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71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7 大小:5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7页
亲,该文档总共2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2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新教材全新备课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1小数乘法

2位置

3小数除法

4可能性

掷一掷

5简易方程

6多边形的面积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8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

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与植树问题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物体的位置,找到相应的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会描述和辨别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推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2课时)

4、可能性——————————————————(4课时)

5、简易方程————————————————(17课时)

6、多边形的面积——————————————(10课时)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3课时)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增强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安全教育。

3.强化心理思想。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

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

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

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课前准备:

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5.上课听讲:

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6.下课活动:

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7.集合整队:

快、静、齐。

  8.午读:

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9.放学要求:

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

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

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

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

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

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

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要”:

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

  “四勤”:

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

  “八不”:

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

  四、总结:

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

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法、减法。

对小数并不陌生。

但是,因为对小数加法、减法的深刻印象,可能会导致学习本单元小数乘法时出现数字上下对齐、点小数等错误。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法:

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启发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

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

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

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

(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

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

3.5×3,教师板书:

3.5×3。

4.探索:

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

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

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

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

展示:

3.5+3.5+3.5=10.5(元)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板书意义)

方法2:

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

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

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

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

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

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

出示(边说边演示):

35角

×3

105角

强调:

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

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

0.72×5。

师:

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

加法和乘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

(见板书设计)

引导: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

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

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

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

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

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

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

(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

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

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1.48×23=()0.148×23=()()×()=34.04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

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课后反思:

 

小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算法。

2.会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

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

学法:

练习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己回忆,个别提问,其他同学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6.5×10=0.56×100=3.78×100=

3.215×100=0.8×10=4.08×100=

⑵4.1×9=1.2×3=5×5.8=0.28×3=16.5×4=0.796×7=

教师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

4.8+4.8+4.8+4.8用加法的简便算法表示是()×().表示求()是多少,求积时可看成()×(),先得出积(),再从右起点出()位小数,得()。

3.笔算练习。

0.32×47=1.6×52=64×0.25=1.37×21=

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见特卖会时是不是都有点心动?

小刚也遇见了特卖会,那你帮他算算他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

某商店牛奶搞特卖活动,每盒牛奶1.4元,买四赠一。

小刚要买20盒牛奶,至少要带多少钱?

分析:

“买四赠一”的意思就是买5盒牛奶付4盒的钱数,求买20盒需要多少钱,就是求实际应付的钱数。

方法一:

先求出20盒里有多少个(4+1)盒,再求出买4盒多少钱,最后求出一共需多少钱。

20÷(4+1)=4(个)1.4×4×4=22.4(元)

方法二:

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钱的,再求出买20盒一共需多少钱。

20÷(4+1)×4=16(盒)1.4×16=22.4(元)

2.运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巧计算

根据24×25=600,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0×25=()

(2)2.4×25=()

(3)()×25=0.6

思路导引

(1)24×25=600

(1)24×25=600

↓×10↓不变↓×10↓÷10↓不变↓÷10

240×25=(6000)2.4×25=(60)

(3)24×25=600

↓÷1000↓不变↓÷1000

(0.024)×25=0.6

小结: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3.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4题。

组织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归纳出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

4.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指名学生朗读题目。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算式。

组织学生列出竖式,033×4=(千米)求出结果。

教师强调:

在计算过程中,先观察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核对计算的结果中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课的巩固,同学们对小数乘整数是否有更深的了解?

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用竖式计算。

4.6×6=8.9×7=15.6×13=

0.18×15=0.025×14=3.06×36=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买四赠一”

两个数相乘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那么积也会随着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

 

课后反思:

小数乘法——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法:

观察、分析、比较。

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0.7×59×0.81.2×60.23×314×31.4×3

口算后提问:

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

26×71.36×1230.8×25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小数乘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

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

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师:

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该怎样计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生:

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

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

如何列式呢?

生:

2.4×0.8

师:

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

2.4

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

×0.8

1.92

生2:

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

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

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

(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师:

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

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师:

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积呢?

生:

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0.56×0.04

师:

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

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

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

(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

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

(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

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三、巩固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