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612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毕业论文: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爆发原因;

综合防治措施

Abstract

FallwebwormthatbelongstointernationalQuarantinePest,appearswidelyinChinaanditdoesgreatharmtofruittrees,vegetablesandcrops.Theharmoffallwebworm,thereasonofitsfurtherspreadandthecomprehensivecontrolmethodsoffallwebwormweredescribedinthisarticle,inordertoprovidemethodsforpeopletocontrolfallwebworm.

Keywords:

Hyphantriacunea(Drury);

theharm;

thereasonofspread;

measuresofintegratedcontrol.

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前言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又名秋幕毛虫、秋幕蛾,原产于北美,属鳞翅目、灯蛾科、灯蛾亚科,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

美国白蛾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其幼虫取食植物的绿叶,目前已知其能危害的植物有300多种,是林木、果树、蔬菜及农作物等多种绿色植物的危险性食叶害虫。

1979年6月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被发现,曾在局部地区爆发成灾,现已蔓延到东北、华北、西北等多个省市。

个别灾情发生严重林分树叶几乎被全部吃光,造成了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损失。

美国白蛾的防控已成为当前林业工作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有效防治美国白蛾,本文对其危害状况、爆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全国各地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

1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和防治的现状

1.1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历史与危害

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

美国白蛾在北美仅仅是一种普通害虫,但传入欧亚大陆后作为入侵物种成为严重危害树木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

20世纪40年代,美国白蛾从北美随军用物资传播到欧洲,首先在匈牙利发现,以后相继蔓延到前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罗马尼业(1949年),奥地利(1951年),前苏联(1952年),波兰(1961年),保加利亚((1962年)以及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

另外,美国白蛾还从北美传播到亚洲,1945年,首先在日本东京发现,然后传播到朝鲜半岛(1958年),1979年从朝鲜的新义州传入我国[5]。

据研究分析,美国白蛾主要是依靠其成虫的飞翔能力从朝鲜传入我国的[5]。

1979年6月,我国辽宁省中朝边境地区农作物病虫害调查时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现已蔓延到我国的辽宁、山东(1984年)、安徽、陕西(1984年)、河北(1989)上海(1994年)、天津(1995年)、北京(2003年)等省市。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6个省份有美国蛾蛾疫情,涉及116个县(市区),其中,北京9个、天津12个、河北37个、辽宁41个、山东26个、陕西1个[15]。

时至今日,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地区正面临着防治美国白蛾的难题。

美国白蛾幼虫食性杂,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美国白蛾幼虫孵化出几小时后即可拉丝结网,初孵幼虫拉丝结幕群集在网幕内取食,3龄后食量大增,一头幼虫可吃杨树1015片叶。

3至4龄幼虫的网幕直径可达lm以上。

幼虫分7龄,进入5龄后,幼虫开始抛弃网幕,成小群在叶面自由取食,疫情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着林果业,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了惊人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损失。

1.2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我国每年爆发2~3代。

其发生代数区域划分为:

40°

~50°

N的区域,一年发生2代,个别年份为不完整的3代,这一区域包括河北省的唐山市、秦皇岛市、陕西省的武功县等;

35°

~40°

N的地区,一年发生2~3代,并且第3代有相当部分能完成生活史,这一区域包括天津市、辽宁省的大连市、山东省的东营市、威海市、烟台市等;

30°

~35°

N的地区,1年发生完整的3代,这一区域包括上海市[5]。

每年发生2代的一般过程是:

越冬蛹第2年5月至6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是幼虫网幕始见期;

6月下旬至7月初是网幕盛发期;

7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羽化成虫;

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期;

8月初为第2代幼虫始见期;

8月下旬至9月初是网幕盛发期;

9月中上旬左右老熟幼虫开始化蛹:

10月中旬化蛹结束。

每年发生3代的一般过程是:

越冬蛹一般在5月中旬羽化,第1代卵在5月中、下旬始见,5月末至6月初出现第1代1龄幼虫;

