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06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docx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

口腔修复实习报告

将近1个月的口腔内科实习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的理念,树立爱伤观念,学习处理好医患关系,培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对医疗工作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能基本完成口腔内科实习中的日常门诊诊治以及每周一到两天的急诊,病房会诊工作,并且基本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能较为准确的采集病史,规范的进行口腔的常规检查和必要的特殊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字迹工整,清晰,有条理,逻辑性强,能积极配合和协助带教老师日常诊疗工作,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纯熟,尚待完善.口腔外科实习小结在口腔外科1个月的实习中,增强了我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促进了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上午转变,培养了学和靛岗的敬业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到了服务艺术,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

苦练基本技能是口腔外科实习中最大的体会.实习期间认真学习书写入院记录,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并基本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人的检查,诊断,诊疗和防治原则,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能处理一些小型的门诊手术和病人急救的处理,另外对手术室无菌操作,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切开,结扎,缝合)以及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但由于临床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在诊疗过程中仍存在很大不足,有待探索和学习.

口腔修复实习小结通过1个多月的口腔修复科的实习,期间始终保持谦逊与不耻下问的态度,在习惯了医院的繁忙,紧凑的工作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口腔临床工作给予我的满足感和兴趣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领悟和学习着.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观摩和摸索,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所学完成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修复后出现问题的处理,能较为准确的对常见的牙颌畸形作出诊断和正畸复诊的熟练操作,工作日渐理清头绪,逐日步入了正轨.更懂得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理论和技术更为完善。

第二篇:

口腔内科外科修复实习评语

口腔内科实习小结

将近1个月的口腔内科实习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的理念,树立爱伤观念,学习处理好医患关系,培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对医疗工作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能基本完成口腔内科实习中的日常门诊诊治以及每周一到两天的急诊,病房会诊工作,并且基本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能较为准确的采集病史,规范的进行口腔的常规检查和必要的特殊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字迹工整,清晰,有条理,逻辑性强,能积极配合和协助带教老师日常诊疗工作,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纯熟,尚待完善.

口腔外科实习小结在口腔外科1个月的实习中,增强了我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促进了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上午转变,培养了学和靛岗的敬业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到了服务艺术,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苦练基本技能是口腔外科实习中最大的体会.实习期间认真学习书写入院记录,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并基本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人的检查,诊断,诊疗和防治原则,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能处理一些小型的门诊手术和病人急救的处理,另外对手术室无菌操作,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切开,结扎,缝合)以及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但由于临床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在诊疗过程中仍存在很大不足,有待探索和学习.

口腔修复实习小结通过1个多月的口腔修复科的实习,期间始终保持谦逊与好问的态度,在习惯了医院的繁忙,紧凑的工作氛围的同时,更多的是口腔临床工作给予我的满足感和兴趣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领悟和学习着.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观摩和摸索,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所学完成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修复后出现问题的处理,能较为准确的对常见的牙颌缺失作出诊断和设计,能熟练操作活动义齿的打磨和调试。

工作日渐理清头绪,逐日步入了正轨.更懂得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理论和技术更为完善.

第三篇:

口腔修复实验报告(范文)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程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修复工艺学科。

本实习教程以把修复理论与工艺制作有机的结合为目标,融合了口腔医学、材料学、冶金学以及医学美学等知识,系统地介绍了牙体、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后常见修复体的制作理论、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各类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和要点。

根据大纲要求,本教程共介绍了九类修复体制作,安排了三十个实习内容,共152学时。

实习-印模和模型(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制取一次印模、二次印模和灌注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2.了解印模和模型材料的性能。

[实习内容]学生间相互取印模,并灌注石膏模型;无牙颌模型的全口义齿印模并灌注成模型

[实习用品]口镜、镊子、探针、漱口杯、托盘、酒精灯、火柴、印模膏、弹性印模材料、石蜡油、水、橡皮碗、调拌刀、平头钳、振荡器、模型修整机等。

[方法和步骤]一.学生间互取印模1.操作前准备

(1)准备检查器械和漱口杯。

(2)选择托盘:

两名同学为一组,每人选择一副大小、形状合适的有孔有牙颌托盘,要求托盘与牙弓内外侧间约有3~4mm间隙,足以容纳印模材料。

翼缘不超过粘膜皱襞,以不妨碍唇、颊、舌组织活动。

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区。

若托盘边缘伸展不够,可用红膏加深或加长至合适为止;若托盘某部位与口腔情况略有差异,可用平头钳调改。

2.制取印模

(1)调节体位:

被操作者头部直立,使其下颌与操作者的肘部相平,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接近平行。

(2)取上颌印模:

取适量弹性印模粉放在橡皮碗内,按合适水粉比加入清水,快速调拌均匀,放入上颌托盘内。

操作者站在被操作者的右后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左侧口角,右手将托盘用旋转方式放入口内,对正牙列,并使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

同时在印模料未凝固前,迅速用右手固定托盘,左手将上唇、左侧颊组织向前、向下牵动,以作肌功能修整。

然后用左手固定托盘,同法作右侧肌功能修整,最后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

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将托盘从口内取出,对照口腔情况检查印模是否清晰,边缘是否完整,有无气泡等。

若符合要求,用清水冲洗后立即灌模。

(3)取下颌印模:

同法调拌印模料放入下颌托盘。

在被操作者的右前方,左手持口镜牵引其右侧口角,右手用旋转方式将托盘放入口内,令被操作者舌尖稍向后上卷起并边抖动边压托盘就位,以防产生气泡。

同时以同法作舌、颊肌功能修整,并在双侧前后磨牙区固定托盘,待印模料凝固后取出,符合印模要求后立即灌模。

二.无牙颌印模1.托盘选择:

采用圆底无孔托盘,其形状、大小与牙槽弓相一致,托盘长度,上颌超过腭小凹2~4mm,二侧盖过翼上颌切迹,下颌盖过磨牙后垫,托盘宽度应比牙槽嵴宽2~3mm,周边高度离唇、颊、舌沟2mm左右,腭穹隆区形状要协调、合适。

个别托盘可用印模胶或自凝塑料制成,也可利用旧义齿作个别托盘。

2.印模膏准备:

将印模膏放入70℃热水中浸泡软化,要求内外均匀软化,取上颌时,将适量印模膏搓成团状,放置在上颌托盘,牙槽嵴区微下凹,表面光滑,印模膏略包过托盘边缘,以免脱落。

取下颌时,印模膏搓成条状,放置在托盘上,其它要求同前。

3.初印模制取:

取上颌初印模时医生在病人的右后方,取下颌初印模时医生应位于病注意不能偏斜,前牙区牙槽嵴先就位,托盘柄对准患者鼻尖,同时用两手中指在两侧模。

检查初印模范围及边缘情况。

初印模范围应包括整个牙槽嵴,上颌后缘超过腭小凹至少2~4mm,二侧包括上颌结节,下颌包括整个磨牙后垫及其舌侧翼缘区。

印模边缘应反映唇、颊、舌沟区的高度与形状。

印模应完整,无气泡、缺损等,与组织面贴合,解剖形态清晰,有一定吸力且无翘动,边缘圆滑且有一定厚度,约3mm左右(系带区较薄)。

4.初印模边缘修整(肌能整塑)

(1)初印模边缘过长、过多、过厚,应削除多余的印模膏,用酒精灯或喷枪烤软,浸水后控制温度,再次就位口内进行肌功能修整,使之符合要求。

(2)不足的边缘应加添印模膏,烤软,在口内进行肌功能修整使之合适。

(3)初印模边缘分区烘软作肌能整塑(通过病人主动运动或医生牵动口腔周围肌肉运动来修整印模边缘)。

上颌分三个区:

上唇——向下内运动

左、右颊侧——向前、下、内运动。

下颌分六个区:

下唇——向上内运动

左、右颊侧——向前、上、内运动

舌侧——向前上及左、右侧方运动

左、右舌侧翼缘区——嘱患者作吞咽运动

(4)上颌后堤区印模加压处理,用印模膏条烘软后放置在上颌印模后堤区,放入口内,嘱病人发“啊”音时,作后堤区加压处理。

5.终印模制取

在终印模前将上下颌缓冲区(如上颌腭乳头,腭隆突区,下颌隆突,内斜嵴突出区)作相应的缓冲,即刮去部分初印模材料。

终印模常采用流动性较大的印模材料,藻酸盐印模材料,石膏或硅橡胶印模材料。

将印模材料调拌以后置于印模膏个别托盘上,以取初印模同样方法取上下颌终印模,并作好印模边缘的肌功能修整,凝固后取出,即获得终印模。

三.灌注模型及脱模修整1.调拌石膏:

在盛有适量水的橡皮碗中缓缓加入石膏粉,水与石膏之比约为1:

2。

用调拌刀搅拌均匀,并将橡皮碗振动数次以排出空气,亦可在振荡器上灌注模型以排空气。

2.灌模:

取少量调好的石膏置于印模的腭顶或舌侧较高部位,左手持托盘轻轻振动,使石膏流入印模的牙冠处,继续灌石膏至注满整个印模。

将多余的石膏堆积在玻璃板上,将印模翻转置于堆积的石膏上,托盘底与板平行,模型底座厚度不小于0.5cm,修整周缘多余石膏,石膏包住印模边缘一定范围,形成3-5mm宽的保护边。

若为制作义齿的工作模,则先用人造石或超硬石膏灌注牙列及软组织面,再用石膏灌注其余部分。

3.脱模:

灌模后静置约半小时,待石膏发热凝固后,修整模型周缘及下颌舌侧石膏突出部分。

然后顺牙长轴将模型与印模分离,小心取出模型。

若用印模膏作初印模者,脱模时用热水泡软化后脱出模型,不要强行脱模而损坏模型。

4.修整模型:

将脱出的模型置修整机上,按要求磨除周围多余石膏,并对好上下颌咬合关系。

要求上下模型最薄厚度应在10mm以上,模型基底面与假想牙合平面平行,模型的后面、侧面与基底面垂直,模型的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

[注意事项]1.印模材料比例要适当、调拌要均匀,取模过程中要保持稳定不动,以免影响印模准确性。

2.灌注模型要振动,避免产生气泡;脱模应顺牙长轴小心取出模型,防止牙冠折断。

[思考题]1.良好印模有哪些基本要求?

2.灌注模型有哪些步骤?

应注意什么?

3.全口印模的范围和要求?

[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学生对制取印模要求及方法掌握情况。

(插入评分标准)实习二全口义齿的制作

(一)

制作基托、牙合堤(4学时)[目的和要求]1.掌握基托制作要求及制作方法。

2.熟悉蜡牙合堤的作用与要求,掌握蜡牙合堤的制作方法。

[实习内容]在上、下无牙颌模型上制作蜡(或塑料)基托及蜡牙合堤。

[实习用品]仿生头颅模型、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基托蜡片、蜡条、酒精灯、烤蜡箱、金属丝、蜡刀、工作刀、蜡匙、小毛巾等。

[方法和步骤]1.确定基托范围

在已翻制好的标准上、下无牙颌模型上用红笔画出基托伸展范围。

上颌的前弓区、后弓区适当伸展,包过上颌结节,并充分伸展至颊间隙内。

唇、颊系带要让开,后缘以两侧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连线后约2mm处为基准。

下颌前弓区、颊翼缘区要适当伸展,舌翼缘区基托伸展要适度,以不妨碍舌及口底软组织功能活动为宜。

唇、颊、舌系带要让开,形成与之相应的切迹。

后界盖过磨牙后垫前1/3或l/2。

2.制作后堤区

(1)对后堤区的要求:

在模型上作一条凹陷的后堤沟。

后堤沟各段宽窄、深浅不同,在腭中缝及两侧翼上颌切迹区浅而窄,从腭中缝区向两侧及从翼颌切迹向中逐渐加宽加深。

(2)制作方法:

从腭小凹后约2mm到两侧翼上颌切迹,用铅笔画一线,作为后堤区的后界。

然后用蜡刀沿后缘线刻入模型,刻入深度为:

腭中缝两侧区2mm左右,翼上颌切迹区lmm左右,腭中缝区0.5mm左右,然后按不同部位不同的宽度(腭中缝处约1-1.5mm,两侧上颌切迹处宽约lmm,在两处之间的区域宽4~5mm),以后界为最深处,向前逐渐变浅,刻成斜坡状。

3.制作基托(蜡或塑料)

(1)要求

1)基托必须与模型完全贴合,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1.5~2mm。

2)边缘长短要求与将来完成的义齿基托要求相同,边缘区形态应圆滑而略厚。

3)蜡基托容易变形,应埋入加强金属丝。

上颌加强金属丝横跨腭中缝,位于第一磨牙间;下颌位于牙弓舌侧止于双侧第二磨牙。

(2)制作蜡基托方法1)画好基托线,制备好上颌后堤区后,将上下无牙颌模型放人水中,浸透后取出,用小毛巾吸去浮水。

2)将烘软的蜡片放在模型上,轻压使之与模型完全贴合,上颌应从腭侧开始,下颌应从舌侧开始,压向唇、颊侧。

3)用蜡刀或剪刀沿基托线修去多余部分,用蜡匙烫光边缘。

4)取金属丝用平头钳弯制加强丝,上颌加强丝横跨腭中部,两末端超出牙槽嵴顶。

下颌放在牙槽嵴的舌侧。

5)将弯好的加强丝烘热后按上述要求压入蜡基托内,喷光蜡基托表面。

(3)自凝塑料基托(恒基托或暂基托)制作:

将工作模型涂上分离剂,调拌适量自凝塑料,放置在模型上,厚约1.5~2mm,牙槽嵴顶略薄,边缘与唇、颊、舌沟一致,塑料凝固后,取出磨光。

4.制作蜡牙合堤

(1)要求1)宽度约8mm,前部可略窄;高度为前部7~8mm,后部5~6mm,亦可根据颌间距离及牙槽嵴宽度适当增减。

2)位置应在牙槽嵴顶,与牙槽嵴形状一致,牢固粘着在蜡基托上,表面应平整光滑。

3)长度上颌至上颌结节区,下颌应在磨牙后垫之前。

4)上、下颌牙合堤形状应相互协调,在咬合时应均匀广泛接触,上下牙合堤高度大致相等。

(2)制作方法1)从烤蜡箱中取出烘软的蜡条,根据牙槽嵴形态弯成马蹄形,并置于上颌基托上,用蜡匙将蜡牙合堤与基托粘牢。

2)确定牙合堤平面:

①将带牙合托(蜡基托和蜡牙合堤)的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上;②用牙合面导板确定牙合堤平面,前面与瞳孔连线平行,唇下约2mm,侧面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③根据上唇系带位置,在上颌蜡牙合堤唇面确定并画出中线。

3)下颌蜡牙合堤:

亦可在确定记录颌位关系时同时制作。

[注意事项]1.操作中不应损伤石膏模型。

2.在修整蜡基托边缘时勿使蜡流入基托组织面,以免造成基托与模型的不贴合。

3.蜡牙合堤的高度、宽度适中,尽量对称,牙合堤不可过低,以免影响排牙。

[思考题]1.何谓全口义齿的后堤区?

2.在模型上制作后堤区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制作?

