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44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万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2

第二章工程概况...........................................2

第三章施工组织与管理......................................3

第四章劳动力及主要机具使用计划............................4

施工技术...........................................第五章6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第六章.............................35

施工部署..........................................第七章36

质量保证体系第八章.......................................37

施工安全管理.第九章......................................38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39第十章

成品保护.........................................41第十一章

与监理、建设单位、总包的配合.......................第十二章42

竣工后维修维护保证措施第十三章...........................42

施工形象进度表第十四章....................................43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武汉万科金色家园项目园建工程(C8区)设计图纸

1.1.2武汉万科金色家园项目园建工程(C8区)施工招标文件

1.1.3武汉万科金色家园项目园建工程(C8区)园建工艺标准做法

1.1.4招标文件中相关技术规范和现行国家相关行业规范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武汉市江岸区京汉大道单洞三路路口

2.2工程范围:

施工图全部施工内容,包括道路、基层、面层、路灯、电管铺设、排水管铺设、绿化喷淋、铺地、木器、水景、雕塑安装等工程。

(工程量清单所包含的内容)

2.3工程特征:

本项目是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尚居住区,室外景观工程包含:

包括道路、基层、面层、路灯、电管铺设、排水管铺设、绿化喷淋、铺地、木器、水景、雕塑安装等工程。

工期短,任务较重,施工单位相互穿插,工序相互穿插。

2.4工程目标:

本工程拟订工期为:

开工时间:

2007年6月10日(以甲方通知为准);竣工时间:

2008年7月30日。

示范区园建开工时间2007年6月10日,完工时间2007年7月30日(以甲方通知为准)。

验收标准达到园建工艺标准做法及修改.

以优良为目标,以合格为标准.说明和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第三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3.1现场管理机构

本工程拟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在公司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与控制下,履行工程承包施工合同的权利与义务。

本司根据本工程的规模、特点、工期等综合因素综合考虑,决定委派以下主要管理人员,履行项目经理部各项管理职能。

在履行中途,为了提高理念品质.

经理项目立辉黄

技术总监项目副经理

田勇刘坚艺

施工主管质量主管郭利平陈浩

施工班组N个

根据实际施工内容及图纸设计理念,我司在取得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许可情况下将根据现场需要做部分人员结构调整,以便更好的理解设计意图。

充分展现设计效果。

3.2现场管理职能分工:

3.2.1项目经理-黄立辉:

对本工程全面负责。

组织协调现场施工与项目与业主、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等以及横向单位之间的关系,指挥工程项目的全面展开与进行,是本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3.2.2项目副经理-田勇:

协助项目经理主持现场日常工作,保障工程顺利实施,负责工程预决算、合同履行、成本核算、劳动组织分配、进度计划、月报审核等事宜,是本工程的第二负责人。

负责安排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3.2.3技术总监-刘冰源:

施工监督、技术指导、技术措施的制定、技术资料汇总。

主要负责施工程序及工艺、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签证等工作,是本工程的技术负责人。

3.2.4质量安全主管-陈浩: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质量及材料质量检验、质量评定、工程质量验收、质量资料的汇总、现场保安等事项。

3.2.5施工主管-郭利平:

主要负责本工程中各项工艺作业施工操作安排,施工人员每天的工作安排,材料用量计划及施工进度的具体实施。

3.3施工过程各阶段责任人安排表3-1

表3-1

序号施工工作内容人员安排

理副电设1施经项目水安排临时监术总图纸3会审、技术交底技理目经进划、4度计划项订制总体施工计总监技5进体编制总及单项工程施工度表术主管项目副经理、理手场地交接续6,清现场施工监工主管、质放测现场按图量定位线量主技术总监、12施各施工组组长质量主管、量质14检测

员职安全、质监检安全查15督量主监专长杂工扫理清打16班管主、理技术总监、施工项验预17、自工程检目经技经理验18

竣工收、术总监目项第四章劳动力及主要机具使用计划

4.1劳动力计划

施工作业班组人员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

故我公司在选择作业层操作人员时的原则为: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具有丰富的相关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

本工程施工作业班组计划采用六个技工班、一个杂工班,每个技工班都配备熟练技工,且占全班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另三分之一的技工为普通。

这两方面技工,都从事本行业多年,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曾参与公司多项大、中型装饰工程施工、技术高,素质好。

本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劳动力日平均人数约为人左右。

作业班组的具体施工150人左右,高峰期工地施工总人数预计可达72.

