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58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docx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

 

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

分析报告

 

 

上海航运交易所

 

2010年12月

 

2010年液体化学品船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一、水运货源需求分析

(一)液体化学品特性及对船舶的要求

液体化学品是一种高危险性和高附加值的商品,具有密度范围大、容易燃烧、毒性大、反应性(不相容性)、自身反应、蒸汽压高,沸点低、热敏感性、污染海洋环境等性质。

液体化工品运输由于货品特性使然,对航运安全、环保要求、货品质量要求很高。

化学品船是一种设计建造难度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

目前承运液体化工品的船型主要是IMOⅡ、IMOⅢ型船。

对于化学品船来讲,船舶的适货性至关重要,由于载运的货物品种多、批量小,所以货舱分隔多,货泵多。

对于不同的液体化工品应有符合要求的液货舱。

此外,液化品运输还需要船公司具有科学合理、严格的船队管理团队。

 

(二)国内液体化学品水路运输现状分析

据了解,我国的化工产业布局中,华北、华东是初级化工品生产的主要地区,而华东、华南是化工品精加工和消费的主要地区。

华东地区液体化工品产能集中,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5%,需求却占全国总需求的60%,成为主要液化品船运输区域;华南地区产能仅占全国10%,而需求占到全国总需求的20%,也是主要液化品船运输区域;华北地区产能达全国30%,需求却仅占全国总需求15%,成为主要液化品船运流出地。

因此,我国的液体化学品内贸水运量以华东、华南区域内运输和南北运输为主。

进口产品的二程分拨量在内贸水运量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我国液体化工品的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东亚的韩国、日本、沙特以及部分欧美地区等。

主要的中转港口有华北的大连、岚山港,华东的宁波、舟山、上海、太仓港,以及华南的珠海、广州、东莞等地。

二程流向以区域内由东至西为主,长江和珠江地区的二程分拨量比例较高。

据易贸咨询统计,2008年我国液体化学品内贸水运总量达到1670万吨,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内贸水运量增速趋缓,增长5%左右,达到1760万吨。

其中,烧碱、甲醇、乙二醇、硫酸、对二甲苯、冰醋酸、苯乙烯和盐酸位列水运量前8位。

(三)化工产业产能、产量现状和需求预测

1、宏观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国内纺织化纤、家电、汽车、日用品等行业的发展,对于上游原料如芳烃类、醇类等主要液体化工品需求巨大。

我国液体化工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6%左右,2008年和2009年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整体需求增长趋缓。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国内外各大专业机构对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展望都比较乐观,2011年GDP增长率预测值在9-10%之间。

2012年略有回落,为9%左右。

详见下表所示。

表1各大机构预测的中国经济增长率(%)

2010

2011年

2012

12月1日,联合国发布《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8.9

9

11月23日,申银万国李慧勇预测

9.6

11月3日,高盛集团预测

10

10月13日,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公布《2010年秋季报告》

9.9

10左右

10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10.5

9.6

9

6月18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10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9.5

8.5

数据来源:

根据各大机构网站信息汇总整理

 

2、石化行业发展

近几年来,受下游对石化产品需求旺盛的拉动,石化行业经济增长较快。

从2000年至2009年全行业经济增长情况分析,在2000和2001年,行业增长幅度未能达到GDP增长速度,但在2003~2008年行业产值增幅远高于GDP增幅,增速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基础性建设投资较大,拉动相关行业对石化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大幅回落,较2008年增幅下跌26.5个百分点。

见图1。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从国家到地方均加大了石化行业的投资,国外石化巨头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大兴趣和看好预期,纷纷加快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步伐,大型石化生产企业不断新建和扩建产能。

中石化扬子-巴斯夫项目、中石化与BP公司的上海赛科项目、法国道达尔与中国中化集团合作项目等等,都促进了石化行业总产能的提高。

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5月18日公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

2009-2011年未来三年,石化产业将会保持稳步快速增长。

 

图12000~200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增长

 

3、化工产业产量预测

受石化产业投资与大型石化企业投建的影响,以及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的推动,近几年国内主要化工产品产量都保持了较高增长。

如:

2009年我国乙烯、烧碱和硫酸产量分别达到1066万吨、1832万吨和5960万吨,与2001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4%、12.0%和10.6%。

表2主要化工产品产量情况单位:

