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课程设计Word下载.docx
《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课程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课程设计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而学科建设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确定院、系专业的学科的宽度问题,即学校根据学科群体划分的院结构。
确定学科既要考虑与国家教育层次的口径,还要从自己的培养目标,即现在和将来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及学位目标等,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学科特色的形成。
教育部明文规定:
新办普通本科院校至少要有两届本科毕业生才能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专业设置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学科内部门类要齐全和形成特色,并注意跨学科知识的引进”。
由于本科大学课程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目前还没有一本系统阐述大学本科课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专门著作。
对此,本课题组拟借鉴国外本科大学课程设置的一般模式提出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特设专业的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一、国外著名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简介
美国杜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
杜克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大学之一,他的本科教育是通过知识分类要求,以达到学校对学生通识教育的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六个知识领域中至少学习涉及到五个知识领域的知识:
艺术与文学、文明社会、外语、自然科学、定量推理、社会科学;
每个学生必须在这些知识领域中的4个领域修读3门课程,另外两个领域中必须修读2门课程;
本科专业主修课程分三类:
系设主修课、特殊培养计划的主修专业和跨系的主修课。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是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为了完成通识教育的要求,从1996年开始,本科生必须在四个知识领域中修读至少9门课程,这四个领域是:
知识领域Ⅰ:
1.文化、思想和价值的发展史;
2.人文基础课程;
知识领域Ⅱ:
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
知识领域Ⅲ:
人文和社会科学;
知识领域Ⅳ:
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
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本科课程设置
学生在本科四年培养计划中,必须从下列各类课程中获得约124学分,才能从理工学部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这些课程是:
各类综合学科的教育、外语、数学、自然科学、实验课程、专业课程、其他课程。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该校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要求学生每学期修读5门课程;
除工程学科专业外,其他9个工程专业的第一学年的教学计划是相同的,共10门课,包括应用科学课程、数学课程、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程;
第
二、
三、四学年主要是专业课,同时兼有选修课。
二、课程设计的内涵
“课程设计”,有人翻译为课程开发、课程编制、课程编订,其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设计即为对学校总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的制订活动,狭义的课程设计是指对一门课程的设计及教材编写。
这种编排或计划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来指导,并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实现预期的目标。
课程设计是课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课程研究成果主要围绕课程编制展开的。
而且自19世纪末课程理论诞生以来,主要围绕中小学教育的课程问题进行研究。
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课程编制模式:
功效模式。
一些教育家主张从“功效”、“经济”的角度重新审定学校课程,以剔除多余的学科,以及各门学科中多余的内容。
最令人瞩目的是博比特和查特斯提出的用“活动分析”、“职业分析”的方法来确定课程及内容。
目标模式,这是一种以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思想的课程编制模式,其代表人物有泰勒和布卢姆等人。
三、新办普通本院校特色专业本科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特色地缘
所谓特色地缘,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要围绕所在区域的社会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来论证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开发理念。
我国目前新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城市院校”、“地方院校”,其办学经费来源的主体是学院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地市级政府,从办学定位上主要就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
同时,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地缘特色、民族特色,甚至还有文化特色,这自然决定地方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质量的特色,进而就要求这些新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必须突出地缘特色,否则,毕业生的就业将是制约这类院校发展的瓶颈。
人所共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普通院校要在学生择校的大环境中立足、发展,就只有走地域特色之路,而走地域特色之路的首要条件就是课程设计的凸显地缘特色。
特色突变
所谓特色突变,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在遵循国家有关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结合地方院校的地缘特色设计大量其他本科院校,甚至是本地其他老牌大学或学院没有的课程。
这种特色突变,一方面是培养特色教师、特色学科带头人的必要要件;
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新办普通院校的“新”字作动力源,设计特色课程,甚至是设置特色专业,例如,贵阳学院的软件分院的课程设计,这在我国所有的本科院校中就是首创——与微软公司共建培养IT人才、软件架构师等人才,其课程的85%的内容是微软公司专用课程。
这种特色突变既培养了该课程施教的教师,也促进了全校其他老师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特色课程下的特色学生。
特色规避
所谓特色规避,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要规避学校所在地区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已有的课程设置,甚至是专业设置也要规避。
因为这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专业和课程体系所要考量的问题,而且由于新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地方学校”和“新院校”等的特点,所有的教学资源将无法与老牌院校相抗衡,尤其是学生生源与就业的文化限制更是要求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和专业设置必须规避本地其他老牌高校。
但是不是规避全国所有的其他高校,其他省高校有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是完全可以借鉴与竞争的;
当然要尽可能地规避,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就基本规避了全同与雷同。
特色提升
所谓特色提升,就是指新办普通本科院校可以利用原来专科段的某些特色资源,把原来的特色专科专业及其课程设置提升为特色本科专业并加以深化、提升其课程设计。
尤其是许多老牌专科学校有许多省级示范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或省级、国家级示范课程等是完全利用,并可以深化和提升的,而且许多示范专科专业或课程在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前几年还在继续兴办着,这就需要学校尽快利用已有教育资源把这些专科专业或课程提升为本科专业,并深化其课程设计。
比如贵阳学院原来的服装设计专业和档案管理专业都是省级或国家级示范专科专业,但是除了服装设计专科专业还在继续兴办外,档案专业在学校合并和系部整合之初就停办了,而且据课题组所知,目前整个贵州省都没有档案管理本科专业,档案局的领导还多次问我们有没有该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急需该专业的人才,我们只好建议他们到四川大学去招聘,而且本校该专业的几位专业课教师只好改行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新办普通本科院校本科课程设计的建议性方案
新办普通本科院校本科课程究竟怎么设计呢?