安排,由项目部具体负责。

4.2劳动力人员配置

a)土建班组:

15-35人,负责室外土建部分的施工。

b)泥水班组:

20-40人,负责墙面及地面石材施工。

c)水电班组:

3-10人,负责水电安装及现场临时水电。

d)木工班组:

5-12人,负责木作工程施工。

e)特殊工艺班组:

5-15人,负责花架等金属结构制作安装。

f)杂工班组:

10-25人,负责本工程材料、设备的二次搬运等。

4.3主要机具计划

本工程所需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表4-1

序号设备名称挖土1机

单数型号位量

功率拟定进场拟定施时间时间

330天1M30天15T17.30天50天天5050天50天天5050天天5050天天5030天工至直竣30天天30

WY100B台4辆20JT-4002台

卸自汽车2砼搅拌机3

25KW

4潜水泵5电焊机6机夯打水泵7机振平板动8动式插入振9棒缝切机10拌浆砂搅机11车输运砼12机起车汽重13仪14水准器雾15喷16仪纬经

500○7504,○台BX-160立式WQ-22-1.1-50

2KW

3台台10

8KVA

台20台6个30台32台6辆2辆1台2台1

1.1KW0.85KW0.75KW

4KW25T,40T

ZB55-30

ZN-50ZFJ-870NTQ-5000

第五章施工技术

施工步骤:

场地平整-地下管网(水电)-基础基层-砌筑装饰-小品雕塑(亭、台、阁等)-地面水电-清扫-调试初验-整改-验收

施工技术:

5.1土方工程

5.1.1挖方工程

5.1.1.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5.1.1.2坡度的确定:

5.1.1.2.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5.1.1.2.2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一1.0rn。

5.1.1.2.3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一1.25m。

5.1.1.2.4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一1.5m。

5.1.1.2.5坚硬性粘土一2.0m。

5.1.1.2.6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

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5-1的规定。

表5-1

各类土的边坡坡度边

序号

项目

坡坡度(高∶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

1

中密的砂土∶11.00

11.25∶1.50∶1

为类土填物(充石中密的碎

2

0.751∶)砂土

11∶∶1.001.25

3

∶1亚的硬塑轻粘土0.57

11∶0.75∶1.00

为填(充物土石的中密碎类

4

0.50∶1)粘性土

11∶∶0.750.57

5

0.33∶土粘土粘亚塑硬的、1

1∶0.50∶10.57

6

0.10

∶1土黄老

0.33

∶10.25

∶1

7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00

g)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

h)土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i)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及时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5.1.1.3土方开挖:

a)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

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

b)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c)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d)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e)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f)土方开挖一般不在雨期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g)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特别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须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

同时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1.2填方工程

5.1.2.1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5.1.2.2材料及主要机具:

a)土:

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

且含水率符合规定。

b)主要机具有:

蛙式打夯机、手推车、木耙、铁锹(尖头与平头)、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5.1.2.3作业条件:

a)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b)回填前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办好隐检手续。

其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再进行回填土。

c)施工前,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

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板;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标高控制木桩。

d)填土前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e)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f)回填土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一般蛙式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350mrn;人工打夯不大于3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g)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h)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i)基坑(槽)回填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j)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先用人工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项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再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回填细粒料。

k)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l)修整找干:

填土全部完成后,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补土夯实。

5.1.2.4雨期施工:

5.1.2.4.1基坑(槽)或管沟的回填土尽量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密切注意雨情,雨前及时夯完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5.1.2.4.2施工时作好防雨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5.1.2.5保证项目

5.1.2.5.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

并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5.1.2.5.2夜间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5.1.2.5.3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5.1.2.5.4回填土夯压不密:

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橡皮土现象,这时将橡皮土同样夯不密实呈.

5.2水泥石屑稳定层

5.2.1碎石垫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上层的水泥石屑稳定层施工,采用的手段与碎石基层基本相同即集中机械拌和、平地机摊铺、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5.2.2基层是面层的下部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板体性良好。

基础与基层共同保证垫层的坚固性、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因此基层的标准质量直接影响面层的功能发挥,是一项关键的工程部位。

5.2.3材料及拌合要求石粉渣集料颗粒坚硬,不含土块等杂质,一般松干容量1.5--1.6T/m3。

细度模量3.3-3.5。

超径和逊径含量不超过十分之一。

(Dmax=40mm,Dmin=0.074mm)。

水泥优先选用终凝时间长的品种,而且以较低标号(325#)为宜。

石粉通过汽车运输进场,加入一定量的水、水泥搅拌制成。

混合料的配合比一般采用重量比,水泥济量以石粉渣干重的百分数表示。

含水量的控制很关键,过大时,在振动碾压过程会出现泌水液化现象,过小会碾后仍然松散,均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

一般最佳含水率应经过实验室试验而确定,也可参考在7-9%范围内施工。

在天气干热时可采用最佳含水量的上限值8-9%,当气候潮湿时,可采用下限7-8%。

现场检查以核子密实度仪快速测定,或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宜。

对于含水量过大和偏小的局部地方,可采取加拌干料和加水的方法进行补救。

5.2.4摊铺碾压:

摊铺前,洒水湿润下层垫层,布置好标准桩,控制松铺高程和坡度。

松铺厚度是一个很关键的控制数据,应根据设计的压实厚度和石粉的物理性质确定一个松铺厚度。

一般石粉的压实系数可参考为1.3-1.35区间取值。

在现场还应进行试验,实地测试实际的压实系数。

按照测控的高程,让平地机或人工将水泥石粉渣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开,将混合料摊铺后,立即用三轮式振动压路机(12T)在摊铺好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不平整之处。