万吨

年份

乙烯

烧碱

硫酸

2001

480.67

738.15

2651.34

2002

541.35

822.74

2967.45

2003

611.77

939.88

3319.09

2004

626.58

1060.26

3824.94

2005

755.54

1239.98

4462.16

2006

940.51

1511.78

4980.95

2007

1047.68

1759.29

5500

2008

1025.64

1852.14

5110.12

2009

1066.3

1832.4

5960.2

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十二五”期间,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调整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调整结构包括原料结构调整、生产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由资源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

根据“十一五”期我国液体化工品产量的增长以及“十二五”石化行业的发展规划,初步预计,我国液体化工品产量总体年均增长率将有所下降。

 

4、化工进口发展情况

随着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自产液体原料已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液体化工品,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增幅趋缓。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液体化工品的主要进口目的地,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进口量占到全国液体化工品总进口量的60%。

我国液体化工品进口的品种繁多,但单个品种的批量不大。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液体化工品进口量较大的主要为已内酰胺、乙二醇和二甲苯和苯乙烯。

2009年我国已内酰胺进口量为626万吨,同比上涨5.4%;乙二醇进口量为583万吨,上涨11.7%;二甲苯进口量为440万吨,上涨13.7%;苯乙烯进口量为364万吨,上涨29.6%。

以液化品进口量较大的6个品种进口量分析,2010年,我国主要的液体化工品进口量达到1869万吨(如下表所示,不包括二甲苯),比2000年增长222%,年均增幅达到12.4%。

其中,“十五”期间的年均增幅达到18.7%;“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幅在6.1%。

从今后发展来看,我国对国外的液体化工品进口需求依然存在,但随着我国化工品产能的不断提升,上述主要液体化工品的进口增幅将趋缓,增幅在6%左右。

初步预计2011年、2012年上述主要液体化工品(不包括二甲苯)进口量为2010万吨和2130万吨。

 

表3我国主要液体化工品进口情况单位:

万吨

年份

甲苯

二甲苯

苯乙烯

乙二醇

异氰酸酯

对苯二甲酸

已内酰胺

合计

2000

57

116

105

27

251

24

580

2001

73

161

160

22

312

31

757

2002

86

180

215

29

430

32

972

2003

98

266

252

32

454

38

1140

2004

82

290

340

40

572

45

1369

2005

81

281

400

40

650

49

1501

2006

57

234

406

32

700

44

1474

2007

44

310

480

28

699

47

1608

2008

27

387

281

522

22

594

45

1491*

2009

79

440

364

583

24

626

60

1736*

2010年

63

322

274

509

19

508

48

1869*

2011年预测

2010*

2012年预测

2130*

数据来源:

海关统计

*合计进口量统计中,不含二甲苯进口量。

 

(四)国内水运货源需求预测

1、水运量预测

近两年,随着沿海主要省市多个大型炼化项目(如镇海炼化芳烃、天津石化芳烃、福建联合芳烃、中海油惠州芳烃、BP南京冰醋酸等)及下游需求企业(如海伦化学PTA、汉邦化学PTA、台化宁波PTA等)的建成投产,我国液化品内贸运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液体化工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跨国石化企业新建合资石化项目逐渐投产以及国内一些大型石化项目不断扩能的带动下,内贸运输增量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初步预计将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

根据发展经验,液化品运输贸易增长率约为GDP增长率的1.5倍。

在贸易方式、水运结构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以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0%、9.5%和9%为参数,初步预测2010年—2012年液化品内贸水运量将超过2000万吨、2300万吨和2600万吨。

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42010年—2012年液化品内贸水运量预测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GDP增长率(%)

10

9.5

9

液化品内贸水运量增长率(%)

15

14.25

13.5

液化品内贸水运量(万吨)

2020

2310

2630

 

2、分流量流向趋势分析

由于液体化工品种类繁多,不同品种的产需不一。

总体上,液体化工品的内贸水路调运量成网状分布,在华东区域内、华北至华东、华北至华南、华南至华东、华东至华南、华南区域内等六条流向上都有不同品种的液体化工品运输。

据易贸资讯统计,上述六条主要流向的液化品流量占到我国主要液化品内贸水运总量的80%以上。

其中华东区域内运量比例为44%,华北至华东占比14%,华东至华南占比12%。

预计未来2~3年内,在石化产业大力发展的带动下,液体化学品贸易呈较快的增长趋势,液体化学品总运量有较大增长。

随着跨国企业大型化学项目投产,区域内产业链拉长,原有初级化学品的长距离运输将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化学品运输的突增,尤其是华东区域内运输。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短驳运输也将成为内贸运输中的又一增长亮点。