[实习报告与评定]评定学生对牙合托制作方法掌握情况。

实习三全口义齿的制作

(二)

确定、转移颌位关系(4学时)[目的和要求]1.基本掌握颌位记录及转移的步骤和方法。

2.加深对无牙颌颌位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实习内容]在仿生头颅模型上确定颌位关系并转移至牙合架上。

[实习用品]仿生头颅模型、hanau牙合架或机械固位式牙合架、垂直距离测量尺、橡皮碗、调拌刀、石膏、抗膨胀液(4%k2so4和少量硼砂的溶液)、上、下无牙颌模型一副、蜡刀、工作刀、蜡匙、小毛巾、牙合面导板等。

[方法和步骤]1.确定、记录颌位关系

(1)确定垂直距离:

将带蜡基托的下颌模型固定于仿生头颅模型上。

用垂直距离测量尺测定下颌姿势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4mm的间隙,作为垂直距离的高度。

(2)制作下颌蜡牙合堤:

根据已确定的垂直距离,选择高度合适的软蜡条,按要求制作下颌蜡牙合堤。

(3)确定水平颌位方法1)下颌后退接触位建牙合方法:

哥特氏弓顶点。

2)肌力闭合道终点建牙合方法:

患者端坐,肌放松,反复作自然张闭口运动,重复次数最多的位置即为所确定的颌位。

3)在仿生头颅模型上确定好水平颌位后,用回形针弯制4枚“u’形钉,于后牙区蜡牙合堤颊侧,靠近牙合堤平面插入上下牙合堤中,以固定上下牙合托。

2.转移颌位关系至牙合架(上牙合架)

(1)检查牙合架1)检查hanau牙合架:

①正中锁能锁紧。

锁紧后,髁轴在髁导中央,上颌体不得前后左右移动;②切导针应在切导盘中央。

当切导盘转动时,切导针应不受影响,针的上刻线应与上颌体的上缘平齐;③扭紧架环固定螺钉后,上下架环与上下颌体密合,无松动现象;④打开正中锁后可作侧向和前伸运动;⑤髁导斜度固定在25°,侧向髁导固定在15°。

2)检查机械固位式牙合架:

①上颌体应能开闭,前后、侧向滑动自如,但无摆动现象;②髁球抵住髁槽前端,锁好正中锁;③切导针上刻线与上颌体上缘平齐,针的下端与切导盘中央接触;④放松定位、定向螺钉,夹模盘应能随调整轴上下移动,并可灵活转向,拧紧定位、定向螺钉后夹模盘便可固定不动;⑤检查固定螺钉,应能进退自如。

(2)上牙合架(hanau牙合架)1)将牙合架平放于台面上,手持牙合托模型,置于牙合架上比试,估计用于固定模型的石膏用量。

然后用水浸湿石膏橡型,打开上颌体。

2)取适量抗膨胀液,加入石膏粉,调匀后,先取少量充满下牙合架环孔,井适量堆放于其上。

继而将固定好的上下模型放在石膏上。

3)闭合上颌体,调整模型的位置,使牙合堤平面的前缘与切导针的下刻线平齐。

中线对准切导针,牙合堤平面左右对称,后部微向后上倾斜。

4)将多余的石膏涂抹于下颌模型边缘与架环之间,加以固定,并用水抹光。

5)打开上颌体,再调拌适量石膏,置于上颌模型的底座上,闭合上颌体,使石膏从架环孔挤出,刮平。

将多余石膏涂抹于上颌模型底座的侧面与架环之间,固定模型于上颌架环上。

6)在石膏初凝前,除去多余的石膏。

石膏凝固后,将牙合架洗干净。

[注意事项]1.石膏要用抗膨胀液调拌,抗膨胀液只需将石膏浸透、略拌即可,调拌不宜过快、过久,为免石膏结固过快,石膏的量不可过多,稀稠度要合适。

上牙合架固定下颌模型时石膏要略稠,以便于操作。

2.模型上牙合架前务必浸水,取出后要固定于牙合架的正确位置,如中线不能偏斜;两侧牙合平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得左右倾斜;前后左右位置应以架环为中心。

