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95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测评8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综合测评8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阶段综合测评八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温馨提示:

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届云南玉溪一中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

/HPO

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析: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这样才能够使水分的排出量增加以提高渗透压达到平衡,A选项错误;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CO3/NaHCO3缓冲对构成的缓冲体系,B选项错误;细胞代谢的场所在细胞内,C选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受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D选项正确。

答案:

D

2.(2016届百校联盟模拟卷)如图为人体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的关系及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病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进入下丘脑、垂体和组织细胞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B.抗体A作用于甲状腺,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减少

C.弥漫性甲状腺肿属于过敏反应,抗体A主要分布于细胞表面

D.物质C的作用是抑制细胞X分泌淋巴因子及抑制细胞Y增殖分化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和各种组织细胞,从而发挥其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及组织细胞代谢活动的作用,A选项错误;抗体A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了甲状腺发育而肿大,B选项错误;弥漫性甲状腺肿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A主要分布于血清,其次是组织液等,C选项错误;细胞X为T细胞,细胞Y是B细胞,细胞Z是浆细胞,物质C可抑制细胞X即T细胞的分泌活动,导致淋巴因子分泌减少,并抑制细胞Y的增殖分化,D选项正确。

答案:

D

3.(2016届河北保定高三模拟)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是学习中掌握这两过程并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并建立知识网络,识图析图很关键。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会分泌增多,A与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C选项错误;⑤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D选项正确。

答案:

C

4.(2016届北京西城区高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

B.机体中细胞外液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血浆浓度升高会促使神经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中体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血浆蛋白减少会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组织液增多,A选项正确;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选项错误;血浆浓度升高,神经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

液减少,血浆浓度恢复正常,C选项正确;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分隔,其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D选项正确。

答案:

B

5.(2016届东北三省三校联合模拟)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的表面上

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根据题意可知,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较高,因此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A选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B选项错误;该病是由于机体免疫能力过强而导致的,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C选项错误;由于激素的反馈调节,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抑制了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D选项正确。

答案:

D

6.(2016届北京西城区高三模拟)机体内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

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

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

D.神经元c对

a的负反馈调节可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表现为产生兴奋,膜内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选项错误;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通过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元b抑制,B选项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则神经元c可接受神经元a发出的信号,不能接受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C选项错误;神经元c可发出抑制信号,及时终止神经元a的兴奋,D选项正确。

答案:

D

7.(2016届甘肃省高三模拟)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吞噬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组成

B.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时细胞周期会缩短

C.二次免疫时,浆细胞是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

D.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小。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A选项错误;记忆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会迅速增殖和分化,形成更多的记忆细胞和相应效应细胞,所以细胞周期会缩短,B选项正确;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的抗体,C选项错误;抗原入侵后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所以抗原入侵后,细胞免疫已经开始发挥作用,D选项错误。

答案:

B

8.(2016届杭州市高三模拟)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胰岛素作用机理及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能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受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等的影响,说明胰岛素分泌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B.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进而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

D.以上两种糖尿病,均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下降,进而使血糖升高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识图析图的能力,难度中等。

据图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胰高血糖素、葡萄糖和神经递质的影响,说明胰岛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A选项正确;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B选项正确;抗体1和抗体2分别与相应受体结合引起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选项正确;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抗体2致病原因是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但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不变,D选项错误。

答案:

D

9.(2016届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为探究某种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用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做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1

草药灌胃

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2

蒸馏水灌胃

巨噬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3

免疫增强剂A灌胃

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少于组别1)

A.该研究的自变量是某种草药和免疫增强剂A

B.比较组1和组2,说明某种草药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C.巨噬细胞是由中性粒细胞分化形成,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D.巨噬细胞和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一样嵌有抗原MHC复合体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涉及实验探究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则自变量是某种草药,A选项错误;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比较组1和组2,说明某种草药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B选项错误;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形成,可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C选项错误;巨噬细胞和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一样嵌有抗原MHC复合体,D选项正确。

