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183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

B、经济的

C、社会的

D、科学的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故选A。

2、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

A、动态性

B、客观性

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

情境皆准的教条。

故选A。

3、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

A、教师讲解清楚

B、适当组织教材

C、确保材料难度适中

D、相关技能和动机的具备

【答案】C

【解析】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原则之一:

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

机。

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给

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亲自去发现教材中那些隐含的东西,概括出

结论,使这些新东西很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里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

故选C

4、小红看到小兰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在放学时将其抄写过来,参加了学校的作文征文比赛,获得了500

元,小红的做法主要侵犯了小兰的()。

A、隐私权

B、财产权

C、名誉权

D、人身权

【答案】B

【解析】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一般而言,学生(幼儿)财产

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本题为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

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

故选B。

5、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

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D、初期进步慢,以后渐快

【答案】A

【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的速度加快,这是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故选A。

6、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

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答案】A

【解析】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

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答案】C

【解析】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原现象”一词源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

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中间的停顿期称高原期或高

原现象。

故选C。

8、在德育方法中,下列属于说服教育的是()。

A、操行评定

B、艺术陶冶

C、讨论与参观

D、表扬与奖励

【答案】C

【解析】说理教育法又叫说服教育法,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理的方式,如讲

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

和调查。

故选C。

9、人口数量决定教育的()。

A、速度

B、质量

C、规模

D、可能规模

【答案】D

【解析】人口数量只能决定教育的可能规模,而不能完全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质量及实际规模。

故选D。

10、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

便的路。

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B

【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去一个地方规划路线,其实质就是利用头脑中有关的路线

表象进行思维的过程。

故选B。

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

种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D

【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

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D。

12、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这是()。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答案】A

【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不同,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可将迁

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有迁移。

题干描述的是一般迁移。

故选A。

13、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

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

的发展任务。

故选B。

14、为了给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工作是()。

A、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B、制定严格的班规

C、培养班干部

D、了解学生

【答案】D

【解析】为了给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工作是了解学生。

故选D。

15、课程的总体规划是()。

A、课程设置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计

D、课程要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计划的含义。

课程计划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

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故选B。

16、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专门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和师生间的互

动。

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答案】B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1)备课;

(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故选B。

17、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答案】A

【解析】中国现时成文法渊源包括: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

区法、国际条约。

其中宪法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故选A。

18、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目的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答案】D

【解析】教师要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因材施教,教学上不断更新,面对突发事件时发挥自身的教

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故选D。

19、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目的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答案】D

【解析】教师要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因材施教,教学上不断更新,面对突发事件时发挥自身的教

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故选D。

20、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答案】C

【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

故选C。

21、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答案】A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故选

A。

22、“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韩诗外传》)。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

A、不仅要提高道德认识,还要加强道德实践

B、不仅要有从教的学识能力,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C、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D、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句子的意思是:

一个人的智慧像水源一样永不枯竭,他的行为可以做别人的学习的榜样,就

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故选B。

23、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

A、导向性

B、对等性

C、强制性

D、有序性

【答案】C

【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特点包括:

(1)由法律规范事先明确规定,具有法律规定性;

(2)责任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3)责任的专权追究性。

责任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即归责

的特定性。

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强制性。

故选

C。

24、“好职工”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业绩好”、“热爱集体、关心同事”等等。

“好职

工”这个概念是一个()。

A、合取概念

B、析取概念

C、关系概念

D、自然概念

【答案】B

【解析】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

故选B。

2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启发性原则的教学要求。

C项不能直接体现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故选C。

26、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答案】A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

故选A。

2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

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A、家庭支出

B、社会筹集

C、学校支出

D、财政拨款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

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故选D。

28、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语速控制在()。

A、每分钟100字以下

B、每分钟100~150字

C、每分钟150~200字

D、每分钟200字以上

【答案】B

【解析】语速是指讲话的快慢。

教学语言的速度是否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该把语速控制在每分钟100~150字。

故选B。

29、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答案】C

【解析】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

式。

故选C。

30、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布卢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答案】C