在我国兴建的大型项目中,精细化学品的总产量超过200万吨/年,高端液化品运输需求会增加。

今后,以上海、南京、惠州为主的化工基地规模效应更加突出,加上原有的茂名、镇海、天津等化工基地,产量的规模化使得水运优势更加明显,总运量将继续大幅增长。

至2011年,上述主要六条流向的累计水运量约占主要液化品内贸水运总量的比例增至90%以上。

其中,华东地区镇海炼化、上海石化、BP南京等华东新扩建项目,水运量将有所增加;华北地区在烧碱企业及大连福佳大化投产后,烧碱、苯类水运量有望增长;华南地区由于福建炼化和中海油惠州投产后,苯类水运量显著增加。

因此,至2011年,华东区域内、华北至华东、华南至华东、华南区域内的水运量增速提高,所占比例增大。

而华北至华南、华东至华南航线水运量比例有所降低,其他区域的水运量比例将小幅下跌。

 

二、国内水运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一)国内液化品运力供给现状分析

1、国内液化品船队规模分析

在交通运输部加大化学品船运力调控及鼓励淘汰老旧运输船舶的政策下,2009年国内沿海跨省运输化学品船(含油品化学品两用船,下同)运力平稳增长,净增船舶数量继续回落,已从2006年运力增长高峰时的59艘回落到6艘(2008年为17艘)。

截至2009年底,沿海化学品船艘数同比下降2.7%,总载重吨位同比增长14.1%。

沿海化学品船的平均吨位为2741载重吨,比2008年同期增加17.3%。

201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国内新增沿海跨省运输化学品船15艘/9.5万吨,均为新建船舶。

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2010年新建化学品船平均吨位6333载重吨(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为3300载重吨、4777载重吨和5275载重吨)。

截至2010年10月31日,我国国内沿海跨省运输化学品船216艘/68.0万载重吨。

 

图2我国从事国内沿海跨省运输化学品船队

从上图我们看到,从2004年至2006年,沿海跨省运输化学品船运力逐年快速增长,到2006年增速达到顶峰,2007年开始回落。

主要原因是在2006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暂停审批新增国内沿海跨省运输油船化学品船运力的公告》有效地遏制了化学品船运力的盲目过快增长。

2007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国内沿海跨省运输油船化学品船运力调控政策的公告》,对新增化学品船运力提出了相应要求,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2007年至2009年运力增速减缓,对保持运力供需基本平衡发挥了一定作用。

 

2、国内液化品船舶结构分析

随着交通运输部加大对化学品船舶的安全管理,我国液体化学品船的船队结构得到明显好转。

截至2009年底CCS入级船舶81艘,艘数比例为38.0%,吨位比例为61.6%。

(1)液化品船舶船龄结构更趋合理。

12年以下的船舶占绝大部分,艘数比例为84.3%,占总载重吨比例84%。

表5液化品船船龄分析(截至2010年10月31日)

船龄

艘数

万载重吨

占总载重吨比例

26年(含26年)以上

8

3.9

6%

12~26年

26

7.1

10%

12年(含12年)以下

182

57.0

84%

(2)大吨位船舶有所增多。

我国液化品船队中,3000吨—5000吨船型50艘,占总运力的27%,3000吨以下的船型最多,有133艘,占总运力的31%。

超过5000载重吨的较大型船舶33艘、28.8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42%。

表6船舶载重吨位分级统计分析(截至2010年10月31日)

船舶吨位

艘数

万载重吨

占总载重吨比例

10000载重吨以上的

10

12.2

18%

5000~10000(含10000)载重吨

23

16.6

24%

3000~5000(含5000)载重吨

50

18.1

27%

3000(含3000)载重吨以下的

133

21.1

31%

(3)船舶运力集中度较高。

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中,绝对集中度指标(CRm)是最基本的集中度衡量指标,即规模处于前m位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

根据国内化学品船运输市场的运力统计表分析:

截至2010年10月31日,排名前四位的海南中化船务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扬洋化工运贸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化思多而特船务有限公司的累计运力份额达到了34.7%;排名前8位的液化品运输企业累计运力份额达到了47.9%。

按照贝恩产业组织理论,国内化学品船运力结构处于低集中度寡占型市场结构。

(4)民营企业发展较快。

从运输企业的经营性质看,在排名前20位中,国有企业占20%,合资公司占10%,民营企业占70%。

 

(二)运力增长预测

1、船舶订造情况

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底,经交通运输部批准的沿海化学品船运力为45艘/16.4万载重吨,油化船为56艘/39.5万载重吨。

