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770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A.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培养皿盖住倒入了层析液的小烧杯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地形

C.检测酒精的产生时,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水解后用缓水流冲洗涂片

【答案】D

本题中考查多个教材实验的相关操作的目的,要求考生熟练的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层析液、浓硫酸均对人体有害,要避免直接接触身体,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时,前提是需要保证人身的安全,据此答题。

【详解】A.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培养皿盖住倒入了层析液的小烧杯,是因为层析液味道刺鼻,避免伤害身体,A不符合题意;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地形,避免地形原因造成人身伤害,B不符合题意;

C.检测酒精的产生时,因为浓硫酸对身体有害,故应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避免接触身体,C不符合题意;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水解后用缓水流冲洗涂片是为了洗去多余的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且避免冲走细胞,不是避免人体受到伤害,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要注意两点:

第一,题目要求是哪些措施不是为了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第二,各个选项操作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如解离后用缓水冲洗玻片是为了避免冲走细胞,且防止解离过度,并非为了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3.钠钾泵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膜上,是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同时进行Na+和K+跨膜运输,如下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元通过钠钾泵吸收K+形成静息电位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阻碍钠钾泵的离子运输

C.钠钾泵能同时运输Na+和K+表明其转运不具有特异性

D.钠钾泵的运输有助于维持神经元内外Na+和K+的动态平衡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依赖于钠离子的内流。

由图可知,钠钾泵可以把钠离子运出细胞,把钾离子运入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详解】A.静息状态下,发生的钾离子的外流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故不需要钠钾泵协助,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不会阻碍钠钾泵的离子运输,B错误;

C.钠钾泵具有特异性,C错误;

D.钠钾泵的运输有助于维持神经元内外Na+和K+的动态平衡,D正确。

【点睛】本题中兴奋传导过程中离子的运输方式是易错点,产生动作电位时的钠离子内流及维持静息电位时的钾离子的外流均为协助扩散,钠钾泵参与的运入钾离子及运出钠离子均为主动运输。

4.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田害虫。

相比于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优点的是

A.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棉花B.降低棉铃虫的K值

C.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

【答案】C

本题中考查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优点所在,生物防治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及避免棉铃虫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升高,放养棉铃虫的天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又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A.流向棉花的能量多少取决于棉花的光合作用,并非生物防治的优点,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农药和放养天敌均降低棉铃虫的K值,B不符合题意;

C.放养天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用农药不能提高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是否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使用农药杀死棉铃虫属于化学防治,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抗药基因频率的增加,放养棉铃虫天敌属于生物防治,既可以减少棉铃虫数量,又不会污染环境,且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搞清楚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某种核糖体失活蛋白(RIP)由A、B两条肽链组成。

RIP作用于靶细胞时,B链与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E结合后引导A链进入细胞,A链与核糖体结合后催化rRNA水解。

已知细胞癌变后膜上的受体E数量会增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IP的A、B链主要依赖肽键相连接

B.RIP可以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C.RIP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延缓细胞衰老

D.RIP作用后B链结构不变表明B链具有酶的作用

【答案】B

本题中,需要考生学会提取信息,RIP中的B链通过与受体E结合引导A链进入细胞内,引起核糖体RNA的水解,破坏核糖体,进而导致翻译过程受阻。

【详解】A.RIP是一种蛋白质,A、B链之间依靠二硫键等其他方式相连,A错误;

B.RIP可以破坏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B正确;

C.RIP会抑制基因表达,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会受阻,会加快细胞衰老,C错误;

D.不能表明B链具有酶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中,对信息的正确提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IP会引起核糖体的破坏,进而会阻碍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如酶、载体等的合成均会受阻,进而影响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6.某种植物的叶色与花色皆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研究人员任取红叶植株与绿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淡红叶;

任取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表现淡红花。

研究人员经分析认为叶色和花色是由同一对基因控制的,若让淡红叶淡红花植株自交,则下列关于子代的预期不能支持该看法的是

A.红叶植株皆开红花B.绿叶植株皆开白花

C.淡红叶淡红花植株占1/4D.红叶红花植株占1/4

由题目信息可知,红叶与绿叶杂交,后代全部为淡红叶,又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为不完全显性;

同理可知,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也为不完全显性,又因为这两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假设这对基因用A、a表示,设A控制红花红叶,a控制绿叶白花,则红花红叶基因型为AA,绿叶白花基因型为aa,淡红叶淡红花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

【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若A与a是不完全显性,设红叶植株基因型为纯合子AA,故皆开红花,A不符合题意;

B.同理,若为不完全显性,绿叶植株即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皆开白花,B不符合题意;

C.若为不完全显性,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自交,后代中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占1/2,C符合题意;

D.若为不完全显性,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自交,后代中红叶红花植株AA占1/4,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中推出控制该叶色和花色的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若为不完全显性,则红叶红花、绿叶白花均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7.近海水域常可用于养殖对虾,形成虾池生态系统。