6月下旬始见幼虫化蛹;

7月上旬始见第2代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开始化蛹;

8月底至9月初始见第3代成虫羽化;

10月下旬至11月初第3代幼虫进人蛹期。

经统计,一般1个世代大约需40天,幼虫有7个龄期,其通常于6~9月活动。

据研究[5],发现由于生态环境及食物因素的影响,美国白蛾在有些地区同一世代有发育不同步现象,导致世代重叠。

另外美国白蛾的生活规律具有地域性差异,还受光、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因此,取食和危害时期和程度也具有地域差异。

据此,我国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状况,针对美国白蛾的不同生命时期开展多种方式的预防与综合治理工作。

1.3我国各地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由于美国白蛾已经在别国构成严重的灾害,成为著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故此虫在我国一经发现就迅速引起了国务院以及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1981年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转发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的国办发(1981)11号文件[15]。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二十几年来,我国在美国白蛾发生区采取了积极的封锁扑灭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延缓了美国白蛾在我国的迅速蔓延,使我国农业、林业及城镇绿化工作避免了巨大的损失,积累了大量的防治经验和方法。

但许多地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始终没有将美国白蛾彻底清除干净,还有许多治理效果良好的地区因疏于后期巩固等原因而使美国白蛾再次爆发。

鉴于此,目前我国面临的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局势复杂,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仍然要同美国白蛾作斗争,最终彻底清除美国白蛾这一入侵害虫。

2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原因

2.1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利于其广泛传播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它的寄主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这使得美国白蛾能够适应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环境,另外,大多数被美国白蛾入侵的地区都很少有针对美国白蛾的天敌,这些都使得美国白蛾能够在入侵某一地区后迅速的传播扩散,泛滥成灾,在我国也是如此。

美国白蛾寄主范围广。

美国白蛾幼虫食性杂,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主要危害糖槭、元宝槭、三球悬铃木、桑树、白桦、榆树、柿、梧桐、樱桃、李属、梨属、苹果属、连翘、杨属、刺槐、槐树、紫穗槐、臭椿、香椿、板栗、山楂、水曲柳、美国白蜡树、枫杨、毛泡桐、核桃揪、紫丁香、柳属、枣树、葡萄、文冠果等植物[9]。

美国白蛾适应性强。

美国白蛾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17个国家,它的生存能力很强:

不惧40℃高温和-16℃的低温,幼虫耐饥力强。

3龄幼虫在无食物供给的情况下可存活3~6天,随虫龄增加,耐饥力增强,5龄后在无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可存活8~13天,老熟幼虫主要聚集在树下浅土层、房檐下、砖缝中化蛹[8]。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其他地区虽未发生,但大多数地区属于美国白蛾适宜生存范围,适宜美国白蛾向这些地方扩散。

再者,它的适应能力也在进入新地后也逐步加强。

美国白蛾繁殖力强。

成虫喜夜间进行交尾活动,卵产于叶背。

雌蛾交尾后一般在当日下午或次日产卵,产下的卵大部分产在主叶脉间,繁殖量惊人,产卵量平均500-1100粒,最多可达2000多粒,虫卵单层排列成块,一个卵块约有500至700粒,卵块上覆盖白色鳞毛[5]。

卵的孵化率很高,一般在97%以上。

因此,只要残留几头白蛾,经过1-2年的繁殖很快就泛滥成灾。

一头雌蛾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美国白蛾在我国缺少天敌。

由于美国白蛾为入侵的外来种,无有效的控制天敌,而新的生态控制系统往往在其泛滥成灾后很长时间才能建立,具有滞后性。

而且受人为活动干扰,使生态控制系统难以发挥作用。

美国白蛾幼虫形成的网幕也是一道屏障,阻隔了天敌的捕食。

2.2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利于其快速传播

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条:

自然扩散和人为扩散。

美国白蛾成虫飞翔和幼虫爬行能力较弱,其自然传播能力相对较弱,主要靠人为传播。

自然扩散。

美国白蛾的自然扩散主要是依靠成虫飞翔和老熟的幼虫爬行,如该虫主要是依靠飞翔能力从朝鲜传入我国丹东地区,并逐步蔓延到我国其他地区。

虽然美国白蛾成虫飞翔和老熟的幼虫爬行速度都不很快,但借助其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美国白蛾就会每年以35~40千米的速度进行地毯式的快速扩散,使大片区域的林木、作物受灾。

疫情发生严重时,美国白蛾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着林果业,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损失。

人为扩散。

美国白蛾的人为扩散要靠各虫态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传播。

如木材、木质器具运输。

美国白蛾幼虫的耐饥力极强,尤其是老龄幼虫,可以因饥饿而化蛹,并能繁殖后代,所以往往随车、船等现代交通工具而造成远距离传播。

美国白蛾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扩散蔓延,主要是其随人为活动、过往车辆而传播的结果。

事实证明,美国白蛾多发生在交通沿线或沿海一带、居民庭院、疗养院等人员和车辆活动频繁的地方。

2.3我国对生物入侵的预防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对生物入侵的监控预警能力整体较差。

没有研究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的技术措施,入侵生物检疫机构和设施不健全,检疫缺少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检疫手段落后,检疫工作不严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入侵生物,不能准确把握入侵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播渠道,难以应付突发疫情,更无法为开展大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加之防治资金缺口较大,致使出现大面积漏防、未防现象。

在美国白蛾疫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形势下,虫害未发生区应尽快建立有针对性的检疫预防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将美国白蛾拒之门外。

2.4已爆发地区治理工作不足

我国许多美国白蛾疫情爆发区的治理工作存在种种不足,没能够科学有效的地将疫情及时控制住,导致疫情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地区受到美国白蛾的侵害。

一些地方领导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生虫灾时,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不到位,人们的重视程度不高,防治组织形式上名为全民动员,实则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性,防治工作没有真正形成统一行动,防治工作开展不平衡,特别是不重视对轻度发生有害生物的防治,致使控灾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虫害发生面积由小变大,小灾酿大祸;

防治中使用化学农药多,采用生物制剂少,以致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大量杀死有益天敌;

每年防治资金缺口较大,缺少先进的防治器械、设施和专业化、机械化防治队伍,防治药械数量少,质量低,难以应付突发病虫害,无法同时开展大面积的防治,防治死角过多,虫口密度过高,致使出现大面积漏防、未防现象,虽然害虫的整体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部分地区数量仍很大,造成灾情此起彼伏,疫情常出现反弹,防治质量没有保障。

随着美国白蛾疫情的日益严重和危害范围的不断扩大,已爆发灾情的地区必须高度重视对美国白蛾的治理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全力将美国白蛾消灭干净,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3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我国幅员辽阔,绝大多数地区都适宜美国白蛾生长,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农业区,居民以农民为主,对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了解甚少,难以开展以发动群众为基础的大规模的综合防治。

在具体的防治方法上,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注意多种防治方式相结合,将生物防治与传统的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3.1预防措施

建立有效的预防体系,做好检疫与普查工作。

目前,美国白蛾的防治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加强检疫,因地制宜地进行适时适地的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

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预防体系。

严格检疫。

目前尚未发生美国白蛾疫情的地区要做好检疫预防工作。

美国白蛾是重要的检疫害虫,对来自疫情发生区的木材、苗木、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检疫时发现疫情要及时处理,如见幼虫未破膜或尚未分散、卵或蛹,要及时将其杀灭,控制其人为传播蔓延。

仔细普查。

美国白蛾一年四季均可传播,但以7、8、9月为传播盛期。

此期间正是2代交替发生和扩散的易发期,这一时期是重点检疫普查时间,美国白蛾适应能力极强,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但最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和气味腥臭的地方,所以多分布在道路两侧、城市街道、旅游景点、公园、厨房、厕所、海鲜产品加工和捕捞渔具用品存放地以及庭院树木和林地边缘等,对这些地方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住疫情并将害虫杀灭,施防止其继续传播扩散。