答案:

D

10.(2016届杭州市高三模拟)下图是动物脂质代谢与调节的部分机制示意图。

所有脂蛋白均由各种脂质物质和蛋白质构成。

LDL既可以运往靶器官,也可以通过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进入肝细胞而被清除。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LDL有运载胆固醇、运载甘油三酯、将血液中的脂质物质运送到肝脏等功能

B.胆固醇到达全身组织细胞后,在全身组织细胞中参与组成细胞膜及脂质激素的合成

C.物质F是油脂,在寒冷条件下动物甲状腺释放的激素会促进其利用

D.若Ⅱ、Ⅲ表示物质,则物质Ⅱ、Ⅲ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特定器官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识图析图的能力,难度中等。

根据题意可知,VLDL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形成,能够运输到靶细胞的线粒体中氧化分解,A选项错误;肝细胞能够把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脂肪酸转变成VLDL运出去,VLDL并不能促进脂质进入肝细胞。

胆固醇参与人体细胞膜的构成以及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选项错误;物质F是脂肪酸,甲状腺激素会促进其利用,C选项错误;Ⅱ、Ⅲ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部位但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D选项正确。

答案:

D

11.(2016届浙江嘉兴高三模拟)Kp神经元能产生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

生殖活动(如图甲)。

图乙表示GnRH刺激某细胞释放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性腺激素)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卵巢细胞内合成雌激素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正反馈调节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机体不需要图甲②过程

C.从图乙可以得出内质网是细胞的钙库,钙离子是细胞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D.若幼年时GnRH的分泌增加,会引起儿童的性早熟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及其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而雌激素属于固醇而不是蛋白质,A选项错误;正反馈和负反馈一样均能够促进调节过程的进行,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选项错误;图乙表示内质网释放Ca2+,激活相关酶合成LH,说明Ca2+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C选项错误;若幼年时GnRH分泌增加,则促进LH合成增加,结果导致性激素分泌增加,引起性早熟,D选项正确。

答案:

D

12.(2016届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为研究某种蛇毒阻遏神经传递的机理,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

大鼠的呼吸中枢发出两条传出神经M和N支配膈肌收缩。

麻醉条件下切断N,保留M完整(如图),记录两种不同处理下a处传出神经表面和b处膈肌表面的放电频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膈肌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B.不注射蛇毒组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

C.蛇毒导致a点的放电频率降低、b点无放电

D.蛇毒阻断了兴奋在传出神经M上的传导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识图、分析图的能力,难度中等。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分析题意和图示可知,膈肌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A选项正确;根据对照原则,注射蛇毒和不注射蛇毒进行对照,不注射蛇毒组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B选项正确;从图中可看出蛇毒导致a点的放电频率降低、b点无放电,C选项正确;注射蛇毒后,a点的放电频率会降低,而b点无放电频率,此时直接电刺激膈肌,兴奋仍然可以在传出神经M上传导,推测蛇毒最可能阻遏了M与膈肌间的兴奋传递,D选项错误。

答案:

D

13.(2016届保定高三模拟)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

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

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

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

解析:

第1幅图胚芽鞘尖端中间有云母片,阻碍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生长素浓度①=②,A选项错误;第2幅图缺少了感光部位的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生长素浓度③≈④,B选项正确;第3幅图生长素不能由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则⑤⑥都无生长素,C选项错误;琼脂块③④中含有IAA,而⑤⑥中不含有IAA,D选项错误。

答案:

B

14.(2016届云南玉溪一中高三模拟)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解析:

a有玻璃片挡住,生长素在尖端不能发生横向运输,使生长素左右分布均匀,会直立生长,b由于单侧光照射,使向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向光弯曲生长,c虽然有光但是琼脂片不会导致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而是由于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所以导致放琼脂块一侧生长素多,出现c背光弯曲生长,A选项错误,B选项错误;图d中如果

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弯曲生长,C选项错误;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物只有在开口处接受单侧光的照射,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选项正确。

