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652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Word下载.doc

1)库利:

社会变革的进程“要通过各种影响的竞争以及适时宣传思想和行为的改革来促成。

2)杜威的经验唯心主义:

真正的思想史行动的可行的前提。

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3)帕克对传播的定义:

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个人能通过传播接受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

是用人们之间的理性和道德秩序代替单纯心里和本能的秩序的过程。

传播学“四大先驱”

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

即信息先由大众传媒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向社会大众扩散。

拉斯韦尔提出了5W理论。

卢因“团体动力学”

霍夫兰“靶子理论”

2、传播学的演进及主要理论

1)早期二、三十年代的“魔弹论”

2)六、七十年代传播的研究中心侧重于传播的发生和效果与长期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

媒介组织体同社会以及受众的关系;

受众的选择和反应与社会心理、个性心理的关系等。

第二章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研究的主要特点

一、近代新闻事业和新闻研究的先驱

近代印刷术的真正普及与推广起源于德国。

1609年,第一批定期出版的报纸出现在德国。

1650年,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日报,即莱比锡《收入新闻》。

但是,17世纪上半叶,由于德国封建势力的夫妻,对刊物的登记审查制度十分严格,报业陷入困境。

1665年英国牛津出现了第一张报纸《牛津公报》,该报自24期起迁至伦敦,改名为《伦敦公报》,为英国政府的正式公报,这是世界上迄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的报纸。

意大利在罗马帝国时代产生了欧洲第一份官报《每日纪闻》。

1777年元旦,发过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创刊。

1783年美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晚邮报及每日广告报》

1873年中国人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昭文新闻》

综上可见,西欧主要国家确实是世界近代新闻业的先驱。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学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

1895年,德国教授赫在海德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

在德国的传统观念中,新闻业是一种“开放性的凭天份的职业”。

因此,德国新闻工作者长期以来唯一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新闻工作的天份。

新闻教育上的重在职培训轻理论教育的倾向,带来了西欧新闻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传播研究与新闻实践相分离。

二、新闻自由的发源地

以英国为代表的新闻自由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要求出版自由的阶段。

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是最早明令管制出版物的第一位统治者。

1528年陆续颁布命令,限制外国出版商在英国开业、建立皇家特许制度。

直到1644年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第一次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

而将此作为斗争的是约翰·

利尔伯恩,他主张出版自由是人民的“天赋权利”。

1662年,英国国会制定了出版法案,1694年废止。

第二阶段是争取意见自由阶段。

18世纪英国统治者压制意见自由的主要手段是设立山东诽谤罪名和禁止报道国会消息。

威尔克斯在其刊物《北不列颠》中首次指名道姓地报道或批评政府要人,虽然屡遭迫害,但引起了民众的共鸣,迫使国会于1868年通过法案,策划过女人记者报道及批评国会的行动,不构成煽动诽谤罪。

第三阶段为争取新闻自由阶段

西欧国家继美国报业后,在本世纪40年代正式提出了人民的“知晓权”问题,主张公民有知悉、获取信息包括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力。

三、批判学派的大本营

传播学的研究源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重微观研究、实证研究、实用研究的传统学派,也成经验学派。

西欧在引进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在70年代后成为世界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大本营。

欧洲学者传播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1)重宏观研究

欧洲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史一个与社会环境不断惊醒交换的动态平衡的社会大系统。

因此,他们注重从传播环境的诸因素中宏观地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

2)重思辨研究

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在传播研究上,带有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和商业性。

因而缺乏足够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概括性。

欧洲传播学者则增加了浓重的思辨色彩。

欧洲主要的几个研究学派:

1)法兰克福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为阿多诺、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等。

他们认为,普遍的、商业化的大众文化是垄断资本取得这一成功的主要手段。

2)社会文化学派

其主要根据地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现代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重点是大众文化。

该学派试图理解大和总文化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所赋予的意义和位置。

3)政治经济学派

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政治经济学观点、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观点出发研究传播媒介。

