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04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docx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答案

【篇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点击加入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

分册)》(第6版)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衰退(recession)

答:

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

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

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

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答:

萧条是真实gdp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

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以周期的低谷而告终。

其特点是:

生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水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萧条,一次发生在1873~1879年,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

政府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ofaggregatedemandandaggregatesupply)答: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33-3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ad1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as1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as2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最初,经济在e1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1。

这时e1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as2上,所以,y1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短期内,政府通

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ad2。

ad2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1相交于e2,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

从y1增加到y2,并使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

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

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as3,as3与ad2相交于e3。

这样,国民收入水平从y2减少到y3,价格水平从p2上升到p3。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大)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5.总供给曲线(aggregate-supplycurve)

答:

总供给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示经济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

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

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

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有:

①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

于萧条和高涨的状态。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②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能改变价格总水平。

6.自然产量率(naturalrateofoutput)

答:

自然产量率是指一个经济在长期中当失业率处于其正常率时达到的物品与劳务的产量。

自然产量率是经济在长期中所趋向的生产水平,因而有时也称为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它表示了一个经济长期中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经济中任何改变资产产量增长率的变动都会使长期供给曲线移动。

7.滞胀(stagflation)(深圳大学2011研)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而且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二、复习题

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

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答:

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和投资支出会下降(还有其他变量也会下降);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失业率会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图,仔细并正确地标出坐标轴。

答:

图33-4表明了总需求、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图33-4总需求与总供给

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深圳大学2007研)答:

总需求曲线是表示物价水平和收入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有以下三点:

(1)庇古的财富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家庭所持有的货币量的实际价值,使他

们更富裕,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总需求增加。

(3)凯恩斯的利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减少了家庭购买所需的货币量,当家庭把多余的货币用于借贷时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支出,总需求增加。

(3)蒙代尔-弗莱明的汇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导致了较低的利率水平,投资者将把资金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投资,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使本币贬值,真实汇率的下降增加净出口,从而增加了总需求。

4.解释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答: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原因如下:

(1)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它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即经济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2)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上只是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的一种运用。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根据实际变量不取决于名义变量的假设。

长期总供给曲线与这个思想是一致的,因为它意味着产量(实际变量)不取决于物价水平(名义变量)。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一个时期的经济时,这个原则很适用;但当研究逐年的变动时,就不适用了。

因此,只有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才是一条垂线。

5.列出并解释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

(深圳大学2009研)答: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三种理论有:

(1)新古典主义的错觉理论

该理论认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

当物价水平下跌到预期物价水平以下时,供给者认为他们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就会减少产品的供给。

因而,物价水平的降低减少了总供给。

(2)凯恩斯主义的黏性工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名义工资的调整是缓慢的,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实际工资,这将使企业减少雇佣工人和减少生产,从而使总供给减少。

(3)新凯恩斯主义的黏性价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调整是缓慢的,如果某些经济因素使物价总水平下降时,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由于黏性而难以立即做出调整,这就使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最终使厂商减少生产。

所以,物价水平的降低会减少总供给。

6.什么因素可能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探讨这种移动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答:

(1)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的因素有:

①消费支出减少。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减少的事件(如增税、股市下跌)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②投资支出减少。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减少的事件(如对未来的悲观、由于货币供给减少引起利率上升)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③政府购买减少。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购买的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④净出口减少。

在物价水平既定时减少净出口的事件(如国外经济出现衰退、本币升值)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⑤货币供给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减少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使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减少,总需求减少。

以上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共同作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如图33-5所示,经济最初在a点实现均衡,此时总需求为ad1,短期总供给为as1。

总需求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从ad1移动到ad2。

在短期中,经济沿着原来的短期总供给曲

线as1,从a点移动到b点,产量下降,物价水平也下降。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调整预期,物价水平和工资下降,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移动到as2,经济从b点移动到c点,产出恢

复到长期均衡水平,但物价下降了。

图33-5总需求向左移动的影响

7.什么因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探讨这种移动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答:

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因素有:

经济的资本存量下降、劳动供给减少、生产率下降、自然失业率上升。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预期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如图33-6所示。

经济的初始均衡点为a点,总供给曲线从as1左移到as2。

新均衡点为b点,需求曲线与as2相交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随之

调整,短期总供给曲线恢复到其初始位置,经济也回复到长期均衡点a。

图33-6总供给减少的影响

三、问题与应用

1.假设经济处于长期均衡。

a.用图形说明经济的状态。

务必标出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

【篇二: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基本概念)】

class=txt>第11篇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基本概念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封闭经济(closedeconomy)