篇二: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

一、颌面部骨及颞下颌关节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上、下颌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2、掌握颅底骨的结构特点,有关骨孔、骨裂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3、掌握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组成及结构特点

4、熟悉颚骨、颧骨、蝶骨、颞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5、熟悉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及比邻关系

6、了解相关颅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见教材375页)

三、实验用品(见教材375页)

四、实验时间日期:

课时:

五、绘图(p94图4-3,p100图4-9)

实验

二、口颌面颈部肌及唾液腺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分布特点

2、掌握咀嚼肌的位置、分布特点及其附着部位和临床意义

3、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4、熟悉面部表情肌的解剖特点、活动及临床意义

5、熟悉舌骨上肌群的组成、活动及临床意义

6、了解面部主要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和活动形式

7、了解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

1、解剖面部浅层结构,观察部分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及方向

2、观察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及附着特点

3、观察咀嚼肌的位置、附着特点及肌纤维方向

4、解剖腮腺,观察腮腺的位置及外形

5、观察腮腺的解剖层次

6、观察腮腺筋膜及腮腺鞘的解剖结构特点

7、观察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及外形

三、实验用品

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一套

2、标本及图谱

(1)面部表情肌

(2)面部咀嚼肌

(3)腮腺及腮腺导管

四、实验时间

日期:

课时:

五、绘图(p132图6-14,p200图10-1)

实验

三、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结和淋巴管

1、重点掌握颈动脉三角区的境界和组织结构特点

2、掌握颈总动脉的走行及分支特点

3、掌握口腔颈外动脉结扎有关的解剖内容

4、掌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及其走行特点

5、掌握面部浅层动脉及静脉的走行,了解其分布范围

6、掌握翼静脉丛,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

7、掌握面部动、静脉的吻合形式

8、熟悉颈部清扫淋巴的有关解剖内容

9、了解下颌后静脉的相关解剖内容

10、了解静脉角以及淋巴注入

二、实验内容

1、观察颈总动脉的起点

2、观察颈动脉三角区的解剖内容和颈动脉鞘的解剖特点

3、观察颈外动脉的面颈部主要分支

4、观察舌骨舌肌及面动脉的走行、分支分段

5、观察面部面动脉、面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

6、观察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和脑膜中动脉的走行

7、观察下牙槽动脉及其相关神经的关系

8、观察翼静脉丛与上牙槽神经麻醉的解剖关系

9、观察胸导管及静脉角的关系

10、观察腮腺旁、耳旁、颈部的浅淋巴

三、实验用品

1、整尸开胸腔标本一具

2、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

3、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的标本和挂图

四、实验时间

日期:

课时:

五、绘图(p175图8-4,p184图8-7)篇三: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目的:

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镊子、纱布、滴管、消毒牙签、稀碘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破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图像:

200倍

实验结论:

个结构。

从而得出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800倍能够观察到淡黄色的一个个,或成簇的口腔细胞和口腔细胞群。

能够辨别口腔细胞的结构是由: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少了细胞壁这

实验者:

施锦宇实验日期:

2013.04.10篇四:

口腔修复学实习指导

口腔修复学实习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修复教研室2005525本实验指导是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口腔专业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第五版编写的。

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并介绍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

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操作,生产实习和毕业后均能作为参考。

全书共分四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包括铸造全冠、桩冠、烤瓷冠的制作;固定义齿修复:

包括前牙烤瓷固定桥、后牙铸造固定桥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包括前牙缺失,后牙缺失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及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

包括全口义齿的颌位记录、排牙、修整外形等。

另外还详细介绍了高温包埋铸造术、打磨抛光技术及烤瓷技术、各种装盒法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本实习指导由交大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王宇春、逯宜、安虹、张颖等在原实习指导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编写,增加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

如:

烤瓷冠、桥的制作;铸造支架式义齿的制作等。

另外修复教研室的白乐康教授、李晓红副教授对本实习指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