答案:

D

15.(2016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模拟)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  )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

解析:

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也就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选项正确;兴奋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选项错误;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C选项错误;③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其损伤兴奋不能传到效应器,将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的功能,D选项错误。

答案:

A

16.(2016届广西柳州市、玉林市、贵港市、百色市高三联考)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B是纤维素

B.物质A转变为物质B发生在高尔基体中

C.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参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

D.由图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解析:

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能明白图示信息并正确运用。

据图示及题意分析可知,生长素促进DNA转录形成RNA,RNA翻译产生相应的酶可以促进葡萄糖合成纤维素,进而合成新的细胞壁,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由葡萄糖聚合生成,A选项正确;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上发生A→B的变化,B选项正确;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是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能量转换无关,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

C

17.(2016届浙江温州十校高三联考)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解析:

图1中

B为动作电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选项错误;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受到刺激时,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下移,B选项错误;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使神经细胞兴奋,钠离子通道开放,C选项错误;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D选项正确。

答案:

D

18.(2016届山西山大附中高三模拟)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  )

A.当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GABA,该过程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B.突触前膜释放GABA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

C.GABA受体实际上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

D.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

-内流,进而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GABA为神经递质,释放该物质的方式为胞吐作用,依赖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A选项正确、B选项正确;据图分析可知,GABA受体也是横跨突触后膜的Cl-通道,能与GABA特异性结合,C选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受到的是抑制,没有形成动作电位,D选项错误。

答案:

D

19.(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血液是人体流动的

组织,具有运输、保持内环境稳态等重要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血液中发生的免疫反应都是非特异性免疫

B.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C.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再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利用需要通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血浆pH能保持在7.35~7.45动态范围内,缓冲物质、肾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在血液中发生的免疫反应既可以是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是特异性免疫,A选项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选项错误;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再经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利用需要通过:

肺泡壁的一层上皮细胞(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的一层上皮细胞(2层细胞膜)→进出红细胞(2层细胞膜)→出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进入线粒体(2层生物膜),共通过了11层生物膜,而每层细胞膜或生物膜含有一层磷脂双分子层,因此共通过11层磷脂双分子层,C选项错误;血浆pH保持7.35~7.45的动态范围内,缓冲物质、肾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D选项正确。

答案:

D

20.(2016届郑州

市高三模拟)下图为一个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当剪断传出神经元与骨骼肌的联系后,在b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也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刺激骨骼肌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

B.当兴奋到达d点时,d处膜内外的电位会发生逆转,膜外阳离子的数量将高于膜内

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则该活动是反射活动

D.在机体内,兴奋传导的方向都是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

根据图中的脊髓灰质形态或脊神经节可确定a是感受器和效应器,b是传入神经,c是位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

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A选项错误;神经纤维兴奋时,膜电位特征是外负内正,B选项错误;反射活动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骨骼肌出现收缩活动,则该活动不是反射活动,C选项错误;由于突触的存在,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a→b→c→d,D选项正确。

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1.(10分)(2016届陕西西安八校联考)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

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

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

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幼嫩的芽、叶的发育的种子中,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根本上是对细胞内的________过程进行了调节。

(3)与质子泵的合成与运输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

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________。

(4)研究发现用赤霉素处理过的植物根系发育不好,据此分析,在影响植物生根方面,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相互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1)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的原料是色氨酸。

(2)生长素作用原理是促进质子泵(转运H+的载体)基因的表达,从而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导致细胞壁酸化松弛,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生长。

(3)质子泵为膜蛋白,其在核糖体合成还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运输过程,线粒体是整个

过程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

细胞壁为全透性结构,生长素通过扩散作用通过细胞壁。

(4)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的生长,在对根生长的影响方面,其与赤霉素相互拮抗。

答案:

(1)色氨酸 

(2)质子泵基因的表达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扩散作用 (4)拮抗

22.(12分)(2016届浙江温州十校高三联考)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在河

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0

(1)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