答:

封闭经济又称“孤立地区的经济”、“闭关自守的经济”,指不与世界其他经济进行交易的经济。

在这样的经济中,没有人同该经济以外的任何人有任何业务或贸易往来,即封闭经济不允许有任何越境的进出口。

在宏观经济学中,它是只包括个人、厂商和政府而没有国外经济部门,因而又称之为“三部门经济”。

现实中并不存在封闭经济,这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

建立“封闭经济”假设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能由简单到复杂地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有利于分析经济中最基本的总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就是在排除国际经济往来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消费、投资和政府预算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

这个假设符合经济学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分析思路。

2.开放经济(openeconomy)

答:

开放经济是与“封闭经济”相对而言的,指自由地与世界其他经济进行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包括个人、厂商、政府和国外经济部门等四个部分,所以又称之为“四部门经济”。

开放经济既考虑了消费、投资和政府预算对一个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也考虑到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对一个经济体的影响。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开放经济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只要具有对外经济联系就算得上开放的经济。

严格来说,在开放经济中,任何个人可以和本地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发生自由的业务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种经济中,货物进出口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不存在限制。

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可以用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来表示。

3.出口(exports)

答:

出口是进口的对称,指本国生产的商品不在国内消费而是输出国外的活动,或者是劳务输出国外的交易活动。

将一定时期内所有出口商品的贸易额相加就得到出口总额,它反映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的水平。

4.进口(imports)

答:

进口是出口的对称,指一国本身不生产某种商品或劳务而从国外购买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交易活动。

将一定时期内所有进口商品的贸易额相加,就得到一个国家在这个时期的进口总额。

5.净出口(netexports)

答:

净出口又称贸易余额,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的商品和劳务总额减去进口的商品和劳务总额后的净值。

当一个国家的净出口额为正数时,意味着该国在积聚国外资产。

影响一国净出口的因素有:

消费者对国内与国外物品的嗜好;国内与国外物品的价格;人们可以用国内通货购买国外通货的汇率;国内与国外消费者的收入;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物品的成本;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

6.贸易余额(tradebalance)

答:

贸易余额又称净出口,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一般以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来表示。

贸易余额是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之一,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表现为贸易顺差,又称“贸易盈余”;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表现为贸易逆差,亦称“贸易赤字”;进出口总额相等,则为贸易平衡。

7.贸易盈余(tradesurplus)

答:

贸易盈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的国际贸易差额。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也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

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

8.贸易赤字(tradedeficit)

答:

贸易赤字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的国际贸易差额。

不同国家对待贸易赤字问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传统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保证国际贸易的基本平衡,这样有利于保持国内的金融安全。

但是如美国等消费大国,其经济总量之大足以抗衡贸易赤字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9.贸易平衡(balancedtrade)

答:

贸易平衡指一国的出口等于进口,即其净出口为零的状况。

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贸易平衡是国际收支平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由于贸易平衡在性质上是自主性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当贸易平衡发生时,为平衡贸易失衡或自主性失衡而进行的调节性交易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10.资本净流出(netcapitaloutflow)

答:

资本净流出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为分析方便,将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量与从外国流向本国的资本量的差额定义为资本账户差额或资本净流出,并用nco表示,即nco=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外国的投资和贷款就会流入本国,这时资本净流出减少。

反之,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水平,则本国的投资者就会向国外投资,或向国外企业放贷,这时,资本就要外流,使资本净流出增加。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因素有:

①国外资产的实际利率;②国内资产的实际利率;③持有国外资产可以觉察到的经济与政治风险;④影响国外拥有国内资产的政府政策。

11.名义汇率(nominalexchangerate)

答:

名义汇率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被直接公布和使用的表示两国货币之间比价关系的汇

率,是一种货币相对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影响名义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相对利率水平和贸易平衡情况。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这些因素均可以单独决定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并由此产生了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和国际收支说等汇率决定理论。

公众预期对汇率水平能产生影响。

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反映的是两种货币之间供给和需求的状况。

公众预期是公众对这两种货币之间相对价值的判断,反映出公众对某种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变化,因此可以影响名义汇率的变动。

例如公众认为甲货币对乙货币应该升值,就会有更多的人卖出乙货币、买进甲货币,乙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甲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反映在自由浮动外汇市场上就是甲货币对乙货币的名义汇率的上升。

12.升值(appreciation)

答:

升值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上升,又称“货币增值”、“通货升值”,是货币贬值的对称。

在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法定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升值可区分为对内升值和对外升值。