这一学派强调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作用,因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所有制结构的定量分析和对媒介市场力量的运作方式上。

4)独霸理论学派

它承认在传播领域中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有更大程度的独立性。

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符号学和结构学的分析手段来揭示媒介的隐藏含义和潜在的含义结构。

5)功能学派

这一学派认为,社会史一个“有机”结构,它由各个部分或子系统构成。

强调大众传播在社会整体中的信息功能,而弱化其政治和意识形态功能,认为大众传媒在既定的政治规则内,具有自我导向和自我矫正功能。

四、美国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特点

1、实用主义

20世界初,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威廉·

詹姆出版了《实用主义》一书,他的实用主义以从追求真理为目标。

约翰·

杜威的使用注意则提出要用哲学改造社会,因此,他把大众媒介视为美国政治与道德的代言人。

2、效果研究

有四个分析媒介影响的效果研究模式令人注目。

它们是:

议题设置、沉默的螺旋、知识差距和依赖模式。

效果研究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的,这一命题应用了实用主义方法,也接纳了实用主义关于真理的实用性观念。

美国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最初从关注社会道德理论开始而产生了研究的实用价值。

在后来诸多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传播模式,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大众传播过程的描述与解释,缺少否定精神和批判意识。

按照实证的观点,模式具有四大功能:

1)构造功能----模式可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相互关系,使人们对研究对象获得整体形象的认识。

2)解释功能----模式可以用简洁方式,提供相当复杂和含糊的信息。

3)启发功能-----模式可以引导和启发人们关注某事物的过程或一个系统的中心环节。

4)预测功能-----模式业已预测事件的过程与结果。

除此之外,模式还应具有一种批判功能。

五、日本新闻与大众传播研究特点

日本的新闻学研究大体经历了近代新闻学(报学)、现代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社会信息学四个发展阶段。

1、报学研究

二战前后,日本学者的研究重于新闻本质论的分析,在这个时期里,新闻理论研究一方面侧重于研究报纸的社会起源与发展、报纸的经营与运作、报纸的基本功能;

另一方面侧重研究新闻报道活动的特性和新闻报道的规律性。

2、现代新闻学

二战后的过渡时期的日本新闻学研究,实际上时德国新闻学体系的抽象思辨理论研究与大众传播实证应用研究并存。

3、大众传播时期

60—80年代,研究活动的特征:

系统的理论介绍和深入开展的研究;

具有批判色彩的综合结构论兴起;

重视受众、受传过程和传播效果研究盛行一时。

4、社会信息学研究时期

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以一种综合立体的社会科学观念,关注新闻传播事业和各种信息传播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步侧重研究社会的整体发展问题。

第二篇主要理论评介

一、新闻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新闻史上最早提出的新闻价值观念来自于德国人朴瑟,他提出了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异常性和重要性。

后来,德国学者斯蒂勒在1695年还明确提出了新闻的新鲜性、接近性、显著性及消极性等。

但是,西方新闻价值观念的真正形成,还是伴随着美国政党报刊的逐渐衰落、大众报刊的蓬勃兴起而发生的。

李普曼在其1922年出版的名著《舆论学》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这一概念。

他明确提到突发事件、地缘接近性、个人影响与冲突等新闻价值要素。

60年代,格尔腾和鲁基考察了“事件”变成“新闻”的奥秘,并论列了新闻的12个要素:

频率、门槛、无歧义、有内涵、吻合、出乎意料、连续性、构成性、涉及重要国家、涉及重要人物、涉及人事、涉及负面影响。

至此,基本一致的新闻价值理论已经明确地形成。

二、新闻的定义

博加特的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在大众报纸时期,趣味性和反常性是资产阶级报刊界定新闻的主要标准。

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城市版主编沃尔克提出,新闻有赖于3个W:

women、wampum(钱财)、wrong-doing(坏事)。

在美国新闻报道特别是美国新闻报道逐渐形成两种基本倾向:

一是渲染消极现象。

而是忽视深层问题。

7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经历了三大危机:

越战失败、水门丑闻和信心危机。

在人们的思辨中,对新闻的定义也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如下:

麦道格尔“对事件的报道,而不是事件本身固有的什么东西”,这一定义的优点是明确了新闻(第二性)和事件(第一性)的互相关系。

曼切尔“新闻史事件正常发生过程中出现的突变信息,是正常状况的突变。

”“新闻史人们对其生活作出合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的变异性和决策功能性。

80年代初,丹尼斯和德弗勒提出了教全面的定义:

新闻是就某个具体问题、事件或进程提出现实看法的报道。

三、传统新闻价值标准

标准是指进行新闻报道时对事件进行选择的主要依据。

1、影响力:

对读者影响越多、直接影响越大、产生的影响越迅速,则新闻价值越大、读者越感兴趣。

2、及时性:

对新闻事件公开发生后的报道时效性而言。

3、接近性:

在报纸发行和广播的区域内发生的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

4、显要性:

指新闻报道“涉及知名人士和机构”所包含的新闻价值。

5、异常性:

指对“明显偏离常规和日常经验的事件”的报道。

6、冲突性:

指对“反映人们或机构之间相互交锋的事件”的报道。

和谐等于平淡,竞争则有新闻价值。

7、人情味:

媒介受众对人本身的浓厚兴趣。

构成人情味的新闻价值因素有:

同情、悬念、人物、动物.。

四、传统新闻价值观念的转变

1、传统新闻价值标准的弊病:

过分的消极、狭隘的地域性、极端的时效性、

2、传统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就是要把新闻报道的注意力从片面追求新闻事件的表面冲突性、奇异性、爆炸性转移到注重新闻事件的内在社会影响和接近性上来,更全面、更深入、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

3、发展性新闻:

所谓发展性新闻就是“有关经济落后的国家为了给人民提供最低生活水准而开展各种工程和项目的新闻”。

发展性新闻报道,指的是对所有通过人类计划和努力而出现的社会、经济增长或改善所作的报道。

发展性新闻报道涉及体制改革、社会医疗、农业、住房、工业等各个方面。

4、决定新闻价值的主要力量:

市场取向

即依据定期的、准确的、源源不断的手中调查数据,来决定媒介向受众提供什么新闻和以什么方式提供新闻。

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是,一方面要向手中提供那些有意义、有用处但不一定有明显的兴趣或吸引力的新闻;

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受众接触上述新闻,他们还必须提供一些有明显的兴趣或吸引力但肤浅甚至危言耸听的新闻。

五、集权主义思想形态

集权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传播权力论”,即在新闻传播乃至其他种种思想、艺术的传播中,把传播者和被传播者分成对立的两极,其中必有一小部分以种种面目充任权力的主体,其他大部分人作为权利的客体,即无条件服从的传播对象,或者叫被传播的人。

由于缺少文化知识和存在利益依附性,平民和奴隶的自我意识和理性能力必然不足,因而在社会传播结构中所占地位必然很低。

这就是古希腊集权主义观念产生的主要根源。

六、知晓权思想的理论内容

1945年前后,美国著名记者肯特·

库柏首先使用“知晓权”这一概念,指的是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其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

库柏人文,知晓权是新闻自由的基本涵义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后,知晓权概念在西方新闻学中被大量使用。

概括起来,西方学者对知晓权思想有4中强调重点和论证角度。

1.知晓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

在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中,人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利毫无意义。

在信息化社会中,知识与信息对权利和财富的作用日渐明显,因而人们会由于接触信息的广度、频度以及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差异,发生新的阶层风华,从而进一步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

