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637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雨后》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初步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2、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欢乐,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好吗?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以写作诗歌、散文著称于中国文坛。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树梢赤脚使劲妹妹拍打发射

  兴奋短粗咬牙糟糕小辫唇儿

  a、自己轻声读

  b、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字形,同时新授“身、矢”两个偏旁。

  e、全文一共有几节?

  3、开火车读

  4、自渎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5、讨论交流

  6、仔细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打个星,并把这句话多读几遍,直到读懂为止。

  教学过程

  7、导朗读长句。

  注意停顿,石范读,生练读,直到读通顺为止。

  三、总结

  1、小朋友们,书读到这,你知道了些什么?

又产生了哪些新年问题那?

  2、师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具准备:

  幻灯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让学生口头描述。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由我国当代的女作家冰心老人写的《雨后》。

看看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

  二、听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提问题:

诗歌描写了那些内容(雨后的景色,以及一个小哥哥和妹妹)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自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雨后的景色(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二句话。

  雨后的广场上是怎样的情景呢?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

  “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是什么意思?

(用“神仙”来比喻水中赤脚的孩子的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

  (4)指导朗读。

  雨后是清新自然的美景,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的玩乐,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轻松和欢快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

水的海洋

  欢乐的海洋

  教学过程

  2.细读第二、三、四小节

  (1)指名读第二、三、四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描写了那些人物?

(一个小哥哥和一个小妹妹)

  找出描写哥哥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二、三小节)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说明了什么?

(小哥哥很淘气。

  但是小哥哥在淘气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小妹妹,他说了什么?

(“妹,小心,滑!

”)

  可是他说着,自己却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过后,小哥哥有怎么样的举动,说了些什么呢?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糟糕——糟糕!

’”)

  虽然他嘴里说着“糟糕——糟糕!

”,但是他心里觉得沮丧吗?

(没有)

  你怎么看出来的?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

  你觉得小哥哥是怎样一个人呢?

(乐观、淘气。

  妹妹看见哥哥摔了一跤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小节。

  看着课文中的插图来学习。

  这里是怎样来描写妹妹的外貌的?

(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她怎么样呢?

(紧紧跟在泥裤子的后面)

  “泥裤子”指的是什么?

(小哥哥。

这里用了借代,联系上文,我们就可以知道“泥裤子”指得是小哥哥了。

  这一小节中,那些句子是描写小妹妹的动作和神态的呢?

(“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

  但是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

  人物的动作与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小妹妹的任性与俏皮。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

(愉快和调皮)

  我们应该怎样读?

(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小孩子的任性与调皮)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教师总结本诗歌的特点。

  诗歌虽然名称为“雨后”,但是诗人给我们描绘的不是“雨后”湖光山色的美好,而是刻画了“雨后”这一特定情景下人物的活动,构思独特巧妙。

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刻画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娇()梢()滑()

  踩()骄()稍()猾()

  3、填量词

  一()大雨一()孩子一()裤子一()泪水

  教学过程

  一()海洋一()笑脸一()辫子一()微风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

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教学构想:

  不必细细思量,就是以读为本。

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

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教学准备:

录像、实物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引子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

雨后

  广场

  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

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二、课题。

  中国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三、朗读第一关:

正确朗读

  1、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

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

正确

  学生活动:

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

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四、朗读第二关:

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

为什么喜欢呀?

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

  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

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五、朗读第三关:

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

  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

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

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

生动有趣。

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关:

背诵

  1、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

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

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七、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的场面,并配有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

  2、教师问:

“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

“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

青蛙在大声地唱歌,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

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

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

  教师板示课题。

  4、谁有兴趣来读一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5、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

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乐读的第一步: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

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还要把句子读通顺。

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在教室里巡视,发现读得好的可以摸一下他的头,以示鼓励。

发现错的随时纠正,对求助的热情帮助。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

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读中随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2、乐读的第二步:

  

(1)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

  (等学生读完后,老师可相机评价:

“你读得真棒”“读得真有兴趣,你们能读得这么有趣吗?

”“读得不错,再练一练,肯定能读得更好”等鼓励的话语,不断激励他们朝着新的目标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我能读得更好”,“我一定能学得更好”。

  

(2)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

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

看谁最厉害?

  (让小朋友自己找对手比赛读,乐读的情绪会更大。

  3、谈谈总体感受:

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由于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而且又富有童趣,让学生先谈谈自读后产生的感受,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近感,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展开。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过渡:

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学生的生活情感被激活后,一定会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诉说起自己和小伙伴玩水的种种趣事,感受体验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4、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

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

  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跑下座位找好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

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感受会越来越深刻,情绪会越来越投入,读得也会越来越好。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内容我想让小朋友来演一演。

要想演得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

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课文,好吗?

  (这样设计,就把孩子的读书热情调动起来,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读书中去。

  4、谁愿意来演一演?

  

(1)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表演。

  

(2)学生评议:

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3)学生在小组内再演一演。

  (这样通过表演就把内化的语言以及生成的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

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5、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

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找好朋友比赛读。

教师相机出示插图,评价:

“读得真不错,把这图上的有趣情景都读出来了。

  6、教师采访表演的孩子:

“你滑了一跤,觉得怎样?

心里怎么想?

  (这一教学步骤的设计目的是,先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调动起来,看看学生有没有和书中这位小男孩相类似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这样,就为下面理解小哥哥的内心作了必要的铺垫。

  7、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

  8、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第三节。

  9、谁愿意来演一演?

  10、老师觉得很奇怪,滑了一跤的男孩子,一边嘴里说着糟糕,糟糕,一边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这是为什么呢?

  11、学生自由说说。

  12、下面我们再来读这一段,你能在读时,把语气读得更像,表情更逼真吗?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再相机评议:

“读得不错,我已经看见你脸上有点兴奋与骄傲了。

”“读得真棒,越来越像那个男孩了。

”老师的不断鼓励,会使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精彩。

  13、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节内容。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四张胖乎乎的小手卡片,上面写有“梢、赤、劲、妹”四个字,问学生:

“你认识了几个?

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让学生教学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主动识写生字的能力。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写。

  课外作业:

  1、让学生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

  2、让学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儿歌,在班上举行儿歌朗诵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