我们认为在遵循国家本科课程设置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建议采用下述方案:
课程设置理念上可借鉴美国本科大学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把通识教育课程引入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之中
虽然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是立足地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工作、学习的;
同时毕业生的就业不完全是本专业行业内的,再说,没有通识教育的基础,学生在校学习和未来就业发展都是狭隘的。
课程设置形式上我们建议开发本科多元文化课程,相应淡化专业课程
因为新办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性的本科生,能成为研究型学术型的本科生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且我们比较同意“普通本科层次不能培养专门化的人才,而只能培养人才的‘毛胚’,养成一个人的现代性价值取向。
‘毛胚’具有多样发展可能性,具有广泛的选择性;
这就需要给‘毛胚’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多样性的视觉和思维方式”的观点。
因此课程设计要具有多元文化性、宽广性,而且这与实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一致的。
当然,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设计不仅仅是提供几十门选修课,更不可能提供几千门选修课,因为仅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资数量就没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师资数相比,例如,美国杜克大学虽然也只有在校生一万余人,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三千多门选修课,可是其专任教师就有一千六百多人。
多元文化课程设计也是要紧扣特色专业的特色来开发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
课程设计的主体必须是多元参与论证主体
特色专业要真正办出特色,在课程设计的主体上必须实行多元参与论证主体,即必须符合课程论规定的课程设计主体的完整性,也就是说:
课程设计的参与主体必须包括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学生、社会人才需求行业的专业人士、家庭、学校等,只有这些主体对具体课程的需求达到了优化组合,这样的课程才具有特色竞争力。
据课题组调查,传统本科课程的设计很多都是在某一专业申报之初,仅仅是各个教研室或某个学科院系的部分专业人员进行的编制,甚至于就是一两个领导参考其它大学的课程设计初略调整一下就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一旦教育部门审批之后,该课程体系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忠实地执行着,这是严重不符合课程论的课程开发原理的,必然会导致这样一些课程及其培养的学生根本不具备特色,必然导致学生学习与就业、家长、社会怨声载道。
特色专业的课程开发只能充分利用各个主体:
充分考虑现在与未来社会人才需求与趋势、借鉴学生及其家长的有效性建议、采纳任课教师对具体课程的实践经验、遵循学科专家的前沿性建议、分析具体学校及其专业的教育资源等来进行课程设计。
要办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课程设计就不能是闭门造车和行政大于一切的模式来开发课程。
课程设计内容上凸现专业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专业兴办和发展的支撑基础。
我们认为课程内容突出特色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很多种操作方法,例如:
工程技术类特色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可以借鉴德国工程技术类本科课程的设计方式——三分之一的课程内容完全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具体工程技术公司完成,而且教师也就是公司的工程师;
哲学、文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特色专业可以借鉴美国本科课程设计模式——学生一进大学就实行“导师制”,既实行通识课程教育,又使每个导师能为具体学生指导设计具有长远发展的学习、科研计划,并付诸实践;
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类的特色专业的课程要凸显特色,我们认为,首先就要打破毕业前集中实习的课程设计模式,必须每个学期前两周都要安排实习、见习,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专业学习与探索;
美术、地理、史学、旅游等特色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两三周里带起学生走出学校到外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实践,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课程开发模式,……也许有些领导会认为这将使教育成本增大,其实按照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学校课堂教学的时数完全可以大大减少,而且美国本科大学的课程计划中三分之一的课时数完全是学生在进行自修;
可是国内的本科课程设计的绝大部分还是教师的“一言堂”,这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发展。
……
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课程设计一般步骤
本科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都熟知的内容,这里我们认为特色专业的课程设计也一样,只是在一些小节上要凸显特色而已:
第一步,特色专业设置的可能性论证——考辨各种教育资源能否支撑特色专业的兴办;
第二步,特色专业及其课程设计的社会调查、咨询;
这前两步在许多老牌本科院校是专门设立的课程专业设置部门进行常规性工作;
第三步,设计特色专业的特色课程草案,由学校具体学科组的成员参与完成;
第四步,组织所有课程设计参与主体进行论辩,达成合力性课程内容;
第五步,确立教学计划、教材;
第六步,特色课程付诸实践,检验,修订;
第七步,课程设计的追踪调查、反馈,再修订;
第八步,特色课程的更新与拓展;
第九步,特色专业的多维性评估,形成示范性专业;
第十步,拓展兴办相关专业,创建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
总之,新办普通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的新生性特点的制约,本课题组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设计好特色专业的特设课程的基础上,在办好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具备了兴办重点学科的主要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才能兴办重点学科。
当然如果说是首先创办在学校层面上的校级重点学科,这或许未免不可,但,我们认为,校级重点学科也还得需要相关教育资源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