如果将知晓权规定为社会的一项普遍权利,由政府承担积极提供信息并帮助指导那些利用信息低能者的义务,就可以防止新的社会分化,以利于实现公民的完全平等。

2.知晓权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基础要素。

政府是实现民意的机关,那么,民众就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其中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来了解政府工作的一切情况。

没有知晓权其实就是没有选举权和罢免权。

3.知晓权作为公众的一项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是信息化社会所导致的一种必然性。

人们主要通过大众媒介的信息渠道来影响国家政治,并进行普遍的社会交流。

但是,普通人不可能仅靠个人力量来收集广泛传播的信息资源和整合信息,因而要求客观上处于社会信息流通中心的政府有相应的义务。

4.知晓权是防止出现恶劣政府的必要条件。

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经常了解民众对其决策和其他工作情况的意见,否则,它势必闭目塞听,会作出某些违背民意的决策和判断。

七、国际新闻传播之间的自由与责任之争

1.发展中国家的基本观点:

1)国际新闻传播,既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国际交往活动,对于国际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起重大的作用,为此,国际传播不能不遵循一定的原则。

2)这些原则主要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国际法和他国法律,成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发展中国家并不反对新闻自由流动,新闻新秩序也不回妨碍新闻自由流动。

4)新闻自由不是无限制的,不是绝对的,必须伴以责任。

5)美国等国家在对外传播活动中,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其目的是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

6)西方记者往往对第三世界心存偏见,总以西方的价值观出发选择事实,解释问题,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负面新闻多于正面宣传。

2.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基本观点:

1)充分了解情况是一种普遍的人权,是人类正常理性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新闻和意见必须自由传播。

2)在任何社会中,多样化的独立的新闻媒介最符合公众利益,而政府控制媒介的方式是集权主义,剥夺新闻界的自由,就是剥夺个人的一切自由。

3)应当取消新闻检查以及对信息和意见的其他形式的专横控制,取消国际间的新闻控制,让各国人民享有新闻获悉权。

4)新闻界城院应当得到国家法律和国际法的充分保护,坚决方队以保护和责任为名,行对新闻记者控制之实的任何建议。

5)第三世界国家队西方的职责,大多来自专制主义政府和极权主义理论国家。

6)新闻自由的价值标准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被证明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动力。

八、社会责任理论

美国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50年代趋向成熟,80年代发展放缓。

美国大众传播的责任论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将道德责任市委自由的最后边界。

2.对社会责任论的理解分歧大,造成“责任多元化”。

九、新闻法治理论

1.新闻媒介与政府的关系

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之二姐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政党、政论报纸阶段

2)争取独立经营和自主报道的阶段

3)以立法手段管理新闻自由的阶段

4)逐步完善新闻法制的发展阶段

5)要求情报公开、实现信息产业化的阶段

新闻媒介逐步纳入法制管理之下的基本特征是:

新闻媒介依法从事独立自主的新闻活动,它们不再直接受控于行政权力,而是依法对国家和全社会负责,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势力团体。

2.新闻媒介与公众的关系

新闻媒介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和人格关系。

经济关系,主要涉及新闻经营问题,文化关系,主要涉及新闻媒介的多功能信息传播问题。

对于人格关系的现代反映,主要表现在,新闻媒介的经营与采访活动,必须注意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新闻界必须实行新闻自律、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才能维持与国家权力和社会公众两方面的正常关系;

与此同时,新闻媒介也应向社会公众“开放”,承认社会公众有权了解、接近和参与新闻传播过程,有权利用新闻媒介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等。

十、新闻法制模式的表现形式

1.依法保障新闻自由

2.限制滥用新闻自由

3.新闻自律

新闻自律:

系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

十一、大众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相对于其5W模式,又区分出五种传播研究,即针对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针对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针对传播媒介的“媒介分析”,针对传播对象的“受众分析”,针对传播效果的“效果分析”。

1.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1)关于媒介的延伸理论“人体的延伸”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中,媒介的第一功能不在于传播信息,而在于延伸人体的感应能力。

