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64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docx

推荐精选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课时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

课时1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化

[学习目标] 1.结合图表,分析美国农业的生产条件。

2.分析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

有利影响

气候

本土大部属温带、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地形

本土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土壤

中央大平原有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

适合农业种植

水源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提供水资源

灌溉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对农业的影响

经济效益

(首要)

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交通运输

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政策与法规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条件

思考

 美国本土地形对其气候的形成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答案 美国西部高山区的山脉南北纵列分布,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太平洋海岸山脉西侧的迎风一面,形成多雨的湿润气候,落基山与海岸之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东部山地较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明显,气候湿润。

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开敞,致使气流畅行无阻,冬季极地冷空气的影响范围广大,北方冷空气可以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使气温骤降;夏季墨西哥湾气流也可自由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气候暖热。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含义

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依据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目的

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设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带

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混合农业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等

2.美国主要农业带

A:

棉花带 B:

小麦带

C:

玉米带 D:

乳畜带

E:

亚热带作物带 F:

混合农业带

G: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H: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判断

1.追求效益成为影响美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

( √ )

2.社会效益决定农业区域专门化。

( × )

3.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 √ )

4.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 √ )

探究点一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在图1中填出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 略。

2.美国本土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各分布在什么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大部分为____________气候,根据降水多少和植被差异,该气候又被分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2)东南部(37°N以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部太平洋沿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N以北)和________________(40°N以南)。

(4)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南与墨西哥交界处为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答案 

(1)温带大陆性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也称作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4)高原山地气候

3.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答案 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夏季热量条件充足,东部低矮的山地对来自于大西洋的水汽阻挡很小,夏季降水较多,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玉米、棉花和亚热带作物等。

4.分析中央大平原对美国农业生产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 在落基山脉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分布着约占美国本土面积1/2的中央大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区。

美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

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1.美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是(  )

A.美国本土大部分属于热带和温带,水热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B.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平原,地势平坦,土地广阔

C.中部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

D.平原地区人口众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答案 C

解析 美国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

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在落基山脉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是广阔的平原,约占本土面积的1/2。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美国平原地区人口较少,地广人稀,为大规模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2.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

B.地面起伏大,发展耕作农业有困难

C.水资源紧缺,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

D.人口、城市集中,牛肉、蛋、奶市场大

答案 D

解析 乳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主要是因为这里人口、城市集中,肉、蛋、奶市场广阔。

探究点二 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结合教材P53图2-19“美国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分布示意”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答案 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冬小麦)和北部(春小麦);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棉花带位于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地区。

2.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温、水、土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答案 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纬度位置偏高,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再加上这里工业发达,城市和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因此,这里形成了美国的乳畜带。

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降水较少,比较适宜种植小麦。

因此,这里形成了美国的小麦带。

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因此,这里形成了美国的玉米带。

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及发展条件

(1)分布:

美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实行了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具体如下图所示:

(2)发展条件

农业带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美国东北部沿五大湖各州

气候湿冷,土地较贫瘠,不适宜谷类作物的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本区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众多,人口多,是乳畜品的巨大消费市场

小麦带

美国中部和北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适宜小麦的生长;北部种植春小麦,中部种植冬小麦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地区,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适中,无霜期较长,适宜玉米的生长,另外玉米带也是大豆的产区

棉花带

东南部

35°N以南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水果和灌

溉农业带

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气候区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

畜牧和灌

溉农业带

西部落基山脉和高原盆地

地广人稀,草场广阔

混合农业带

玉米带以南,棉花带以北的狭长地带

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形类型多样

亚热带

作物带

墨西哥湾沿岸

水热充足

图示法理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

据此回答3~4题。

3.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4.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B.专门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优势,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C.美国有仅次于中国东北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

D.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

第4题,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所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充分利用当地的条件,是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一种体现。

因此A、B、D三项均正确。

目前,美国玉米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C项说法错误。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与这三种图例(△●○)对应的农作物依次是(  )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蔬菜、水稻

C.大豆、甜菜、蔬菜

D.甜菜、小麦、棉花

2.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是地中海气候

B.乙地是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C.丙地降水最少

D.丁地工业以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著称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符号“△”分布区纬度较高,其代表的农作物有可能是大豆或甜菜,A、B两项错;符号“○”分布的地区为美国的棉花带,C项错。

第2题,乙地位于美国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温度较高但降水较少,适宜发展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

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带为(  )

A.乳畜带、玉米带

B.小麦带、玉米带

C.小麦带、棉花带

D.混合农业带、棉花带

4.美国西南部成为全国水果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处亚热带,热量较充足

②濒临海洋,全年降水丰富

③光照充足,尤其是夏季,高温干燥,多晴天

④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仔细读图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4题,美国西南部的“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为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热量条件好,而且夏季干燥,多晴天,光照条件也十分优越,因此①③说法是正确的。

5.读材料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等为主,其中大豆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左右,并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的A地区,A地区的相关资料如下表。

纬度

土壤有机质

无霜期(天)

降雨量(mm)

37°N~40°N

3%~6%

160~200

500~700

(1)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

(2)A地区的大豆是与一种重要粮食作物轮种的,该粮食作物是________。

(3)分析图中A地区生产大豆的主要自然条件。

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玉米

(3)A地区位于中央大平原上,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土壤肥沃;有密西西比河的河水作灌溉水源。

