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63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docx

野外生存及医疗有关知识

野营须知

露营很有趣,但安全是第一要素,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01 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02 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03 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蓬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04 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05 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06 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07 为防止虫子进入,可在帐篷周围撒一圈煤油。

08 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

09 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

10 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

  知道了这些,你是否也想调整一下,那公式化的的上班生活,然后利用假曰投入大自然呢?

而投入大自然最简易的方式就是露营,何况露营生活,可以远离烦嚣的都市,还可以改变一下单调而乏味的休息,当假曰后,你将又有一股新生活的冲动。

露营是什么?

露营是指不依赖山屋、旅社等人工设备,而是用自己准备的道具,在山野中生活过夜。

往昔露营活动,最常见於童子军运动及军队活动上的名词,而一般则是指野外,大自然中,以停宿为中心的自由活动方式称为露营,但它仍有许多的形式与方法,非千篇一律,甚者,大如军队的夜宿,小至只有一人的露营,都可以广泛的被认定为露营。

  当我们选择好营地,准备宿营时,应首先搭建公用帐篷。

在营地的下风处搭好炊事帐篷,建好炉灶,烧上一锅水,然后再依次向上风处搭建用于存放公用装备的仓库帐篷和平共处各自的宿营帐篷。

当整个营地的帐篷搭建好时,烧的水已开锅,可以马上饮用并开始做饭。

另外,千万别忘了,在下风处,远离水源的地方再搭上一个简易厕所,以免用时着急难堪。

  参加野外活动时,经常会在野外露营,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搭建营地的同时,建一个简易的野外厕所是极为必要的。

野外厕所应选择在营地的下风处,地点要比营地稍低一些,并应远离河流(至少二十米以外)。

最好是挖一个宽三十厘米左右、长五十厘米左右、深约半米的长方形土坑,里面放些石块和杉树叶(消除臭味)。

三面用塑料布或包装箱围住,固定好,开口一面应背风。

在厕所内准备一些沙土和一把铁锹,另准备一块木板或纸板。

便后用一些沙土将排泄物及卫生纸掩埋,并用木板或纸板将便坑盖住,以消除异味保持卫生。

另外,在厕所外立一较明显的标志牌,使别人在较远处即可看到厕所是否有人正在使用。

当露营结束时,用沙土将便坑掩埋好,并做好标记,告诉其他参加野外活动的人。

渡河常识

  河流是野外活动时常遇到的障碍,有的河流缓缓而过,清澈见底;有的则是水流急,你该如何涉水渡河呢?

  首先你要对河流进行一番“侦察”,做到心中有数。

  先了解河道的深浅、流速,河底的结构。

仔细观察之后再确定渡河的地点和方法。

  涉水渡河要选择河水较浅、水流平缓、无暗礁、暗流和漩涡的地点,如果水深过腰、水流速度超过每秒钟4米的急流、不要无保护地涉水过河。

涉水过河时,应当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划破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

如果河底是淤泥底,应脱去鞋袜,赤足过河。

  山区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温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时要有适当的保护。

  手持一竹竿,帐篷杆,树枝等支撑在水的上游方向;

  腰间绑一保护绳,在水中摔倒或被水冲倒,有保护可避免危险;

  在河两岸石块上或树木上拉架一条绳索,涉渡者手抓绳索或将安全带通过绳套和铁锁挂在绳索上过河;

  在河两岸架设一条有保护的绳索拉过河。

集体涉渡时两人或三人、四人,彼此环抱肩部、身体强壮者应于上游方向,相互移动过河。

  冬季涉渡冰河,应将棉衣和棉鞋脱下,涉水过河后再立即穿上,应注意不能穿棉衣裤和棉鞋过河,水湿后容易造成冻伤和失温。

  遇有较大的河流,不要轻易涉渡,可就地取材制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简易救生衣等。

  涉渡冰河时,最好在早晨通过,因为河水主要来源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夜间气温低、消融量小,早晨时河水最浅,容易涉渡。

_

关于野外食物

独自旅行是很苦的,因为你无法象平时那样正常的饮食。

所以经常看到的现象就是在野外吃不如平时好反而运动和消耗还比平时大得多,而且在野外饮食卫生条件也差。

在野外吃什么和怎么吃便成了个大问题。

先让我们来看看人体究竟需要些什么,如果按对其依赖的程度来排列的话人体所需要的依此是水、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下面就依此谈一谈在野外如何摄取这些元素。