再进行一遍整型,用压路机再碾压一遍,对于局部低洼处,辅以人工用齿耙和平口锹将其表面层5cm内耙松,并取新的水泥混合料填平补齐。

最后再整形一次。

这里所进行补整工作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5.2.5当整形修补完毕后,测试含水量,应该在最佳含水量的范围内开始压实。

先用12T的压路机进行快压数遍,原后用20T重型机振动碾压自两侧向中间进行,压路机的横向移动幅度控制在前轮的1/3-1/2间,一般压至8-12遍即可达到要求,当需要时以核子密实仪检测结果为准。

5.2.6在整个碾压过程,可能仍会出现局部高低,此时由人工继续配合进行平整,特别在两段接头部位,应铲高补低。

填补处仍然要先翻松后加料,避免出现填补簿层推移现象。

压路机在碾压时,不得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免表面受破坏。

压实的整个过程应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水泥终凝时间)完成,若在终凝时间后进行的碾压作功,实际上只会破坏基层的整体性和其强度。

终平应路拱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使纵向顺直,再终平一次,在碾压结束之前,

仔细进行,将局部高出部位除,并扫出路面,对局部低洼处不再进行修补,留待面层施工前处理。

5.2.7接缝和调头的处理措施:

当天工作段的衔接处,在前段碾压的末端5-8m不进行碾压,下段施工时,加部分水泥人工拌合重新碾压。

隔天工作段的衔接处,在前段末端,与路中心线方向垂直向挖宽为30cm的槽,放入两根方木,保护边缘。

5.2.8养生:

压完成型后的稳定层,必须及时洒水养护,禁止用高压水冲晒,一般根据气候状况洒3-5次,原则是保持其表面潮湿,维持不少于7天时间。

在此期间禁止一切会导致基层破坏的车辆在上面通行。

同时要保持表面不受到污染,保持清洁。

5.2.9基层做法在园建与道路做法通用,在本项目中的基层全部采用统一做法.

5.3地面混凝土

5.3.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垫石粉渣等工序,本工艺详细略)→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混凝土搅拌→铺设混凝土→振捣→找平→养护

5.3.2施工准备

5.3.2.1材料及主要机具:

a)水泥:

宜用325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b)砂:

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d)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为0.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e)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尖铁锹、平铁锹、平板振捣器、串桶或溜管、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铁錾子、钢丝刷。

(采用商品砼时部分材料无)

5.3.2.2作业条件:

a)铺设在垫层下和垫层中的水电预埋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

b)在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地面的水电管道已作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回填土已进行质量检验合格。

5.3.3操作工艺

a)基层处理:

把粘结在基层上的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然后用扫帚扫净。

b)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

根据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出垫层标高,有条件时可弹在四周墙上。

c)混凝土搅拌(商品砼无)

根据配合比,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

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首层地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

100mm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小于铺设混凝土:

d).

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30mm×300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

d-1)大面积地面垫层分区段进行浇筑。

分区段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材料的地面面层的连接处和设备基础位置等进行划分。

d-2)铺设混凝土前先在基层上洒水湿润,然后从一端开始铺设,室内浇注时由室内向外退着操作。

e)振捣:

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厚度超过20cm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f)找平: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

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

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g)养护:

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5.3.4质量标准

5.3.4.1保证项目

a)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b)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3.4.2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2。

地面垫层混凝土允许偏差表5-2

序号12

项目允许偏差(mm)表面平整度10±10标高

检验方法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用水平仪检查

3

不大于房间相对尺寸的坡度

2/1000,

且不大于用坡度尺检查

4

30不大于设计厚度的在个别厚度地方

1/10

尺量检查

5.3.5成品保护

a)在已浇筑的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它工序。

b)在施工操作过程中,注意运混凝土小车不要碰动门框(应预先有保护措施),并在铺设混凝土时要保护好电气等设备暗管。

c)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满足养护时间后,可继续进行面层施工,如继续施工时,应对垫层加以覆盖保护,并避免在垫层上搅拌砂浆。

存放油漆桶等物以免污染垫层,影响面层与垫层的粘结力,而造成面层空鼓。

5.3.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混凝土不密实:

主要由于漏振和振捣不密实,或配合比不准及操作不当而造成。

基底末洒水太干燥和垫层过薄,也会造成不密实。

b)表面不平、标高不准:

操作时未认真找平。

铺混凝土时必须根据所拉水平线掌握混凝土的铺设厚度,振捣后再次拉水平线检查平整度,去高填平后,用木刮杠以水平堆(或小木桩)为标准进行刮平。

c)不规则裂缝:

垫层面积过大、未分段分仓进行浇筑、地面回填土不均匀下沉或管线太多垫层厚度不足100mm等因素,都能导致裂缝产生。

5.3.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a)水泥出厂合格证。

b)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记录及混凝土质量评定表。

5.4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

5.4.1施工准备

5.4.1.1材料及主要机具:

5.4.1.2水泥:

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5.4.1.3砂:

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

5.4.1.4石子:

构造柱、圈梁用粒径:

0.5~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粗径0.5~1.2cm细石,当混凝土为C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