解析 A地区处于乳畜带以南,南北两个小麦带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降水比较丰富,主要种植大豆和玉米,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玉米和大豆轮作,豆科植物有根瘤菌(一种活的微生物制剂,可提高大豆产量),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思考,本题要求分析大豆生产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几个方面分析。

图表特征:

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区,以此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读“我国不同区域特色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主导区位因素。

地区

主导区位因素

A

B、C

D、E

F、G

看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主要是对各特色农业在图中的分布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中箭头所指可以确定:

A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B地位于以太湖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D地位于河套平原地区;E地位于吐鲁番盆地;F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G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主要根据图中显示的区域特色农业的名称,判断分析影响此种农业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

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该特色农业地处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热量为其主导因素;B、C两地耕作类型不同,气候为其主导因素;D、E两地农业因有灌溉水源而发展起来,水源为其主导因素;F、G两地农业因地形特点而形成,地形为其主导因素。

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主导区位因素。

地区

主导区位因素

A

热量

B、C

气候

D、E

水源

F、G

地形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然雪菊是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一种稀有高寒植物,花期短促,采摘艰难,产量小,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既有独特的药用功效,又有茶的色泽和醇厚,适宜大多数人群饮用。

新疆达坂城地区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高寒雪菊。

2014年栽培面积达到3100多亩,着力打造我国高寒雪菊的重要产地。

下图示意达坂城所在区域山脉走向。

(1)分析达坂城地区打造高寒雪菊重要产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为促进达坂城地区高寒雪菊种植和雪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优势:

有雪菊生长所需要的最佳海拔(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品质好;深居内陆,环境污染小;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高海拔地区,病虫害少;光照充足,温差大;内陆高寒地区,地广人稀,可栽种面积广;靠近陇海—兰新铁路,交通便利;靠近乌鲁木齐,面向全国,市场需求大;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等。

(2)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加大对雪菊的药理研究,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建雪菊规范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强化管理,合理安排;积极促进雪菊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等。

解析 第

(1)题,达坂城地区打造高寒雪菊重要产地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雪菊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水源角度考虑。

从材料可知,“天然雪菊是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一种稀有高寒植物”,达坂城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为雪菊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且该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了水源。

地处内陆,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为雪菊的品质提供了保障,同时,该地区人烟稀少,环境优良,适宜雪菊种植。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雪菊适宜大多数人群饮用,说明市场广阔,从交通条件看,靠近兰新铁路,交通便利等。

(2)题,促进达坂城地区高寒雪菊种植和雪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需要从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等角度考虑。

具体包括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加大对雪菊的药理研究,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建雪菊规范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强化管理,合理安排,积极促进雪菊花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等。

命题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如评价某农业区或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农业的发展条件。

(3)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

如某地区是否可以大力发展某种作物或某种农业地域类型,说出你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

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高(低),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

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

因素

国家政策、

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观点:

有利、

不利、利益、

影响

支持。

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

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字母)两个地区是美国最大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二者的气候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却成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西部历史上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沙尘暴,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其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等。

答案 

(1)F G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①机械化程度高、管理科学、农业生产效率高;②地广人稀

(3)过度开垦荒地、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的破坏 生态农业 节水农业

解析 第

(1)题,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是美国最大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分别对应图中的F和G所示的农业带。

(2)题,美国农业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建立起来的高效率的现代化大农业。

第(3)题,引发沙尘暴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们过度垦荒、破坏植被,为此美国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读下图,回答1~3题。

1.C区域农作物播种时间大约在(  )

A.3、4月B.7、8月

C.12、1月D.9、10月

2.B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

A.小麦B.水稻

C.棉花D.玉米

3.与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优势是(  )

A.这里的各个环节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

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D.政府投资较多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为小麦带、乳畜带(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区),以南为玉米带,由于中部和北部气候上的差异,中部生长期较长,北部生长期较短,所以中部种植冬小麦,北部种植春小麦。

春小麦的播种时间宜在春季。

与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优势是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黑土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

下图是“乌克兰简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与美国中部地区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B.水源

C.热量D.光照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图中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受海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①地距大西洋最近且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

第5题,美国中部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下图为“中国东北和美国部分农业区分布简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所代表区域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正确的是(  )

A.X:

冬小麦,Y:

春小麦

B.P:

春小麦,Z:

棉花

C.M:

乳畜业,N:

大牧场放牧业

D.P、Q均为玉米

7.图中两国小麦种植区(  )

A.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

B.热量充足,交通便利

C.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D.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图中字母所代表区域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分别是X、Y为春小麦,P、Q为玉米,M为游牧业,N为乳畜业,Z为冬小麦。

第7题,图示两地区发展小麦区有利条件是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8.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 

(1)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生长期长 交通运输

技术水平

(2)分布特点:

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解析 第

(1)题,我国新疆棉花产区与美国棉花带的光照条件均比较好,同时地势平坦、地广人稀,适宜棉花大规模生产;但是水源匮乏、交通不便、远离市场等因素制约着我国新疆棉花产区的发展。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减少。

原因:

该区域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上西风带来的水汽,由西向东距离太平洋由近到远,加上科迪勒拉山系高大地形的阻挡,水汽由多到少。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