1,水:

水是生命除空气外最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般来讲除了沙漠戈壁大多数地方都是容易找到水的,但一定记住有几种水是不能饮用或不能直接饮用的:

A,雪水,在雪山上一定得先把雪化掉有条件就烧烧没条件就放进怀里捂捂再喝,直接吃雪会使体温降低,而且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体温一旦过低便会神智不清,失去正常的思维能力和产生幻觉(很多冻死的人的表情并不痛苦便是这个原因);B,死水,这里死水是指周围没有生命如草、动物、树木等,水边没有生命的水是不能喝的,这通常意味着水里含有有毒物质;C,有异味的水,森林里尽管总有些树叶草根的腐味但受污染的水的气味与植物的腐烂气味还是有区别的;D,有异常颜色的水;F,不流动的水;G,浑浊的水;有些地方的水同时具有以上列举的两项以上的特征,反正B、C、D三项是万不能喝的(烧开也不行),F、G如没有B、C、D的特征是可以在经过沉淀或过滤去掉杂质和煮沸后是能饮用的,瀑布的水和水边草木丰茂的流动的水则放心饮用。

建议带一支过滤吸管。

2,糖:

A,糖是能量的主要来源,维持体温和产生工作活动能量都靠糖的分解,而脑组织的活动则完全依靠葡萄糖的氧化。

当糖的供应充足时身体对于蛋白质的需要量可相对减少,同时多余的糖类也可转化为脂肪储藏起来;B,糖的摄取是很方便的,淀粉食物就是一种常见且易于找到的含糖的食物,比如馒头、米饭、面条等,更方便的有糖果、巧克力等;C,在野外时能为你提供最快最方便的能量的元素是糖,通过蛋白质和脂肪提供则要经过更长过程,一块巧克力肯定比一块牛肉更快地给你热量;D,我通常在野外会带很多小块的巧克力,特别在寒冷的雪山遇险巧克力简直就是救命的东西;F,独自在野外多吃糖类食物是有好处和方便的,糖类食物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浪费的,它在为人体提供了热量后多余的便成了肝糖元、肌糖元和脂肪储存了起来,在遇险(尤其是在高寒地区)时维持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蛋白质:

A,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主要成份,是构筑新组织和修复旧组织所必须的要素。

就营养价值而言,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要高,在野外一定要注意对蛋白质的摄取;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每一种氨基酸都有它特有的功能,所以选择食物时不要认准一种主食,混合的主食能让你摄取到更多种类的氨基酸,所以很多时候有些营养价值并不高的食物一经混合便能得到很高的营养价值,在野外我常把大豆粉、小米粉、玉米粉和芝麻糊混合开水做成我自创的野外食品;C,能在野外吃到鸡蛋是很幸运的事,但如果到一连几天鲜见人烟的地方显然不可能背几打鸡蛋(背包已经够重了,独自旅行最大的苦就是负重太大,因为帐篷等集体装备无法让别人分担),所以得另想办法,我经常带一些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物比如猪肝(超市很容易买到卤制的保鲜包装的猪肝)、鸡精、和鱼罐头等;D,在能吃到好东西的地方一定捡有营养的东西吃,别太挑味道;E,经常带一些口服氨基酸胶囊,在无法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或肠胃出了问题而无法正常消化吸收时我便服用这药物,通常口服氨基酸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实在是在条件艰苦的野外补充蛋白质的佳品。

4,维生素:

A,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如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如维生素B族、C),每一种维生素都有它的特殊作用。

B,动物的肝脏和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而绿色和红色的蔬菜中则含有维生素A、E、K,B族可通过蔬菜和药物摄取,C则在水果和蔬菜中常见。

野外的特性决定了要全面地摄取维生素是困难的,所以我常带一瓶"善存"片来弥补维生素的摄取不足。

5,微量元素:

铁、锌、钙等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可从动物肝脏中摄取和服用上面提到的"善存"片(除维生素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总之在野外饮食一定要精,以下是一些野外饮食经验:

1,早上一定多饮水,因为夜晚人的水份丧失很厉害,同时吃些含糖丰富的淀粉食品如馒头,没有条件就吃糖和巧克力,再吃些消化起来很慢的东西,如很干的面饼、干肉,这些东西会使你行军一天也不会饿;

