氰胺)。

近期开发的化合物特点是,除具有高效、广谱、长效、强内吸性以及立体选择性等活性特点,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活性外,对网斑病、灰霉病、眼纹病等多种病害亦有很好的活性,持效期长。

另一特点是与常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分子结构变化较大,且大多含氟。

如环氧菌唑、氟喹唑(杜邦)、氟醚唑(意大利Isagro)属第二代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广谱活性,持效期长达4~6周。

硅氟唑(日本三井)是由日本三共化学公司开发的含硅、含氟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很广的杀菌谱。

丙硫菌唑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以及主要叶面病害。

由于甲氧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易产生抗性,从而使三唑类杀菌剂仍将继续成为杀菌剂喷雾体系中的主角。

三唑类杀菌剂将成为strobilurin类产品的理想配伍,从而扩大防治谱,改变作用方式。

3.5三唑类杀菌剂稻田应用综合评价

水稻病害流行有逐步上升的趋势,除常发性的纹枯病外,稻曲病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稻瘟病随着优质稻大规模种植,也有北抬倾向。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很多,如井冈嘧苷,井腊芽,苯丙(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及有机酸酮制剂等,苯丙防效最好。

关键是防治适期。

据研究,水稻破口前的7-10天是预防该病的最佳时间,但由于前推防治适期农民难以把握,加上水稻不同分蘖间抽穗间隔有差异,因此经常导致农民防治失误或防治纠纷。

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也是水稻上使用较多的产品,但该类产品抑制赤霉素合成,尤其是抽穗期使用要慎重,如低温多雨阶段,以免引起水稻抽穗困难。

稻瘟病的防治近年来尚没有出现更优秀的产品,仍以稻瘟灵,三环唑(高含量)效果为佳。

新上市的有巴斯夫的肟醚菌胺(orysastrobin)。

3.6磺酰脲类除草剂

1)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世界高活性农药中占有9.22亿美元的重要份额,未来几年磺酰脲类除草剂将以每年2%以上的速度增长。

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氯磺隆产品以来,它的超高活性与低毒性能使其被公认为高效与环保农药。

近年来随着存在环境问题的除草剂淡出市场,磺酰脲类除草剂更是发展迅猛,到目前已有30多个产品商品化,在世界农药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全球磺酰脲类除草剂市场销售额在20多亿美元,占全球除草剂市场的11%以上。

2)从市场分布看,水稻除草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成功市场,大豆和禾谷类作物则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重要市场。

其中甲基二磺隆(世玛)、碘甲磺隆、甲酰胺磺隆、三氟啶磺隆四种除草剂的前景尤为看好,在水稻田中应用得最为成功。

将来,针对草坪、蔬菜、水果领域的开发,将进一步增加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需求。

我国创制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有三个品种,单嘧磺隆(南开大学元素所)主要用于谷子田防除双子叶杂草和大部分单子叶杂草;单嘧磺酯(南开大学元素所)用于麦田及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甲硫嘧磺隆(湖南化工研究院)主要用于小麦防除各种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

要加强除草剂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减少或避免作物药害的发生。

3.7磺酰脲类除草剂麦田应用综合评价

随着小麦种植水平的提高,禾本科杂草发生面积的扩大及杂草种类的上升,小麦田除禾本杂草除草剂近年来需求旺盛。

该类茎叶除草剂尚不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与安全剂在配合使用。

按照时间的开发顺序,依次为精恶唑禾草灵(代表品种:

骠马)——甲基二磺隆(世玛)——炔草酸(麦极)——啶黄草胺(优先)

从安全性及除草性能综合分析,麦极优于其它品种,也是近几年市场发展最快的品种,其应用面积已超过骠马。

但麦极与骠马一样,不能防除早熟禾,对硬草及网草等恶性杂草,需要提高用量。

世玛及优先均存在安全隐患,在温度过低,过于干旱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药害较重,不太适宜在春后使用,尤其在拔节前后,因些用药弹性不如麦极。

大麦田尚没有合适的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大骠马因安全问题市场应用很少,先正达公司有望在近期推出唑啉草酯,对大麦安全。

3.8磺酰脲类除草剂稻田应用综合评价

五氟磺草胺(稻杰)与氰氟草酯(千金)相比,都能有效防除稗草及千金子,对马唐防效一般,对水层有较高要求。

新型稻田除草剂--恶唑酰草胺(韩秋好)(metamifop),由韩国研发,亚太地区由FMC代理,属于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可很好地防除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稻田杂草.如稗属(Echinochloaspp.),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马唐属(Digitariaspp.)和牛筋草(Eleusineindica)。

国内试验结果表明,metamifop在90~200g/hm2剂量下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