对内升值通常是因为出现通货紧缩所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上升;对外升值,是指政府直接宣布,或者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提高,即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的下降。

此外,货币升值还有真实升值和名义升值之分。

名义升值,是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名义汇率的下降;真实升值,是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真实汇率的下降。

13.贬值(depreciation)

答:

贬值与升值相对,指国内通货价值相对于其他国家通货价值的减少。

在直接标价法下,通货贬值时,汇率的数量增加;在间接标价法下,通货贬值时,汇率的数量减少。

通货贬值后,本国货币只能兑换数量减少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因此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商品劳务的价格下降,使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相对于其他国家变得便宜,所以,通货贬值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一国通货贬值通常是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外汇短缺造成的。

外汇短缺,外汇汇率会上升,该国为偿付对外债务会减少对本币的需求,使本币汇率上升,影响币值稳定而发生贬值。

14.真实汇率(realexchangerate)(西北大学2006研;山东大学2007研)答:

真实汇率指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

从计算方法上,它是在现期名义汇率的基础上用过去一段时期两种货币各自的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来加以校正,从而得出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汇率水平及汇率变化程度。

由于消除了货币之间存在的通货膨胀差异,它比名义汇率更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的购买力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真实汇率与购买力平价(ppp)有着相似的作用和特点。

15.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

答:

购买力平价指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的一种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

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

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

①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②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③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④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

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

①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②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

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

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实际上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真实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

二、复习题

1.定义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

解释它们如何相关以及为什么相关。

答:

(1)净出口又称贸易余额,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的商品和劳务总额减去进口的商品和劳务总额后的净值。

(2)资本净流出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为分析方便,将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量与从外国流向本国的资本量的差额定义为资本账户差额或资本净流出。

(3)两者的相关性:

净出口衡量了一国出口与其进口之间的不平衡,资本净流出衡量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量与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量之间的不平衡。

实际上,对整个经济而言,这两种不平衡必然相互抵消。

这就是说,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净出口(nx):

nconx?

两者相关的原因:

上面等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这个方程式一方的每一次交易也必然完全等于另一方。

这个等式是个恒等式——根据变量定义与衡量的方法,这个等式必然成立。

从每一次国际交易都是等价交换这个事实出发,当出售国把物品或劳务给予购买国时,购买国要用一些资产来为这种物品或劳务进行支付。

这种资产的价值等于所出售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当把每一项相加起来时,一国所出售物品与劳务的净值(nx)必然等于所获得资产的净值(nco)。

国际物品与劳务的流动和国际资本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解释储蓄、投资和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关系。

(武汉大学2012研)

答:

储蓄、投资和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

储蓄等于投资加上资本净流出。

一个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y)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y?

c?

i?

g?

nx。

对经济中产量的总支出是用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资本净流出)的支出之和。

由于支出的每一美元都可以归入这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个之中,所以这个等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

由于国民储蓄是在支付了现期消费和政府购买之后剩下的国民收入,因此国民储蓄(s)等于(y?

c?

g)。

整理上式,得出:

y?

c?

g?

i?

nx

s?

i?

nx

又由于净出口(nx)也等于资本净流出(nco),所以可以把上式改写为:

s?

i?

nco

这个式子表明,一国的储蓄必然等于其国内投资加资本净流出。

3.如果一辆日本汽车的价格为50万日元,如果一辆类似的美国汽车的价格为1万美元,并且,1美元可以兑换100日元,那么名义汇率与真实汇率分别是多少?

4.描述购买力平价理论背后的经济逻辑。

答:

购买力平价理论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一价定律,即在所有地方同一种物品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获得未被得到的利润的机会。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1美元在美国可以比在日本能买到更多咖啡,国际贸易者就会通过在美国买咖啡在日本卖咖啡而获得利润。

这种咖啡从美国出口到日本会使美国的咖啡价格上升,并压低日本的咖啡价格。

相反,如果1美元在日本能买的咖啡多于美国,贸易者会在日本买咖啡而在美国卖咖啡。

从日本进口咖啡会使美国咖啡价格下降而日本咖啡价格上升。

最后,根据一价定律,在所有国家,1美元都必定能买到等量的咖啡。

这种逻辑可以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购买力。

这就是说,一美元在美国和日本能购买的物品量必然相等,而一日元在日本和美国能购买的物品量也必然相等。

实际上,这种理论的名称就恰当地描述了它的内容,平价意味着平等,而购买力是指货币的价值。

购买力平价认为,所有货币的一单位在每个国家都应该有相同的价值。

5.如果美联储开始大量印发美元,1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