2,中午的饮食分两种情况,一是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允许时可以做些煮肉块(和着菜和调味品),记住喝汤,那里面是精华,没肉菜就烧开水冲大豆粉、小米粉、玉米粉和芝麻粉的混合食物,二是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条件,比如登山途中,登山是没有午餐这一说的,只要危险地段没过你就得一直走,无论是几点钟,而且很多地方根本无法长时间停留,所以一般国际上都把早晚餐之间的一餐叫行动餐。

这一餐讲究的是效率,登山时行动食不要选太不好消化的食物,要知道上午行军半天本来就有些疲乏,吃不好消化的会加重胃的负担,增加往胃部的供血,以至脑部供血就相应减少(我们经常午餐后有些疲倦就是这个原因),登山吃的行动食都是早上甚至头天晚上就做好的,一般是碳水化合物、压缩干粮、咸菜和茶;

3,晚上可以弄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弄什么可根据自己带的食物来定。

4,多准备小块的巧克力,这是绝佳的热量来源,还有土豆,这是一种到处都有的食物。

生火作饭时就把它丢进火的下面,用燃烧过的柴把它埋起来,当熟的时候香味上飘,让人流口水。

5,森林里有很多的蕨类植物和野生菌,这些都是美味(只是采菌时注意,色彩鲜艳的可能有毒),记得一次烧了菌汤,加上火腿肠一起烧,然后将就菌汤泡方便面再加上胡椒,那个鲜啊。

6,罐头是很好的野外食品,通常买小包装的,在中午时吃一点,用塑料袋密封好在晚上便彻底解决,吃完后将就残油倒进水烧汤。

7,带点奶粉好有牛奶喝。

8,准备野外食品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选择每一个食品都要有理由,这种食品是富含蛋白质还是大量含微量元素是方便携带还是方便作熟。

要知道背包的容积实在太珍贵了。

急救之医委必备

医务委员随身携带药箱,对可能出现的症状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一般短期活动可能会出现划伤、跌打扭伤、中暑、蚊虫叮咬、肠胃不适、感冒、发烧、等疾病。

常用药包括:

外伤类:

棉签、红药水、酒精、绷带、纱布、白胶带、止血带、创可贴、云南白药、红花油(正骨水)。

肠胃药:

胃舒平、弗派酸、黄连素。

感冒药:

速效感冒胶囊、银翘片、乙酰螺旋霉素、止痛片、退烧片。

其它:

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水、扑尔敏、乘晕宁、京万红。

急救之其他病症

a头痛时:

打喷嚏,发寒,头痛,这是感冒初期的症状,使用普通感冒药,多休息即可治疗。

如果在野外露营时感冒,多吃温热食物,多穿几件衣服保暖身体,早点睡觉,让身体出汗,症状就会好转。

内衣潮湿要换掉。

如果迟迟不退烧,可服用解热剂。

b、①左下腹部发痛,可能是食物中毒,或者身体受凉,服用正露丸这类药品,并保暖腹部,静躺保持轻松姿势,好好休息即可痊愈。

②右下腹部发痛,有盲肠炎的危险。

可先服些止痛剂,并迅速送医治疗。

③胃部发痛时,头部发烧,会恶心,可服用肠胃药治疗。

c、野外活动中,饮食改变,上厕所不时间规则,容易引起便密。

充分喝水可以改变此情形。

3、过敏症状:

打喷嚏(如感冒状),皮肤起疹,严重时会红肿。

4、牙痛:

把树叶捣碎塞住牙洞,牙受损用一小布垫在牙穴上,咬紧止血。

若疼痛不止,口含消炎药片。

5、昏迷:

让患者平躺,先检查昏迷的原因,及时处理流血的伤口,检查呼吸是否畅通,清除鼻咽部分的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停止呼吸,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热虚脱的人要及时补充盐分。

要是低血糖者,要注意及时补充糖分,手按人中穴,为病人服浓白糖水。

注意:

时间就是生命,出现昏迷现象,千万不可拖延。

急救之外伤

(1)外出血:

A、如果伤口较小,用清洁布块直接压在伤口上面,即可止血,反复替换被血渗透的布块,直到出血减弱,再用消毒纱布盖好,进行包扎。

B、若是流血不止情况危机,必须用止血带止血。

C、打击头部有肿包时,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如有伤口,洗净,消毒,贴上纱布。

用绷带扎好。

如果还有恶心,耳鼻出血症状,可能头盖骨负伤或脑震荡,保持患者安静休息,尽快与医院联络。

(2)烫伤:

a、轻微烫伤,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清除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涂抹清凉油或消烫伤膏。

b、严重烫伤,用清洁纱布盖住,立刻送医院,c、若起水泡,在二日内用消毒的针,轻轻挑破,挤出泡内液体,包扎好。

(3)骨折、扭伤及脱臼:

脚滑倒或身体不平衡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脱臼或扭伤。

关节错开,不在正确位置相接,或者瞬间错开,再回到原来的位置时,关节周围发炎,这是扭伤。

如果关节脱节,不能恢复原状,就是脱臼。

若是骨头折断,既是骨折。

骨折伤口马上肿痛,而扭伤和脱臼要过一会才会肿起来。

不要移动患者,勉强走路,伤口会恶化。

(6)冻伤:

轻度冻伤,可以把冻伤部位放到温暖处,可以用茄秧,辣椒秧煮沸浸泡,禁止用火烤,雪搓,冷水泡,捶打患部,冻伤后水疱应在一两日内切开,排除液体。

重度冻伤千万不可挑破水疱,不能摩擦伤处。

最好用厚被回暖。

喝姜汤。

(7)溺水:

将伤员抬出水面后,立即清除口鼻内水,泥及污物,解开伤员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抱起伤员,使其背朝上头向下垂,吐出进水。

若昏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8)眼耳入异物:

①眼:

检查眼球和上下眼睑,用湿纱布布角移走异物,用清洁的凉开水或眼药水冲洗

②耳:

a活物入耳,可用几滴酒精或白酒滴入,或用手电照射将它引出(昆虫有趋光性)。

b、耳朵进水用干布条吸净,或头微倾,耳朵向下,同方向脚轻跳。

(9)蚊虫叮咬:

野外活动要穿长衣长裤,避免蚊虫叮咬,被咬伤后,应立即涂抹风油精。

(10)伤病:

1、身体不适:

感到头昏脑涨应放松心情,躺下解除束缚,寻找病因。

A脸色苍白,发冷汗,是中热衰竭的症状,应将双脚抬高,身体躺卧,保持安静,让患者休息.

B,若脸色发红,呼吸急促,但不出汗,可能是中暑,首先将中暑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躺下(头不能太高),解开衣领,用湿毛巾敷在头部,快速通风,吃人丹或藿香正气水.重者,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掖下,同时用冷水反复擦身,扇风。

c有呕吐症状时,要俯卧,右手放在下巴,当作枕头,放松身体.采取仰卧的姿势,吐出的东西会堵塞气管,而俯卧或横卧呼吸较通畅.患者吐完东西后,要漱口,要让他安静休息.如果症状没有好转,要赶紧送医院。

野外方向判断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

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

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利用罗盘(指北针)开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如磁针N端指向36°。

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

  1、尽量保持水平;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180°的方向误差;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

40的时间,其一半为7:

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

(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

(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减1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

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夜间星体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1、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

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

  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

  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

  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

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

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

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关于野外营地急救

野外露营时,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如着火、风、雨等,下面的方法可以帮你摆脱困境。

⑴帐篷起火:

帐篷大多是尼龙织物,虽然抗拉强度好,但易着火。

如果刚刚起火,赶快跑出,弄断拉绳(支索)、推倒支柱,将火扑灭。

火势猛烈时,索性放弃灭火,逃出生命即可,旅途中的财物不多,毁掉算了。

这时,关键要防止火势扩散,如防止烧着邻近的帐篷,防止引起山火(森林火灾)。

防森林起火的办法是,在帐篷燃烧的周围一圈多泼些水,不要让帐篷立着烧,要将其扯落到地面烧。

⑵帐篷被淹:

帐篷被水淹,这时穿的和盖的衣物和被褥可能全湿透。

在这时,重点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对湿透的衣、被及帐篷可以不予理睬,尽快转移到避风无雨的干燥地方坐等天明。

身上的衣服湿透,如是热天,可以除去无妨;若是寒冷天。

湿了照穿勿脱,因为湿衣也能保暖。

有可能的话,赶快找些树枝和干草生火烤,不要再睡着。

⑶防治动物侵扰:

若遇见狼、狗之类的野兽,最好呆在帐篷中,不予理睬。

同时做好有效出击的准备。

一般野兽不是由于饥饿至极,不会轻易伤人,我们可以在帐篷外放些残食,让他们有获而归。

对待动物能避则避,若出击就要有效。

如何寻找水源

如果有朝一日,当你置身於崇山峻岭之巅,整日穿梭於广阔的森林里,而食水用尽口渴难受,且前是林海,后无水源,你如何冯你的智慧去获得所需之水份?

