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66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2020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

(一)

一、填空题。

(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

”“等一等!

”“别射!

”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

”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10分)

答: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位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

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

”比较合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

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

(10分)

老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

收集了。

师:

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谁先来。

生(一男生):

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

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

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

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

为什么?

答:

明显是不合理的。

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

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

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

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

如:

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

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

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

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

老师说:

“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

怎么办?

(10分)

答:

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

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

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

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

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五、简略写出自己所教年段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答:

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6)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况)中进行。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9)给下列字词注音:

慰藉(jiē)苍劲(jìng)潜(qián)伏戛(jiá)然而止

装载(zài)炽(chì)热揩(kāi)拭殚(dān)精竭虑

(10)下列词语有错字吗?

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

(4分)

迫不急待(及)穿流不息(川)凭心而论(平)世外桃园(源)

再接再励(厉)一愁莫展(筹)如愿已偿(以)管中窥豹()

(11)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德不孤,必有邻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的人是。

你最欣赏他的哪部作品?

欣赏的原因是什么?

1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行和人文性的统一。

1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1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各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方面内容。

1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8、综合性学习应重点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19、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关于识字的要求是:

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20、“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是针第_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

2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这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

22、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的要求是:

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3、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4、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对偶、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

25、记叙文按表达分类,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四大类。

26、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7、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等。

28、根据上句填下句: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④出淤泥而不染,浊青莲而不妖。

29、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1、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32、成语填空:

(天)马行空(心)猿意马(万)马齐喑 (悬)崖勒马 

33、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3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35、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实施建议).

34、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35、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6、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阶段性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3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电影),(电视),(图书馆),(纪念馆),(演讲会)等等.自然风光,文明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3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要下雨了》)

1、请写出学习这段话的思想感情、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目标。

(8分)

思想感情(2分):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说明要下雨了。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渗透品德教育。

知识(2分):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学生对重点词句的领悟可谓水到渠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言能力(4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逐层深入的提问,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设计一次高年级命题作文训练。

写清习作题目、习作要求、习作内容和习作提示。

(12以“校园,我从这里起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字数在600字左右;2写出自己的感受;3自定立意;4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提示:

是一道命题作文,适合写叙事抒情类散文。

写好这道题的前提是:

审清题意,选准文体。

题目蕴含着一个形象的比喻:

校园是“我”积聚知识能量、增长见识才干、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人生码头,“我”从校园这个人生码头起锚.开着人生之船扬帆远航。

题目的基本含义就是要形象具体地写出校园对“我”成长的巨大作用。

 

2020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

(二)

1、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1、词的分类有(B)A、主语、谓语、宾语等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B)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3、语文教学应在(C)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B、以学生为主体C、师生平等对话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四、把下列名句、谚语等补充完整。

(4分)1、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五、填字成成语(左)顾(右)盼(南)辕(北)辙(求)同存(异)惊(天)动(地)自己写出以上形势的成语2个:

大惊小怪、眼高手低、六、简答1、说说《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什么答: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特别强调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

2、新课程标准根据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答:

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简要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一、二阶段语文必背诗文作者篇目的具体内容至少两首。

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七、论述题。

《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

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答: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论述第一条如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八、作文任选一题。

题目:

1、扩写诗句《一枝红杏出墙来》要求:

①展开想象,符合诗歌内容,健康;②字数在600字左右;答:

自己准备,答案略(对不起了,我的作文不好)2、写一篇简短关于语文的教育教学论文答:

自己搞。

2020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和()。

2.语文课程评价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

3.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语文课程评价是指以()为依据,以()为手段,以()为目标,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因素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方案及语文成果等诸多方面作出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5.语文课程评价的范围比语文教学评价要广,它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6、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根据()和()来确定的,并从根本上规范和引导着语文课程评价的运行方向。

其中最能反映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规律、对评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