若疫情已经扩散,则要对疫情的分布范围,害虫的数量规模进行详细的统计,对扩散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开展对美国白蛾的综合治理工作。

对美国白蛾的预防一定要做到检疫与普查相结合,进行检疫普查工作时一定要落到实处,认真仔细,确保不留任何死角,争取不放过任何一只蛾虫。

3.2综合治理措施

已经爆发美国白蛾疫情的地区应及时开展对美国白蛾的综合治理工作,以控制疫情,减轻受害程度,最终消灭害虫。

开展对美国白蛾的综合治理工作时要结合本地区灾情的具体状况,针对美国白蛾的不同生命时期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综合治理美国白蛾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

3.2.1人工防治

人工剪初网幕:

幼虫3龄前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因此,在美国白蛾网幕期,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并就地销毁。

草把诱集:

根据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性,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1.5米高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集中化蛹,虫口密度大时每隔一周换一次,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

挖蛹灭虫。

在美国白蛾蛹期,利用美国白蛾集中在砖瓦、石块下,草堆、草垛中越冬的习性,在10月至次年3月美国白蛾越冬期,发动群众采集美国白蛾蛹,并集中消灭。

灭虫器具防治。

美国白蛾的成虫同一般的飞蛾一样具有趋光性,根据成虫的的趋光性,悬挂电击灭蛾灯、多频振式杀虫灯、昆虫诱捕器等灭虫灯进行诱杀灭虫,一般挂灯间隔以100米为宜,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

每天从19:

00至次日6:

00开灯[6]。

从这3种诱虫灯的诱杀效果来看,被捕杀的雄性成虫均多于雌性成虫。

人工防治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方法简便、实用,适用于零星发生、危害不严重的地域,但较费工费时,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意义,宣传美国白蛾的查防技术知识。

同时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单、宣传画、宣传册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认识了解美国白蛾,提高全社会参与查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动群众,实现全民动员,真正形成统一行动。

3.2.2化学药物防治

目前使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有灭幼脲类、苦参碱等。

化学药剂防治要在美国白蛾幼虫期进行,由于第一代美国白蛾虫龄较为整齐,多在树冠中下部危害,易防治作业,所以第一代幼虫破网前为最佳防治时期。

地而喷药防治,适于林木零星分布、疫情点状发生、虫口密度低、村屯或净空条件差等,不便飞防作业的区域。

集中连片的大面积片林、林带,以及因交通不便或树木高大采取地面人工施药无法作业的区域可采用飞机喷药防治。

对蚕、鱼养殖区等特殊防控区树木和高大树木采取打孔注射内吸性药剂防治。

由于美国白蛾疫情爆发后,林果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为了急于防治,许多国家和地区均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然在短期内控制了害虫,但却不利于美国白蛾天敌的生存,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据俄罗斯对美国白蛾的长期研究表明,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这种外来种,并没有能将其完全消灭,相反,这种方法导致了所谓的农药综合症,就是必须持久的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和面对其负面影响。

但化学药剂防治具有快速性、高效性、操作简便、便于机械作业等优点,特别是大面积发生的重灾地区,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因此,在当前的防治工作中还不能完全放弃,但在使用时应权衡利弊,限制使用。

一般限定在重灾区、突发区或针对防治已经扩散的老龄幼虫。

在使用时要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减轻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3.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能够明显改善由于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的抗药性问题,将在治理美国白蛾疫情和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自然界中,捕食性天敌对美国白蛾的种群扩张起着极大的限制作用,所以,保护和利用捕食性天敌一直都是以生物防治手段控制美国白蛾的项重要措施。