相信大家可能均无此经验,但如身历其境的话,你是否立刻能找到水源?

何处是水源?

  除非你身在大沙漠,否则水源寻找很容易,而植物代用水亦遍地皆是,只要你对植物有深切认识,敏锐辨别与观察力,都是捶手可得。

首先谈谈普通水源:

  1、地下水:

举凡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唯须注意消毒。

  2、地上水:

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其收集方法如后:

泥泞水:

首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将水例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即可饮用。

雨水收集:

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

如无利器挖孔,可用长布条沿树干缠绕,约留尺许於容器内,雨水及沿雨布条引入。

露水收集:

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之。

或可用石头收集在地上挖一直径三尺左右的浅坑,其上铺一帆布(或纸张、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棋上排成高约三尺的V字型,则露水沿石而下积聚於帆布内,代用次日除去石块,即可得3-5c.c然后消毒饮用。

  3、若逢地上、地下水源均枯干时,或水源不洁不得饮用时,可在植物上找到代用水,其采集方法於后:

  水树:

凡树体积粗大、叶阔大、多生果实,则树身藏水丰沛。

只要用利器在树干上挖一洞,即有水流出。

但须注意,挖洞时应在太阳西落之后,时已黄昏始能得水。

  水藤:

分布於八百公尺以下溪畔,潮湿地带。

将其茎割切一段,即有水泊泊流出,待流尽后,在约其上约一尺年切割一段,水在源源流出。

  仙人掌:

各种仙人掌含水甚丰,切去顶部,汁液即自切口流出,然后捣碎果壳果果肉以吸管吸取汁浆。

但如发现其汁液为乳白色时,则切勿饮用,因可能有毒性。

野生蔗:

只要在树干上挖洞,水则流出。

亦可砍去枝叶,以切口对嘴儿饮之,为其味生涩,但如无其它方法,则野生蕉亦为最佳植物代用水。

棕榄:

此法收集较费时,砍倒树干,割去顶端,斜放地上,用容器在根部盛接,每八小时去茎一段,一日约可得五至八cc之水。

  竹:

如粗大之竹类、麻竹、桂竹、孟宗竹等,茎风均含少许水份,干裁之竹茎内含更多量水份,成其雨后采取方便,唯须注意筒内水否清洁。

  椰子:

未成熟之小椰子可食,成熟之椰子果,其汁液解渴清凉无比。

可治便秘消化不良诸症。

  野丝瓜:

将茎与根部切断,以容器纳入收集,或用塑胶袋包扎切口,次日收回,约可得五至六cc之水。

  4、另个亦可利用动物之指引而获水,因动物出没处,其附近必有水源。

其次也要注意水源是否清洁,普遍监别法是吐口唾液水面,如迅速散开则可饮,若能聚不散,其水必不洁,必须消毒后方可饮用。

  常用消毒法:

  1、煮沸法。

  2、碘酒消毒法:

以药箱中碘酒以1000cc加入8.2%之比例即可。

  3、药片消毒:

普通急救箱中应具备此类药品,1000cc水中加入二片饮水消毒片。

还有,可以采用太阳光来照射放在盆子里面不干净的水,上面罩个保鲜膜,下面放一个碗,保鲜膜中间放一个小石头,这样水就流到晚里面了,这就是得到蒸馏水的方法。

被应用在若尔盖缺水时候。

在野外对付雨天的小常识

在野外对付雨天的小常识

  将地图放在好拿的地方,如雨衣口袋或背包顶袋,并作好防泼水处理。

若有戴眼镜,请先戴一顶前檐凸出的棒球帽再外罩雨帽,如此可令你视线较佳。

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

雨具以两截式雨衣为宜,雨裤用吊带支撑可防止下滑。

  雨具永远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之侧袋、顶袋或主袋顶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