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19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易错(难)基础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

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

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

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

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一一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一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B.盐酸用于除铁锈

C.木炭用作燃料

D.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异味

4.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液氧和氧气B.CO和CO2C.金刚石和石墨D.冰和干冰

5.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

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

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冰和干冰B.CO和CO₂C.镁条和镁粉D.氧气和臭氧

7.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和液氧B.石墨和金刚石

C.水和双氧水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8.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液氧B.CO2与COC.干冰与冰D.金刚石与石墨

9.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0.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1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H2O2和H2O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钠元素和镁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12.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13.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质地都很软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都可作润滑剂D.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用于做气体肥料、可以灭火

D.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16.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等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其中碳元素部分信息缺失,下列有关该元素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

D.该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18.下列关于金刚石的认识,错误的是()

A.质地较软B.由碳原子构成

C.可做装饰品D.一定条件下能燃烧

19.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

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

20.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2.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300gB.50gC.100gD.150g

2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24.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  )

A.40gB.60gC.30gD.50g

25.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则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A.1∶1B.1∶2C.3∶8  

D.3∶11

26.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冰与干冰B.汞与水银C.氧气与液氧D.金刚石与石墨

27.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28.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

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B.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C.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29.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30.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有毒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D.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A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实验:

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

化学实验的探究。

2.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A正确。

B、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原子的间隔变大。

所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选项B不正确。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

选项C不正确。

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

3.D

【解析】

【详解】

A、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氧气用于动植物的呼吸,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盐酸能和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木炭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详解】

A、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不正确;

B、CO和CO2是化合物,不是单质,则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不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冰是固体的水,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故D不正确。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此选项正确;

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此选项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所以吸附性是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此选项错误;

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此选项正确。

故选C。

6.D

【解析】

A、冰和干冰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B、CO和CO2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错误;C、镁条和镁粉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D、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

故选D。

点睛:

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

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7.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A项氧气和液氧表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B项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项水和双氧水为化合物;D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为化合物。

故选B.

考点:

基本概念

8.D

【解析】

【分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详解】

A、氧气与液氧是同种单质的不同状态,不符合题意;

B、CO2与CO是同样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与冰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选项A不正确;

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选项B正确;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是因为在氧气中硫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11.D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故正确;

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错误。

故选D。

12.A

【解析】

【分析】

碳和氧化铜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

A、给酒精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正确;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粉末逐渐变红,由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变为铜单质,错误;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错误;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这样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反之试管内温度变小,气压变低,会倒吸,错误。

故选A。

13.D

【解析】

【分析】

四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这四种物质的结构是不相同的,是由于从图示可以看出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

A、这四种物质中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故A错误;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故B错误;

C、这四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很软,可作润滑剂,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完全燃烧产物为CO2,故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

【分析】

根据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详解】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不可燃不助燃,用于做气体肥料、可以灭火,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了解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不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

考点:

分子的性质

16.C

【解析】

A、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灰黑色的,无定形炭是黑色的,故A错误;

B、因为它们是不同的物质,所以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故B错误;

C、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只有无定形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红墨水褪色,而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

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该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故选B.

考点:

元素周期表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错误;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正确;C.金刚石加工后有璀璨夺目的光泽,加工为钻石可作为装饰品,正确;D.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可燃烧,正确。

考点:

考查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的知识。

19.C

【解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

D、分子间存在间隔,故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正确。

故选C。

20.B

【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

故选B。

21.B

【解析】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22.A

【解析】

【详解】

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0g×36%÷(

×100%)=300g。

故选A。

23.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正确;

B、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B正确;

C、常见能形成酸性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C正确;

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造成的污染,颜色不一定是白色的,故D不正确。

故选D。

24.C

【解析】

【详解】

解:

10.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36%=3.6g;所以CaCO3中碳的质量为3.6g,又因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

=30g。

故选C。

【点睛】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碳元素和碳酸钙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25.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根据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参加反应的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生成物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它们之间的比即可正确解答。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1244

故参加反应的碳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

44=3:

11,故选D

26.D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

【详解】

A、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错误;

B、汞和水银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C、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都是碳的单质,正确。

故选D。

考点:

基本概念

27.D

【解析】

【详解】

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2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B、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故B说法正确;C、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C说法正确;D、纳米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碳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9.D

【解析】

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

故选D。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故可用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A、由于CO具有毒性,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是一种有毒气体,正确;

B、由于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C、由于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正确;

D、由于CO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

故选B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