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毛概辨析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74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版毛概辨析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毛概辨析题.docx

《版毛概辨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毛概辨析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毛概辨析题.docx

版毛概辨析题

毛概辨析题(15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确。

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的。

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3、"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

(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

  

(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

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4、改革、发展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阻碍改革、发展。

(错误)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稳定是前提。

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

5、对外开放意味着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错误)

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

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特区姓"资"不姓"社".(我国特区姓"资"而不姓"社")(错误)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是:

(1)我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

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

(2)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主要是:

①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

经济特区已成为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获得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窗口,使世界了解我国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窗口。

③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经济特区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总之,特区姓"社"不姓"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错误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2.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此观点错误。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分配的领域的实现和保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

3、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错误)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这一含义的确定,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也对指导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等。

4、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错误)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涵盖一切领域。

因此,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作用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5、坚持公有制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体地位。

(错误)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但这种主体地位是指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而言的,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是可以有所差别的。

比如,在不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和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在对外开放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外资经济。

6、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正确)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需要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但是,同一种公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也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多样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而且还应努力寻找和创造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股份制、股分合作制、合作经济等形式。

7、按劳分配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正确)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按劳分配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体现。

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分配制度,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8、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

(错误)

(1)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

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能够做到既提高效率,又兼顾公平的。

因为,一方面,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社会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

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

(2)效率与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

9、先富不会带来共同富裕。

(错误)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

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

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

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10、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错误)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

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

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

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

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

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

11、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

(错误)

(1)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12、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

正确。

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容纳的生产力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股份制是资本组织运营的形式,其性质由控股权决定,因此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

13、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

错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在很长的时间阶段,都不能改变农业的基础阶段

实现现代化,必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用高科技武装传统农业

14、国企改革就是实行私有化。

(错误)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国有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第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第四,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15、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同步进行。

(错误)

(1)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正确处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就要注意:

 ①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已有优势,充分利用有力条件,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应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②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④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⑤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

1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本命题正确。

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教育程度的限制。

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

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 的”。

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17、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正确)

(1)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民主成了最普遍、最基本的国家制度,议会制、普选制等成为民主的基本形式,形成了"主权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2)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仍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与资本主义民主以及以往其它类型的民主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这集中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

③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18、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错误)

(1)依法治国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19、民主是目的,不是手段。

(错误)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因为:

(1)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2)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文明、富强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20、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正确)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21、人权高于主权。

此命题是错误的。

第一,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

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

当前世界各国不仅有大小强弱之分,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

人权极需主权来维护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来的人权。

邓小平说:

“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

主权是最大的人权。

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反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之罪,实现他们强权政治的借口。

22、在我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正确)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这是因为:

(1)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而诚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

(2)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当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4)在当代中国只有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2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

(错误)

(1)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2)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

(错误)

我们要正确理解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理想。

(3)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最高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4)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层次,其意义就在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过若干个长期发展阶段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

25、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本命题错误。

这是对先进和产力和先进文化关系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

先进文化固然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但是,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第一,生产力(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但是两者从来就不是机械式地平衡发展的。

第二,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建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本命题正确。

第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

第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和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第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也不能由此把这种作用夸大为“文化决定”。

27、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本命题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

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

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省略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本命题错误。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

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别国领土是非法的。

1972年联合国在会承认香港和澳门不是殖民地。

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两者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殖民地。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本命题正确。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

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地拖下去。

3、“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错误。

(2分)

“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分)1982年1月由邓小平首次提出,(2分)1997年7月首次使用于香港的回归。

(2分)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步骤,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分)

4、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

(错误)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是因为:

(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