截至2010年10月底,已经投入市场运营的化学品船运力为6艘/2.8万载重吨,油化船为13艘/11.1万载重吨。

预计化学品船和油化船在未来2-3年投入营运的运力约为82艘/42.2万载重吨,与2009年底相比,新增运力幅度为70%左右。

表7船舶载重吨位分级统计分析

船舶吨位

艘数

万载重吨

占总载重吨比例

10000载重吨以上的

5

5.9

14.0%

5000~10000(含10000)载重吨

31

22.2

52.6%

3000~5000(含5000)载重吨

21

9.3

22.0%

3000(含3000)载重吨以下的

25

4.8

11.4%

合计

82

42.2

100%

 

2、淘汰运力情况分析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老旧船舶管理规定》,船龄在12年以上的油船(包括沥青船)、散装化学品船、液化气船,为三类老旧海船。

国家对老旧运输船舶实行分类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对已达到强制报废船龄的运输船舶实施强制报废制度。

三类老旧船舶特别定期检验船龄为26年,强制报废年龄为31年。

截至2010年底,液体化工品船舶船龄在25年以上的为11.25万载重吨。

2011年强制报废的液体化工品船舶为2310载重吨,2012年强制报废4259载重吨。

与新增运力相比,强制报废运力可以忽略不计。

 

3、运力增长预测

根据交通运输部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底已经批准的新建与在建船舶情况统计,航运公司已获批文、尚未投入市场的新增运力达到42.2万载重吨。

由于化学品船是目前世界造船、航运界公认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之一。

在公司获得批文后,与船厂签订建船合同、图纸设计、船舶建造、检验等周期长。

至实际投入使用往往长达一年半至两年时间。

因此,假定2009年、2010年上半年和2010年下半年获批的新增运力分别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投入使用。

并考虑2011、2012年的拆解运力分别为0.23万载重吨和0.43万载重吨(2013年无强制报废船舶)。

预计未来2-3年我国新增的化学品的(含油化品船)运力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82010年—2013年液化品船运力预测

年份

万载重吨

年增长率

2010年底*

68.0

16.4%

2011年底

81.3

19.5%

2012年底

94.8

16.6%

2013年底

105.1

10.8%

注:

1、截至2010年底的运力以目前的现有运力近似替代。

2、新增运力中忽略航运公司以新换旧的运力增减情况。

3、包括内外贸兼营船舶。

(三)国内水运市场供需缺口(过剩程度)分析

船队运力的平衡是动态过程,平衡是相对的。

由于运输业的特殊性(季节不平衡性、货流不平衡性、运输服务的非储存性等等),运力的适度过剩是需要的,也是合理的。

从国外对于运力平衡的研究来看,主要是由国际研究机构发布一些有关船舶利用情况,供航运业参考。

如:

联合国贸发委经济研究(UNCTAD)采用吨船产量的估计值定期出版关于世界油轮船队的运力报告。

刊登每年度船队运输周转量和船舶总载重吨的比值,选择比值最大的吨船产量作为正常营运条件的船舶效率,以后各年的船队运力以该年的船舶总吨位和正常营运条件下的吨船产量相乘,船队运力和该年的实际运量的差值作为对运力利用情况的评价。

受我国液体化工品运输市场数据不足的限制,本报告采用不完全统计法和市场调研办法计算分析运力过剩程度。

方法一、年平均航次数

根据市场调研的航线运量比例和平均航次数,并假定船舶营运率为90%,沿海液化品运输的年平均航次数为40。

表9国内液化品运输市场供需过剩程度(方法1)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船舶运力(万载重吨)

51.2

58.4

68

81.3

94.8

运力的理论水运量(万吨)

1945.6

2219.2

2584

3089.4

3602.4

实际水运需求量(万吨)

1670

1760

2020

2310

2630

过剩程度

1.17

1.26

1.28

1.34

1.37

注:

受贸易批量限制,船舶装载率以95%计算。

 

方法二、专家调研法

某大型液体化工品运输企业,长期从事远、近洋国际航线及国内沿海航线的液体化工品货物运输、船舶管理业务。

根据其整理分析的运力统计值和水运需求量,未来两年的运力供需过剩程度如下表所示。

表10国内液化品运输市场供需过剩程度(方法2)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运力(万载重吨)

51.2

58.4

69.3

79.9

80.6

运力的理论水运量(万吨)

2048

2336

2772

3196

3224

实际水运需求量(万吨)

1670

1760

1960

2280

2500

过剩程度

1.226

1.327

1.414

1.402

1.290

从上述两组统计方法计算结果来看,都反映了未来两年液体化工品运输市场的运力过剩程度较为明显。

运力/运量的过剩程度大致为1.2的水平,运输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