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576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化学--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Word文件下载.doc

4、根据测定次数n和所要求的置信度P查Qp,n值。

(分析化学中通常取0.90的置信度)

5、比较Q和Qp,n的大小:

若Q>Qp,n,则舍弃可疑值;

若Q<Qp,n,则保留可疑值。

例:

4次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40.02,40.16,40.18和40.20。

㈡、格鲁布斯法:

2、计算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

3、计算统计量G:

若x1为可疑值,则G==

若xn为可疑值,则G==

4、根据置信度P和测定次数n查表得Gp,n,比较二者大小

若G>Gp,n,说明可疑值相对平均值偏离较大,则舍去;

若G<Gp,n,则保留。

注意:

置信度通常取0.90或0.95。

例1:

分析石灰石铁含量4次,测定结果为:

1.61%,1.53%,1.54%和1.83%。

问上述各值中是否有应该舍弃的可疑值。

(用格鲁布斯检验法检验P=0.95)

例2测定碱灰中总碱量(以wNa2O表示),5次测定结果分别为:

40.10%,40.11%,40.12%,40.12%和40.20%

(1)用格鲁布斯法检验40.20%是否应该舍去;

(2)报告经统计处理后的分析结果;

(3)用m的置信区间表示分析结果(P=0.95)

二、显著性检验

用统计的方法检验测定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以此推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判断测定结果或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这一过程称为显著性检验。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有t检验法和F检验法。

㈠、样本平均值与真值的比较(t检验法)

1、原理:

t检验法用来检验样本平均值与标准值或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对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作出评价,其根据是样本随机误差的t分布规律。

2、步骤:

①、计算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②、由P13式μ=x±

tp,fs=μ=x±

tp,f

得:

==tp,fsx得t==

根据上式计算t值。

③、查表得tp,f,比较t值

若t>tp,f,则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若t<tp,f,则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测定方法正确可靠。

(定量分析中,常采用0.95或0.90的置信度)

例.一种新方法测得某标样中的SiO2含量(%):

34.30,34.33,34.26,34.38,34.38,34.29,34.29,34.23。

该标样中标准值为34.33%,问新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2.两组平均值的比较

(1)先用F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精密度S1(小)、S2(大)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之间)

若此F计值小于表中的F(0.95)值,说明两组数据精密度S1、S2无显著性差异,反之亦反。

(2)再用t检验法检验两组平均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查t0.95(f=n1+n2)

若t计³

t0.95,n则说明两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t计<

t0.95,n则说明两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三、小结

1.比较:

G检验——异常值的取舍

F检验——检验两组数据精密度

t检验——检验方法的系统误差

2.检验顺序:

G检验→F检验→t检验

2-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

1、举例说明:

天平称量要求保留小数点后4位数字

台秤称量要求保留小数点后1位数字

滴定管读数要求保留小数点后2位

在分析测定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计算测定结果究竟应该保留几位数字,应该根据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的准确度来确定。

2、有效数字:

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是由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只能是一位)不确定数字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有效数字的位数。

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反映了测量的准确度,在测定准确度允许的范围内,数据中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表明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3、确定原则:

0.015,0.0150,0.7809

①“0”的意义:

在数字前面的“0”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

数字中间的“0”都是有效数字;

数字后面的“0”,一般为有效数字。

②、对数中的有效数字:

由尾数确定,首数是定位用的

logN=8.9-------1位

PH==10.42----2位,故[H+]==3.8×

10-11

③、如果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因数的首位数大于或等于8,在积或商的运算中可多算一位有效数字。

如:

9.0×

0.241÷

2.84

④、对于非测量所得的数字,如倍数、分数关系和一些常数,它们没有不确定性,其有效数字可视为无限多位。

二、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

1、当尾数≤4时将其舍去;

尾数≥6时就进一位;

2、如果尾数为5,若5后面的数字不全为零,则进位;

若5后面的数字全为零,进位后应使所进的位数成为偶数。

例:

0.37456,0.3745均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

恰好等于5时:

5的前一位是奇数则进位,

5的前一位是偶数则舍去。

例如,将下列测量值修约为二位有效数字:

4.3468修约为4.30.305修约为0.30

7.3967修约为7.40.255修约为0.26

0.305001修约为0.31

进行数字修约时只能一次修约到指定的位数,不能数次修约。

6.549,2.451一次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加减法:

当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它们的和或差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依据。

2、乘除法:

对几个数据进行乘除运算时,它们的积或商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以其中相对误差最大的(即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为依据。

9.25×

12.035+1.250==?

9.25按四位

12.035+1.250==111.4+1.250=111.4+1.2=112.6

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根据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正确读出和记录测定值,且只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

2、在计算测定结果之前,先根据运算方法(加减或乘除)确定欲保留的位数,然后按照数字修约规则对各测定值进行修约,先修约,后计算。

3、分析化学中的计算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各种化学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各种常数取值一般为两至三位

一类是计算测定结果,确定其有效数字位数与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有关。

对于高含量组分(一般大于10%)的测定,四位有效数字;

对中含量组分(1%--10%),三位有效数字;

微量组分(<1%=,两位有效数字。

本节小结:

熟练掌握:

有效数字的概念、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