每一种媒介都构成一种人体的延伸,都塑造出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也就在整体上奠定一种生存方式。

比如,印刷媒介是眼睛的延伸,广播媒介是耳朵的延伸。

2)媒介的凉热理论

热媒介是指传播的信息明确清楚,或曰清晰度高,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相对降低的媒介。

相反,凉媒介是指传播的信息模糊含混,或曰清晰度低,因而接受者的参与程度随之提高的媒介。

3)媒介即“讯息”

所谓媒介即讯息,其实不过是一种凸现媒介,将人的注意力有讯息引向媒介的一种巧妙而偏激的理论。

2.议程设置

所谓议程设置,指媒介一项包罗广泛、作用突出的功能,即决定人们谈什么,想什么,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

其内容的中心假设即:

收到某种议程影响的受众成员会按照该媒介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问题重要性的看法。

3.受众研究

美国大众传播学者德弗勒概括“影响不一理论”,其中涉及三个相关内容,即个人差异、社会类型和社会关系。

1)个人差异

研究表明,个人在需求、态度、价值观、智力和其他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对个人行为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由于个性间的差异,不同的手中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也就不同,反应也就千差万别。

2)社会类型

社会类型强调的是不同的群体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认识。

例如美国民众和中国人对待水门事件的态度。

3)社会关系

4.效果研究

依据认识中所理解的传播效果的强弱变量,效果理论曾经历过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三种主要的模式,即枪弹论模式、有限效果论模式和强效果论模式。

1)强(f)枪弹论

枪弹论又称“魔弹论”、“皮下注射论”等,这种效果观的主旨是:

大众传播威力无穷,大众媒介效果显著,受众只要受到信息洪流的冲击,便土崩瓦解、全线溃败。

便即刻毫无差别的一致出现传者所预期的反应,如改变某种态度,认同某种思想,表现某种行为等。

2)弱(p)有限效果论

这个理论集大成于三大经典性的传播学著述中:

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的《大众传播、流行趣味和组织化的社会行为》、卡茨和拉扎斯菲尔德的《个人影响》、克拉珀的《大众传播的效果》。

研究发现,人际网络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大众媒介的功效。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也指出,巨量的传播往往使人陷入“麻痹”而非“活跃”的状态。

原因有两点,一是媒介展占去人民大量本应该用于“社会行动”的时间,人民看、听、读的时间越多,接触媒介的时间越长,则投身实际的时间相应越少。

第二,媒介极为有效地使人们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误将“了解某事”当做“从事某事”。

3)强(f)强效果论

70年代强效果论的兴起,由内尔-纽曼提出《重返大众媒介的强力观》。

她认为,媒介具有强大的效力,只是由于研究上的失误,未能很好的揭示。

进而概括出媒介效果的三个特征---累积性、普遍性和一致性。

在这三个重要因素的表现下,效果是非常强大的。

这为其“沉默的螺旋”理论奠定基础。

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大众传播时代的舆论收到三股势力的左右,即大众媒介、人际交往和从众意识。

第三编分析与评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评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古代至中世纪的各种著作和文学作品中,把握了几种基本的形式:

通过歌谣,传播带有新闻性质的信息。

通过临时的或专门的人呢,口传新闻性信息。

自发的民间口传新闻。

早期的文字新闻传播,根据各种古代文献和刻记,恩格斯多次谈到它们报道新闻性信息的功能。

恩格斯曾对出版自由下了一个定义:

“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自由无阻地发展自己的意见,这也就是出版自由。

”这里包括三个条件,即不需要事先请示;

发展途径是自由的;

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

二、列宁、斯大林等前苏联学者的论述

列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报纸的实质。

他认为,即使发生争论,也应该摒弃斯人城建,放弃诽谤攻击性的东西,而完全在事实的基础上依靠真理进行。

综合列宁批评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论述,他的观点归纳为:

资产阶级出版自由仅以取消书报检查为前提,是不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