【解析】斯金纳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他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

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赢得了“程序教学之

父”的美誉。

故选C。

31、某寄宿学校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

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

跌落三颗。

王某的伤害由()承担责任。

A、司机

B、某寄宿学校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

D、司机和王某

【答案】C

【解析】《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

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

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司机是学校雇佣的,这次意外是在其

行使职务过程中发生的,学校应该负责。

司机没有尽到看护学生的责任,也应该负责。

故选C。

32、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的确定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从其提出的主体来看,教育目的是由人制定的,体现着

人的主观意志,但教育目的毕竟不是纯粹主观臆定的东西,它必须以客观的存在作为依据,即必须依据社会

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故选C。

33、()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C、提升道德品质

D、提升智力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故选A。

34、建构主义者认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传统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

当来自

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为他人的视点所唤醒,这样才会产生新的思想,才会出现与自己

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这体现了课堂对话的()。

A、民主性

B、生成性

C、多边性

D、开放性

【答案】B

【解析】这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过程,而是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课堂对话的

生成性。

故选B。

35、孟老师近期工作比较消极,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态度麻木,缺乏应有的尊重。

依据职业倦怠的特

征,孟老师的这些表现属于()。

A、情感枯竭

B、去人性化

C、成就感低

D、知识枯竭

【答案】B

【解析】马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感枯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

情感枯竭主

要表现在生理枯竭和心理枯竭两个方面。

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

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教师以一种消极

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

个人

3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答案】A

【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

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故选A。

37、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答案】D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

①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②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目

的的确立;③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④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教育组织形式等。

故选

D。

3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答案】C

【解析】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原现象”一词源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

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中间的停顿期称高原期或高

原现象。

故选C。

39、体操、游泳、球类等活动涉及的技能类型主要是()。

A、认知技能

B、社交技能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

【答案】D

【解析】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展开性的特点,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是典型的动作技能的运用。

故选D。

40、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

A、教材

B、保健食品

C、辅导课程

D、商品服务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

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41、教师有权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属于教师权利中的()。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答案】D

【解析】民主管理权是指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故选D。

42、李华同学因在班上排名靠后,为了改变自己在班上的排名暗暗地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答案】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

李华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排名而努力,属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故选C。

43、在教育调研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专门调查属于()。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D

【解析】个案调查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

选D。

44、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板书设计

B、学年编制

C、学周安排

D、课时分配

【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是课程安排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以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

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其基本内容有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

编制和学周安排。

故选A。

45、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D

【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故选D。

46、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旧知识的巩固,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

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

理论主要是()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A

【解析】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

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故选A。

47、“触类旁通”所反映的学习迁移类型是()。

A、特殊迁移

B、普遍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答案】D

【解析】“触类旁通”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的促进,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

进作用。

所以“触类旁通”指的就是正迁移。

故选D。

48、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

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

B、直接转化途径

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答案】A

【解析】可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转化两条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其中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是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

49、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答案】A

【解析】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

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故选A。

50、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主导。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四大因素,而在这四大因素

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故选B。

51、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允许他离开禁闭室,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B

【解析】负强化是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

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允许他离开禁闭室,此时终止不

愉快条件就是允许他离开禁闭室,增强反应概率是学生保持安静。

故选B。

52、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答案】A

【解析】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故选A。

53、关于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错误是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性

B、教育的系统性

C、教育的社会性

D、教育的生产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在于:

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

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同。

故选C。

5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

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A、十二小时

B、二十四小时

C、三十六小时

D、四十八小时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

告。

故选B。

55、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

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这提示我们教学应贯彻()。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解析】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夸美纽斯的观点正是直观性

原则的体现。

故选B。

56、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

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的概念。

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答案】B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

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故选B。

57、张老师课前宣布:

“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

”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

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

这种情境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答案】B

【解析】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题干中提出的具体任务是

“当堂测验”,因此这种情境下形成的纪律属于任务促成的纪律。

故选B。

58、我国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被称为()。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答案】A

【解析】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

书院是民间教育机构。

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

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言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