美国白蛾的捕食性天敌,卵期的主要天敌为大草蛉、中华草蛉、丽草岭、异色瓢虫、七星瓢虫、泛希姬蝽。

幼虫期的天敌主要有20多种蜘蛛和一些寄生性蜂类。

另外,以捕食白蛾幼虫的其他天敌还有两栖类和鸟类;

蛹期的捕食性天敌主要为步甲和蜘蛛、蚂蚁和寄生性蜂类等。

成虫的天敌以鸟类和蜘蛛为主[2]。

目前,我国对美国白蛾的寄生蜂天敌研究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白蛾周氏啮小蜂生产应用技术己被成熟掌握,这将成为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好手段。

在美国白蛾幼虫期和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施放周氏啮小蜂,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种群数量,白蛾周氏啮小蜂寄生因美国白蛾虫蛹时,因虫蛹的大小所能寄生出的小蜂数目差异很大,大的白蛾蛹能寄生出小蜂200多头。

放蜂时应选择晴朗无风、湿度较小的天气,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放蜂比较适宜,林间释放密度为5:

1(蜂:

虫),放蜂时将繁殖周氏啮小蜂的蜂茧或盛有小蜂的试管放在树权上,去除堵塞物,小蜂便会自行扩散寻找寄主[8]。

使用生物制剂。

使用生物制剂消灭害虫具有杀虫效果好、对天敌无危害、绿色环保等优点,非常适宜在村庄、种养集中地等人畜密集区域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们在美国白蛾综合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这些生物和仿生药剂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美国白蛾病毒、苏云金杆菌(Bt乳油)、阿维菌素等是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有效生物制剂,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树冠上喷洒微生物制剂,5~7天后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结语

在防治中主张以生物与仿生药剂防治为主,以残留少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重点防治破网以后的高龄幼虫,限制使用对人畜危害较大,对环境污染较重的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剂。

但自然界的生物在不断进化,任何一种选择性压力都会使它们自我调节。

将生物防治与传统的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因此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注重预防检疫,以生物防治为主,以人工防治为辅,适量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中心,以保持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可持续控制和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在接下来的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中,应当加大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扩大白蛾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病毒、Bt乳油等的生产、引进、推广和应用。

加强防治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乡村防治人员的技术培训,采取办培训班、选派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等方式,提高防虫人员的基本素质,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11

参考文献

[1]杨忠岐,王小艺,王传珍,乔秀荣,庞建军.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5):

72~80.

[2]张彦龙,武三安,郭文霞,陈合志.中国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8,23

(1):

70~77.

[3]杨向黎.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新世纪,2008,(9):

46~47.

[4]田小卫,王学利.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7,(12):

230~231.

[5]张向欣,王正军.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

215~219.

[6]姚章军,宋永春.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

61~62.

[7]乔秀荣,吴伯军.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4):

360~362.

[8]屈年华,郑洪军,房连杰.白蛾周氏啮小蜂繁殖技术及其在防治美国白蛾中的应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7,(6):

40~42.

[9]殷培峰,毛建萍,浦冠勤.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治理[J].蚕桑通报,2005,36

(2):

9~12.

[10]苏清冰.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

139~139.

[11]李桂芝.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可持续防治技术[J].2007,(3):

27~28.

[12]张怀宇,周二峰.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

86~86.

[13]相静波.美国白蛾综合治理方案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

(2):

134~135.

[14]韩莉,蒋勇.如何打好美国白蛾攻坚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90~91.

[15]苏茂文,张钟宁.外来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入侵、危害和治理[J].生物学通报2008,43,(12):

1~2.

[16]金传玲.预防美国白蛾传入的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1999,(3):

52~54.

致谢

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邓老师,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邓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实践锻炼。

感谢我的同学为我提供资料和数据,使得我的论文得以圆满完成。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我深知他们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而我至今仍无以为报。

还有很多我无法一一列举姓名的师长和友人给了我指导和帮助,在此衷心的表示感谢,他们的名字我将一直铭记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