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32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教案第三单元文档格式.docx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

围绕(造句)

     茂盛:

(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

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

清楚

     朦胧:

不清楚(说出反义词:

清晰,清楚)

     仙境:

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

(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

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

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

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24)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

(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

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

(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

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第三课时(§

25)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

(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

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日月潭 

中午 

清晰可见 

风光秀丽吸引了中外游客

雨中 

一片朦胧、

教学反思:

10、葡萄沟(§

26——27)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交际目标:

利用对话和人热情相处。

   3、能力目标:

自己动手感悟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四、教、学具:

   音响设备、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五、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表演式、游戏式、自学式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26)

 一.出示课题,读题。

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二.检查与学习。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

新疆吐鲁番

  ②出示"

吐鲁番"

、"

葡萄沟"

新疆"

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

为什么?

  ①仔细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收获。

  ②交流讨论。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

盛产。

  d.有一个顿号。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正确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读准生字,给正确的读音打"

√"

  凉棚(pé

nɡpó

nɡ)好客(hǎohà

o)荫房(yīnyì

n)

  (3)读通长句子,注意下面3句话。

  ①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扛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②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③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荫房里制成葡萄于。

  4.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27)

 1.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

(板书:

葡萄沟)

  

(2)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好地方)

  (3)提出课时学习目标

  为什么说"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指名回答思考题。

盛产水果)

  "

盛产"

是什么意思?

出产水果很多,可说盛产--出产的大米很多呢?

杭州盛产什么?

  (3)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

老师引读第二句。

(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

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小结: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过渡:

葡萄沟不但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这一自然段,编好句序。

  

(2)再次默读,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用"

--"

划一划这些词。

  交流、讨论思考题,提醒学生注意"

这时候"

也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看,这段话是从第几句开始,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3)学习第二句

  ①指读,其他同学思考:

这句话写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

夏季枝叶茂密

  ②你从哪些词与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

枝叶怎么会像凉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

(凉快、惬意)

  带着舒畅的心情读句子。

读时,重音读哪一个词?

(凉棚)

  自由准备后,再指读。

  (4)学习第三句

  ①自由轻声读句子,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

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

  (根据回答板书:

秋季葡萄)

  ②哪些词写出了葡萄的美丽?

  ③着重理解"

五光十色"

的意思。

  (板书:

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

描写葡萄的什么美丽?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颜色?

形容颜色多的词还有哪些?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b.在文中,把"

换成"

五颜六色"

,行吗?

  ("

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

同时,也说明葡萄成熟了,获得丰收)

  ④指导朗读。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

  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⑤小结:

不管是夏季,还是秋季,葡萄沟的景色总是那么美丽。

景色美丽)

  (5)学习第六句。

  ①男生齐读句子。

  ②说说句子讲谁怎么样。

  ③你从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

谁会"

和"

说个够"

  ④女生齐读句。

注意突出反映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

  (6)小结:

学了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7)包含着赞美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葡萄干有名)

  (3)用"

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

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

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

的三个词的结构。

然后说说这样的词;

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

  (5)小结:

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5.总结

  

(1)讨论: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3)师小结:

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4)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11、难忘的泼水节(§

28——29)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28)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

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

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

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

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

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

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

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29)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

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12、北京亮起来了(§

30——32)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改革以来的巨大变观。

  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朗读长句子,理解词义。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30)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感受一下北京夜晚的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你们的词语读得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请一位同学试一试,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夜幕下的北京哪儿最吸引你?

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31)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齐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挂图,展示东西长安街夜景。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画面,读相应的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王府井、西单等商业街的画面。

    ②方法同上,重点说说,你在街道上看到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出示故宫夜景图,让学生感受故宫的美。

    ②理解“年轻”让学生了解故宫。

    ③齐读。

   5.齐读第五自然段。

    ①理解“辉煌”。

    ②想一想这一段与哪一自然段相呼应?

  三、朗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奖”。

               第三课时(§

32)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看图说一说,北京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历史悠久,景色美丽迷人,请你把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

  三、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3.比一比,组成词语。

    问(  ) 句(  ) 府(  ) 些(  ) 奇(  )

    闪(  ) 勾(  ) 咐(  ) 紫(  ) 夺(  )

  四、作业

   1.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流不(  ) (  )光(  )色 (  )(  )闪闪

  (  )幕降(  ) (  )灯(  )照 (  )彩(  )目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灯的海洋 环形路

          王府井  辉煌

         光的世界 西单亮丽

         故宫

语文园地三(§

33——35)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4、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

  5、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6、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理解“贵贱”的意思,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词性。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口语交际中的表演道具。

  3、中国地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

  4、白纸、水彩笔。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33)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

请学生先读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

①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同。

②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