人工投入虾池的饵料,有部分未被对虾食用而沉降水底。

沙蚕是一种底栖动物,取食水底沉积的人工饵料,也是对虾喜食的食物。

请回答:

(1)沙蚕与对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流经虾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

(3)与未引入沙蚕相比,引入沙蚕的虾池产量会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捕食(或“捕食和竞争”)

(2).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饵料中的化学能(3).增加(4).沙蚕取食沉入水底的多余饵料,并被对虾捕食,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虾,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利用)

本题中,对虾和沙蚕均取食人工饵料,故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又根据“沙蚕也是对虾喜食的食物”可知,二者也存在捕食关系,引入沙蚕后,原本多余的人工饵料被沙蚕摄食,对虾捕食沙蚕后,这部分能量又可以流入对虾,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该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饵料中的能量。

【详解】

(1)根据“人工投入虾池的饵料,有部分未被对虾食用而沉降水底,这部分饵料又被底栖动物沙蚕食用”可知,二者存在竞争关系,由根据“沙蚕也是对虾喜食的食物”可知,二者还存在捕食关系,即对虾捕食沙蚕。

(2)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投入的饵料中的能量。

(3)引入沙蚕,可以避免人工饵料的浪费,多余的饵料沉入水底可以被沙蚕食用,又通过食物链进入对虾的体内,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故引入沙蚕后,对虾的数目会增加。

【点睛】本题中根据题目的描述判断出沙蚕与对虾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需要注意,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而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投入的有机物的中的能量。

8.生产实践中发现,普遍栽培的绿叶辣椒对强光耐受能力弱。

为培育耐强光的辣椒品种,研究人员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绿叶辣椒和紫叶辣椒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得辣椒叶片中相关色素含量及辣椒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1)适宜光照下,绿叶辣椒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___________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强光条件会破坏叶绿体相关结构导致光合作用受抑制。

(2)A点时绿叶辣椒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___(填“有”或“无”)利用细胞外的CO2。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紫叶辣椒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适应强光条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合色素(或“色素”)

(2).有(3).能(4).紫叶辣椒叶片花青素含量较高,能够吸收部分光能(或“遮光”),防止叶绿体在强光下被破坏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结构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图像。

由左图可知,绿叶辣椒的花青素含量低而光合色素含量高,紫叶辣椒的花青素和光合色素含量相差不大,右图中,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强度和不同的辣椒品种,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右图中的A、B两点是两种辣椒整个植株的光补偿点,但对于叶肉细胞来说,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1)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右图中的A点是绿叶辣椒的光补偿点,但不是叶肉细胞的光补偿点,对于叶肉细胞来说,该点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故需要从外界吸收CO2。

(3)由图可知,紫叶辣椒花青素含量高,能够吸收部分光能,防止强光破坏叶绿体,故紫叶辣椒可以适应强光条件。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A点时整个植物的光补偿点,即对于整个植株来说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对于叶肉细胞来说,该条件下,光合速率>

9.效应T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TCR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并进行攻击(如图1),而肿瘤细胞可通过某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以实现免疫逃逸。

(1)图1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过程中发出信号的细胞是___________;

该图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2)研究发现,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表达出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免疫逃逸(如图2)。

①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请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另设计一实验组,即对健康小鼠进行___________,然后注射抗PD-L1抗体。

实验中,注射该抗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肿瘤细胞

(2).监控和清除(3).将敲除PD-L1基因和未敲除PD-L1基因的肿瘤细胞,通过肿瘤移植技术分别移植到两组健康小鼠体内,比较两组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状况(4).肿瘤移植(5).(与PD-L1蛋白特异性结合,)阻止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免疫系统的功能有:

防卫、监控和清除。

图1中肿瘤细胞的抗原是信号分子,可以被效应T细胞的TCR受体识别,效应T细胞会发挥免疫效应清除肿瘤细胞,而肿瘤细胞又会表达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免疫逃逸。

为了验证该机制,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应该是有无PD-L1基因,因变量是2组小鼠体内的肿瘤的生长状况。

(1)图1中,肿瘤细胞发出的信号抗原可以被效应T细胞表面的TCR受体识别,故肿瘤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该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发现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2)①要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通过表达出PD-L1蛋白的免疫逃逸机制,实验设计的自变量应该是肿瘤细胞是否敲除PD-L1基因,两组的共同处理是将两组肿瘤细胞分别移植到两组健康的小鼠体内,因变量应该是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状况。

②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对健康小鼠进行肿瘤移植后,注入抗PD-L1抗体,该抗体会与PD-L1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止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若确实为该逃逸机制,小鼠的肿瘤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掉。

【点睛】该题中的难点是实验设计,需搞清楚实验的自变量是肿瘤细胞的PD-L1基因是否敲除,因变量是小鼠体内的肿瘤的生长状况,其他无关变量需保持一致。

10.果蝇有翅和无翅由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小翅由等位基因B、b控制。

现有纯种无翅雄果蝇和纯种小翅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小翅;

F2果蝇中雄蝇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

小翅:

无翅=3:

3:

2,雌蝇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

2。

(1)实验结果表明,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__染色体;

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

(3)实验结果能否表明存在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

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翅、长翅

(2).常(3).X(4).不能F1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若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则产生的配子只有AY和aY两种类型,)F2中雄性果蝇长翅:

无翅=3:

3:

2、不存在雌性果蝇,跟实验结果不符。

或:

F1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若含b基因的雄配子不致死,(则产生的配子有AXb、aXb、AY和aY四种类型,)F2果蝇中雄蝇长翅:

无翅为3:

2、雌蝇长翅:

2,与实验结果相符

由题意可知,翅形及翅的有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又亲本为纯种无翅雄果蝇和纯种小翅雌果蝇杂交,后代均有翅,故有翅对无翅为显性,又该性状在雌雄后代中表现型没有差异,故A、a在常染色体上,母本的基因型AA,父本为aa;

翅形在雌雄后代中表现型不同,故B、b在X染色体上,根据后代中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小翅及亲本均为纯合子,可知长翅为显性性状,小翅为隐性性状,又根据后代中雄蝇全为小翅推知母本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XbXb,结合雌性后代均为长翅,推知父本的基因型为XBY,综上所述,父本的基因型为:

aaXBY,母本的基因型为:

AAXbXb。

(1)亲本纯种无翅与有翅进行杂交,后代中均有翅,故有翅为显性性状,又根据亲本纯种无翅雄果蝇和纯种小翅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小翅,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根据后代的雌雄的表现型不同及亲本均为纯合子,可知后代中雄性的小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

(2)根据亲本纯种无翅雄果蝇和纯种小翅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小翅,即后代雌雄均为有翅,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而后代中翅形在雌雄的表现型有差异,故控制翅形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3)由上分析可知,父本(无翅)的基因型为:

aaXBY,母本(小翅)的基因型为:

则F1中雌性(长翅)的基因型为:

AaXBXb,雄性(小翅)的基因型为:

AaXbY,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

雄蝇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

若存在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则F1中雄性个体只能产生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即F2中无雌性个体,则与题目描述不符,故不能说明存在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

而相反,若不存在含b基因的雄配子致死现象,则后代中:

【点睛】该题的关键点是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根据后代中雌雄的表现型是否一致来判断基因的位置,若雌雄表现型有差异,则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无差异,则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另本题的易错点,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果蝇表现为长翅或小翅的前提是有翅,即含有A基因,若不含A则表现型为无翅。

11.研究人员从大熊猫粪便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图。

(1)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

液体培养基A应含有纤维素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步骤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让纤维素分解菌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用___________染色。

根据_____________,评定菌株的产酶能力。

【答案】

(1).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2).提供碳源、对纤维素分解菌有筛选作用(3).梯度稀释(或“系列倍数稀释”)(4).分散成单个细胞(5).刚果红(6).菌落产生的透明圈直径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

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可以分散成单个细胞。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个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该反应。

若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被分解,则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图中步骤①是对大熊猫粪便进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是为了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碳源故要加入纤维素,另外可以作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指标。

(2)图中步骤②是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处理,是为了让纤维素分解菌分散成单个细胞。

(3)可以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需要用刚果红染色。

刚果红会与纤维素形成复合物,若纤维素被分解,则会形成透明圈,故可以根据菌落产生的透明圈直径大小,评定菌株的产酶能力。

【点睛】本题中需要熟记稀释涂布平板的操作及目的,可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另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中可以采用刚果红染色法。

12.干扰素是一类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的糖蛋白,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制备。

(1)利用mRNA的反转录产物可构建____________文库,进而获得干扰素目的基因,该文库不同于基因组文库的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将干扰素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实现转化时,首先应用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之处于_____态。

大肠杆菌刚表达出的干扰素一般没有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干扰素在体外往往不易保存,可通过___________工程对其进行改造以延长保存时间。

【答案】

(1).cDNA(或部分基因)

(2).文库较小、基因中没有启动子、基因中没有内含子、只含有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全部基因可在物种间进行交流(3).CaCl2(Ca2+)(4).感受(5).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翻译后的蛋白质进行加工(6).蛋白质

本题中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操作,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基因文库中获取、PCR、人工合成等。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进而合成相应的符合要求的蛋白质。

(1)部分基因文库是利用某些生物某些细胞的mRNA反转录形成的基因构成的,只含有该生物的部分基因,故部分基因文库比较小,另外该文库是反转录形成,故基因中无启动子、终止子等序列。

(2)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时,因其为微生物,故需要采用钙离子处理法,让其处于感受态。

又因为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结构,无法对干扰素进行成熟加工,故无生物活性。

(3)蛋白质工程可以根据人们的预期对基因进行改造,从而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蛋白质,对于不易保存的干扰素,可以采用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

【点睛】本题的易混点:

基因文库与部分基因文库,把目的基因导入不同细胞的方法有所不同(受体细胞为动物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法;

若为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若为微生物,常用钙离子处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